搜索

★★★★★12月12日实战看盘交流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国内和国际形式是不会允许大盘大跌的,最多中线调整.
看政治,做长线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草地 于 2006-12-12 13:06 发表

基本面二股没有可比性

不比基本面
都是一阳穿7线啊
老哥: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房地产这件事,也说不明白,各说各的理。但是这次宏观调控是怎么来的?很多程度上都是像谢国忠这样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到了很多问题,他们直接和国家领导人说话,他们属于舆论领袖。然后再加上《财经》杂志、《新地产》(我看他举的例子不太恰当——jrzq),这种杂志惟恐天下不乱,他们去煽惑,煽惑完了以后,他随便说,媒体说完了以后说,对不起,我归中宣部管,没说错就完了。
    但是政府是有责任的,张总说的完全市场化的理论分属一派,本人原来也做过几天大学老师,对学派非常理解,但是说回来,派是利益集团的代表,因为他是纯市场。从政府来说不行,它必须得照顾老百姓,90%以上买不起房的人。当然,公房是不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二手房本来是取代公房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结果税务局为了征税,或者是响应这次宏观调控,我怎么也得出几招啊。出了一招,正好踩在西瓜皮上了。为什么?中国的交易市场为什么不征交易税?也不征流水税?因为我们希望市场好,上升85%以上的都是国有企业,我们考虑国有企业的就业问题,再去征税,这8千万股民怎么办?本来就陪着本呢,还要征税?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让房地产在今天这样一个公屋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还没有找到渠道的时候去征税呢?
    自从宏观调控以来,房子问题,之前好像从来没有把它看成一个政治问题,今天谢国忠反复提到这是政治问题,政治经济学,什么东西一到了政治的高度,所有人的敏感神经都掐起来,害怕啊,这就是今天为什么房地产商都不敢到会的原因,我们这些人不怕,所以谢国忠说这是个政治问题。
    我觉得,咱们看一看房地产,一共有六个群体,当然最坏的肯定就是老地主开发商,他们是赚钱的,应该打。但是想一想,开发商也是劳动者,他们不开发我们赚什么?第二肯定是外资,“八国联军”不是好东西,但是你把钱都弄完了,开发商嗷嗷待哺,你不拿钱他拿什么买地?政府不收税,拿什么做公益事业?政府是最无辜的,一方面要管土地这点事,还要管银行,因为银行也是政府的。
    宏观调控每个部门都出政策,为了屏蔽金融风险,假如把银行的贷款这么严格地卡下去,产生两个效果,第一,你得把钱存在银行,银行每个月要付给你利息,银行的钱从哪儿出?它到哪儿去挣利息?他不把钱贷给潘石屹,政府得赔啊,银行的利率要下来。我们做过一个调查,银行在个体信贷这块,坏账率是最低的,这是有目共睹的,比一般的借贷去做生产要低很多。所以这块的信贷是最稳的,现在我们一会儿说房子封顶了,一会儿又这个那个的,反正每天都得出一个政策,要不然怎么叫政府?咱们出政策一定要靠宏观调控,得有所为,但是方向很重要,我担心你有所为别完了,本来想解决这件事,一下子砸自己左脚上了,然后又打自己的右脚一下,有时候我真替政府着急。
    其实银行这么做,结果对谁好呢? 对“八国联军”有好处,像美林,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的,结果一下子有了股本金,有机会了。最后说外资,我也有嫌疑,不好说外资怎么对,但是设想一下,一个公司里要有股权,要有债权,这两者得平衡,如果都是债权了,股权的风险就大了。美国有100年历史,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以后有30年历史,从开始一个月挣几十块钱,到现在一个月挣几千块钱,我们这种过程在全世界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就中国有,中国的情况按照中国的法儿解,别说美国、欧洲了,到咱们这儿都不work。
    我的意思是,中国这点儿事其实挺简单,银行该放贷就放贷,老百姓买卖二手房该不上税就不上税,该让房地产开发商在好的地方高高地盖,就高高地收他们的税,政府该把自己的公房盖好了,先把自己的事干好。
    土地倒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讲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现在在我们国家,土地首先是战略资源,我们说农民用地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农民要就业、要吃饭,把他们拴在土地上。我们是农业大国,有9亿人口在农业上。可是请问一下,我们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向一个工业大国的时候,是不是还要把这9亿农民都焊在土地上?我们一平方米土地生产的农业GDP和美国、和日本相差多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道至简无术 于 2006-12-12 13:08 发表

不比基本面
都是一阳穿7线啊
老哥:P

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地老哥是不是又在准备买763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其实宏观调控本身出发点是好的,政府做宏观调控就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和谐问题,但是我们要看调控什么,如果你调控的是奔驰和宝马,那就调控错了,如果你调控的是公交系统,那就对了。对政府来说,最主要的是在宏观调控过程中,确实通过讨论弄明白了什么是福利公务系统,什么是商品住宅,是应该把价提得高高的,多收税,政府拿收来的税盖公屋,通过宏观调控,我们党和国家非常快地理解了这个过程。所以,后面的政策会把更大的重心放在对公共系统的建立,包括我们的信用系统、银行对廉租屋的活动,这也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今天买的386玩完了:mad: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1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0976跃跃欲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600361,换手0.40%涨幅5.90%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6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zk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道至简无术 于 2006-12-12 13:13 发表
呜呜,今天买的386玩完了:mad:

震荡太难做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1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
NND,上午收盘前被0563的盘口细节玩弄了一把
呵呵,丢人啊  

什么意思,能让我长点见识吗?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宗商品熊市将至
      《财经》杂志    2006-12-11 14:36:57

大宗商品泡沫已经开始紧缩,熊市将持续到2008年末

□ 本刊特约经济学家 谢国忠/文

  现在,自然资源或大宗商品的价格已经从2006年5月的高位明显回落。布伦特原油价格从每桶79美元跌到了每桶60美元左右;铜价也从5月的峰值跌到每磅3.2美元,下降了约五分之一。许多分析师认为,当前价格已经很低,上涨很快就会到来。但这些观点都是幻觉。我认为,大宗商品仍然严重地估值过高,它们还有很长一段下坡路要走。
  今年5月,CRB指数(商品研究局期货价格指数)逼近370点,达至其峰值,近来则一直在300点-310点间徘徊。CRB指数前两次跌至谷底分别是在1998年和2001年,约为180点。当时,全球经济都处在低迷之中。而现在,我们很可能是站在大宗商品价格新一轮下降的开端。当全球经济在2008年急剧下滑时,CRB指数将又一次达到它的谷底。

泡沫开始紧缩
  我曾经论证过,大宗商品价格的驱动力现在已经变成了金融投机,而不是供给与需求间的平衡。以石油为例。近两年来,石油需求低迷,油价却一路上升。尽管最近有所下降,布伦特原油价格仍维持在每桶约60美元,比2004年的平均价格高了57%。
  2004年油价虽有所上升,但当时的石油需求的确出人意料地迅速高涨。当年,石油需求每天激增310万桶,而1990年-2000年间日均增长只有100万桶。布伦特原油的平均价格从2003年的每桶28.8美元,陡升至2004年的每桶38.3美元。但考虑到三倍于正常时期的需求增长,2004年的价格还是合理的。
  自2004年以来,石油需求并不强劲。据国际能源组织估计,2005年石油需求每天增加120万桶,2006年则仅增加90万桶。但油价却不降反升,布伦特原油价格飙升至2005年的平均每桶54.5美元,预计2006年更将达到每桶64.4美元。
  我认为,油价表现与参与石油交易的人数(而非供求间的平衡)关联度更高。石油市场上的金融资本最初来自投资银行。当时,它们通常作为经纪人,通过为真实的石油交易提供对冲油价风险的持续融资而获利,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但是,没有什么能比价格上升趋势更能吸引投机者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投资银行最早意识到了油价的上升趋势,于是,不再满足于经纪人角色,他们致力于在油价上升中获益。
  对冲基金第二个发现了这一趋势。他们为这场游戏带来了新的玩法。一些对冲基金先购买石油股票及其衍生品,然后在石油市场投入资金,推动油价上涨。这样,即便投到石油市场的资金没有收益,他们也可以从石油股票中获利。不过,股市逐渐吸取了教训,石油股价不再对油价的此类波动作出反应,这种玩法也就停止了。
  但随着石油公司的股价变得对油价不再敏感,投资于这些股票的养老基金就赔了钱。从2005年起,它们转而投资于石油期货。这些资金导致油价被抬高到了每桶近80美元的顶峰。
  石油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大宗商品。2006年,石油总供给达到了每天8540万桶,按照平均每桶64美元的价格,石油供应商一年有约2万亿美元的收入,占全球GDP的4.6%——这相当于其他所有大宗商品的总和。所有能源产品,如天然气、煤炭等的价格,都与石油价格高度相关。我相信,是石油价格推动了其他能源价格的上升。
  现在,大宗商品泡沫正开始紧缩。石油价格明年很可能回落到每桶50美元以下,2008年则很可能跌至每桶40美元。我相信,正处于开端的大宗商品熊市将会持续到2008年末。其原因在于:
  首先,投资于大宗商品的基金在2006年平均损失了10%以上。投机者必须购买期货来赌价格上升;因为他们不能进行实际交货,当期货合同将要到期时,他们必须回购,即必须支付现货与期货的差价。期货价格通常低于现货价格,这样才能弥补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投机的泛滥,已使得期货价格超过了现货价格。因此,只有当价格上涨幅度超过期货与现货价差时,投机者才能赚钱。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与年初时相当,大多数投资大宗商品的基金已损失了10%以上。
  其次,存货需求很可能出现显著回落。由于投机者抬升了期货价格,于是就提高了增加存货的激励。2005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石油存货日增加90万桶,2006年更超过了100万桶。这些存货需求也是高油价的一个支撑。但各处的石油存货设施现在都已经装满了,而且随着投机者离开市场,期货价格也将相对下降,存货激励将会消失。
  2007年年初,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可能会加速。2005年到2006年,许多养老基金都将资金投入到大宗商品市场。当他们在2006年末回顾这些资产组合时,他们可能决定止损,离开大宗商品市场。养老基金管理的是退休资金,他们根本不该出现在这个市场上,他们现在很可能会迅速清醒过来,并转身离开。
  为个人投资者所建立的大宗商品共同基金在2006年也遭受了损失。个人投资者的行为是由基本面驱动的。当存在上升趋势,并且许多市场行家在媒体上赞扬这一趋势时,个人投资者常常会跟进;而当大市走低时,他们倾向于离开市场。
  当个人投资者和养老基金撤离后,只有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还会留下来。他们就像鲨鱼一样,没有了小鱼,他们就得互相残杀。比如,能源对冲基金Amaranth在天然气市场损失了65亿美元,并在两个月前破产。当然,一方的损失就是其他人的收益。有证据显示,投资银行在Amaranth的破产中赚了一笔。
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的关系相当微妙。投资银行借钱给对冲基金,并为他们执行交易。但投资银行自己也投资,其大约一半的利润就是来自于此。显然,投资银行知道的比对冲基金多得多,将来我们可能会听到更多对冲基金破产的消息。


资产泡沫如何终结
  今天的世界已经越来越容易出现泡沫,大宗商品泡沫就是表现之一。经济学家告诉我们,金融市场是由真实经济驱动的。但是,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如此巨大,以致其波动足以影响真实经济行为。
  例如,当股价高企时,公司可以更容易地筹资,从而也可能更多地进行投资;而当资产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觉得他们变得更富有,于是花掉更多的钱。当投资和消费同时快速上升时,整体经济的表现就会很好。但这种类型的繁荣与正常情况的不同之处在于,资本回报此时是下降的。
  经济学家通常相信,过多的资金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在由投机行为驱动的情况下,需要大量资金来推动价格的上升。但在高通胀水平下,央行将不得不减少货币供应量。因此,投机驱动的经济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
  不过,过量的货币常常是先进入资产市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美国家庭和非营利组织所持有的资产价值,从2000年占GDP的126%增加到了2006年中的171%。类似的增长也出现在印度、俄罗斯和沙特。我认为,大多数的过剩资金都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现在,金融市场中经常谈及“过多的货币”。它指的是流入金融市场的资金超过了股票或债券发行者所需要的资金。这种不平衡导致了资产价格上升。但这些资金从何而来,目前还存在着争议。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日本是过度流动性的主要来源。这是由于所谓息差交易(carry trade)——投机者从日本以0.25%的利率借得日元,去购买利率为5.25%的美元。如果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不变,投机者将得到5%的溢价。一些估计显示,这类交易中的资金有2万亿美元。
  亚洲各国央行,特别是中国央行,常常被看做是过度流动性的另一个来源。例如,中国的外汇储备以每月150亿-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这些资金大多数回流到美元债券市场,使得美国债券收益保持在低水平上,并增加了全球的流动性。
  不过,在我看来,过度流动性的最终根源是美国的贸易赤字。息差交易会使得日元汇率下降,但日元仍保持稳定;这是由于日本有着巨大的贸易盈余,使得资金进入日本,抵消了息差交易中的流出。与此相似,亚洲央行外汇储备的上升是由于其贸易盈余。全世界的贸易余额必然为零,因此,面临贸易赤字的经济体主要是一些英语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其中,美国占了80%以上。
  美国贸易赤字导致美国将美元输出到海外。这笔每年8000亿美元的资金,大部分都进入了发展中经济体,推动了其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膨胀;而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则把钱送回到美国债券市场,压低了美国债券收益率;低债券收益率使得美国消费者倾向于借款和消费,使美国贸易赤字高企——这就是在过去三年使得全球经济扩张的“旋转木马”。
  过多的流动性并不会自动导致资产价格膨胀。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就没有导致资产膨胀,因为日本人记得15年前当他们投机时发生过什么。但美国上一次因此遭受损失还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一回忆遥远得足以让他们继续冒险。
  导致高资产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谓花“别人的钱”去赌博。对冲基金或华尔街的交易者就是用别人的钱来投机。如果赚了,他们就在年底拿奖金;如果亏了,他们只要换个工作就行。负面影响是如此有限,因此他们愿意冒最大的风险。由于这样的人数量众多,其结果就是把资产价格推到最高。
  在两种情况下,资产泡沫将会破灭:第一,投机者发生恐慌,逃离市场;第二,流动性枯竭。19世纪的泡沫破灭通常是由于第一个因素。但当时,人们通常是用自己的钱来投机。花“别人的钱”的机制,导致了一个有着无限制的风险偏好的金融体系。因此,目前的泡沫不大可能由于投资者恐慌而破灭。
  而仅当美国贸易赤字大幅下降时,第二种情形才是可能的。而这又仅当美国消费下降时才会发生——要么由于美国消费者意识到他们不能花这么多的钱,自愿减少开支;要么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借款变得太昂贵。如果美国楼市的衰退变得更严重,美国消费者可能会自动减少开支。但更为可能的结局是,通货膨胀上升引发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美国消费下降。■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6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逃亡之路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anhuali 于 2006-12-12 13:16 发表
--------------------------------------------------------------------------------
NND,上午收盘前被0563的盘口细节玩弄了一把
呵呵,丢人啊  

什么意思,能让我长点见识吗?

丢人的事就不要提了吧
呵呵: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是个特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66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028 在悄悄逃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yumi102 于 2006-12-12 13:16 发表

震荡太难做了。。

看来还是该耐心等待半年线再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3 天

发表于 2006-12-1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好股票是不怕特工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2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的K线不好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4-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18 18:12 , Processed in 0.03105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