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集团:矛盾的地产调控政策会与调控目标背道而驰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吼吼吼!
浏览:8931
回复: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进入12月以来,中央开始频繁推出楼市调控政策,这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也令资本市场的地产板块遭遇到严重打击。在这个时点,很有必要对目前的地产调控政策给予适当评论。
房地产的调控政策转变始于本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众所周知,这个会议将为明年全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定调。会议提到房地产政策主要有三处:一是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二是要“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三是要“加强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棚户区改造”。仔细观察,这些表述与前些年楼市调控政策的思路有了关键性转变——与此前主要抑制需求的政策相比,此次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是在保证需求能力(第一点和第二点)的同时,要大力度推动楼市供给能力的增加(第二点和第三点)。
如果楼市调控政策能以此思路来真正落实,这会让市场看到主要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的曙光。我们此前已经指出,下半年楼价有可能出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下半年的楼市供给将遭遇瓶颈——这主要是2008年和2009年年初开发商紧缩投资的结果。因而,中央若能真正保证楼市供给量的增加,势必会在长期内缓解楼市供给的压力,并使得短期房价的上涨趋势承压。
不过,接下来出台的政策却越来越让我们摸不着头脑。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优惠措施取消,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政策目的被表述为“抑制投机性购房”;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升的趋势”;17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则推出了土地出让金缴纳新规,规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期限不得超过一年,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50%”。
从政策效果上来看,营业税优惠的取消,自然有助于房屋投机性需求的入场。不过,本来二手房在银行按揭贷款的“待遇”上就较新房要差,现在营业税政策的变动又使得买二手房相对来说更不划算,一部分需求将被挤入到新建商品房市场,这自然是不能起到抑制楼价的作用。
土地出让金缴纳的新规,其实对大的地产商和央企是很有利的,因为他们“不差钱”。但这个措施却与增加楼市供给的调控策略相背离,因为即使是大的地产商,其购置土地的资金成本也会因此而增加、资金运转效率也会因此而降低;对于小地产商来讲,他们购地的能力将因为更严格的缴纳条件而明显下降。这种提高土地市场进入门槛措施若被严格执行,在土地市场上会表现为“地王”出现频率的降低和土地购并面积的减少;反映到楼市的中长期运转上,楼市供给能力会倾向于下跌,这会为高房价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撑,房地产市场集中度也可能会升高。
在我们看来,要想从根本上增加楼市供给、抑制楼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是解决小产权房的问题——当然,鉴于这种办法会使得地方土地财政遭到沉重打击,小产权房合法化显然是遥遥无期的。如果政府要“小打小闹”地增加供给,也应该严格监管地产商拿地后进行投资开发的时间和进程,这会有效缓解地产商囤地情况的屡禁不止。而像现在这样设置一个较高的土地市场进入门槛的措施,运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便能告诉我们,这很可能会给部分市场的高楼价提供支撑。无怪乎部分地产商都认为目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对他们而言,是政策上的利好。
总体来看,对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支持、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棚户区改造的推进等措施,都是稳定和增强房地产需求力量的政策;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快,以及营业税优惠政策的取消、土地出让金缴纳新规,则使得楼市供给侧的政策显得颇为混乱。事实上,在这么宽松的流动性状态和如此低利率的情况下,任何貌似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都会是事倍功半的;再考虑到现阶段楼市调控措施自身的混乱性,如果今后类似2004年-2006年那样楼价越调越高的情况再次上演,我们并不会感到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