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五月后大战前(谋略篇)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卡布里的月光
浏览:15491
回复:1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芸芸众生,皆为利往。当股权分置大原则的靴子落地,这市场的眉目开始逐渐清晰,以前的一些疑惑此时业已逐步解开。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政府经济改革进程加速的决心已下。这是金融环境稳定的需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需要,也是政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需要。尽管大原则显是如此的残酷,然后就其根本,属于不得不为,并且可以指望的是:就当前而言,相信政府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至少是部分市场资金方面的准备,长远仍需要经济政策环境和市场法治环境建设的持续发展与辅助。
重要的信号在于:直面最重要的内在矛盾,拿出根本性的解决措施,才能最根本地消除市场的顽疾。大原则的出台表明:政府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将着眼于市场根本来解决问题,而对于股权分置这不是根本但很重要的问题,正处在一个被“一揽子”解决的战略安排之中。
市场短(中)期利空(尚得看近期政策安排的变化是否能抵消负面影响),长期利好的格局已然悄然产生。
得提醒的是:全流通首先提示的是现在很多股票确实不值钱,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能忽悠。长期利好的目的是逐步建立一个公允市场,至于怎么卖和怎么买,其间价值的定位则在于双方的价值评估,最大的风险将来自于各自的价值理念和评估水平。长期利好的并非促进全面的股价上扬,而是构建准确反映上市公司运营水准和价值体现的一种机制,进而提供相对公允的价值投资渠道。就现状而言,直接的影响将是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剧。
补偿论是虚无的。一些公司上市至今已经多年,如何对于每一个参与者进行补偿?这根本无法操作。资产所有者首先想到净值以上减持并无不妥,但能否成功和通过市场操作则是后话,不过我相信大于净资产减持并不容易,成功率将是很低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差值,买方和卖方允许讨价还价,但不应指责对方谋求更大利益是荒谬的。
随着法治的完善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全流通政策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创造条件,相信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对上市公司运行主体产生反馈作用,对于更多的社会主体而言,将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支配社会资源的机会,社会资源将因此导向而更具流通性,也将因此而产生比如今更多的边际利润,这是好事。
此外,我们还必须和充分考虑的忧患一面是政府的工作力度和体系建设的水准,以及全方位道德风险的控制过程。仅仅喊口号和指方向是不够的,总让人民吃亏的政府是没有前途的,这些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其所将带来的危害性就是最终政府失信于民。
就当前市场而言,全流通大原则要求我们首先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重估(公司价值重估研判将另行叙述),并以此初步判断其今后的价格走向。现时,尽管我们还需要适当考虑主力对于个股的介入程度、某只股票的资金流入和流出、某只股票的价格等等市场表象,但这仅仅是为短期规避风险和操作做一参考,并不能作为今后其大趋势的研判依据。
简单说,公司内因决定市场价格的作用将得到加强,资金推动价格的作用将减小(当然,不如说资金做市的恶习和偏好将有所收敛),市场可能的表现现判断如下:
1、假设所有的公司都维持现状,不作任何的减持,市场的重心依然将下移,大部分垃圾和平庸公司的股价依然强力走低。
2、假设所有的减持方案都有利各方并能实施,甚至出现大股东增持流通股的有利方案并能实施,大部分个股价格在经历短线波动后依然将走低。
3、基于某些因素,政府(或法人股)不(大可能)减持的股票未必始终站在高位,将出现分化,即使现在是基金等重仓持有,并且被赞誉于“蓝筹”之类。防御型操作手法将终结。
4、一些股本小结构好似乎容易进行全流通的股票,也并非是“香饽饽”,缺乏价值支撑的依然将走低。
5、少数公司的股价将因为内在价值上升而步入牛市阶段。
因此,现阶段在绝大部分股票上实施退出依然是必要的,虽然这是残酷的,退出没落股也是为了做好自己的资源搭配和重组,选择退出的时机则在于个人的把握。操作的依据并非着眼于全流通,而是着眼于个股的价值重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