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妤 发表于 2004-10-24 09:15

嗯。等来人,我就先下,去买菜。去做点好吃的。尽管股套了,生活还得继续。

小妤 发表于 2004-10-24 09:17

你找找我要的帖吧。我离来一下。就说大盘的。大盘好个股才有希望的。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19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妤 at 2004-10-24 09:14:
不是深套,早离开这鬼地方了。
这种看法,也有所不妥。
逃避,不是最好的方式。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21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妤 at 2004-10-24 09:15:
嗯。等来人,我就先下,去买菜。去做点好吃的。尽管股套了,生活还得继续。
生命也是有周期的,但是,需要物质的作为延续生命的原点。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23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妤 at 2004-10-24 09:17:
你找找我要的帖吧。我离来一下。就说大盘的。大盘好个股才有希望的。
对!这个看法,我支持!
我们生活的应该比过去好!
过去的事,是历史,应该放过去、撕掉那一页。
太阳还是要从东边升起的。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33

消息方面:

7000亿信贷计划定调 紧缩政策四季度松动?

2004年10月23日 07:38

  据接近中国人民银行的消息人士称,继今年第三季度全国贷款余额回升到4700亿元后,最新的第四季度信贷计划将达到7000亿元~8000亿元,比前一季度增长近一倍——可以对照的是,6月份月贷款余额仅为300亿元。

  数据背后传递的政策信号引人关注:信贷额度的大幅度放松表明,年来宏观调控下的信贷紧缩政策可能已经告一段落,信贷政策开始出现逐渐放松迹象。

通胀压力已经释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博士对记者分析,6月份300亿元贷款总量是5月份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显示,今年货币发行速度接近过去10年的最低点,但仍然达到了13.2%,应该说,此轮调控影响肯定有,但不至于因为过度紧缩造成宏观经济增长缓慢。但6月份以后的贷款形势是逐月放松,目前已经基本恢复到往年正常水平。

  曹分析,过去7、8年来,实际货币发行速度多数年份达到17%以上,而GDP的增长速度在7%至9%之间,因此货币发行速度一直高于GDP增长速度,甚至多数年份快将近一倍,由此导致经济生活逐年累积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去年消费者物价指数是2.91%,今年前半年仍然在3%,尽管最近几个月增加到了5%,但目前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分别比去年同期跌了6个和5个百分点,这说明历年累积的通胀压力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

  尽管固定投资增速仍然较快,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5%,但不能据此在经济整体意义上得出经济仍全面过热的结论。因此,在一段时间的适度从紧之后,让信贷政策走向正常是合理的。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至二季度全国贷款余额为16700多亿元,平均每季度为8000亿元左右,去年11月贷款余额冲高到1万亿元。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33

信贷供给恢复性反弹

  而央行有关人士表示,即使在宏观调控开始,也没有说过不让银行贷款,只是要求需要一个有利于经济运行的贷款增量,6月份的贷款增速急剧下降,并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

  另外,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有一个贷款低谷也是正常的。对银行而言,需要一个判断政策标准的过程,因此从谨慎贷款到逐步摸准政策脉搏,贷款总量会有从低到高的反弹。

  从企业角度看,也有个适应紧缩政策的过程。比如对房地产行业放贷要求企业首先筹备30%的自有资金,宏观调控前因为各银行执行不严格,未对企业产生大的影响,进入信贷紧缩期后,企业会有一个“迷失期”,大量企业因为自有资金的不足,无法通过贷款审核,也反应在银行贷款的减少上。但通过逐步调整适应政策后,企业会多方筹集资金,保证自有资金比例达标后争取贷款,这一变化反应在银行贷款上则表现贷款明显回升。

  一位计划在广东开厂、为资金筹措奔波了大半年的老板也对记者印证了信贷放松的信号,半年努力未能奏效的他,不久前已经顺利拿到了贷款。

  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尽管表示还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放松贷款的指示,但他同时认为,每年的四季度和一季度都是例行贷款投放增加时期,其中不少属于“政策性贷款”。因为按照惯例,企业一般年初做工程计划、开工投入、设备购进等等,资金缺口较大。而在年底则进入盘点结算期,各种应付账款、员工工资奖金等等都要集中在年底清算,开支增大,资金需求也相应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帮助困难国有企业渡过“年关”,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也会要求银行增加贷款发放量。因此,客观上增加了1、4季度的贷款增长速度。

  此外,他也表示,尽管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明确放松,但在年中几个月上级主管部门频繁检查之后,近来的检查力度已经明显放松了:“按惯例,这表示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大了,应该说银行资金面不会继续趋紧了。”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35

对后市的一种分析:

机会正在来临

本周市场在银行股大跌的影响下再度出现恐慌气氛,
大量跌停股票的出现让投资者难以应对,
个股分化非常严重,
但下半周个股行情的活跃度明显增强,
涨停股票的增加让投资者感觉到机会正在来临。
我们认为1300点下方构筑空头陷阱的可能性很大。

形态上,
目前的回落将是最后一个下跌,
本周再次破1300点后多方又成功反攻。
在政策利多的情况下,
我们不要错过二次探底所带来的建仓机会,
随着三季度业绩的全部公布,
风险将完全释放,
前期做空的板块一旦加入到做多的行列中,
那么市场将呈现一致做多的局面,
主升浪近在眼前。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09:36

前次自1260点的上攻行情主力并没有完全激活整个市场,
并没有得到基金的响应,
而目前基金重仓股已经全面出现主升上攻行情,
这给前期的多头再次反攻带来新的机会,
银行股在周四的大跌实际上是市场的最后洗盘。
当前看空机构依旧极力地打压股指以达到更低点位进场的目的,
目前的市场刚好是去年11月行情的翻版,
本次的二次探底是前期主力的进一步战略布局,
后市反攻力度将更加强大。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5

上天入地股价结构调整进入最后阶段

中国股市以2001年6月见顶为标志,
拉开了长达数年的股价结构调整,
股价调整的目标就是和国际成熟股市,
如美国股市或我国的香港股市的股价定价水平和股价结构接轨。
从目前来看,
这个过程由渐变到突变,
经过了普跌、分化和深化三个阶段,
今年以来,
股价结构调整进入第三阶段———深化阶段,
与前两个阶段的调整不同,
这个阶段将彻底颠覆以往的股价结构和投资理念,
使沪深股市完成和国际接轨的使命。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7

第一阶段(2001.6-2003.1)普跌

沪市在2001年6月14日创出历史高点2245点之后,
见大顶回落,
这一跌就持续了一年半。
这个阶段股价结构调整的特点是,
所有个股不分青红皂白就一个字———跌,
沪深股市的股价高度不断地降低,
从100元不停地下降,
一直降到50元以下。
100元的用友软件跌到了40多元,
40多元的贵州茅台跌到了20多元,
超过20元的个股已经寥寥无几。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7

这期间尽管其中有6·24的利好,
但反弹后股价仍义无返顾地继续创出新低。
经过这一段暴跌的洗礼,
个股股价最低的“桂冠”已不再戴在马钢股份、上海石化头上,
而落到了像银广夏这类的问题股头上,
绝对价位只有2元多一点。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8

第二阶段(2003.1-2004.1)分化

经过泥沙俱下的普跌后,
沪综指跌幅高达40%以上,
个股跌幅普遍超过50%,
股价已经完全腰斩。
跌时重质,
这时那些低价绩优的大盘股明显露出了投资价值。
此时开放式基金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
携重金杀入低价大盘股,
掀起了一轮低价大盘股翻身的浪潮。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9

  “五朵金花”次第开放,这个时候,价值投资=大盘+低价+绩优。

尽管大多数个股还在熊市中挣扎,
大盘指数走势低迷,
到2003年11月大盘还创出了新低,
但是低价大盘股在“五朵金花”的带领下,
已成功地走出了翻倍的行情。
这是个股股价出现分化的初期阶段,
也是股价结构调整有别于以前任何一次熊市调整的最大特点。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09

与此相反,
ST股已经彻底走向了低谷,
股价踏上漫漫熊途,
与大盘蓝筹股呈现分道扬镳之势,
但这个阶段ST股尽管跌幅巨大,
但整体股价仍较高。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10

  第三阶段(2004.1-现在)深化

今年以来,
在宏观调控下,
去年红极一时的“五朵金花”相继凋谢,
给大盘带来沉重的拖累。
去年以来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价值投资开始脱离大盘、低价等稚嫩的概念,
进入到业绩+成长+回报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的代表是17只新核心股。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11

17只新核心股的流通盘与股价各异,
但它们都有几个相同的特点,
那就是业绩好、成长性强,
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都是数年的持续增长。
10月以来,
在大盘屡创新低之时,
以中集集团为首的17只新核心股有16只屡创新高,
而且是历史新高,
看到它们的走势你不禁会说:
这是在熊市吗?
分明是牛气冲天呀!
可还有那么多ST股在不断创新低,
在水深火热中挣扎,
在向“仙股”迈进。
这难道又是牛市?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12

上天入地,
这就是有别于第二阶段股价结构调整的最大特点。

与国际接轨,
那些业绩优良、成长性好,
回报高的真正的绩优股,
股价将不断创出新高,
走出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慢牛行情。
这就是股价“上天”。

与国际接轨,
那些连年业绩下滑的绩差股亏损股下跌的步伐还将加快,
均价在一元以下的三板市场正在向它们招手。
目前*ST英教已经跌至1.19元,
一个月时间跌了近40%,
如果继续跌停,
四个跌停板就将跨入“仙股”的行列。
与此同时,
还有一大批一元股排队正向“仙股”进发。
这就是股价“入地”。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13

股价上天入地,
标志着中国股市的股价结构调整进入最后阶段!

股价上天入地,
不是靠行政命令,
而是市场自身的选择,
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是中国证券市场向国际化、规范化迈进的标志。

股价上天入地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最快下周,
最慢年内,
A股将出现“仙股”、今后还将出现一角钱以内的股票。
同时A股也将出现50元乃至100元以上的贵族股。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4 10:14

到那一天,
我们就可以说,历
经数年的中国股市的股价调整终于可以结束了。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
愿投资者能尽早认识到市场的发展趋势,
认识到股价结构调整的趋势,
顺应市场,
跟上潮流,
永远立于潮头!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2004年10月23---24日(星期六---星期日)谈盘说股茶馆,欢迎大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