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散户总是亏钱,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怖。行情总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坍塌。
正文才刚开始....请仔细阅读
所谓博弈投资者,他们的特征就是要“快”。当风来的时候,他们会赶在启动前下重手买入,而在风退去时也比别人跑的快。
这点是反人性的。大部分人会在没有想明白时,先买一点点,因为这时候大部分人觉得不安全。对于博弈投资者来说,大家觉得不安全的时候,却是最安全的,大家觉得搞不懂看不清的概念,也是最安全的。
“Befirst”的代表是大家熟知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早在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时,他就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很难保持协调一致。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索罗斯及其他一些投机者,不断扩大美元头寸的规模,为狙击英镑作准备。
1992年夏季,英国官方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出场了。他开始大举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一路暴跌,虽然英国央行大举购入约30亿英镑,并数度调升银行基准利率,仍难以阻挡英镑如雪崩般的跌势。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英镑跌逾20%。
最终索罗斯与其量子基金在此次英镑危机中获取了逾10亿美元的暴利,并一战成名。
Besmarter:价值投资者
这类人以选股为生,他们可以是买10倍估值的传统价值投资者,也可以是买100倍估值的成长股价值投资者。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于一些公司,行业的演变比大部分人理解更深刻。这类人有一个最大的特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股神”巴菲特,他从1988年的秋天开始买入可口可乐,一直到1989年的春天,巴菲特已经买下了价值10.7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占可口可乐总股本的7%。
从巴菲特买入后,10年时间,到1998年的时候,可口可乐就已经超过了1500亿美金的市值,给巴菲特带来超过10倍的收益。

从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中,我们可以已经看到其中关键的原因:”一旦我们找到杰出管理层所经营的非凡生意,我们当然乐意一直持有。对可口可乐所经营的高毛利率产品,我的确看到了它们对消费者异同寻常的吸引力,以及不错的前景。52年来我一直在享受着可乐,但直到1988年我的脑袋才转过弯来,终于看到了这迷人的机会……,1981年RobertoGoizueta成为新的CEO,并让公司重现活力,海外市场也在爆炸式扩张。”
从巴菲特上面这段话,我们看到的都是老调重弹的东西——非凡的产品或服务、杰出的管理层、潜在的市场。但“知易行难”,只有Smarter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时间的玫瑰”。
Cheat:骗子
MarginCall的老头都说了,“我可不Cheat”。Cheat就是赚取信息不对称的钱。但是这里有很大的问题:一个人长期,持续获得超额信息的能力几乎是0。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对称了。而就算有些人能提前知道公司的业绩,但无法确保他是第一手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很容易快速传播,可能某些所谓的“内幕信息”早就在股价中反映了。Cheat完全是错误的价值观,也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为什么多数人在A股必然亏钱呢?下面是行为金融学给出的解释:
1)慢思考和快思考的区别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上说过,人类是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的。一种是慢思考,比如一乘二一直乘到五十结果是多少,就要拿出纸来算一算;一种是满思考,比如屋子后面有一只老虎,大家的反应就是跑,这是一种经过进化形成的本能。
很多人把股票的涨跌看成猜大小(反正不是涨就是跌)。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在市场暴富,最喜欢的就是打听内幕消息。这些是快思考还是慢思考?
2)过度自信
研究显示,无论是涉及到我们的智商,我们的情商,我们的人缘,考试成绩,我们都会有一种过度自信,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能力会比我们真实的能力要高一些。
当你在市场和其他千万个投资者进行博弈的时候,在把握自己信息的同时,还必须想一想你的对手是谁。A股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没有投资能力的投资者,而他们恰恰认为自己和巴菲特的投资水平不相上下。
当然,除了过度自信,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为偏差。比如香港万得通讯社此前介绍过的“热手效应”,是说当篮球队员投篮连续命中时,球迷一般都相信球员“手感好”,下次投篮还会得分。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偏差,无论此前投中多少次,下一次的命中概率始终是50%,A股的“涨停敢死队”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3)情绪化交易
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奥运魔咒”。香港万得通讯社曾介绍过金融杂志JournalFinance的一个经典例子,研究表明,在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当一个国家的足球队打入到世界杯决赛,但是没有能够获得世界杯冠军的话,那么第二天这个国家所在的市场会比历史平均水平下跌百分之零点五。
这也让大家意识到,投资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完全客观的过程,量化投资很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克服我们一些主观的甚至我们所不知道的一些行为偏差和行为趋势。
4)对损失、对模糊和对悔恨的规避
去年的股灾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割肉”两个字本身就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心理学里面人类对于损失的强烈规避心理。股市上涨百分之五十再下跌百分之三十,虽然股市指数本身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投资者的心理波动却不能同日而语。
这图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散户总是亏钱,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怖。行情总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坍塌。
下图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散户总是亏钱,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怖。行情总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坍塌。

经过2015年下半年大回调的洗礼,许多散户的资产已大幅缩水,随着实体经济的持续低迷,A股的增量资金仍显微弱。A股何时是底?散户们已不敢去猜,也不敢去抄,观望也许是最好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