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主: 野狐禅

[大盘交流] 中国股市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7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可能的情况是在这2只ETF 建仓前会出现一波调整浪?#*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点位看情况,或许应该开镰割些韭菜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4-27 00:32 发表
在这个点位看情况,或许应该开镰割些韭菜了。

不想等 SD 再往右一点?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狐禅 于 2012-4-27 02:53 发表

不想等 SD 再往右一点?


有十几天缺了手功记录,所以拿不定了。。。是的,这里SD还比较的左,再等等是对的,
可这量似乎有点上不去?#*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2 天

发表于 2012-4-2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sd如果不向右呢?为什么要去预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2-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sycj 于 2012-4-27 10:24 发表
sd如果不向右呢?为什么要去预测?

向左?不管做什么其实都在预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文章比较中肯。死做多的人最终一定赚钱;死做空的人没准也赚钱。一会做多一会做空的人的聪明人,多半赔钱。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10/handicap-of-long-and-short.html

常見的投資謬思---靈活的多空操作(The Handicap of Long and Short)
常有種說法是,股市投資假如你懂得做多,也會去放空,你的操作手法會靈活得多,也有更大的獲利潛能。

聽起來真有道理。在上漲的市場中握有股票,享受增值。當市場下跌時,就反過來做空,當那些死多頭虧了一屁股時,還可以繼續賺錢呢。

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做多,持有股票。當市場上漲時賺,下跌時虧損。

放空,借股票來賣之後再回補。當市場下跌時賺,上漲時虧損。

市場不會一直跌也不會一直漲,它會漲漲跌跌。所以假如你單純做多,或是單純做空,你不會一直賺,但也不會一直虧。

而多空都做的正面理由是,不論市場漲跌,都有賺頭。可是這句話等同於,不論市場漲跌,都可能賠錢。這是同義。

也就是說,當你試著用多空操作,在不同的市場狀況下維持獲利時,你面對的可能是,在不同的市場狀況下,都造成虧損。

聰明的投資人,不應只想到成功的果實,也應考慮到失敗的後果。

當股市漲漲跌跌,一路爬高了20%後,多空操作的人,會因此判斷錯誤(或說是猜錯)而根本沒賺到。

當股市跌跌漲漲,一路跌了20%後,多空操作的人,會因為操作不利(或說是賭運不佳),虧得還比死多頭多。

多空操作,讓不論何種型態的市場走向,都可能變成一條從頭賠到尾的”投資”之路。而這個”投資”方法的宣傳單上寫的是,多空皆賺。

你知道什麼叫”一面之詞”嗎?

相信多空都作比較能獲利的人,還常用這個觀點評論基金表現。說基金就是在空頭時無法全部持有現金,受法令約束,而一定要持有證券,造成空頭時對投資人保護不佳。

這種說法”有趣”的地方在於,搞不清時間點。

基金經理人,假如真有判斷市場漲跌的能力,他知道市場就要下跌了。他應在下跌之前,就賣出股票,換成現金。再強調一次,是在市場動作之前,就要先行動。不是等到市場下跌後,下跌到大家都知道是空頭後,才賣出股票。等到股價下跌後再賣股票,那就是賣低。那不是保護投資人,那是殘害投資人。在空頭,在股價低的時候,基金要保護投資人,要帶來獲利,應全數投入,手上的現金愈少愈好。

基金經理人沒有預測市場漲跌的能力。基金賣的重點是選股能力。而且,經理人整體表現出的動作,反而不利於參與市場漲跌。他們太常在市場高點時,接近100%投入,而在市場低點,握有大量現金。

多空皆獲利,唯有在具有能正確預知市場或個股漲跌的能力下,才是可行的方案。太多人根本沒有檢視過這個能力是否可能存在,就在多空操作。或許,這個手法操縱的是投資人的腦袋。

有句華爾街諺語說道,”Bulls make money, bears make money, but pigs get slaughtered.” 多空皆做,以為可以當牛又當熊的人,請小心變第三種生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7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月我对上面的这些话正好很有体会。
出游前我的仓位很重很重,如果我天天看盘听人家评说大多会被别人忽悠的动手买卖股票。
完全的离开市场,反倒让我hold 住了。。。#*P#


不过,问题是我现在又回到了市场,往后是比较困难了。。。#*27*#

[ 本帖最后由 liza012 于 2012-4-27 23:48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止损是亏损之道。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損(The Fallacy of Selling at a Loss)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08/05/fallacy-of-sell-at-loss.html


停損之所以為那麼多人所推崇,在於它給投資人(或是投機人)一種對自己投資有所控制的感覺。下跌10%就賣出,損害不再擴大。Good Job!

問題是,啟動停損動作的下跌10%是誰決定的?是投資人,你所能掌握的嗎?不,下跌10%是市場決定的,是成千上萬買賣這張證券,參與這個市場的投資人所共同決定的。

人說,市場常是不理性的。對好消息,高興過頭。壞消息,則悲傷過度。就像一個精神疾病患者,情緒常在兩個極端漂盪。葛拉漢用市場先生來比喻,並說投資人應利用市場先生。當他把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標得太低時,找他買東西。而停損的人,就是在東西價格變低時,把東西全都賣回給市場先生。奇怪,這是在比誰的精神疾病比較厲害嗎?精神疾病愈厲害,投資也就愈行嗎?

你去執行停損,下跌到某某%就賣出,你就是木偶,Puppet。拿著細線,牽著你的手按下賣出鍵的人,就是市場先生。


很多奉行停損哲學的人,可能還熟讀價值投資理論,並以葛拉漢傳人自居,豈會不知Mr. Market的比喻。其實,都是從書中擷取自己看的順眼的資料罷了。

執行停損,賣掉手中的持股,代表的是你買進過,你曾覺得這是個值得買進的標地。

有天,你在櫥窗中看到一顆鑽石,耀眼奪目,你覺得很心動,但要價20萬,讓你買不下手。

過了一個禮拜,你走過同一條街道,這家珠寶店開始特價活動,原本要價20萬的鑽石,現在只要15萬,少了25%,你會覺得怎樣?

在金融市場,原本值得買的東西,假如價格下跌,就該賣掉了,而不是買更多。這就是停損的哲學。

追根究底,成因在於心態。會執行停損的人,他們不是擁有證券,而是在租借證券。證券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張紙,一張價格可能漲也可能跌的紙,而不代表持有企業的一小部分。假如這張紙在市場上變得不值錢了,他們就開始擔心沒有人要來接手了,所以要快快轉手出去。這種心態,可稱作投資嗎?以為自己能抓高低點,以為別人都會笨笨的以高價從你手中買走那張紙,出低價賣紙給你的人,其實就是市場上最天真的傻子。

有種推崇停損的說法是這樣的:我設-10%為停損點,所以我的資金損失永遠不會超過10%。這也算是種心理帳吧。

這次虧10%退出,你的錢就永遠離開市場,去定存了嗎?假如是的話,那麼的確10%的停損,會讓你資金損失永遠不超過10%。假如你的錢還要投入市場,請問,虧損逃離出來的錢,在下一筆就會賺嗎?還是你一樣面臨-10%的可能。-10%連續三次,你離-30%也沒多遠了。停損,損失只在你腦中停住,只在這次停住。可惜的是,你的金錢只要在市場內,就面臨不斷損失的可能。

還有種可愛的說法是這樣的。停利設20%,停損設10%。這樣賺錢的機會比較大,只要看對一次就可以抵銷兩次看錯。呵,真是如此的話。停利設30%,停損設5%,會不會賺錢的機會更大?看對一次可以抵銷看錯六次。還是停利設20%,停損設2%,比較會賺?

事實是,這些數字不論你怎麼設,和你看對看錯的機率,一點關係也沒有。

設定這些條件的人常說,因為會看錯,所以停損控制了損害的範圍。可惜的是,停損只能控制單次損害的範圍,它不能防止你一直看錯。你只要多看錯幾次,多執行幾次-10%停損,你的資金一樣是遭受到負幾十趴的重大打擊。

當然了,這些”投資人”會說,我那有那麼笨,當然是看對的時候比較多。我想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看對的時候比較多,不然怎麼會有Overconfidence這個詞。可是為什麼市場上就是有人買到地雷股、買到虧錢,為什麼會有有一半的人,報酬率連市場平均都不到,他們都比較笨嗎?我想,許多人對這題的答案,很可能也是Yes。等到自己落到平均之下時,再答一次看看吧。

不是承擔風險就應有報酬。報酬只對應於正確的風險。假如有風險就有報酬,你去拉斯維加斯,豪邁的把100萬的籌碼一次放到桌上。請問這樣的風險,你應該獲得怎樣的報酬?答案是,只要你玩得夠多夠久,這100萬就會轉到莊家手上。你只會得到豪賭的快感。

許多人在金融市場內追逐相同的感覺。

資金重壓個股、不夠刺激,還有權證可玩。這些人以為自己承擔了巨幅波動的風險,就應有對應的報酬。那他真應該去拉斯維加斯玩一把。假如輸錢,還可以大聲嚷嚷:”這家店怎麼那麼黑?”

事實上,金融市場中可藉由分散而解除的風險,都是不會獲得報酬的風險。很多投資人承擔這種風險,為的不是金錢,而是期待時的腎上腺素,和賭對後的腦內啡。賭與毒,真是哥倆好。為了避免在名叫交易所的賭場內太快輸光身家,無法繼續享樂,所以停損成為必需,於是歌頌停損,倡導停損,奉行停損。

停損是投機策略,不是投資策略。

漫天的胡說八道,人人都是可以指點別人的投資大師,造成今天市面上許許多多似是而非的理論。

投資人,你是金融市場裡的Puppet還是Master?還是自以為是Master的puppet?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2-4-27 23:54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7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往止盈再砍一刀。#*22*#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利(The Fallacy of Locking in Gains)
為什麼要停利?基本理由是這樣的:

股票、股市、或是其他市場,它會上漲,也會下跌。譬如像下方這個先漲後跌的圖形:







假如你在上升的這段沒有賣出,一直持有的話,那麼你的獲利會在下跌那段招致侵蝕,甚至成為負數。

所以,上漲的時候要賣出。問題是,什麼時候賣呢?

所以有人提出了停利的概念,漲某某%就應該賣掉了。

這個概念最吸引人之處在於,在反轉下跌前賣出的可能,或是賺到了大部分的上漲波段後出場,如下圖:

但你可曾想過這個概念的另一面是,你可能錯失了大部份的上漲,以及你要繳更多的交易費用。如下圖:

你覺得市場或某支股票,在你停利後繼續漲翻天,讓你看得牙癢癢的,或是在你停利後不久,就開始反轉下跌,讓你自以為操作的很漂亮,跟你設不設停利有關係嗎?

一點關係都沒有!

既然不知道它會帶來較好或較差的結果,那設停利要做什麼?

很多贊同停利的人,常自比為”不貪心”的投資人。

這讓我想起兩個畫面。

有個國小學童,明天要去郊遊了,他很期待。可是天氣預報說明天鋒面過境,恐怕不很樂觀。於是這個小朋友今天表現特別乖,不偷吃糖、準時上床,做個乖小孩,希望天公疼惜他,賞他一個好天氣。

遠古原始部落,乾旱連年。在例行祭典中的活人獻祭,巫師決定要犧牲多一倍的人,以祈求上天憐憫。

設停利,你很乖,不貪心,所以市場會憐憫你?這叫作紀律,這可稱邏輯?

明天的天氣,今年的雨量,和這位小朋友乖不乖,獻祭的人夠不夠多,有關係嗎?

市場或是某支證券的走勢,和投資它的人設不設停利有關係嗎?

有人說,就是因為不知道市場走勢才要設停利。這是邏輯顛倒。停利,只有在你知道未來走勢時才有用。假如你不知道未來走勢,停利是沒有意義的行為。因為你不知道它會帶來比較好或比較差的結果。

該貪的時候不夠貪,上漲因停利參與得不夠,又躲不掉下跌,以不斷的停損,參與了各種下跌,加上頻繁進出,使得交易成本高漲,造成整體相當難看的投資報酬,然後再回頭檢討自己的”投資紀律”與”策略”,卻不想想這些”紀律”,到底有沒有道理。這就是太多投資人的行為模式。

設停利,譬如20%,你賺20%的錢就永遠離開市場,去花用、去定存了,那麼這20%的確是落袋了。假如你還要投入市場,停利之後,你就面臨看著剛剛停利離開的市場或證券,繼續上漲的窘境,或是在下一次投入時,一樣面臨虧損的可能,就像你繼續停留在原來的市場或證券一樣,風險不會消失。

有人說,在這支證券或這個市場停利後,錢就要出發前往下一個會賺錢的市場和證券?你可以這麼想,試圖這樣做。但容我提醒,適時的在不同的市場與證券間轉換的能力,從來沒有在那個人類身上出現過。

當我們看蜘蛛人時,知道飛天遁地的能力是虛幻假想,但卻有許許多多的投資人,相信適時進出市場與證券的的可能。休閒娛樂理性化,現實生活科幻化,也算是種多采多姿的生活嗎?

停利還有衍伸變種。為了怕因停利,錯失大段上漲的狀況,所以有人提出移動停利停損法。它通常是像這樣運作的:

一開始投入時,停利設15%,停損5%。真的漲15%之後,先不要停利出場,再以這個點成立一個新原點,再漲15%就再看看,跌5%就停損。聽起來真有道理,你不會因停利遇到下圖這種狀況,市場一反轉,還可保有獲利。

回到一個簡單的問題,移動停利停損會比單純停利好嗎?

譬如,某證券真的漲15%了。這時你就停利賣掉,會比執行移動停利停損差嗎?

答案是不一定。假如它再繼續漲上去,那麼一賺到15%就出場,的確比不上移動策略。假如漲到15%後,再漲了一些些,然後就開始下跌,觸碰到移動策略的停損點,那麼是單純一賺到15%就出場比較好。

市場或證券到底會怎麼走,跟你設單純停利,或移動策略有關係嗎?

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你不知道市場或證券走勢,所以就沒辦法知道移動策略會不會比單純一次停利好。那麼,你用這個不知道會比較好還是比較差的策略要做什麼?

有人喜歡引用歷史故事來強調停利的重要。最常引用的例子,就是日本。

日經指數在1989年12月站上38957點的歷史高峰後,到今天,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停利支持者會說,你看,假如你在上升段買進,而不知停利,到今天都還沒回本,你的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可以等待,你損失了多少機會成本。

這種思維,是投機專用。投資人,根本不這麼想。

首先,這種就叫可怕?日本股市至少還在。歷史上多的是整個消失掉的資本市場。投資人可曾注意過,因為戰爭、共產主義、錯誤政策,全部蒸發的私人資本。布達佩斯和開羅交易所,在20世紀初,是世界排名前幾的證券交易所,現在排名第幾?過去的悲劇,最好未來不會重演。一個重挫,但還存在的市場,在歷史上,實在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少見,才會多怪。

再來,這種嚇人的說法,說得好像錢都全在日本,買進都剛好買在那左半邊陡峭的上升段。其實會做這種事的,就是投機者。他們會找尋最看好的區域,(譬如80年代的日本,現在的新興市場),以大筆的資金部位投入,期待大撈一票。然後就在右半邊的險降坡,摔得鼻青臉腫。於是腫著一張臉,拿他們悲慘的經驗,來訓示他人。其實,投機者就待在投機者的圈子吧。最該被這種經驗訓示的,就是投機者自己。

投資人,因為承認自己沒辦法事先挑出那國股市表現最佳,那國市場會衰敗滅亡,所以採取廣泛分散的全球投資策略。就算其中一個市場整個消失掉,會有影響,但不重大。

投資人,因為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買進的最佳時機,所以採取長期,緩慢投入的策略,買進的成本必是平均,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再陡峭的上升下落曲線,必有一條緩和多的平均線。

投資人著眼於持有經濟體的一小塊,投機者注重價格的起伏。學投資,不一定要學到投機策略去,然後自以為在投資。

James P. O'Shaugnnessy在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書中引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兩個受試者A與B,分別被要求分辨細胞樣本,決定細胞是否處在健康狀態。他們都是非生物科學本行,實驗一開始的時候,解說員都教予AB兩人一套簡單而有效,可以判斷細胞健康與否的原則,然後就請他們開始上場判斷。

這時,差異來了。在A回答後,解說員會給予正確答案。B在回答後,解說員則給予不正確的答案。很自然的,一段時間之後,A的答題有很高的準確度,B則非常不準。

這時,細胞判斷暫停,解說員讓AB兩人碰面,互相跟對方解釋自己的判斷原則。

A的原則很簡單,就像他們當初學的,沒太大的分別。B的分辨方法則繁瑣細致,看起來從當初的簡單原則,做了很大的變化。

討論後,AB兩人再回去開始判斷細胞樣本。A因為對B的方法印象太深、覺得太妙了,於是開始使用繁瑣的方法判別細胞樣本,準確率開始下降。

實驗的重點是,人天生喜歡繁複的方法,會被繁複的方法吸引,以為複雜的方法,就是比較好的方法,即使它沒用,即使它從沒被證明過有用。這就是人的本性

每個投資人都是人。問題是,你是發明繁瑣方法的B,還是會因本能去相信繁瑣方法的A。還是知道了這個實驗結果後,懂得以理智約束本能,詳細思考可行性的第三種人?

操作,往往不如不操作。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吃鱼者戒。#*29*#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http://www.algofiz.com/bbs/read.php?tid=130&page=e#a


許多投資人以一種輕鬆自在的態度參與證券市場,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沒有體認到未來市場走向的不可預測性和當下股價當中的競爭內涵。

在不知道未來市場走向不可預測性之下,所產生的”操作手法”中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波段操作。在有效追蹤指數的ETF發行後,更像是誕生了一項專用工具。這種作法常有類似這樣的論述,在某某點以下就買進,等到升到某某點後就賣出,等到指數再降到某某點後再買進,又升到幾點後又賣出。一年做一個波段,賺20%就好。(或是用本益比或其它更複雜的數字當進出規則。)

假如能每年賺個20%,那絕對算得上偉大成就。但是,為什麼有這些簡簡單單的原則,每年賺個十幾二十趴,是那麼難的事呢?為什麼二十多年來,平均每年賺個二十幾趴,就可以被叫做股神呢?

相信這些作法的投資人似乎一廂情願的相信,未來市場就會像過去一樣,P/E超過25就會跌回來,低於8就會漲回去,或是指數超過一萬就會跌回來,低於4000就會漲回去。但過去市場的走勢,為什麼會是未來走勢的藍圖?

或者,這些人也知道走勢的不可預測,但他們相信就算無法準確預知未來市場走向,只要按照這些規則操作,就會從市場中賺錢。問題是,假如你不知道未來市場走向,為什麼將規則套上去就會賺錢?

這些相信所謂波段操作的人,有沒有想過,假如大家都波段操作,低點買,高點賣,大家都在賺錢,那麼到底是誰,在低點賣股票或ETF給你,在高點跟你買股票或ETF?整體參與市場的人,都能掌握上漲嗎?那到底下跌段是誰在持有?股票可以沒有人持有嗎?股票下跌的時候,是鬼在持有的嗎?

或者,你以為該進場的低點,其實是十年才會回檔的近期高點。你以為該出脫的高點,其實是往後再也不曾回頭的低點。或許,你就是那個買高賣低的人?

而且,一定有投資人要當買高賣低的人。

就拿台灣50這支ETF來舉例好了。我們不要看大額投資人可以進行的實物交換交易,我們就看一般投資買進賣出的台灣50股份好了。

假設某年台灣50年初淨值40,年末淨值44,增值10%。但這年之中,最低來到20,最高是50。那麼今年,整體曾經持有過台灣50的投資人,可以拿到的報酬率是多少?

當然是10%(先不考慮配息)。難道會是20到50的增幅,150%嗎?

不管這12個月中,短進短出,自稱在進行”波段操作”的投資人,怎樣進場,怎樣出場,進出幾次,用多高級還是多複雜的投資策略。這些人,保證有一半,連該年買進並持有到底的10%都賺不到。一定如此,鐵定如此。

而短進短出附帶的高額成本,讓這些自以為比較懂的人,保證有超過1/2落在平均之後。

而很有趣的是,這些短進短出的人,常以比較用功、比較高級、比較懂等形容詞自許。很不幸的是,他們往往只能自許,然後看著連市場平均都不到的成績,深自懊惱,或甚至決定從中反省,做隻永遠在跑步機上逃不出迴圈的白老鼠。

投資人以輕鬆心情參與市場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沒有體認到現在股價之中已經反映了所有市場參與者,所有有在關心這支證券的人,已知的資訊和情報。

不瞭解這點除了會導致試圖自行選股之外,會產生的另一種行為是,以為低價就是便宜。譬如說,某某股票,現在公司爆發危機。之前一股40,現在一股只要7塊,跟以前比起來真是太便宜了。不是說要危機入市嗎?現在就來買吧!

這非常類似賭博心態。這張彩票比較貴一點,一張7000塊。

拿過去40塊的股價當參考點,然後以為現在的7塊很便宜。卻沒有仔細想過,為什麼現在會賣7塊。現在賣那麼便宜的理由,最可能就是因為,它真的只值那麼多,市場只願意給它那麼高的評價。你以7塊買進,是否知道什麼別人不知道的利多消息呢?你假如不知道,為什麼可以相信它日後會漲起來?因為它以前有過40的價碼,所以它就應該漲回去嗎?

想想看,為什麼有人要把股票賣給你?

股價低,不代表它就被低估。一股7塊的股票,仍可能是被高估的。一股100塊的股票,也可能是被低估的。去買便宜的股票,以為就可以揀便宜的人,可能不知道花3塊買原價一支2塊的蠟燭,你還是個冤大頭吧。

會有這種心態的投資人,常常就是那種認為”他以為怎樣,就應該是怎樣”的投資人。他認為股價便宜,那就應該是便宜。他忘掉現在看到的報價,是有人覺得很合理的價格。他覺得市場走勢可以預測,那就應該可以預測。他沒仔細看看,世上到底有沒有人可以預測市場方向。他覺得市場沒有效率就應該是沒有效率,所以自行選股是有意義的事,卻不去看真正的專家對這些事情的看法。他覺得我是台灣人,對台股比較懂,所以台股就應該自行挑股票,卻沒想過,和你在同一個市場競爭的散戶,全都是和你一樣生活在這塊土地,對台股比較懂的人。就像你以為身高190打籃球有優勢,而其實你的競爭者,每個身高都是190一樣。

我不知道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可以把市場看得那麼輕鬆自在,好像他以為是怎樣就應該是怎樣一樣。這種輕鬆的態度,往往根源於對自己的過度自信和對情勢的一無所知。無知且自信,絕對是個致命組合。

[ 本帖最后由 野狐禅 于 2012-4-28 00:16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074 野狐禅 的帖子

为什么图都看不到???#*31*#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4-28 00:38 发表
为什么图都看不到???#*31*#

沿着链接去源网站看看?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4/27/2012:
   Day   Price   Change    HL      Std     Gap
     1   92.74   -0.48%    2.49    1.32    2.10
     2   93.19    0.30%    3.02    1.95    2.48
     3   92.91    1.13%    3.43    2.06    2.56
     4   91.87   -0.32%    4.48    1.66    2.48
     5   92.17   -0.74%    2.94    1.63    2.17
market.Trend.jpg
market.SD.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院的花栗鼠。真要想想,它们的智力到底是多高。#loveliness#
IMG_0860.b.jpg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呀!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鼠”#*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思路感觉好像和我们曾讨论的下面买点上面卖点的思路不同?#*31*#
倒是和罗杰斯说过的买了就不卖的说法很象。罗的方法我常常在想,他到底是
怎么做的呢?难道他真的是买后就一直不动吗?#*31*#当然大资金和小资金的方法
肯定不同,他今年好像也说过当中国股市崩盘时他会抄底。。(大意)说明在
低位他会加仓,但一般时间他怎么做呢?#*31*#

[ 本帖最后由 liza012 于 2012-4-29 23:30 编辑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za012 于 2012-4-29 23:24 发表
上面的思路感觉好像和我们曾讨论的下面买点上面卖点的思路不同?#*31*#
倒是和罗杰斯说过的买了就不卖的说法很象。罗的方法我常常在想,他到底是
怎么做的呢?难道他真的是买后就一直不动吗?

下面买点, 上面卖点是对的. 要长期在市场里也是对的. 跑赢市场一般需要把这两件事同时做到, 一般人只是想不明白或做不到那样而已.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栗鼠在这个世界里,利用世界的规则生存,是世界里的规则造就了它,它看到了它眼里的世界规则。花栗鼠看到的规则多半不是猫看到的规则。所以,花栗鼠还是花栗鼠,猫还是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31 天

发表于 2012-5-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鼠的智慧是非常高的,曾经在一间小房间想把一只老鼠抓住,折腾了半个小时,不成功!我开始反思人类的智慧,太轻视鼠的智慧了.最后,我采用人类独有的"反逻辑"思维方式,给鼠设个陷阱:将书柜整体搬离墙壁6厘米左右,再在柜墙缝隙中间塞团报纸,然后到处敲打,就书柜保持安静不动,,然后悄悄坐到书柜前的地板上,两脚踏在书柜前,然后1,2,3,突然使劲,将书柜在0.5秒钟内整体推向墙壁,然后检查后面,有战果,终于结束了战斗.
对比其它动物,人类有"反思维",比如越安全的地方越危险,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论调.
所以,无论什么方法,总有很多人信与不信,很无奈#*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6-9-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4-23 10:00 , Processed in 0.141504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