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笔者: 刘君明(江恩小龙)
港汇持续疲弱,港元兑美元再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自上周四首次触发联汇制度弱方兑换保证后,金管局在外汇市场已作13次交易,买入510亿港元。过去十年银行水浸,原因是美国量化宽松后流入最高约4200亿,但今天只余下约1600亿水平,这太约是跟QE2及QE3开展前后的相约水平。
读者留意是港汇跟使金管局出手多次,至今仍未能遏止港汇的弱势。那到底是谁在沽港汇呢?相信不是一般的散户去做套息吧。一旦香港加息,留意即使代表「银行水浸」,即银行体系结余大幅减少。亦表示过去量化宽松流入香港并停泊在银行体系结余已经「打回原型」。那表示银行成本大增,及香港加息周期展开和会加速去贴近美息。但这是否表示加息后钱会流回来,笔者对于这是否定的。但如果是真的,那过去利用Hibor定价的杠杆合约或令到股市,债券及基金市场有一个急速回套。如部份基金,保险及债券杠杆合约是利用Hibor作定价但没有封顶条款。环球杠杆已经「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由于低息,美国公司低息发债去做无钱赚既生意,不停回购去做到「非理性的繁荣」,S&P500 margin debt累创新高, 债券,保险及基金等轻易获得杠杆。即使散户非专业投资者都用杠杆放大自己的回报。当全球中央银行去杠杆,散户却加大杠杆。
过去银行因银行水浸能够容易通过银行折借获得便宜资金去放贷,而不是传统的银行存款。(这笔者印象中金管局曾出过提示)而今天无可否认Hibor或最优惠利率预期是上升,一旦速度太快,银行或融资成本上升而「收水」。同时贸易战亦令到中小企等坏帐增加,令到银行取态加紧。对上一次香港银行体系结余大幅减少为2015年的年尾,两至三个月后2016年初即发生了溶断事件,令到中港股市大跌。所以本栏一直在上年指出留意港汇的走势。
近日贸易战已来始白热化,昨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讯设备厂商中兴出售零件,禁售令为期 7 年,给予了中兴的致命一击,令其手机不能采用Qualcomm 的手机处理器及Android 系统等。但中美之间贸易战,货币战受伤的不单是中美,而是整个亚太地区的供应链,包括日本,南韩及台湾。同时香港也冷冻交间,成为两强对决的受害者。笔者曾经说过香港楼市跌的原因其中一个是失业潮,所以要密切留意贸易战的发展。因为香港四大行业中,贸易仍然最大及最多就业人口。笔者亦指出货币战及贸易战很快就会双管齐下。股市笔者在4月是向上向下两边杀,而真正的波动及好戏快上演。2015年示范过下跌8000点只要2个月,楼市下跌一半1997年示范过用了不足半年时间。回调至20000点/1800点/14000点只是打回原型姐,何奇之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