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4-6-21 08:48

银行股受到的利空打击太多了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6-21 14:59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4-6-21 08:48 AM:
银行股受到的利空打击太多了
给长线买家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6-21 21:41

最不稳定的招商也快到回调目标位附近了(绿圈),其他银行股已经站得比较稳.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6-27 15:40

中线关注重点公司: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是惟一年报、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在50%以上的银行股,正在积极筹备发行H股,相信正是由于赴港融资的预期使得该股短期内面临沽空的压力,加上大盘极弱,使其出现大跌。
后市只需短底能成功成形,可中线操作空间很大.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 22:11

民生银行:绿圈处为预期的筑底区域,短期能在6.30以上站稳的话将向上展开反弹.目标位待估算.

fufan 发表于 2004-7-1 23:31

对银行看多的人不多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3 11:55

俺的观点一向不以市场热点为主导,呵呵,只是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些角度.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6 08:57

招商银行:基金公司二季度大量增持

   

  尽管受宏观调控影响,二季度银行股板块整体下挫幅度较大,但仍有不少基金公司趁机逢低吸纳质绩股。据宏新资讯了解,截至6月30日,证券投资基金持有招商银行(600036)数量占其流通股20%左右,而一季度末不到15%。
  另据了解,招商银行全年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
=====================================
呵呵,市场不注意地时候总有人在悄悄地干活~~:*30*: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8 08:46

:D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8 13:32

招商银行:反弹已经达到目标位,目前在8.8元应该是个短期的高位.

如果能冲过,则继续看高.不过这个位置比较难过.

消息面还是保持不明朗状态,银行也只能做到这样.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9 09:32

政策一路开“绿灯” 次级债为中行建行上市铺路

文/周菡   
    中行、建行近几日将陆续公开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与以前股份制银行发行次级债相比,中行和建行在发行次级债的过程中遇到的是一路“绿灯”:6月23日,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实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与2003年12月9日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相比,将次级债的发行方式由只允许定向募集扩大为可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和交易;6月30日,保监会宣布对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比例进行调整,放宽了保险公司对一家银行发行的次级债的投资比例等限制。据测算,因为这项“松绑”的政策,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的额度一下子多出1500亿元。

    毫无疑问,这种政策上的密切配合表明了国家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为中行、建行的股改上市铺路。按照国务院的既定目标,要在2006年底前将中行、建行改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监会为此制定了两家试点银行的改革时间表,要求这两家银行“从2004年起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上保持8%以上”。要使两家试点银行尽快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满足上市条件,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其资本金,二是减少其资产总规模。短期内,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一个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
    除发行次级债外,国家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以改善中行、建行的资产结构,力促其尽快完成股改上市。5月22日,中行和建行分别剥离1400亿和569亿元不良资产,转移给信达和东方两家资产管理公司;6月21日,中行和建行再次剥离不良资产共计2787亿元(均为可疑类贷款),并采取封闭式招标竞价方式剥离,中标者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6月30日,人民银行向中行、建行发行了近2000亿元的3年期和5年期定向票据,用来配合中行、建行对不良资产的剥离。
    这些举措是有效的。据悉,此番剥离不良资产后,中行、建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大改善;资本充足率水平也将在发行次级债后有所提高。中行发行完第一期100亿次级债后,其资本充足率将由发债前的6.98%上升为7.38%(以其去年底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建行发行完400亿元次级债后,资本充足率也将达到8%以上。随着数据的改观,可以预计中行、建行上市的日期不远了。
    而中行、建行此次发行次级债带来的不仅仅是两家银行的尽快上市,还带来了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创新。此前,曾有兴业银行发行过30亿元次级债,招商银行发行过35亿元次级债,浦发银行发行了60亿元次级债,华夏银行也计划发行42.5亿元次级债。这些已经发行的银行次级债,均为定向募集,投资者大多是保险公司,没有二级市场的交易。而有了中行和建行的创新,今后次级债的投资者将扩大到券商、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甚至企业也可以委托银行间市场成员来投资次级债。次级债的种类也由浮动利率债、固定利率债扩大到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个品种的组合债等。次级债将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从而具备了充足的流动性。这种种变革将使银行间债券市场变得空前活跃,各银行今后发债的空间也大大增加了。(证券时报)
   
发布时间:2004-7-8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9 09:53

央行行长周小川:充分利用银行优势发展股权融资



    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作主题演讲时指出,中国经济的股本债务比例严重失调,潜藏着金融风险,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和客户资源来发展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以增加股本。



    周小川说,关于股本与债务比例关系,就中国来讲,在经济转轨、高速增长时期,就是要增加股本,同时也要注意对私人股本给予充分的保护。国务院九条意见中就强调要鼓励资本市场发展,鼓励股权融资。他建议,由于中国的老百姓习惯于和银行打交道,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网点和客户资源来发展直接融资和股本融资,包括股本型的基金、债权型的基金等;可以利用银行所掌握的客户信息提供更多的私人理财机会,这有助于股权融资的发展。



    至于银行在这方面发展对分业经营是否会带来新的混乱,他认为,银行应把这方面的问题研究得透一些,因为中国股本与债务比例关系已是严重失调,实际上潜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而要纠正它不是简单的措施可以做到的。



    周小川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以来企业股本债务比例关系的演变。他说,上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刚开始改革,经济急剧发展和扩张,当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基础流动资金由财政负担,补充性流动资金找银行,但在实行放权让利后,财政资金缺乏,补充不了股本资金,后来出现了拨改贷,随后发展了技改贷款、项目贷款等各种贷款,这些本来由股本金解决的问题都由银行来承担。由于企业过度依赖银行,因而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一个企业没有股本金完全依靠银行贷款风险很大,所以要求企业一定要有股本金,不过当时由于社会资金总量缺乏,因而要求不高,一般行业自有资本金为30%,特殊行业如电厂等20%就可以了。与此同时,流动资金实行供给制,完全依赖银行,只要产品有销路,银行就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从而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银行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比例最高的国家。



    对于流动资金贷款比例过高的原因,周小川认为,一是由于企业库存太大,二是企业自有资金大量用于扩大再生产,从而导致流动资金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他指出,流动资金贷款并不是没有风险,国内这方面贷款扩张过快的一些银行为此背上了不小的包袱。(和讯)


发布时间:2004-7-9
========================
银行要变着法子抽水,花样很多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14

深发展当前面临的困境
1 资本充足率困局
2003 年底深发展资本充足率为6.96%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3.24% 按老
办法计算两项指标均不合格如果按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到3.72% 即便考虑的配股融资的30 亿元
其资本充足率也只有5.89%左右因此可以说深发展面临资本充足率严
重不足的困局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15

2 资金流动性风险
由于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没有达标深发展目前执行8%的存款
准备金率较其他商业银行高出0.5 个百分点加上其存款增速落后于贷
款增速导致公司资金流动性趋于紧张
今年1 季度深发展存款增速为6.89% 贷款增速却高达16.17% 存贷比
趋于提高资金流动性愈加严峻2003 年末深发展存贷比为68.76% 本
外币目前存贷比进一步上升逼近75%的上限值据悉深发展目前
已有5 家分行的存贷比不含票据达75%以上最高的达到115%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16

3 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
2003 年底深发展存款余额1417 亿元中的长期存款仅为102 亿元而贷
款余额1101 亿元中的中长期贷款却高达267 亿元再加上长期债券投资
216 亿元深发展存在明显或过度的短期资金长期使用问题资产负债的
期限匹配不当不仅会加剧资金的流动性问题在加息周期还将直接导致公
司损失扩大
一般来说企业存款的期限较短个人存款的期限较长深发展的个人存
款比重较低这是长期资金来源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要达到完全的匹配是不可能的到底要以
何种标准来衡量限制很难说目前仅有的是中长期贷款比例不能超过
120% 中长期贷款/中长期存款2003 年银监会曾对交行与深发展作了
一个FSAP? 金融压力测试也没有得出什么有用的结果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18

4 贷款质量问题
深发展的贷款质量在5 家上市银行中排倒数第一2003 年底尽管其不
良率由上一年的11.61%下降到9.23% 按5 级分类计算但其不良贷款
规模反而由上一年的97.65 亿元上升到101.6 亿元说明不良贷款率下降
主要是贷款规模扩大造成的从拨备余额来看2003 年底的拨备余额为
41.74 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增加到45.63 亿元但拨备覆盖率依旧处于低
位41.08%
至于对德隆的贷款问题公司只说规模不大具体多少不得而知不过
由于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深发展2500 万法人股持股比例
1.28% 是深发展的第七大股东因此公司对德隆的贷款投放肯定是难以
避免的如深圳分行就至少有2 亿多元的贷款加上其他分行的贷款深
发展对德隆的贷款规模估计在5 亿元之上
据悉对德隆的贷款仍以四大行为主其中最多的是工行中行建行
农行等
另前几日银监会曾召集14 家债权银行开会会议要求未经批准
不能对德隆资产进行处置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19

5 风险防范制度上的缺失
深发展的不良贷款大部分70 80% 分布在华南地区公司曾希望通过
在其他地区新设分行稀释不良贷款但最后未能如愿反而新设的分行不
良贷款增加的压力不短提高正在成为新的风险增长点这说明公司在风
险防范制度信贷审批跟踪维护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20

新桥入主与重组前景分析
深发展于6 月1 日发布的收购报告书披露深发展的几家大股东早在
5 月29 日已与新桥投资正式签定股份转让协议美国新桥投资集团
受让深发展四家国有股东持有的34810.33 万国家股和法人股每股转让
价格约为3.55 元较深发展首季报告公布的每股净资产2.15 元溢价65%
新桥投资将为此支付的总额为人民币12.35 亿元
股权转让后新桥投资将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89%
高于深发展前10 大股东中另外9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总和由此深发展
将成为我国第一家外资相对控股的上市银行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22

以下几点初步判断
1 深圳市政府出让深发展股权态度坚决而且超然不太可能再注资
也不会过多干预
深圳市政府非常清楚对金融企业过多的保护或干预最终都不利于企业的
成长甚至会导致企业的衰败而政府也将难辞其咎南方证券是前车之
鉴对于积重难返的深发展惟有引入有实力的国际战略投资者实施根
本性的企业再造否则就可能只是治标而难以治本从前面股东数次同各
方潜在战略投资者的谈判中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政府对引入境外战略投
资者的积极支持以及政府从深发展引退的坚决姿态
关于政府再注资一事我们认为可能性很小如果政府要注资应该在签
订转让协议之前谈妥以支持转让价格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2 12:23

新桥一旦入主深发展凭借其第一大控股股东的地位就有可能通
过改组并掌控董事会向国际上招聘专业管理团队来实施对深发展的全
面改造力求在3 5 年内将深发展打造成中国银行业资质最佳并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银行
新桥在收购整合银行方面已有韩国先例1999 年底新桥击败汇丰银
行成功从韩国政府手中获得韩国第一银行(Korea First Bank KFB)51%
股权,入主韩国第一银行新桥投资收购整合韩国第一银行的效应是显著
的收购后仅一年其税后利润已经达到了近3 亿美金而且资产健康
资本充足率达到13.6% 一跃成为韩国资本最充足的银行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从当前宏观调整政策分析银行板块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