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cc1955
发表于 2005-5-1 09:34
我直说.是利好!
最根本的是全流通后的除权,所有的利润指标都未摊薄(每股收益,未分配利润,公积金等等...).而摊薄的只是市赢率.....
有人说全流通后盘变大.....增加了炒作难度,股性会呆.我不同意.恰恰全流通给并购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机会,会使股价更活跃......
有人说,全流通有又是一种圈钱行为......我不同意.这是杞人忧天.....我看看周围的散户朋友们,一个个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就剩下几个精英(赢了钱的)都也打点行囊旅游去啦......都是鬼灵精.....政府难道不知道这情况吗?会指望散户们用钱来来托吗?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全流通也会有不利的一面...但这是次要的,我认为利多是主要的.......
也许股市还会跌一下子....但这不是全流通造成的,只是股市自身的要求.....
先说这些,请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5-5-1 09:50
你说利好,我说利空.
其实你我都在猜想,盘面会告诉一切.
huacc1955
发表于 2005-5-1 10:42
不是的,酷版.
我前面说了---------------也许股市还会跌一下子....但这不是全流通造成的,只是股市自身的要求.....
我现在还真不太关心后市的涨跌...
要说涨,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的苗头.....还有待后市证实.
要说跌,那趋势就明摆着的.
海杉总版说的两极分化的情况我赞同,年初我曾在这发过帖,您还给我加了分,还记的吧.....
说的就是中国股市股价分布情况将从橄榄型向港股的金字塔型转变.....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
也许两三年,可能还不够........
超跌低价股从2,3元立马往几分,几毛奔,我想不可能.....
皮球落地也得弹几下才能完完全全的躺下吧.....
我国的市赢率本来就较低了,全流通在除权下去......
不涨一涨的话市赢率还真能创个世界第一呀...
一句话.
投资价值凸显!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5-5-1 11:03
造成今天的局面,股权分置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造假我想大概是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历来喜欢如此.股权分置解决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利好,不过股民被吓怕了,怎样解决是不确定的因素,这比解决本身更可怕.所以只好做滑头.
huacc1955
发表于 2005-5-1 11:15
Originally posted by 我酷我酷 at 2005-5-1 11:03
造成今天的局面,股权分置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造假我想大概是最主要的因素,中国人历来喜欢如此.股权分置解决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是利好,不过股民被吓怕了,怎样解决是不确定的因素,这比解决本身更可怕.所以只好做滑头.
此话甚有理,我攒同!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5-5-1 11:50
证券公司总裁:中国股市“我们也看不到前
经济观察报郭宏超
50年前的那部荒诞戏剧《等待戈多》的剧情似乎一直在中国股市上演。
“我们对市场也看不到前途。”一家证券公司的总裁说,“要想长远,从市场本身到市场各参与主体到政策都要改,现在可以说已经做到死胡同里去了。
”
2005年4月28日,上证指数再次刷新六年以来的指数新低纪录,当然,以新低纪录在今年被刷新的频率来看,这似乎并不再是一个令人吃惊的纪录。令人吃惊的是弥漫在市场的迷茫情绪。
在此前的一天,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发布了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中国资本市场问题,并确定了五项工作重点,但这似乎并没有提振中国股市参与者的信心,也没有消除困扰他们的迷茫。
事实上,尽管监管层殚精竭虑,不断地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但市场却在这四年里低头前行。由2001年第四任证监会管理班子上任时的证券市场总市值5.4万亿,而到今年1月初市值总额为4万亿,除去此期间新股市值,总市值蒸发2.4万亿,流通市值减少近万亿。
对于股市的参与者们,二难选择是如此清晰:融资与不融资,投资与不投资,无论怎样,似乎都很迷茫。中国股市,这个“脱胎于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代,成长在制度矛盾和结构冲突中”的市场,如今却陷入越发展、越下跌的悖论怪圈。
迷茫
4月27日,由于宝钢股份(600019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的50亿增发,当日该股的跌停带动两市股指下跌。而这只是一批巨无霸企业融资A股的第一步。
两周前,证监会正式宣布将在市场展开新一轮的融资。重庆钢铁从H股市场归来已经过了发审会的审核;五月份交通银行、神华两只“A+H”大盘股将进行路演。证监会副主席屠光召指出,“从长远看,大型优质企业的发行上市,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结构的改善,吸引新增资金入市,为投资者增加新的盈利机会。”
证监会希望推动更多优质的大型企业上市,使这个证券市场变得更具有投资价值,这其实也是保证证券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但在目前的市道下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证监会的想法是好的,通过这样的公司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结构,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目的。但他们的良好愿望造成的结果是市场惨跌。”一家证券公司的人士指出。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证监会暂停了近半年的新股融资,同时打开绿灯引入600亿保险资金入市。“但是时机选错了,好的东西也要市场能买得起。同时我们也看不到暂停新股融资的意义在哪儿。”恒远证券的一位高级分析师评价道。
同时,壮大机构投资者,成了证监会另一大推进市场发展的举措。几年内不管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基金公司扩大数倍,同时引进了QFII和保险机构投资者。“但是监管层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主观当成了促进市场发展的强大力量,而忘记了基金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赚钱”,一家基金公司的人士直言,“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思路完全正确,但是上市公司有几家可以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不能赚钱,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能担负得起促进证券市场的重任吗?”
这些矛盾并非一日形成。
从2000年开始,对于中国股市,规范化、市场化一直是其发展的主线。无论是对上市公司出台了诸多政策的严厉监管还是对证券公司非常细化的风险控制监管,证监会这几年对市场规范和监管所做的工作有目共睹,成效也在显现。
但是,发展才是硬道理,规范和监管只是手段,事实上,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周正庆认为,“监管、监管、再监管”的提法是错误的,他指出,其实即使是现行的《证券法》,关于监管方面的规定比较全面,但对促进发展条款考虑不够。
“有人认为我们的股票市场是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模式和经验,证券市场中这几年弥漫着只要市场规范好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市场中存在的基础性缺陷,美国的可口可乐、微软是什么样的公司,我们的上市公司呢?”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
事实上,虽然在股票市场资本追逐利润是最正常的事情,但我国股票市场所具有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却非常弱。一年优、二年平、三年亏、四年ST,这样的上市公司在中国股市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
上市公司好比股市的“基石”。中国境内上市公司虽有1000多家,但还远远缺乏一批十分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现在1000多家上市公司,我们用尽了各种研究方法,值得投资的股票也就一二百家,这还没考虑到有的股票已经被高估了。”一家证券公司负责投资的高层告诉记者。
政策效用
在种种对立的矛盾中,股市似乎正在处于一种渐渐失控的状态。据统计,截至4月27日,沪市A股流通盘加权平均股价为4.78元,深市A股流通盘加权平均股价为4.74元。4月14日以来,近四成的个股一度跌停,有3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30%,100多只个股跌幅超过20%,跌破每股净资产的个股超过100只,有超过600只个股创出了历史新低。股价低于1元钱的股票已经达到9只,其中ST猴王(000535 行情,资料,咨询,更多)仅为0.49元。
情况的恶化似乎远远超过预料。同样超出预料的则是市场表现出来的淡漠。
4月12日,证监会为股权分置破题,这个此前被认为重大利好的消息,只让行情小幅上涨了一天。而此前一则关于股权分置的传言却让股市一天长了50点。
从去年的国九条,国务院表示了对股市的明确态度,在这前后证监会出台了诸如降低印花税等诸多利好政策,但股市依然毫无起色。上星期国务院针对股市的国五条出台当天,股市甚至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事实是,国九条和国五条都是框架性、方向性的东西。从去年国九条出来后,很多工作并没有很好的推行下去,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显然不是一日之功,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并不能改变市场的基础性东西,投资者并没有看到推动证券市场活跃和发展的具体措施。”人民大学那位教授指出。
对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证监会虽然率先为此问题破题,但这绝非证监会一己之力所能解决的。证监会按照国九条要保护流通股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但国资委要保护国有资产。平衡双方利益并不是短期内的事情。显然证监会并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迅速解决。而这反映到市场中就被解读为监管层的缓兵策略。
“总体来说,监管层针对市场发展出台的实质性内容不多,政策更多的是务虚,缺少实质性的东西。很多事情是要一步步推进的,很难一下子达到。这样扩容成了证监会惟一能做的了,但这又是一厢情愿。”这位教授说。
几年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说过,解决股市问题需要大智慧。国九条被市场各方认同,可以说是大智慧,但它只是指导股市发展的一个原则。
“在这个原则下,市场各方如何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到处乱碰才是更为关键的”,一家证券公司的高层说。
huacc1955
发表于 2005-5-1 12:22
劵商恐怕又是在搞烟雾弹和密魂阵了.....
把事情搞复杂化后混水摸鱼......
从联通到宝钢....
哈哈哈哈!
老套路了....
俺只抓最基本的死咬不放
看它奈我又何?
herry2000
发表于 2005-5-1 14:24
因为模糊她才美,又是一轮大投机市!
融者胜
发表于 2005-5-1 14:49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将持什么态度很重要.
因为我找不到买单者.我也不想买单.只能看明白了再说.实在变数太大.
如果有机会的话.也是有人付出代价的.
可能有借题发挥的个股.需要其他的股买单. 大盘失血的现象可能发生.
怎么想全流通也不是发奖金的主.无论带着什么面纱.
我看我们的管理层是铁了心了.想验证一下:我们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钱.谁是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说句"谬论":如果是来投资的.50元敢买茅台的流通股.为什么不敢50元买非流通股来流通呢?不是说供不应求的股票才上涨吗?
融者胜
发表于 2005-5-1 14:55
Originally posted by herry2000 at 2005-5-1 14:24
因为模糊她才美,又是一轮大投机市!
大投机可能性不大.这个市场已经没有傻子了.
也许这次会带来理念的大变革.
融者胜
发表于 2005-5-1 15:03
去市场买菜.西红柿一个摊主要1元一斤.另一个摊主要1.2元一斤.
我问:西红柿品质不一样吗?他们说一样.
我问1.2元一斤的摊主.为什么你的贵?
他说:我来的时候闯了红灯.罚了我款.所以我要卖贵些.
融者胜
发表于 2005-5-1 15:16
我觉得这样我才感觉公平:
如果4.29我5元买的股票.5.1就是公布5.9非流通股全部上市市价流通.我也不愤怒.但是前提是假如5.9日股票是3元.必须有人负责补偿我2元.我才觉得公平.
因为我5元买股的时候前提是非流通股不流通.现在你加了附加条件.就必须有人为这个附加条件买单.
任何游戏都是先有规则.后玩的.想变规则就得保证最后出牌者的公平.
herry2000
发表于 2005-5-1 15:19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市场中的傻子从来都不会少
drizzle
发表于 2005-5-1 16:27
我有个问题:
全流通后,国家法人股由谁决定是否抛出?
另外,我怀疑全流通之后,也不会有过多的份额流入市场,因为我相信中国目前不会让私人或是外资控股一些大型的,重要的企业,比如宝钢,联通,机场,银行。那样的话,全流通的压力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有些股票甚至国家一股都不会抛。即使是那些民营企业,如果业绩可以的话,法人股也不会轻易出手。最有压力的只是那些没有业绩的。
个人的一点愚见,希望大家讨论
融者胜
发表于 2005-5-1 17:14
没准. 低价st有行情呢?退了市 .想流通也流通不了了.
huacc1955
发表于 2005-5-1 17:29
诸位都说的很好
真的
本人受益匪浅
想想
管理层为何要在"五一"前推出
大概是想给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认识
避免股市出现大的震荡和波动
踊跃发言吧
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
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把自已的想法说出来
对己对他可都是大大的有益啊!
两室一厅
发表于 2005-5-1 18:53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1 15:16
我觉得这样我才感觉公平:
如果4.29我5元买的股票.5.1就是公布5.9非流通股全部上市市价流通.我也不愤怒.但是前提是假如5.9日股票是3元.必须有人负责补偿我2元.我才觉得公平.
因为我5元买股的时候前提是非流通股 ...
现在你加了附加条件.就必须有人为这个附加条件买单:POK
jkm
发表于 2005-5-1 23:35
具有中国特色的休克疗法能否成功,还要看:
1. 主治大夫的医术如何?会不会收红包?收了怎么办?
2. 病人动手术时体质如何?能否经的起一刀之苦?
3. 表面瘤子切除后,会不会长出新瘤子?能否发现长瘤子的真正原因?
4. 手术费谁来买单?买单的有何好处?
老城墙
发表于 2005-5-2 01:12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5-5-1 15:16
我觉得这样我才感觉公平:
如果4.29我5元买的股票.5.1就是公布5.9非流通股全部上市市价流通.我也不愤怒.但是前提是假如5.9日股票是3元.必须有人负责补偿我2元.我才觉得公平.
因为我5元买股的时候前提是非流通股 ... 别等我吃完菜再告诉我:桌椅也是一次性的,必须埋单!
海杉
发表于 2005-5-2 08:32
交易,咱现在的理解,就是缘分,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