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仓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预期;然而,公募基金仓位却往往成为市场调整的先导指标,而且屡屡被证明。
2010年四季度,公募基金仓位整体抬升,至四季度末,股票投资类基金整体仓位接近牛市高点水平。
然而,市场进入11月份持续下跌,进入2011年,指数从2808点跌至2677点。
这并非偶然,近两年,基金仓位达到高点后,市场就开始下跌的例子并不少。
2009年四季度末,在“跨年度行情”声中,基金仓位创出新高。
据数据,2009年四季度末,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为88%,偏股混合型仓位为80%、平衡混合型为70.7%,各类基金仓位与2010年年末仓位水平持平。然而,从2009年12月31日,上证综指由3277点一路下滑,全年再也没有回到这一点位。
同样的案例历史上也多次出现。
2005年一季度末至2007年三季度末,股票基金仓位从68%一路上升至84%,随后股指连续下跌近一年,跌幅约七成。2008年三季度末至2009年二季度末,股票基金仓位自71%升至86%,随后股指连续下跌近一年,跌幅近三成。
“考虑到排名压力,追涨杀跌是公募基金行业的潜规则之一。”谈及此,上述基金经理说,所以,当整体仓位达到高点时,实际意味着原来“死扛”不加仓的基金经理也加高了仓位,这往往把市场推向高点;随后,市场调整,又不得不开始减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