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期,信托 、债券、银行理财等多个金融细分领域都出现了“刚性兑付”潜规则被打破的个案或苗头。市场化违约的一小步,实际上是金融领域市场化进程的一大步。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市场参与主体自担风险。通过建立能够化解或弱化系统性风险的多项配套制度,让违约变得不可怕,如此方能让市场机制顺畅地发挥作用。
此前,中国债券、信托等多个金融细分领域都一直享有刚性兑付的“美誉”。每当出现涉及金额较大的金融违约行为,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总是习惯性地采取措施让违约事件不发生,有的甚至拿其他资金来填补债务窟窿。
这样做的后果,不但让相关金融风险日积月累,而且令金融市场的信号扭曲失真。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金融领域也将依循这一方向作出调整。
除了允许某些个案的违约,个别金融机构的破产乃至市场交易品种的退出也进入各界视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就被框定为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期货法”立法讨论中,期货“僵尸”品种的退出也被提及。
卖者有责、买者自负、大而能倒??以防范系统化风险为前提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正努力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