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guifei
发表于 2004-8-14 09:59
http://photoimg4.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s%2Bfub1J8Nvx16lsHCYURSw%3D%3D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8-30 10:18
中行改革行长成为打工者 周小川警示要吸取教训
文/万云
北京西单西北路口,由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明设计的中银大厦,因其设计高度及现代风格曾引起不少争议,也有建筑界的人士评论中银大厦非常代表贝聿明的设计风格:每一个杰作都要成为一座地标性的符号,简洁而富于创新,有敢于打破平衡、打破陈规的决心和勇气。
如今,这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座大厦洋气的外表似乎正与一家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身份相吻合。8月26日上午,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斧下,“中国银行”现在已是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了。它改变了什么?
汇金喜做老板 行长成为打工者
26日,中银大厦举行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从仪式到程序上都有一种不凡之处,在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同时又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由行长李礼辉主持。大会的第一项议程:由中国银监会唐双宁副主席宣布银监会批复文件并颁发《金融许可证》;第二项议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陈良副司长宣布营业执照内容;第三项,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宣布中国银行董事、监事名单;第四项,由中央组织部王东明副部长宣布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副行长、监事长、纪委书记等高层管理层的任命。其后事项,分别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工作改革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小川、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先后致辞。
“这个会议程序的表现形式恰恰体现了中国银行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到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制的核心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主任赵锡军评价。
最重要的,随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正式成为“老板”。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新任行长李礼辉表示:“中央汇金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代表国家投资控股的机构,目前是惟一的股东,今后也是主要股东之一。”此前,中央政府为了强力拉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动用了4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800亿元)的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虽然国外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强调说:“与1998年和1999年通过财政向四大银行注资2700亿元不同,这次动用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不是财政拨款,而是资本金投入。”但毕竟中央汇金公司要管好自己投资到中国银行约1863亿元人民币的钱,是没有法律平台的。
“原来,中国银行是银行又是行政机构,行长是政府官员又是企业管理者;汇金公司和中国银行没有法律关系,注资却不能有效地行使管理资本金的权力。”赵锡军说:“改制后,中央汇金公司正式以出资人的身份介入到银行运营;中国银行的企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上述议程中即有行业监管银监会,也有按《公司法》设立公司的监管者国家工商总局,就明晰了改制后中国银行已成为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架构。”
据悉,在宣布的中国银行第一届董事会名单中,11名董事有6名来自汇金公司,而中国银行高层管理者只有李礼辉、李早航、华庆山三人进入董事会。“这也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以往银行高层管理者可能都在董事会。所以这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朱民强调,“中国银行”身前身后主要变化之一:我们正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机制,董事会下属战略管理委员会、机制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内控监督机制。
“今后我们管理层要接受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监督,党员还要接受党委监督,要向股东负责,给股东良好的回报,管理层要在董事会授权下依法合规行使权力,管理层遇到重大事情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股东和董事会,得到回复后再做决定。最重要的是,管理层成为法人治理结构中组织、执行的中枢。”行长李礼辉以一种打工者的态度表示。对于一位担任过8年工商银行副行长和2年海南省副省长的李来说,角色转变是他胜任中国银行行长一职的第一步。
周小川警示:东京银行为何消失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银行的同事经常喜欢把中国银行与日本的东京银行进行比较,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与东京银行都一度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作为市场定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成立大会发言时提道:“1996年,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银行。2004年8月,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宣布与日本联合控股公司合并,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新的金融集团被命名为三菱日联控股公司。但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东京银行’的名字却销声匿迹了。”
就周小川缘何提出这个话题,本报记者特别采访李礼辉行长,他说:“这是给我们的警示和激励。他希望我们不要丢掉中国银行这个百年品牌,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学会更好地生存,不要被这个市场淘汰了。”
赵锡军教授说:“中国银行改制后的第一要务是在业务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国际业务、外汇业务与中国国内银行相比有优势,但在国际上与汇丰、花旗相比又是弱势。在人才制度方面,股份制公司虽然实现了制度上的转型,但股份制公司里人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还要一遍遍洗脑。中国银行还要处理好与股东汇金公司的关系,以及在将来市场竞争中如何胜出,并给股东的投资带来好的回报。”
“中国银行最快上市要到2005年下半年,我们的上市计划中,速度永远服从于质量,只有在做好各种准备时才上市,而上市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公司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李礼辉表示,而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是“在未来5至7年保持现在较快的速度,并保持比较稳健的发展势头。提升中行固有优势,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海味”十足的中国银行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银行的梦想,而这些都彰显在中国银行一年多改革的人与事中。
中国银行是一家从外汇外贸的专业银行起步逐渐发展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据了解,国家工商管理局在批复给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许可内容中,外汇和外币类国际业务占一半。一直以来,中国银行海外资网络在国内银行业是最健全的,境外机构资源丰富,包括中银香港、卢森堡分行、纽约分行、伦敦分行、巴黎分行等海外机构,这些机构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金融联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在业务方面,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与国际观念接轨的信用卡。一直以来,中国银行的国际信用卡发卡量和有效商户数量居业内第一,外卡收单居榜首。中国银行与国际银团贷款的业务合作相对活跃。中国银行在海外拥有自己的全资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2003年,中银国际在香港7个最大规模的IPO项目中担任了4个项目的联系主承销,经营效益实现双位数增长。
“让中国银行成为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金融业的代表。”也是政府在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中对中国银行的寄托。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之中。
也许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海外资源背景,与建行的人事改革方案相比,中行的人事改革方案似乎透着“洋气”,更开放,也更具国际化。
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位董事中,进入董事会的三位中国银行管理层李礼辉、华庆山和李早航都有主管国际业务的丰富经验。今年52岁的李礼辉197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其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他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8年,一直主管国际业务,中间曾一度主管信贷业务。2002年,李礼辉被调往海南省任副省长,主管金融和旅游业。对于在中国银行工作,李礼辉认为是“归口”。
李礼辉到北京履新之际,《世界商业评论》曾以《李礼辉:入旧行酿新酒》为题,指出,如今中国银行面临重组上市,李礼辉此次进入的,已决不是他原先离开时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旧态。因此,如何酿好中行重组上市这坛酒,将是其入旧行、履新职的最大考验。
与之相比,国内同行则较为乐观。中国工商银行一位曾与李礼辉共事的管理人士评价说:“(李礼辉)金融从业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定能不负众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银行未来会选择在香港、美国等地上市,因此由一名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熟知海外资本市场的人继任新掌门,将是一个上选。李礼辉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数年,而且对当地法律、监管法规深有了解,这有助于中行未来的上市工作。
目前董事会惟一一位独立董事是前香港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证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梁定邦律师。“将来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他们还会派驻董事。另外,我们还会不断引进国际专业领域有一定信誉的人士来担任我们的独立董事。”新任行长李礼辉说。
俗话说事在人为。中国银行的人事舞台已有了足够的“海味”。(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04-8-30
================================
国有银行上市速度仍在加速~~
qqbull
发表于 2004-9-11 21:23
基本面:最大的利好,当数上调利率.这个也几乎是路人皆知的了.只要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超过宏观面能忍受的程度,利率上调是很有可能的.以目前粮食走势来看,这个预期确实不算过分.这样,利率上调,利差扩大后,对银行股的业绩提高将有很大帮助.
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加剧和贷款利率可以浮动的情况下,如果存款加息,虽然贷款也加息,但为了竞争各商业银行可能下浮贷款利率而抵消了贷款加息,这样可能会缩小银行存贷款利差,从而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润。
??????
自我矛盾?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1 21:34
呵呵,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综合性的考虑呀~~在矛盾中寻找一个均衡点出来.
qqbull
发表于 2004-9-11 21:43
俺觉得存款升息的压力应该还是大于贷款加息,存款利率增加是刚性的,贷款利率还有浮动区间。毕竟目前贷款利率仍然远高于ECM,且贷款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利率的增幅难以抵消存款利率的刚性增幅。所以升息感觉对银行未必是利好。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1 21:53
是的,对于银行来说,加息确实对其业绩提升作用很有限,抵不上带来的其他方面影响.从银行票的走势来看也证实了这点.这就是俺为何在贴子的一开始就说必须要非常谨慎对待加息政策.
另外俺个人认为中国加息已经近在咫尺了,很可能就在9月底,随着美国再度加息而跟进.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就是银行跌势暂停的机会,短线可以玩一把~~政策面长达几个月的迟滞使这个贴子也停顿了,呵呵,难得兄还有心把它翻出来.
qqbull
发表于 2004-9-11 22:15
呵呵,加息是有压力,但是有一个西方寓言是这么说得,这个世界上有两个谜无法解开:一个是埃及的金字塔之谜,一个是中国的货币金融政策之谜。中国的加息减息何时与美国的幅度和步调一致了?对领导的预测俺只能表示谨慎认可。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1 22:24
俺只是讨论一些应对地想法,呵呵,出不出来,啥时候出来,肉食者谋之~~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2:36
虽然8月份的数据在下周会公布,身边生活给俺的感觉,CPI可能已经越过10%了,通货膨胀相当严重,当然国家的统计数据向来是按需而定的,具体是多少难说.其实存款加息早已经变相开始了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2:43
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实施了好几个月了,奇怪的是企业间相互往来款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通常收缩银根所带来的巨额三角债应该会很快在实业间有所体现,而现在却看不出有丝毫征兆,难道社会存在巨额资金在体外循环?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2:46
抑或高层已知存在巨额体外循环的资金而在货币政策上延期采用加息策略?
qqbull
发表于 2004-9-11 22:48
也不一定,因为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提高,你所能感觉到的那些狂涨的基本上都是生活最基本必需品,占CPI成分并不是很大,而一些重要的产品如电信,家电,甚至汽车价格都是下降的,如果不算房地产和农村的因素,CPI涨幅不大。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1 22:49
俺个人意见,这个政策越早决定越好.当人们从恐惧中清醒过来地时候,会发现可能其实也没啥大不了嘛~~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2:49
否则以周的急功近利之特色,加息早应该实施了才对,拖延至今为了什么?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1 23:01
急功近利,要看是为谁了.这种问题扯不清,等吧.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3:20
Originally posted by 真炮手 at 2004-9-11 11:01 PM:
急功近利,要看是为谁了.这种问题扯不清,等吧.
^_^除了等还能做什么啊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1 23:31
Originally posted by qqbull at 2004-9-11 10:48 PM:
也不一定,因为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还是在不断提高提高,你所能感觉到的那些狂涨的基本上都是生活最基本必需品,占CPI成分并不是很大,而一些重要的产品如电信,家电,甚至汽车价格都是下降的,如果不算房地产和农村 ...
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从2001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用做法,逐月编制并公布以200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定基指数,作为反映我国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主要指标。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负责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并组织、指导和管理各省区市的消费价格调查统计工作。 我国编制价格指数的商品和服务项目,根据全国城乡近11万户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资料和有关规定确定,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八大类,251个基本分类,约700个代表品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就是在对全国550个样本市县近3万个采价点进行价格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规范的流程和公式算出来的
sujames168
发表于 2004-9-14 09:10
分析结论:目前晢不价入,观察直至开始进行一个明显的上涨走势(不是几个点的反弹啊!),再配合基本面的政策是否不会再发生大的波动(稳定就是硬道理,呵呵),才能决定持有.:*22*: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4 11:24
实际利率九个月呈负值 市场加息预期进一步加大
文/谭新鹏
13日,加息问题再次被摆在央行面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3%,与7月份增幅持平。这使得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呈负值,实际贷款利率也连续2个月接近于零。
分析人士认为,统计数据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对加息政策的预期。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是否加息还需观察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他说,目前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稍有松懈即可能出现反弹”。
“数字可以告诉我们,未来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祁京梅说,8月份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肉、禽、蛋类和服务类价格,这些新涨价因素为8月份的CPI增幅贡献了1.6个百分点。
“这次如果还不加息就太牵强了。”祁京梅说,过去几个月没有加息,是因为在央行看来,经济增速已经回落了,而今年秋粮的丰收,会把造成7月份CPI上涨的诱因———粮食价格平抑回去。
“但情况表明,服务、居住和肉禽蛋类是8月份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由于构成这些因素的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供需决定,如不加息,将会带动新一轮的商品涨价。”她说。
此前商务部公布的消息说,国内猪肉价格要在明年春节才会降下去。祁京梅认为,今年1至8月份CPI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0%。现在新涨价因素的出现,使4季度压力比原来预期大得多,加息取向已越来越明显。
但这并没有促使央行作出加息决定。有分析认为,主管部门近期对加息定的调子是“冷静观察”。如果政策力度和取向与实际情况误差很大,可能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
但持不同观点的一位经济学家表示,央行始终不加息,其背后不只是经济学问题,还包括部门利益问题。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央行选择不加息的理由有三个:一是加息会给汇率带来压力;二是加息会严重打击股市;三是加息会给债市带来风险。“但实际看一看,这三个理由恐怕都站不住脚”。
他解释,目前股票市场已跌破1300点,即使加息也不会使股市变得比现在更糟糕,加息对汇率和债市的影响也很有限。
“迟迟不加息,可能因为必须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取得平衡,而这些利益集团主要分布在股票市场。”他说,比如在股票市场中,房地产的力量很强,各个环节都能在政府部门中找到代言人。(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04-9-14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4 11:28
央行加息的预期更加充分
焦点:
备受关注的8月份消费物价指数13日公布。国家统计局的官方网站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去年同月上涨5.3%,涨幅与7月份持平。国家统计局分析认为,在上涨的5.3%中,翘尾因素为3.7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6个百分点。与上月比,CPI上涨0.7%。
简评:例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之所以格外受到关注的原因,在于不久前央行行长指出央行将根据8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来决定是否加息或采取其他进一步的宏观调控措施,目前来看,加息的预期似乎更加充分了。不过是否加息以及加息的幅度和时机选择,仍有待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出台,但短线对银行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宏观消息: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八项经济工作。除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坚持把紧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投资反弹,以及进一步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外,提到了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
简评:八项经济工作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投资反弹,由此可见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仍是工作的重心。而针对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的落实工作也被列入议程,并强调了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对稳定目前市场情绪应当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的关键已不仅仅在于考验管理层的定力更是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2、国务院最近免去国家工作人员:免去史美伦(女)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职务,谢渡扬的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职务。
简评:本次任免涉及到的人物,对证券市场乃至资本市场来说,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是正常的人事任免还是别有深意?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