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越想越觉得 绩差公司 机会 比绩优大的多.
融版说的对
对市场扩容而言,毕竟管理层考虑到了,有一定的缓冲期
只要垃圾公司起来了
整个市场预期也许就改变了 通知 在追求非流通和流通股达成一致协议的格局
谈判是妥协的过程. 绩优非流通股会妥协吗?不妥协流通股就 一直否决. 会造成搁置的局面. 在搁置期间.流通股还敢推升股价吗?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1:08
通知 在追求非流通和流通股达成一致协议的格局
谈判是妥协的过程. 绩优非流通股会妥协吗?不妥协流通股就 一直否决. 会造成搁置的局面. 在搁置期间.流通股还敢推升股价吗?
你越推升 不是越增加对手谈判的砝码吗? 经营一个垃圾公司,整合一下,赚钱比经营产品快多了
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成为目标,什么行业,什么股本结构 最大的暴富机会就是:
有企业家眼光的战略家.低价收购绩差流通股.接过 非流通股 的"包袱"
然后"经营"好公司
流通股价暴涨.利用股市的杠杆作用. 大赚特赚.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1:10
你越推升 不是越增加对手谈判的砝码吗?
只要在过程中,主力可以顺利出局,那要什么砝码 Originally posted by 通行证0001 at 2005-5-3 11:14
只要在过程中,主力可以顺利出局,那要什么砝码
我的意思是. 流通股价越涨 非流通股 越不会让步.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1:14
最大的暴富机会就是:
有企业家眼光的战略家.低价收购绩差流通股.接过 非流通股 的"包袱"
然后"经营"好公司
流通股价暴涨.利用股市的杠杆作用. 大赚特赚.
所以有钱有权的人,才有机会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1:16
我的意思是. 流通股价越涨 非流通股 越不会让步.
其实,流通股东与非流通 股东很多时候不是对立的
而对立的情况,如招行上次圈钱的情况,可是象招行这样的公司,非流通股东我想他们没有流通冲动 如果场外的非流通股现在涨了
那会对二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由于是个案处理,故谈大盘利好利淡为时过早。
过程应该是这样:具体方案--博弈结果--个股好淡--类股好淡--大盘好淡。由最后的合力而定,现在完全无法预知。讨论是做无用功。
风暴将要来临,但谁也不知道掀起风暴的是那一只蝴蝶的翅膀--无论是好是坏。
大家太关注大盘了,而对大盘的影响反而是最后才出现的。
重要的是自求多福,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做好风暴来临前的一切准备--而非空谈好淡。
关注点目前应放在类别股份上。千万别放在大盘上。
结果是凶,确保自己能随时出来;结果是吉,确保自己没被拉下。
如何确保?从风报比入手。
(本来没打算参与本帖,因为毫无意义。融斑盛意难却,多说几句吧。)
[ Last edited by 聚散随缘 on 2005-5-3 at 12:06 ]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0:09
想来想去.又要造就一批富翁了.
但是.可能不是我们散户.
谈“我们散户”,没有意义。
散户之所以是散户,正因其“散”。所以没有“我们”,只有“我”。
只问自己怎么做,不要问“我们”怎么做。
散户作为群体,早已被牺牲。历史的宿命,无人能挽回。
而这过程中,散户作为个体,皎皎者鲤跃龙门,际会风云。
愿你我是其中两员。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3 10:37
在这场博弈中.我们的位置无疑是流通股一方.
流通股想赢.就得非流通股让步.
只有有利于"最后的买家"流通股才能赢.
我们的介入成本低于"最后的买家"的报价才能赢.
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强者的一方,是唯一出路。
纳什平衡![zt]
纳什(J. Nash)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其主要贡献是在对策论研究中提出多人非合作对策和纳什平衡的概念。所谓对策(game)就是博弈、竞争的数学描述。下棋是你死我活的非合作对策的例子。打桥牌是二人合作对另二人合作的合作对策的例子。但是这两者又都是零和对策的例子,即一方所得一定是另一方所失。非零和对策的典型例子是两家生产同类产品公司之间的价格大战。纳什平衡是指对策中这样的局势:对于每个局中人来说,只要别人都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纳什在1950年证明了在每人都只有有限种策略、并且允许运用混合策略(例如以30%可能运用策略1,以70%可能运用策略2)的条件下,纳什平衡一定存在。纳什平衡对于零和对策意味着胜负已定或平局。但是对于非零和对策来说,就不一定合理。以价格大战为例,纳什平衡可能意味着两败俱伤:两家公司都面临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赔血本大甩卖)。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公司应该谈判合作,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双方可各自改变原来的利益评价,把合作利益计算在内。对于新评价的平衡一定是帕雷托(Pareto)意义下的最优解,即在不损害对方利益的条件下,不可能再改善自己的利益。同时,新评价应该有对称性和不变性,即在双方的情况完全一样时,新评价也应一样,而当双方各自改变原有的利益评价尺度时(例如在成本不变时,以千元增值计改为以万元总值计),各自的新评价也会自动调整。这种在对策问题中计入合作利益的新评价就称为纳什议价解(bargaining solution)。纳什在1953年证明,在上述类似条件下议价解一定存在。 全流通是中性的,无所谓利好还是利空,全在主力如何利用。总的看,市场先跌两天,后涨,先把看空的筹码骗来,然后大涨,在涨的过程中,舆论逐渐对全流通理解为利好。就是这么一回事。 股市大行情终于露出了一点曙光。 一根火柴能不能引起一场森林大火,不是取决那根火柴,而是取决当时森林的状态。
我们怎么解读全流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市场如何解读。记得2000年的转配股上市,本来是一种利空。但到最后反而成为一种题材!!
无论怎么说,另一支靴子已经落地。这说明距离底部已经从时间上很近了!
哈哈,猜测9号的行情似乎意义不大。很多股民似乎觉得必跌,但是我看未必绝对这样! 今后最大的庄家也许就是银行,合规的银行资金将控股优质的上市公司...... 谢谢融板主邀请!
这么有意义的论题怎么没看到豌总板的发言?
等会我再发一些题外话吧,希望能对个人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