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线索发现方法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线索发现方法
国家审计署今年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有关部门共抽查了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有14家会计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平均每份审计报告涉嫌造假3.1亿元。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造假已经达到了非常猖狂的程度,笔者最近根据公开信息对数十家上市公司业绩提出质疑,一些上市公司因此而停牌对笔者的质疑作出解释,以下是笔者发现上市公司造假线索使用的一些方法:
1、税项分析法
笔者指控两家上市公司虚构收入数亿元,突破口是其欠税十分异常,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元,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即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也是虚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此外笔者根据"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某上市公司期末应交所得税余额,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笔者由此怀疑该公司在造假;还有最近笔者在分析一家新股时,也发现其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收入根本不能配比,由此笔者怀疑该新股的招股说明书上的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
2、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当然,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当然笔者现在也发现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做规模,也有利用对开发票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急剧增加(注意:不能仅仅看应收账款,实际上往来账要结合一起看,如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也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他就把应收账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打回来作货款,确认收入,所以要注意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往往名不符实;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少结转成本,以使存货账实符,这样,上市公司虚增的一块利润挂在预付账款上。所以,对往来账款较大的上市公司,不管这往来账挂在那一个科目,都要小心可能上虚构或不良资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在账龄上作文章,有家上市公司收到一笔五年以上账龄的巨额应收款,据此调减巨额的减值准备,但笔者这笔钱根本是上市公司代替的,以此来操纵账龄,以粉饰业绩。
3、毛利分析法
识别上市公司造假还有一个简单方法是测试其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在造假,上市公司虚构收入之后往往还有一些迹象,如毛利高得惊人,笔者就曾对数家上市公司非常高的毛利提出质疑,实际上,现在没有几个行业真正能赚钱,高利的背后往往是又一个银广夏,利用这种方法应对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4、现金流量分析法
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帐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分析,会发现很多造假线索,如笔者发现几家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殖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理论的税负,笔者就怀疑他在造假。
5、子公司分析法
现在上市公司造假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它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前者如银广夏,后者如黎明股份。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出来,笔者因此对数家上市公司提出质疑。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笔者就此对数家上市公司提出质疑;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入母公司时,业绩好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6、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分析法
此外,对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要特别小心,现在很多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不公允的,这些不公允的交易背后往往是欺诈,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主业关联交易占较大比重,其业绩往往不可靠;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创造投资收益也一定要小心,如果往来账在增加,这里面也往往蕴含造假。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到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发生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最近财政部发出文件规定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应作为资本公积,对于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一定要注意是否合法。
7、资产质量分析法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有很多资产可能是不良资产,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这时笔者就怀疑该长期投资在减值;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这也很可能是不良资产,尤其是工期长及过时的生产设备等。不良资产要逐项分析,现在上市公司往往乱投资(如对一些生物制药、电子商务的子公司,笔者非常怀疑其实际价值),所以很多长期投资实际上要提减值准备,有些投资根本就是子无虚有,对一些租赁、承包、托管子公司或分公司更要小心,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不行了或根本就不存在。
上市公司还喜欢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虚构的收入一定要消化掉,如果一直挂在账上,总有一天会出事的,那怎么办呢?就是通过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消化应收款项,对于固定资产虚构,要结合各种情况分析,如某家上市公司,一年就1个亿的销售额,但生产设备却值3个亿,如果是这样要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把成本收回来?--这里面蕴含的可能是这些生产设备根本就不值3个亿,这家上市公司虚增固定资产同时,也把自己给套住了,因为每年要计提巨额折旧费,为了保配,必须虚增收入将虚增的折旧费消化掉。
8、审计意见分析法
最后,要关注关注非标审计报告及管理层对此作出的说明,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蕴含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地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辞时往往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暗示该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如会计师强调"应收款项金额巨大"时,这时投资者就要注意可能这些应收款项很难收回或者是虚构的;会计师强调"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时,这时投资者就要注意这些收入可能是虚构的。
有些上市公司一旦开始作假,他就必须持续不断造假下去,否则他就得不偿失。比如,他虚增收入的同时,要上缴17%的增殖税、15%的所得税,昂贵的造假成本更使其不得不靠"以假养假",当然也为了配合二级市场的炒作以及圈钱,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掩盖先前造假行为,如果前几年造假形成巨额的亏空没有后面持续造假掩盖,就可能立即暴露出来,一旦暴露,资金链就有可能断掉--不造假,报表必然很难看,这时融资就断了,而这些上市公司根本就是靠融资生存的,这些上市公司融资之后急于弥补亏空,再投资时就非常冒险:一般产业根本就刺激不了其投资欲望,而股市却是冒险家的天堂,特别是大陆股市,内幕交易、操纵价格、虚假陈述甚行……这些造假上市公司与庄家狠狈为奸,企图通过不规范的股市获取巨额暴利,以此弥补造假形成巨额亏空,事实也是这样,如果银广夏庄家能顺利出货,他完全可以将10个亿的亏空补上。现在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收入根本就是靠庄家创造的,庄家以此在二级市场获得更高收益,所以对有庄的上市公司一定要小心,一些老庄股往往就是造假老手。在中国,资本高手实际往往是炒股高手,炒股高手也往往是造假高手,笔者对一些资本运作频繁的上市公司业绩历来抱怀疑态度。实际上,笔者质疑大部分上市公司起因都是重组,大家对重组股还是小心一点好。(完)
〖MACD即时消息搜索引擎全新推出〗查询个股即时发生的消息 〖到这里提意见建议〗
今天的一元钱与明天的一元钱不等值;
安全的一元钱与有风险的一元钱不等值;
2006-7-23 14:47 1楼
股重机
六级MACD会员
UID 1180738
精华 0
积分 468
帖子 130
奖励 311
热心 92
阅读权限 60
注册 2006-2-23
状态 离线 想学习外汇么?来MACD外汇论坛学习交流吧!
--------------------------------------------------------------------------------
--> 上市公司游戏会计何时休
一、会计游戏
按照新规定,上市公司三连亏就要暂停上市并在半年内仍不能盈利的,将被终止上市!在暂停上市和退市的压力下,一些公司玩起了会计游戏,ST中侨就是这样一家典型的上市公司。2002年4月30日,它第一次公布了其2001年报,年报称其已扭亏为盈,实现净利1095万元,净资产13293万元;但上海东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拒绝表示意见理由是资产重组收益8959万元手续不全、35096万元的巨额担保以及持续经营质疑。ST中侨2001年报被出具拒绝意见后,根据证监会14号文规定,深交所对其进行停牌处理,并要求10日内更正,5月16日,ST中侨第二次公布了其更正后的年报,此次公告报出27230万元的亏损,而且净资产由更正前的13293万元降为更正后的-66702万元,净利缩水28325万元,净资产更是缩水79995万元,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更正呢?笔者对比了其更正前后的2001年报,2001年净利调减28325万元原因是调减资产重组带来的投资收益8859万元、因补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6759万元导致投资收益调减16759万元、因补提担保导致的或有负债2608万元调增营业外支出2608万元;净资产缩水79995万元原因是2001年净利调减28325万元、2001年调减资本公积12708万元、2001年期初未分配利润因补提或有负债追溯调减38962万元。
在同样的会计标准下,在同样的经济业务下,在同样的会计人员下,前后半个月,ST中侨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竟然天差地别,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原来确认的投资收益现在不能确认了,为什么原来不要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现在要提了,为什么原来不提的预计负债现在要提了?ST中侨2001年报出巨亏后,2002中期扭亏就显得很简单,只要把原来的投资收益重新确认或巨额的预计负债转回就可以扭亏为盈。
为了防范上市公司操纵利润,财政部曾作出很多规定堵死利润操纵的口子,如1999年规定,补贴收入和税收还返以收付现确认收入、转销费用;2000年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进入资本公积、非货币性交易以账面值入账;2001年规定,非公允关联交易实现利润应计为资本公积。但就是这样,当前的会计标准仍在四个方面留下巨大利润操纵的口子:
1、资产减值会计,从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实务看,减值会计目前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最大的法宝,减值会计主要有两个问题是:
一是追溯调整法还是未来适用法,不管是新四项还是老四项都存在这个问题,老四项到今年了按理应用未来适用法,但会计估计变更与重大会计差错扯在一起,以致老四项也有不少公司采用追溯调整法,如宏盛科技,补提了几百万元的其它应收款减值准备,追溯调整到三年以前,而该公司当年净利只有108万元,如当期调整,宏盛科技2001年必亏无疑;新四项按理应用追溯调整法,但还有很多公司采用未来调整法,如通化金马2000年报出巨额盈利,2001年却报出巨额亏损,巨亏或巨亏的原因都是奇圣胶囊,今年该公司对奇圣胶囊(无形资产)计提了近3亿元的减值准备,可该公司将减值损失全部进入2001年损益,2000年一点都没有追溯调整,其实按理应该追溯调整。
二是减值金额,这是一个充满主观判断的东西,老四项相对好一点,但新四项就没谱了,中国的公允价值已被实践证明是不符合当前国情,它需要一个有市值的公开市场,可现在连专业的评估师得出结论都让人怀疑,更不要说非专业的会计专业人士,包括上市公司的会计师和独立审计师,今年报出的巨亏公司更多原因是计提了八项减值准备,但还有更深层的是,这些报出巨亏公司都充分运用了减值会计政策,一方面对历史假账作了冲销,另一方面为明年扭亏留下空间。一年亏的避免ST,ST避免暂停上市,暂停上市避免退市。实际上,这些报出巨亏公司的背后,如科龙、万家乐、康佳,他们为什么会报出巨亏,也许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消灭假账和潜亏,二是计提秘密准备。
国电南自今年调整了坏账准备计提比率,从而降低了坏账准备金增加了2001年利润,结果这种作法被会计师保留了,其实这种手法实在是太陈旧了,至少有两种方法可以少提坏账准备,一种是借钱给债务人,叫他把欠我的钱还掉,实际上借新还旧,这样账龄不就降下来?第二种作法是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往预付账款、应收票据转移,后面两个科目是不要计提减值准备的。现在有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故意安排债权来调节坏账准备,如当年利润过高,就增加其它应收款,以增加坏账准备调减利润;第二年再将这些应收款收回来,坏账准备也跟着减少,以调增当期利润。
2、非常规经营会计,如租赁、托管、承包,巨额亏损公司托管、出包或租赁出去后,即使是全资企业,上市公司对该子公司核算由权益法变成成本法,以收到托管费、承包费或租赁费确认投资收益;相反,关联方可以将一些优质资产托管、出包或租赁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靠这些优质资产产生的利润扣除托管费、承包费或租赁费确认收入,计入其它业务利润,甚至作为主营业务利润,这些行为往往名为"租赁、托管、承包",实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
3、关联交易会计,尽管财政部已作出规定,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不能确认收益,可该规定有很大的漏洞,很多关联交易形式没有规定,即使规定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很容易使关联交易规定落空。前者如ST康赛,关联方低价售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再以正常价格售出;后者如ST猴王,大股东借钱给非关联方,非关联方再以高价买下上市公司的资产。
4、或有事项会计,或有负债由于其债务取决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事项,使或有负债的确认出现很大弹性,ST海洋2001年第三季度都扭亏了,可2001年全年竟然报出巨额亏损,有一大原因是其计提了巨额的预计负债28661万元;ST中侨更狠,该公司原先披露担保总额是35096万元,更正后变成41569万元,更正后的年报对该41569万元的或有债务全额计提预计负债,其中补提以前年度或有负债38961万元,当期计提或有负债2608万元。一审判决下来,上市公司要承担连带责任,有的上市公司提了预计负债,可二审羸了,预计负债国追溯调整还是当期入账?或有负债问题与计提减值准备是一样的,它也面临提多少的问题,虽然被判承担连带责任,但只是"连带"不是叫上市公司一家赔,上市公司赔了之后还可以追偿,这能追偿多少就更是主观估计了。
二、游戏会计
广西农村有位小伙子,他于同一天按当地习俗娶了两位妻子,但当地政法机关、妇联、民政拿他无可奈何。原来,他没有与两位姑娘办结婚证,在法律上,他们不是夫妻关系;即使是事实夫妻关系,由于同一天结婚,没有原配与后配之分,也不构成重婚罪。一位打工仔,通过如此运作同时娶了两位妻子,又不受法律制裁,这是他的高明之处。由于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重婚,不但原配可以提起刑事诉讼,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及妇联也可以提起诉讼,这使得中国大款只能采取离婚不离家的方式解决"一夫多妻"难题,事实上,还有更好途径可以便一夫多妻合法化,如加入阿拉伯国家国籍,那里允许一夫四妻制,你可以加入该国国籍后,在中国以外籍华人的名义同时拥有四位妻子,而且还可以享受外商投资的系列优惠政策。我们可以将上面的这些事情称为"法律策划",利用本国法律漏洞或利用外国不同的法律规避中国法律。
在我们会计领域,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业内人士称之为"财务策划",在引人注目的世纪星源状告《财经》案中,世纪星源的手法可以称得上是"财务策划":95年出售回购、97年资产置换、98年债务重组,尽管按现在的会计标准,它这三大财务策划都是不能产生利润的,但当年没有《债务重组》、《非货性交易》准则,世纪星源成功在其账面上确认了巨额的重组收益(95年出售回购收益被财政部纠正)。你现在说人家虚增利润,好象依据并不是很充分。
会计上有很多计量和确认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以及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是,通过财务安排,很容易规避这些原则。
如历史成本原则,资产必须按照取得成本计价,但企业可以通过以实物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增殖,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资产按现值体现在账面上,世纪星源当初的手法就是这样,尽管现在这些手法已被新会计标准所禁止,但完全可以再换个形式来运作,就象郑百文,你说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不能产生收益,我就策划成资产转让,资产转让总可以产生转让收益吗,财政部拿我没办法。
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你说广告费和研发费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我总有办法让他资本化。当年,IPO时,我的商标就不投进去,上市公司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广告费我母公司承担一部分,等适当时候,母公司把这个商标卖给上市公司,也就把垫付的广告费收回来,实际上,当初代垫也是假的,只是挂在账上,等出售商标时,再一笔冲销。君不见,万家乐、宏远、美尔雅就是这样做的。科利华也不简单,它的研发费用都是委托开发的,既然是委托开发的,当然可以资本化了。
谨慎原则:世纪星源资产置换带来的巨额收益还要根据"谨慎"原则,慢慢受用,该公司97年度审计意见解释段称:贵公司转让龙岗第二通道60%权益,当期确认的利润为272500405.44元,递延的收益为229700705.44元。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这个原则很有意思,当企业要形式时,它就拿制度来为自己辩解,如最近为了规避财政部关联方交易新规定,天津几家上市公司包括天津磁卡、南开戈德纷纷把自己的销售公司非关联化;而当企业形式不符合财政部规定时,如并购日的确定,他就以实质来吓唬人:我这个收购是不可逆转的,控制权已经转移到我头上,钱没付、会没开、手续没办还只是形式的东西,明白什么叫"实质重于形式"?ST黄河科将托管收益计入主营收入,理由也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这个原则更可怕,不管钱有没有收到、能不能收到,只要我货一发出、劳务一提供,就确认收入;甚至就是一纸协议,就认定经济利益可以流入,就可以确认为收入。现在发生这么多的上市公司被掏空现象,难道上市公司真得就有那么多资产让大股东掏?其实,有一大部分是大股东包装上市公司留下的账面巨额欠款,就象ST高斯达,高斯达入主时,上市公司哪还有什么资产?还不是这几年大股东账面输血形成的巨额欠款。明知道连本金都不能收回,还要计算应计利息,这种事情在大股东占有上市公司资金事件上很常见,空头支票在会计上也可以确认为收入。
我粗略看了四家巨亏上市公司2001年报,这四家公司分别是江西纸业(6000053)、民族化工(000635)、通化金马(000766)以及兰州黄河(000929),这四家公司2001年分别报出每股收益-1.86、-1.72、-1.3、-1.3元的巨亏,可是他们竟然没有被"ST",带着这个疑问,我查阅了这些公司报表,发现:
1、江西纸业巨亏的主要原因是对大股东占用的99078万元巨额资金计提了23372万元的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2、民族化工巨亏的主要原因是存货盘亏2930万元、计提坏账损失8371万元并计入当期损益
3、通化金马巨亏的一个原因是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8090万元并计入当期损益
4、兰州黄河巨亏的主要原因是计提了巨额的坏账损失,因会计估计变更而多提12180万元的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师分别对江西纸业(6000053)、民族化工(000635)、通化金马(000766)以及兰州黄河(000929)出具保留、带解释、干净、干净意见。
这些公司都认上述计提是会计估计变更或当期发生减值准备,将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变更影响数计入当期损益,从而导致其2001年巨亏但2000年还有微利甚至绩优的情况,四家公司2000年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分别是0.22、0.16、0.809、0.0279。
民族化工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是9387万元,只计提坏账准备135万元;而2001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1128万元,却计提了6682万元的坏账准备。与此相似,兰州黄河2000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7776万元,只计提坏账准备533万元;而2001年应收账款余额是16353万元,却计提了12288万元的坏账准备。这种的坏账计提方法到底有谱没谱?
财政部、证监会99年就要求足额计提坏账准备,民族化工、兰州黄河、江西纸业为何到了2001年才补提巨额的坏账准备?这难道只是会计会计变更吗?象兰州黄河2000年还是以5%-3%余额比例计提坏账准备,现在应收账款计提比例竟高达75%,这不是蓄意还是什么?会计估计是适用"未来适用法",可这难道是纯粹的"会计估计变更"吗?会计估计变更是否有前提条件,难道可以随意调节?兰州黄河计提如此巨额的坏账准备,是否反映该公司以前年度有虚增应收账款从而虚增收入和利润的嫌疑?
重大会计差错与会计估计变更界界限何在?象这四家公司(笔者将对这四家公司涉嫌重大会计差错作详细分析),以前年度都明显存在重大财务造假嫌疑,如今,一"提"了之,真是爽!
有了减值准备后,对造假的人来说是大福音,以前造假虚增资产一直挂着实在危险,现在好了,钱骗到手之后来个大甩账,什么事都没了:这就好比以前杀了人总担心尸体不好处理,目标太大,现在好了,有了销毁尸体的好办法,杀了就免了后顾之忧,尸体能毁掉的话,破案概率就大大降低,杀人成本随着大大降低,而杀人的收益却没减少。
据说,某IT公司2000年巨亏,其中有1个亿元就是炒股亏损,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时,挂"其它应收款-某某企业",如果赚了钱就冲掉,亏大了就将某某企业注销掉,上市公司通过减值准备全额计提损失,所以说,现在的减值会计也是也很可怕的,大量的非法亏损就这样掩盖了,ST中华20多个亿元的坏账损失,怎么就没有去查一查到底为何会形成如此巨额的损失?郑百文20个亿为什么灰飞烟灭,是不是其中也有二级市场形成的巨额亏损是?正常情况下,一个销售额就那么几个亿的企业,怎么会形成如此巨额亏损?只有高风险的行业才有如此巨大的亏损,百货业怎么会是高风险行业,也许只有一种说法才能解释,这些报出巨亏公司暗里参加了高风险的投资,如走私、贩毒、炒股、贩卖军火等;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搞排场、做道具,银广夏在这方面花了不少钱。
看来,真的该好好查一查这些巨亏公司的亏损真相,不管是民营控股还是国企控股,上市公司首先是公众公司,花掉的首先是股民的钱,象济南轻骑、科龙集团、春都、通化金马、深中华、深石化、ST宏业、ST英达、亿安科技、中科创业等,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巨额亏损?对一些庄股或有配合庄家炒作的个股,要重点查明是否亏在二级市场上。
但如今好象没人管,这样下去,会计还有救吗?同仁们,乱世出英雄,趁着这时"看似有规纪,实则无规范"的年代里,尽情地操纵会计吗!
结语
我们追求的是一种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所谓的高质量准则,它的基本特点是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不但纵向可比,横向也可比,它应该缩小会计人员主观判断间存在的差异,一套账,两位会计师来做,得出的结论基本是相同的,但今天,我们看到,虽然说,我国的会计标准基本与国际会计并轨,但同样的会计师竟然对中侨2001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如此悬殊的专业判断。也许我们该反省我们的专业标准是否适应中国国情,能不能给会计师较大的专业判断空间?在我们缺乏专业判断标准的情况下,赋予了会计师更大的专业判断,是否加剧了利润操纵这个事实?前几年,哪里会出现如此巨额亏损,会计怎会有如此弹性?但也许缩小会计师专业判断空间是个更大的错误,因为企业不能一刀切,如坏账比率,各企业有各自的回收概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回收概率,这与经济环境、信用政策、客户信用等紧密相关。
笔者的感觉,高明的会计师,它会超越一切制度的约束,天马行空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亏损变成盈利,盈利也可变成亏损,证监会要多少净资产收益率就创造出多少收益率,证监会要求怎么样的财务指标就做到怎么样的财务指标。以前有人说,会计最基本职能是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师是"摄影师";如今,只要是制度允许或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或制度没有禁止的,就要充分利用,会计师不再是"摄影师",更是一位"化汝师"。经过会计师妙笔生花之手,死马也会变活马。也许这就是会计师的高低之分,低级的会计师是"摄影师",高级的会计师是"化汝师"!就是"摄影师",因为视角不同,也有俊丑之分。
所以,会计在某种意义上的的确是种艺术,有人称会计为"自然科学",这只是就其机械准确性而言是正确的;会计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背后是充满着人为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使会计丧失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财政部、证监会再多的规则在这些高明的会计师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些遏制利润操纵的规定突袭才有效,但会计师很快就会产生这种规定的"抗体",会计操纵何处是岸啊?
据说,管理层还准备就遏制利润操纵问题出台一些规定,我认为,利润操纵堵是堵不住的,规范会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标准也许更重要,但建立公允标准又何其难,会计是游戏,但必须有游戏规则,如今这种情况,让人如何相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公允的?
今天的一元钱与明天的一元钱不等值;
安全的一元钱与有风险的一元钱不等值;
2006-7-23 14:48 2楼
股重机
六级MACD会员
UID 1180738
精华 0
积分 468
帖子 130
奖励 311
热心 92
阅读权限 60
注册 2006-2-23
状态 离线 MACD认证推荐:机会还是灾难?黑马还是陷井?了解详情
--------------------------------------------------------------------------------
--> 解读年报五步曲
1、抓大放小11选4
●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向投资者提供了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的诸如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基本财务数据和指标
●董事会报告:向投资者陈述了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投资情况等基本信息
●重要事项:主要涉及重大诉讼、担保等可能是公司未来正常生产经营的"隐患"的事项以及关联交易和购并等可能存在利润操纵空间的重大事项。这些非常事项是我们揭开公司"美丽"面纱的主要信息来源
●财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三大会计报表
2、从报表数据中掘金
财务表的地位
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的几种方法
3、关于现金流量的3个为什么
●为什么现金流量很重要现金的流入量与流出量就好似一家企业的脉搏。专家们都知道,公司要生存下去,充足的现金流量是唯一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提供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说明公司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全面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3)分析公司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并可预测公司未来资本投入和财务状况。
(4)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为什么现金流量比收入更重要
盈利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现金则是公司日常经营中的"血液"。现代会计制度以应收应付制为前提,并不是以现金的收入和支出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因而造成了帐面盈利与现金周转的割裂。而且,基于会计体系的灵活性,公司利润存在相当的弹性操作空间,而现金流量则相当明确,更具有客观性,可以检验公司利润的质量。同时,企业资产更新投入同样需要现金,如果没有现金积累支持企业完成资产投入的过程,将会严重影响公司后续发展能力。因此,现金流量的分析也是公司财务分析和投资价值判断中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每股现金流量很重要现金流量表根据一家公司的三项主要活动来区分其现金的收入与支出,这三项活动是:经营、投资与筹资。用年初的现金金额来调整一年的经营成果,就能得出年末的现金数额。
在公司三类现金流量中,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最为重要。经营活动的现金量大小,反映公司自身获得现金的能力,是公司获得资金持续来源的主要途径。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应为正数,而且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占全部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大,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稳定。
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成为每股收益指标的重要补充。从短期来看,每股现金流量也比每股盈余更能显示公司从事资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
公司的投资活动是指与公司原定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资产有关的交易活动,包括公司长期资产的构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情况反映了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张和收缩情况,而且反映了投资活动中的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关系。通常,投资活动中对内投资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该公司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即将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筹资活动是指导致公司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借入和偿还资金、分配利润等活动。如果该项的现金净流入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公司需要从外部大量筹集资金;如果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量大幅度增加,则说明公司规模正在收缩。
4、听听中介机构的意见
就重要性、内容与年报财务报表信息的使用的相关性而言,一个公司的外部审计报告十分有助于投资者对年报的质量作出评判
5、拆穿造假的把戏
●招数1:整体下手首先通过公司聘任会计师事务所事项可以大致估计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公司频繁更换会计事务所,往往说明公司报表审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现代会计师事务所往往向上市公司提供包括业务咨询在内的多种服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涉及同一家公司的多项业务,其所提供审计报告的公正性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其次,投资者应注意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了解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第三,投资者在报表的分析过程中,不仅要看报表数据,而且注意报表数据的计算过程,注意核对报表数据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全面比较各项财务指标,以检验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
此外,投资者在年报分析过程中,应尽量收集有关宏观经济信息、公司行业背景资料、业内其他公司的信息以及公司披露的其他有关定性信息,通过比较,检验和修正公司会计报表中可能的失真之处。
●招数2:重点分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利润操纵是年报的"水分"的重要来源。"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较多被管理操纵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包括以下项目: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的损益;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资产置换损益;政策有效期短于3年,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其他政府补贴;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非经常性损益还可能包括流动资产盘盈、盘亏损益;支付或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委托投资损益;各项营业外收入、支出等项目。
●招数3:注意每股收益是否被稀释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标时,应注意公司利用普通股股票的数量做文章,来操纵每股收益。公司有时利用回购股票的方式减少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使每股收益简单增加。如果公司将盈利用于派发股票股利或配售股票,就会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数量增加,这样将会大量稀释每股收益。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时,投资者应注意区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有股数还是按完全稀释后的股份计算规则计算的,以免受到误导。
更为重要的是,每股收益指标反映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实际评价公司的每股收益时,应将连续几年的收益水平进行比较,以观察公司每股收益的变动趋势,判断公司正常的、稳定的盈利水平,预计公司未来每股收益的增长速度。此外,还应将该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水平同相同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和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才能对公司的获利能力作出正确评价。
●招数4:识破会计操纵的几种方法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灵活性给会计操纵留下了余地。较为常见的会计操纵方法包括: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如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在建工程长期挂帐等。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
(3)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将长期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4)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包括存货计价不当、费用任意递延以及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等。
今天的一元钱与明天的一元钱不等值;
安全的一元钱与有风险的一元钱不等值;
2006-7-23 14:50 3楼
股重机
六级MACD会员
UID 1180738
精华 0
积分 468
帖子 130
奖励 311
热心 92
阅读权限 60
注册 2006-2-23
状态 离线
--------------------------------------------------------------------------------
三款新式会计游戏技巧
会计的特性决定了它天生就是一种数字游戏,财务高手犹如游戏高手,深谙其中游戏规则,灵活运用各种游戏技巧,将会计的数字游戏玩到最高境界是"假亦真,真亦假",投资者根本无法就其报表去分析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安然就是一个典范。会计数字游戏游离于合法与非法之间,可能非法,也可能合法,目的只有一个,达到预期目标。笔者介绍三款比较有杀伤力的会计游戏技巧,相信对你提升会计游戏水平有益。
一、高派现
虽然因为"股权分裂",投资者看不惯王文京的高派现游戏,但市场对高派现仍然持肯定意见,佛山照明多年来高收益、高派现赢得一片掌声。但掌声前后,要注意,高派现前后的会计游戏,锦州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虚构收入、虚增银行存款,虚增的银行存款怎么办,利用"高派现"手法"毁尸灭迹",虚构利润分配(现金股利)抵减虚增的银行存款1.1亿元。各位,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流通股所占比例较少,大股东所占比例较大,这一招可是很适用。如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有70%股权,净资产是10亿元,今年管理层目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做到10%,也就是要1个亿的净利润,而实际的业绩却是平的,为此,虚增收入同时虚增银行存款1个亿,然后扣除计提15%的法定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后,剩下的8500万元(实际上,也可以动用上年积余)全部派现,大股东净得5950万元,其余股东分得2550万元。如果大股东实际不套现,则虚增的银行存款就只剩下4050万元(当然,完全可以挂在其它账户上或者转为资本性支出)。所以,要小心以高派现名义冲减虚增的资产或虚减的负债。
二、MBO
管理层收购最近很流行,但褒贬不一,主要问题是作价不公允以及收购资金来源问题,笔者最关心的是与此相关的会计问题,MBO前业绩一般甚至较差,MBO之后业绩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是"民营化重组"的效果?要辩证看待这个问题,MBO是一种非常有威力的会计游戏技巧,西方国家经理期权会计问题与此相似,对于高管的激励基金,如果直接以现金发放方式,则要进入当期损益,而且作为高管本身要按工资、薪金所得交纳个人所得税(最高45%的税率真得让人受不了)。有怎么办法可以既不进入当期损益,又可以避税呢?常见的手法是给高管买车、买房子,这些车子、房子虽然是以公司名义买的,但实质是作为对高管的奖励,从"实质重于形式"角度应作为费用处理,但如此操作实际上是"费用资本化",与世通的造假手法无异。当然车子、房子对MBO来说,只是"小巫见大巫",MBO(不管是母公司MBO或子公司MBO),都可能导致巨额的费用虚减,这还不是简单的"费用资本化",而是"费用权益化",本来就进入当期损益的直接从权益走,比如,按公允价值,每股应值5元,但管理层只按面值认购,这样,管理层每股就赚了4元,如果是1亿股,就是4亿元。管理层赚了4亿元后,年薪怎么定都无所谓的,不管1000万元还是1元与4亿元比好象都是一回事,但对当期损益却可能有重大影响。顾雏军自称在科龙年薪只有1元,其实这又能说明怎么?对高管的激励基金,不管是现金、股权,实质上是一样的,但如今的会计游戏却有天然地别之分,包括税收规定,有这样的好事,你啥能错过?
三、战略投资者
这个词最近不太流行,以前新股发行时,还要专门向"战略投资者配售"这个玩意,从战略管理角度,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行业价值链一个有效办法,可在中国执行下来,变得非常荒唐和可笑。最典型是隆平高科,隆平高科的战略投资者都是些怎么人?好听一点是"投资公司",难听一点就是"炒股票"的,炒股票去买隆平高科的种子?真是可笑之极。但这种情况确实发生了,这些投资公司与隆平高科都签订了巨额的采购合同(要不然,作为战略投资者就名不顺、言不正了),隆平高科坐收渔利,股价一度炒高到40、50元,可说白了,隆平高科自2000年上市以来,如果没有这些所谓"战略投资者"的进贡,可能早就亏损了,不是吗,到了2002年,它终于原相毕露,报出亏损。我个人认为,这种作假与银广夏造假没有本质不同,因为申购新股有巨大的收益,这些战略投资者只是将炒新股部分收益以采购名义转给上市公司,这是我国股市畸形发展的结果。但会计师只重"形式",不重"实质",认可了这些怪怪的主营收入和主营利润。现在没有战略投资者配售了,但引进战略投资者仍然是资本运作高手的重头戏,如TCL集团股份制改造的"阿波罗计划",引进了世界上几大巨头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此,我们要小心战略投资者背后的会计游戏,因为战略投资者都是上下游公司,如供应商、销售商。中国的股市是资本运作高手最热衷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一块钱的东西可以卖十块钱(这是股民最大的悲哀),我们这样设想,TCL集团原来有净资产20亿元,引进战略投资者10亿元,净资产就变为30亿元,这些净资产折成30亿股,然后向股市发行30亿股,每股10元,这样发行结束后,TCL集团净资产为330亿元,总股本60亿股,每股净资产5.5元,你看看,战略投资者1元钱的投入转眼间就变成5.5元,当然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我给你几十亿的好处,你总得也得贡献一点吧,怎么贡献呢?我们形成一个战略联盟(既然是战略投资者吧),你作为供应商,保证供货成本要低于市值10个百分点,你作为销售商,保证进货成本高于市值10个百分点,这样我TCL集团就净得20个百分点的利润,如果我每年做出100亿元的规模,我就能赚20亿元。以如此骄人的业绩,我保证可以继续向股民以每股20元的价格再发行60亿股,各位,这1200亿元的蛋糕可是很诱人的啊,我李东生不会亏待你们这些战略投资者的!还是张宏伟说得好,资产经营是加法,资本运作是乘法。但红花还得绿叶衬,没有实业,资本运作怎么搞起来?那么,就让我们找个实业做做,亏盈没所谓,但账面一定可得保证有巨额盈利,否则我对股民不好交待啊,再说还要再圈钱啊。你不知道,我民生银行股票可是1-2元多战略进来的,后来上市了,发行价可是十几元,这就是资本运作啊,聪明人糊无知人---- 战略投资者可能不是关联方,但发生在战略投资者上的交易却比关联交易更可怕,因为它事实上是一种关联交易!如果一家公司引进了战略投资者,投资者还得小心一点!(涉及李东生及张宏伟只是一种比喻,不代表事实)
说白了,会计报表只是一系列会计游戏综合表现,千万不可太当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