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vIL6

[大盘交流] 不知有多少6年前热忱的“易股小组”股友还来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7-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vIL6</i> 于 2010-8-21 20:13 发表 <a href="http://bbs.macd.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3489550&ptid=1052204"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bs.macd.cn/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这波行情,我不够重仓,大家如何啊?
<br />


我是满的 ,刚才卖完了

我的有 万科 抚顺特钢、宁波银行、*ST山焦


上周3整成急性肠炎,吃药挺了1天,没挺住,烧40度,在医院躺了3天。。。刚出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呵呵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常来老师的帖子学习,挺佩服老师!
有个请求几次想说,一直不好张嘴,今鼓起勇气冒昧请vIL6老师百忙中抽空多推荐几只价值投资不错的股票给大家关注学习,提出的要求有些过分,如有不妥,请一笑了之。

[ 本帖最后由 川页 于 2010-8-25 15:23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这样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这样呀,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10-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盘调整,愿意把大盘暂时放到一边的朋友,借教授宝地,加入到中国经济的讨论之中来吧。偌大一个中国,80年代后期居然开始向亚洲四小龙学习,发展什么外向型经济! 现在终于明白了外向型经济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搞的!90年代居然有恬不知耻的要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教育要产业化!2008年经济明明已经患病得了肿瘤,却要大补人参!某些专家、某些领导人,我一个小小老百姓,怎么说你们呢? 领导人说了,不折腾,什么时候真的能不折腾了,我相信老百姓真的日子就好过了。 教授是专家,也给中国经济号号脉,说说怎么样才能不折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过来想,把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似乎也没什么错,就是不明白房地产到了中国怎么就变成了***闷声发大财的产业了,据说美国的房地产只有2----3%的利润,在中国利润无限,买单者是普通老百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的地强行偏低价给收走,到了政府和房地产商手里就翻了无数倍?凭什么老百姓的房子只能让任坚强之流的人盖?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自己的房子自己盖或者自己找开发商盖!!!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政府就是高价买地低价卖出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就是现实,你不能改变它就试着接受它吧!
要是什么时候我国学习某此国家按房产评估值收取房产税时你就会明白不过是一个专打你左脸、另外一个专打右脸而已。

这几天大盘又开始动荡了,比较郁闷的是满仓了,总值波动-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871 johnthink 的帖子

本人8月9号清仓出来后,再没有进。原指望大盘在2675开始调整,要至少调整到2540,结果到了2564开始反弹了,心中没底,不知道8月13日开始的上涨回到什么地方,所以就一直休息着,没想到居然超过了前高。呵呵
rixian.jpg
yuexian.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国元:通胀杀伤力不容低估
2010年08月25日 08:51肖国元 证券时报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导股市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应对危机,各国采取了经济刺激与振兴计划,包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经济扩张政策后的通胀预期。前者促使经济提前结束衰退,走出低谷,或者至少使经济摆脱无穷无尽的衰退状态;反映到股市上,就是与几个主要经济体相联系的股价指数从2008、2009年低点开始了触底反弹。后者的影响正在显现,不过还远没有完结,也许未来一二年里的市场都会受此影响。现在我们还在谈论通胀预期。因为坚硬的事实似乎还没有呈现在眼前。   不过,通胀预期转化为现实的通胀只是时间与程度的问题。这方面国内A股也许最具代表性。左右上证指数3478点以来走势的最大因素就是通胀预期。A股之所以最具代表性,根源在于我们的经济刺激政策不仅直接,而且充分,展现了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下的经典模型所包含的核心内容。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最大冲击首先表现为外贸出口的急剧萎缩;其次才是由近及远、依次而来的其他影响,最后的结果是经济活动急剧收缩,包括GDP增速大幅下降、失业增加乃至消费萎缩。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冲击,zf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4万亿投资;而宽松的货币政策既包括新增的信贷规模,也包括宽松的信贷环境以及较低的资金成本。


  按照2008年全社会30万亿GDP规模以及30%的投资率计算,我国的年投资总额大约为9万亿。而新增4万亿等于投资规模膨胀了44%。这4万亿投资是为了应付GDP回落而追加的投资,是以“先支出、后平衡”的方式实现的。因此,4万亿追加投资等于向市场上多投入了4万亿的购买力,也就是在原有商品货币比价关系下,额外增加了4万亿的需求。由于投资主要集中在扩大内需的基础工程与基本建设领域,这种增加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大批新工程、新项目上马;第二,与基础建设相关的产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第三,原材料价格上升;第四,与此配套或相关的行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第五,就业增加,GDP增长,从而弥补因外贸出口下降产生的缺口。
  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质性就是放宽信贷条件,鼓励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期达到全面振兴经济的目的。
  因此,综合而言,无论是财政投资,还是宽松货币政策,其最终结果是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了市场需求。由于市场各方来不及采取措施满足急剧增加的需求,市场直接的反应就是提升商品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不同产品价格上升的时间顺序与上涨程度会有所不同,最开始也许是工程设备、道路机械、水泥、建筑用材,然后是煤炭、电力、铁矿石、合金等,再继之以下游产品以及日用消费品。价格上升反过来又增强了企业的利润预期,投资与产出规模会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如此循环便会出现所谓的通货膨胀。
  明显的是,通货膨胀是不正常的现象,是需求急剧增加、正常的经济循环被打破之后的结果。因需求增加而来的价格上升一方面向企业发出了扩大生产的邀请函;另一方面,由于价格缺乏持续上升的坚实基础,因此,规模扩大的生产往往来不及分享高额利润就遭遇市场需求难以为继的瓶颈而一命呜呼,留下一堆烂摊子。而且,在不远的将来,这种临时应急性的需求剧增的不平衡会受制于财政预算而归于平静。
  一般而言,为了平衡4万亿规模的投资,我们必须采取如下举措:1、开辟新税源,增加新税种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以期扩大税收总量,从而弥补前期的超额支出;2、勒紧裤带,减少支出;3、合并使用上述两种手段,即开源与节流搭配使用;或者4、开动印钞机,增发货币。
  上述4项举措中,无论增加税收,还是勒紧裤带,都会减少未来的支出规模。即先前的扩大投资不过是提前预支了未来的投资;先前的扩大消费不过是提前消费了未来的消费。本质上,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那不过是朝三暮四的事。最重要的是,由此而来的价格波动向市场发出了错误信号,招致经济活动不同寻常地起伏波动。而增发货币表面上不影响未来的需求,但如果没有后续的增发货币维系,高涨的经济扩张最终会低迷回落,使经济陷入低谷。如果继续增发货币,无疑让整个经济体陷入万劫不复的恶性通胀的境地。
  在通胀初期,不太显眼的价格上升对经济不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早期敏感于价格上升的企业兴许会受惠于价格上涨与需求扩大,其利润会水涨船高。这也是一些人认为轻微通胀对经济无害以及通胀早期股市会受惠于通胀的主要理由。但是,始于大规模投资与宽松信贷的通胀并不会逗留在狭窄的领域,一定会以波浪的形式四处蔓延。因此,时段性、局部性过热一定会演变成持续性、全局性的过热。到头来,企业供给大幅增加,但需求增势难以为继,以致投资利润大幅下降,有些企业甚至要破产倒闭。因此,从周期角度而言,一旦通胀露出苗头,后续的更高的通胀就会向我们走来。
  受困于通胀,价格信号紊乱,企业进退失据,效益大幅下降,呆账坏账激增,银行资产质量快速下降,这不仅制约了股市的活跃度,也从根本上扼杀了市场预期。为了遏制通胀,紧缩流动性、提高资金成本是常用的方法。这不仅会降低市场需求,扩大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而且会提高证券投资的成本,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对证券投资极为不利。而大盘股、权重股的沉闷更是市场预期不景气的真实写照。一般而言,只有当市场重新出现经济恢复常态的预期,股市才会起死回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在本论坛发言,以前只是在教授这里看。
谈谈我认识的未来两种可能。

沪深交易所两天来先后表态打击内幕交易,今天已经上升到新华社多部位联合的高度了。
垃圾股该休息一下避避风头了,不然像2190和0541就是例子。
第一种,2340-2390之间打住,二八转化,这种可能性很小。大块头需要大资金,房地产调控没见明显效果,管理通胀预期,这些都制约上升空间。证券本轮反弹之弱,可见资金对后市及成交量的悲观,判断二八转换的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是观察510050,159902。
第二种,2000-2100之间打住,这种可能最大,大部分妖 股需要腰斩,一旦中小板指数有效跌破年线,将是溃败。大块头需要更廉价的筹码,今天上海证券报已经开始吹风银行的不良贷款“名降实增”。更重磅的炸弹是发改委关于税收的表态,资源税,房产税,环境税和社会保障税,打击面比较广。

请多指教
参与人数 1奖励 +5 热心 +2 时间 理由
pwsh + 5 + 2 2010-8-25 22:28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奖励小红花一朵!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名降实增”难乐观
2010-08-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凌秀丽


  □作者 凌秀丽

  作者系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

  研究部高级研究员、

  金融学博士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总体上延续了2003年以来“双降”的态势。但探究“双降”的内在原因,不难发现,“双降”与银行自身经营改善的关联度非常小,银行潜在不良贷款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近期,上市银行先后公布的二季度业绩普遍超出市场预期,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保持“双降”,这也是当今我国银行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从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可见一斑。截至2010年2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549亿元,比年初减少424亿元;不良贷款率1.30%,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但是,这个令业界骄傲的数据背后,其实掩盖了不良贷款 “名降实增”的真相。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理由。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剥离”是银行贷款质量得到改善的最直接原因。农业银行的财务重组案例尤为明显。2008年,农业银行剥离了8157亿元不良资产,从而令银行业不良贷款大幅减少7082亿元,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也从6.17%下降到2.42%。

  从目前来看,银行自身利润冲销和直接剥离是银行减少不良贷款的两种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银行利润又十分有限,因此,不良贷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先注资,再剥离”。为了还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真实面貌”,可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某一时期新增贷款减去期末与期初的贷款余额之差,推算当期剥离或冲销的不良贷款数额;或根据银监会公布的不良贷款余额与剥离或冲销的不良贷款数额之和,推算出商业银行在期间内形成的不良贷款总量。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共剥离或冲销的不良贷款数额高达1.85万亿元。考虑到这一因素,截至2010年第2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实际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则分别高达2.3万亿元和6.24%。

  第二,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呈现劣变趋势。在损失、可疑、次级这三类不良贷款中,损失类是无法收回的贷款,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最大。2007年,损失类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重从2003年的27.64%大幅攀升到46.33%,在短短4年中增加了19个百分点,其增加主要是由可疑类和关注类贷款劣变形成的。2008年,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余额570亿元,比年初的5877亿元减少了5307亿元,但考虑到农业银行剥离的5494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商业银行的损失类贷款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87亿元。所以,由于农业银行对损失类贷款的剥离,才使得2008年以来损失类贷款在不良贷款中比重出现大幅下降的“假象”。

  第三,贷款规模扩大“稀释”了不良贷款,从而大幅降低了不良贷款率。自从2002年我国银行业实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以来,监管部门将“双降”,尤其是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作为银行资产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是由不良贷款余额与贷款总额共同决定的,商业银行在实践中往往通过“增大分母”——扩张信贷来换取不良贷款率的下降。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之所以能快速降低到2%以内,也正是“天量”信贷投放所致。

  第四,经济下行风险将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双升”压力。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虽然有所上升,但仍然难以撼动贷款融资所占融资总规模80%的重要地位。这种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结构决定了银行贷款具有“亲经济”的周期效应,即银行业在分享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成果的同时,也难以避免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减速压力日益明显,自1990年代末剥离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下行周期。如果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这可能导致目前的“隐性”不良贷款在未来2年至3年内的某个时候集中“显性化”。再考虑到2009年以来15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有相当大比例投放到了地方融资平台项目、产能过剩企业及房地产市场,经济波动给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不良贷款数额很难乐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监管缺位引的祸,无人负责早就了不良贷款无良之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新帖,差点把这个贴给忘了,罪过罪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5-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主的帖子惊为天人,俺杀进股市是因为工作没有出头之日,年近不惑,看以前的老领导老同事退休后无所事事,精神先垮掉了。晚上睡不着就想以后的退路,偶然进入股市,赔过,赚过。这个工作真是修炼心性啊。找到这个论坛真是缘分啊,看到了好多股友的心得体会,对照自己,真是彼此彼此。有空的时候希望你常来,一些问题和你请教。关于农业股,最近我比较感兴趣,和楼主有相似的观点,希望你多谈谈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8-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看看,标记啊标记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10-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6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好几天没来了?!是没上网还是行情没啥好说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3-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5 05:51 , Processed in 0.042897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