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不是早就打算来休克疗法,让 QFII 去买单,企业大卖单?
20万亿市值蒸发-----人为股灾谁之过?
[ 原创 2008-09-05 16:46:21 ]
标签:股市危机 拯救 崩盘 政策底 暴跌 阅读对象:所有人
20万亿市值蒸发-----人为股灾谁之过? 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志林(忠言)博士
一.股灾才是今年中国最大的“灾” 对于中国股市从6124—2199点64.1%的暴跌,迄今为止,权威的舆论均是推向客观原因:
一“天灾”,即雪灾和汶川地震。但这两次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只有1500亿元和8451亿元,不足以解释股市如此大的跌幅。
二“次灾”,即美国次贷危机。但从银行股亮丽中报看,次贷危机与中国金融几乎没有直接关系。
三“油灾”,即石油暴涨至147.6美元/每桶。但如今已暴跌至105美元/每桶,但中国股市依然跌势不止,说明二者的相关性也不大。
四“通灾”,即通贷膨胀。但4—7月,CPI已出现了从8.5%、7.7%、7.1%、6.3%的连续回落,8月有望再降到5%左右,股市理应回升才是。
其实,权威舆论忌讳的“股灾”,才是今年中国最大的“灾”。除了64.1%的跌幅可列入世界股灾史第九位以外,据上交所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14日中国股市的最高市值是34.47万亿,而9月3日2248点时,市值仅15.4万亿,7个多月损失了19万亿,若扣除今年上市新股所增的市值,共损失市值约20万亿,这意味着13亿中国人去年全年创造的24.66万亿GDP中的80%打水漂了。这20万亿相当于250次汶川地震损失,相当于居民存款总额1.3倍,相当于现存1.1万亿股大小非按8元市价全部兑现总额的2.2倍,相当于在中国爆发2.5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损失。
但是令人惊愕的是:迄今没有一个政府领导人,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如证监会、国资委、央行、财政部、发改委),没有一家权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对经济增长10%以上的中国股市20万亿的国家和国民财富的流失,表示过一句话痛心、痛惜的话,更没有问责、纠错、救市的意思。相反,本周管理层权威人士还撰长文,脸不改色心不跳地从各方各面为中国股市今年所取得的成绩评功摆好,竟认为股市仍然属“稳定运行”,并摆出一副“再跌也决不救市”的强硬姿态,这怎能不令广大投资者失望绝望?
二,股灾,管理层之过 就像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一样,今年的中国股灾也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管理层必须坦承失误。
其一,前两年过度扩容,使市场不堪重负。05年6月股改前总市值仅2.3万亿,08年1月就骤增至34.47万亿,两年半扩容15倍,这在股市发展史上绝无仅有,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现终于遭到“大跃进”的报复。
其二,股改中的缺陷。大小非仅仅付出10送3的小代价,就换来“锁一(第一年流通5%)、爬二(第二年流通10%)、放三(第三年全流通)”的大便宜。虽然当时有股改契约,但决策和执行中,仍有匆忙、冒进、强制、不公之嫌。
其三,股改后的冒进。股改刚开始不久,就过早地新老划断,集中上市超大盘股,致使现老的大小非只剩4400多亿股,而新大小非又生出1.1万亿股,使今后大小非减持没完没了。
其四,高价扩容。新老划断后上市的265只新股发行价的平均市盈率为28.8倍,最高的97—98倍(中国远洋、中国人寿),从而推高了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然后再以四五十倍市盈率高价大比例增发,过度抽血,致使今日五成新股跌破发行价,多数增发股跌破增发价,平均市盈率降到17倍,广大投资者蒙受极大的灾难。
三,拯救股灾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既然这是一场人为股灾,就只有靠政府力量,才能有效拯救。
第一,应像94年325点时国务院的三大救市政策那样,果断宣布,当市场平均市盈率处25倍以下,停止新股发行。
第二,由国资委出面宣布,国有大小非或则延长减持时间,或则提高减持价格,例如不得低于净资产的两倍,至少不得低于发行价。
第三,启动应急机制,如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提议的六条救市政策那样(直接向股市注入资金救市;由政府出资回购上市公司股票;直接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避免破产;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干预股市;通过制定发展资本市场的长期规划或者出台多项配套改革措施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国家政府首脑直接号召公民增强信心,购买股票,稳定股市等),对市场非理性下跌进行有力干预。
四.止跌企稳必具的条件 其一,宏观紧缩政策出现松动。例如,在“保增长”方面,今年GDP增长率依然能在10%以上;在“控通胀”方面,继四、五、六、七四个月的CPI从8%--7%--6%回落之后,八月CPI能再回落到5%左右,后四个月都能保持5%,使全年CPI平均降到6%左右;在“从紧货币政策”方面,能微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尽早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财政政策”方面,能转为“积极”,并在减税转型上加大力度。这样就能保证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能可持续增长,为股市的止跌企稳提供基本面条件。估计,这一条件要等到11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才能明朗。
其二,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和供求预期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其三,当市场非理性下跌超过管理层承受限度,启动应急机制加以干预。
其四,采用“休克疗法”让市场加快赶底。例如,管理部门非但不接受市场关于停止扩容、延长大小非解禁期的强烈诉求,反而将大小非解禁期由三年缩短为一年,继续发行上市大盘股,让股市跌出了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投资价值,尤其是权重股往10倍市盈率靠拢,便会引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进场,为获取分红而中长线投资。同时,上市公司也纷纷回购股票,国内外机构踊跃到二级市场进行收购兼并,达到资产资本与金融资本利益的平衡。据估计,一旦再跌10%即跌破2000点,这种情况便随时有可能发生,随后股市至少出现20%个中级反弹,并能较长时间维持震荡筑底。
虽然,上述止跌企稳的条件全部具备尚须时间,但股市的重要特征是炒预期,打提前量。对此,投资者务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