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vyvy 发表于 2017-7-14 14:50

在7月5日百度召开的AI开发者大会上,现场直播视频显示李彦宏乘坐一辆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北京的五环路上,视频中这辆车也出现了实线变道违章,同时也没有打转向灯。随后北京交管部门表示,公安交管部门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创新,但应当依法、安全、科学进行。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将依法予以查处。

这一事件过去一周有余,相关部门并未给出查处的结果,百度也没有对公众做出任何说明。这显示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现象,即对创新的宽容程度过高而呈现纵容的趋势。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希望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因为,创新成为备受全社会期待和尊重的事业。中国政府不断推进改革以创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比如对教育体制、科研体制的改进,对专利、研发的物质激励等。对待创新应用方面,也给予了宽容的环境,以免过早地限制扼杀新的想法与模式。

但是,与上游的科研活动相比,位于下游的创新应用处于一个社会环境中,对待他们可以保持一定尺度的宽容,但绝不能纵容。他们必须遵守普遍意义上的公共规则与法律,尤其是这些规则和法律并不会限制创新活动。如果创新社会应用处于一个灰色地带,需要新的规则与法律,那么,创新企业应该进行社会实验和社会应用之前就与立法部门沟通,让自己的创新应用始终处于规则的环境。这也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避免创新当中的潜在技术和应用缺陷伤害到公众。

比如硅谷企业在实验自动驾驶之前就要申请行政许可,2014年10月,加州车辆管理局同时颁发了29张自动驾驶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许可证,获得许可的条件之一是人可以随时干预汽车驾驶,以确保在人工智能广泛测试和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2015年12月,加州汽车行业政策制定者们首次为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制订法律规范。美国内华达等州也陆续颁布许可证与法条。

我们并不清楚百度在实验自动驾驶前是否申请了测试许可证,也不清楚交管或车辆管理部门的态度,总之,这项本来令人骄傲的测试活动却是以非法的形式公然展现在世界面前,随后不管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没有给公众一个交代。

如果说百度仅仅进行了一次危险的驾驶,那么,共享单车对于公共空间的占领则是灾难性的。数十家企业为了竞争的需要,肆无忌惮地将远远超出需求量的单车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这种原本满足市民绿色出行的商业模式,带来强烈的负外部性。

首先,缺乏管理的共享单车大肆侵占行人的空间,破坏公共和居住环境,而且这个问题已经存在一年之久,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均听之任之;其次,尽管单车由风险资本埋单,但浪费资源严重并污染环境。2017年5月,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调查”显示,有72.2%被访者遇到车辆破损问题,单车损坏率极高。由于共享单车要求3年强制报废,如果每年投放量2000万辆,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而且因回收价值不大,现在各个城市都有堆积如山的“单车墓地”。此外,ofo和摩拜的生产商天津富士达和天津爱玛在今年5月均因超标排放或环评问题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和立案查处。

共享单车与自动驾驶一样,都面临同一个尴尬的问题,即没有确定性的主管部门。因为这些都是创新带来的新兴事物,而所涉及到的部门又比较多,就出现了无人管理的局面。对于创新的宽容也导致企业根本没有考虑规则与规则成本。比如共享单车只需遵守基本的规则,不能乱停乱放。共享单车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活动而非公益事业,不是技术上需要实验的创新活动,不应该受到如此的纵容。

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作为一项创新也受到了政策宽容,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但是作为金融活动,宽容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金融诈骗很快大规模出现。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数据,中国累计违规平台已经超过3200家,仍有违规平台1800余家在活动,就是潜在的1800余家“IGOFX”(金融诈骗机构)。这让整个社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无数家庭的财富遭受打击。

社会应用类的创新不应与上游科研活动相提并论,我们可以鼓励商业创新,并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但是不能在监管方面也给予特别照顾,他们必须遵守基本的规则与法律,而不是凌驾之上。政府不能持“先宽容后治理”的立场,如果因治理空间模糊缺乏明确法规,就应该立即确认新事物主管部门,提前给予基本的规范和指引。这既能给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也是对社会的保护,防止其过度的负外部性让整个社会支付过高的成本。创新活动遵纪守法并不会限制和扼杀创新精神,这是创新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govyvy 发表于 2017-7-14 14:51

又一家企业巨资投入体育版权市场。

7月12日晚间,当代明诚(600136.SH)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公告,拟使用现金5亿美元(约34.32亿元人民币)收购Super Sports Media Inc(简称:新英开曼)100%股权。新英开曼目前拥有2010/2011赛季至2018/2019赛季英超联赛独家转播权,以及2018/2022年欧洲杯足球赛新媒体版权和赞助权益。

对于此次收购,当代明诚表示,目前公司已逐步搭建起以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场馆运营、青训和俱乐部运营为主的体育生态圈,但对于赛事版权尤其是顶级赛事版权的获取、运作及开发能力而言仍较为薄弱,通过此次收购新英开曼,有利于进一步挖掘版权的深层次价值,开发版权衍生业务,延伸版权产业链。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新英开曼2016年曾有港股上市计划,但后为苏宁集团抢食2019/2022赛季英超中国大陆及澳门地区独家媒体版权而失败。

尽管借壳失败,新英开曼迅速调转船头,寻求收购,作为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IDG也赚得盆满钵满。

IDG七年赚9倍

公告显示,新英开曼账面价值7.72亿元,估值为35.63亿元,增值率361.47%,收购总价5亿美元中,其中4.315亿美元为收购老股份,6850万美元为认购新股份。按照新英开曼老股份4724万股来计算,每股价格9.13美元。

公告显示,本次的交易对手包括:IDG China Media Fund L.P、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 L.P、IDG-Accel China Growth Fund-A L.P.、IDG-Accel China Investors L.P.、Easy Excel Limited、Edia Media Yang Holding Limited(雅迪传媒股东杨晓东实控)、Edia Media Hu Holding Limited(雅迪传媒股东胡斌实控)、东方明珠(600637.SH)旗下的BesTV International (Cayman) Limited、电讯盈科(00008.HK)旗下的PCCW Media Limited。

其中,IDG可谓最大赢家,4只基金持股共计2154万股,能够套现1.96亿美元(约13.34亿元人民币)。

作为IDG合伙人的李建光正是新英开曼2010年成立时的主要发起人,胡斌、杨晓东也是由李建光邀请对新英开曼入股并在传媒广告业务进行合作。由于英超版权采购成本极高,其主要资金来源于IDG基金,所以IDG基金出资及持股比例最高。

根据公告信息显示,IDG取得标的股份成本为0.1905亿美元,IDG投资七年的回报率达到934%,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赢家不仅IDG,还有百视通和电讯盈科。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4月百视通185万美元入股,获得691万股,每股价格0.26美元;2014年6月,电讯盈科旗下pccw1000万美元入股,获得532万股,每股价格1.87美元。而今,百视通和电讯盈科退出价格分别为6321万美元和4858万美元。

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查记者阅发现,新英开曼并未在收购中有业绩承诺或者补偿协议。

7月13日,体奥动力董事长李义东表示:“像英超、西甲等国际赛事留给在中国的版权接盘方的空间不会特别大,因为只有三五年的周期,周期一过,价格又要上升,让你如鲠在喉,这纯粹是为国外联赛打工。”

除了不承诺业绩以外,新英开曼还有乐视体育的欠款尚未收回。

公告显示,乐视体育作为新英开曼最大的客户之一,2015年占其总收入24.99%,2016年占总收入32.56%,2017年1月-5月占其总收入的37.63%。

虽然新英开曼并未披露其前五大客户的实际单位名称,但根据乐视体育的占比可以发现,2015年至今,乐视体育均为其最大客户,2015年销售收入为9620万元,2016年销售收入为2.29亿元,2017年1月-5月销售收入为1.75亿元。

新英开曼则表示,对乐视体育在2016年末的应收账款回收比例已达到99%。截至2017年5月31日,新英开曼账面对乐视体育应收款金额为2470万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新英开曼已就此事和乐视体育积极沟通并达成了初步方案,目前已收到等值人民币保证金。新英开曼将力争尽早确定最终解决方式以确保资金安全。

govyvy 发表于 2017-7-14 14:52

本帖最后由 govyvy 于 2017-7-14 14:54 编辑

;TOUXIAO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09:55

与小特朗普会面俄律师受访:是他急着见我!






时间:2017年07月13日 08:06:25 中财网





  俄律师维塞里尼茨卡娅(左)与小特朗普(右),资料图。

  原标题:与小特朗普会面俄律师受访:是他急着见我!

  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曝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等人去年6月会见一名俄罗斯律师,并称这名律师与克里姆林宫有关联。对这一曝料,小特朗普、特朗普、俄政府、会面的中间人等各方均已作出回应。当事律师10日也首次通过美国媒体发声,称她不是这次会面的发起人,不掌握希拉里·克林顿的“黑材料”,与克里姆林宫没有关联。

  没“黑材料”
  《纽约时报》8日以来以白宫顾问及其他知情者为消息源连续报道,称小特朗普、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和他的竞选团队时任主管保罗·马纳福特等人在对方允诺提供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的“黑材料”后,同意和与克里姆林宫有关系的俄律师纳塔莉娅·维塞里尼茨卡娅会面。

  维塞里尼茨卡娅10日在莫斯科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今日》节目采访,首次公开回应这些报道。

  维塞里尼茨卡娅说,她当时正在为美国松绑一项制裁俄罗斯方面的法案游说,但她否认是代表俄政府进行游说,称自己从未为俄政府工作。她说,她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电话,对方告诉她小特朗普会在特朗普大厦与她会面。“我所知道的只是小特朗普愿意见我,”维塞里尼茨卡娅说。

  她同时否认掌握特朗普当时的竞选对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黑材料”。她说不清楚为何小特朗普认为她将提供“黑材料”,“很可能他们正在搜寻这样的情报,他们太想得到这种情报了”。

  说法不一
  《纽约时报》在10日的最新报道中说,这次会面的中间人、英国音乐和谐和谐罗布·戈德斯通在给小特朗普的邮件中暗示,俄罗斯政府是希拉里“黑材料”的来源。这引发对于特朗普竞选团队是否通俄的更多疑问。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的“通俄门”调查正在进行之中。

  戈德斯通10日早些时候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证实他代表他的客户叶明·阿加拉罗夫安排了这次会面。不过他没有说明阿加拉罗夫的身份。

  戈德斯通还说,维塞里尼茨卡娅声称她掌握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接受非法竞选资金的情报,她认为小特朗普可能对此感兴趣。

  这一说法显然与维塞里尼茨卡娅的说法相矛盾。

  11日,为自证清白,小特朗普公布了他与戈德斯通之间有关这次会面的邮件往来内容。他在声明中说:公开邮件是“为了做到完全透明”。在一封邮件中,戈德斯通写道,这些“非常高级别和敏感的情报”是“俄罗斯和俄政府对特朗普先生的支持的一部分”,“会对你的父亲很有用”。而小特朗普回复道:“如果你说的是真的,那我求之不得。”

  小特朗普的一名律师说,小特朗普在会面中没有获得任何情报,会面没有任何结果,“他没有做错任何事”。这名律师证实,主持“通俄门”调查的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米勒以及国会调查人员从未联络小特朗普。  .新.华.网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0:26

A股分化行情并非IPO惹的祸
2017年07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目前,A股市场的“一九”分化效应仍在持续,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不断下跌,而少数蓝筹股却持续创新高。

    有人将此局面归咎于IPO速度过快,并呼吁再次放缓或暂停IPO。这种把IPO作为调节股市的声音已非首次。

    不可否认,IPO发审速度的快慢跟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密切相关,其最直接顾虑无非是IPO对二级市场的“抽血效应”。可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IPO的融资规模每年仅有1000多亿元,而2016年再融资的规模甚至是IPO的10倍。

    监管层率先意识到A股融资结构的不平衡,并很快采取措施,包括颁布重组新规、再融资新政等一系列抑制措施。今年上半年,IPO和再融资的融资规模差距明显缩小。Wind数据显示,按发行日统计,2017年增发募资3985亿元,IPO募资1141亿元。差距从2016年的10倍骤降到3.5倍。

    不仅如此,在增发受控之下,整个A股的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今年A股的融资规模合计5886亿元,同比下降35%。即便这样,A股90%左右的股票仍跌跌不休。于是,人们又把目光聚焦到IPO身上,并建议暂停或暂缓。

    事实上,眼下的局面并非全是IPO惹的祸。

    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退市制度难以有效推进的情况下,一些壳股屡屡上演乌鸡变凤凰的戏码,它们不仅年年亏损、债务缠身,还有一些备受诟病的财务造假、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即使这样还享受着十亿元的壳费待遇,未上市数企业虽然资质比这些壳股好,但是因为没有“上市公司”这张船票,无论是估值还是融资,“待遇”可谓天壤之别。

    2016年公布的重组新规,对壳公司可谓致命一击。自此,壳股跌跌不休,壳价值也一贬再贬。这也令并非壳股的其他上市公司包含的壳价值相应贬损,因此整个A股的估值下移,投资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以往炒壳、炒概念的打法因而不再适应新的市场风格,而蓝筹股成为资金的最爱。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波“一九”效应中,数量少的好公司反而不断创新高,而数量众多的壳股、概念股、业绩不济股则不断创出新低的重要原因。

    随着虚高壳费的贬值带来的股价回落,令中小股民遭遇沉重的打击,不过这也有望纠正中国股市的赌性投机行为,这需要各方的努力和坚守。如果此时监管层和中小投资者不能忍受由此带来的阵痛而再次暂停IPO或放开重组新规,就可能令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会令注册制的推出难上加难。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7

第三轮焦炭提价或开启 “双焦”后市涨跌需看两大因素
  从六月初到7月中旬,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焦炭和焦煤双双大涨,其中焦炭涨幅近30%,焦煤稍弱但涨幅亦超20%。现货上,本周焦炭再度上涨50元/吨。业内人士认为,前期焦炭价格过低,多数焦化厂达到行业盈亏平衡线,焦炭这波上涨源于焦化厂利润修复。受焦化厂需求带动,以及近期进口煤收缩影响,焦煤随之大涨。

  焦化厂利润修复
  带动焦炭大涨
  “焦炭上涨是因为焦化厂有利润修复的需求”,一位焦炭现货产业人士对媒体记者表示,前期焦炭价格大幅下挫,接近行业盈亏平衡点,甚至部分焦化厂已经开始亏损,焦企主动减产,焦炭库存下降。但是下游钢厂利润比较好,钢厂对焦炭的需求支撑了焦炭的价格,进而带动原料焦煤的涨价,目前黑色系的利润从下游向上游传递。

  据富宝资讯,本周主流地区焦炭价格基本落实上涨50元/吨,钢厂方面接受态度良好,现山西地区主导焦企发起第三轮涨价,提涨幅度为50元/吨,河北、山东地区焦企伺机而动,欲下周向钢厂提涨50元/吨,第三轮焦炭价格提涨即将拉开帷幕。

  中国煤炭市场网市场总监李小龙也持同样观点,他对记者表示,本次焦炭价格上涨核心逻辑在于利润分配,而不是供需错配。“钢厂利润这么高,原料去分一些也是应该的,目前钢厂利润在1000多元/吨,山西焦化厂利润在100多元/吨左右,焦化厂的利润恢复正常”,他说。

  焦煤上涨一方面是由于焦化厂需求提振,另外一方面源于近期进口煤的影响。焦联网董事长张晓峰告诉媒体记者,焦炭属于环保压制,产量不能提升,供给不够,而焦煤是反向作用。前期焦化厂的煤炭库存比较少,需求提升带动焦煤上涨,所以焦煤涨价滞后于焦炭。

  据国投安信期货,自本周开始,蒙古国进入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假期,海关闭关一周至7月17日。但当地司机可能休假时间较长,实际蒙古方面完全恢复生产与运输需要等到7月底,进口煤这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双焦”能否继续大涨
  后期需看两点
  在双焦大涨之后,业内人士对其中长期走势看好,但对短期内继续大涨则表示谨慎。一方面,环保限产导致焦炭没有提产的空间,而且在环保治理的过程中,焦化厂有部分固定资产的投资,也会相应增加成本,焦炭价格会受到支撑。另一方面,目前焦化厂利润已经修复,当前的高温天气会影响下游钢厂开工率,也会影响工地施工,近期钢材现货成交已经稍显冷淡,若螺纹回调,焦炭则难以独善其身。

  李小龙认为,目前焦化厂100多元/吨的利润已经正常,在利润修复行情走完之后,则是环保限产和下游钢厂开工率的问题,由于环保限产,焦化厂的焦炭库存并没有大幅提升。而当前高温天气下,钢厂开工率和工地开工率均可能受影响。

  张晓峰向记者表示,目前焦炭港口仓单价1800-1900元/吨,跟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几乎平水,但是一般情况下,期货需要贴水200多元/吨。而且目前山西焦化厂利润在100多元/吨左右,利润已经恢复正常,所以短期内焦炭进一步上涨的压力增加。

  而长期来看,观其下游,一般来说钢厂从10月份开始检修,但是按照目前的利润驱动来看,后期检修的可能性不大,钢材库存较低,即便需求有所减少,但是市场积极性不会减少,所以需求端的支撑可能一直存在。

  但是,焦炭企业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长期来看焦炭基本面向好,但是后期需要警惕的是环保限产因素的消失。“9月份焦化厂的环保设施上全以后,可能会提产,而焦化行业是相对松散的一个行业,不能统一的去做一些排产计划,有利润就会大幅增产”,他说。

  在焦煤上,则主要关注进口煤的影响。国投安信认为,等后期那达慕大会、内蒙古自治区70周年大庆以及治沙大会等事件的影响冲击逐渐消除,蒙古煤会随着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的回暖而逐渐实现放量过程。届时对应的将是国内接近取暖季煤矿保供应的放量阶段,因此后期蒙古煤供应的恢复也将成为对反弹后煤价施压的因素之一。 (原标题:第三轮焦炭提价或开启 “双焦”后市涨跌需看两大因素) (证.券.日.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7

创业板遇艰难的一天!三聚环保、神雾环保都崩了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6:08:45 中财网




  原标题:创业板栽了!乐视预计亏6亿,温氏盈利下降70%,还有三聚环保、神雾环保都崩了
  今天对创业板是很艰难的一天。

  7月14日,上证50指数收盘上扬0.85%,再创近两年新高;而创业板指则重挫1.87%,且本周下跌幅度达到4.9%,创出一年来最大周跌幅。

  创业板中,除三聚环保、神雾环保、温氏股份等不少公司股价逼近年内新低之外,网宿科技、掌趣科技、铁汉生态等创业板大权重纷纷破位闪崩。



  创业板重挫
  从对创业板指影响的角度来看,权重排名靠前的个股分别是温氏股份、乐视网、三聚环保、东方财富、碧水源。


  权重排名靠前个股
  1、乐视网上市以来首现半年亏损
  7月14日晚间,乐视网发布2017年度半年度业绩预告,预告称,上半年将亏损6.36亿元至6.42亿元,而去年同期乐视网盈利2.84亿元。这也是乐视网上市七年来,首次出现半年度亏损的情况。

  而今天有关乐视的负面新闻还有:有报道称,乐视汽车在内部会议上宣布,从本月开始未来4个月将不会发放工资。

  6月14日,乐视控股人力资源部发出员工内部信,声明对部分员工的社保及公积金延缴,均已安排补缴,并称公司正在与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其影响。在此之前,有多家媒体报道了乐视部分员工投诉社保、公积金延迟缴纳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购房和子女入学等问题。

  7月11日,据环球网报道,乐视控股相关负责人称,由于乐视控股及非上市体系面临资金紧张的困境,公司决定将7月份工资推迟一个月至8月10日发放。

  对于乐视汽车无法发放未来四个月工资的消息,乐视方面表示,公司本月工资将正常发放。

  乐视称,按照公司规定,每月15号为工资发放日,由于本月15号是周六,本月工资会顺延至下周一7月17号发放。

  2、温氏股份业绩大减
  排名第一位的温氏股份流通市值高达785亿元(7月14日收盘价计),影响权重高达8.12%。



  温氏股份分时图
  昨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盈利16亿至19亿元,同比下滑74%至78%;上年同期净利为72.27亿元。报告期内,商品肉猪售价同比下降20%,商品肉鸡售价同比下降30%,其中养鸡业经营业绩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温氏股份一季度净利14.73亿元,同比下滑52%,彼时公司称市场商品肉鸡的价格已经触底反弹,行情开始回暖。

  受业绩大幅预降影响,温氏股价在10点30分左右出现闪崩,跌幅最低触及7.48%,之后在低位徘徊,收盘时下跌7.01%。

  3、三聚环保股价今日放量大跌
  在前两天刚刚大跌6%后,三聚环保再度重挫,一度触及跌停,创3月以来新低。公司股价整体自高点以来也已跌幅超20%。而股价表现之所以如此疲软,主要是由于公司深陷财务质疑风波。


  三聚环保分时图
  5月26日,一篇名为《三聚环保百亿合同之谜》的报道称,三聚环保巨大的营收增长和利润增长与其本身匹配度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三聚环保尚未完成项目合同总额为197亿元,待执行金额为129亿元,而三聚环保在年报和公告中对于重大合同项目进展很少详述,市场对三聚环保的项目真实情况无法了解更多。

  调查还发现,三聚环保部分重大合同背后的客户实力存疑,部分合同执行进度与披露的信息不符。此外,一些客户的高管名字屡屡与三聚环保相关人员名字重合,从而令人怀疑,是否很多项目是以三聚环保的名义出面参与的,存在一些实质性的关联关系。

  4、神雾双熊5天闪崩30%
  7月14日消息,神雾环保、神雾节能午后一度双双跌停,在本周五个交易日跌幅接近30%。

  



  双神大跌
  其实5月末,神雾系就已经受到市场人士对其业绩的质疑,当时就引发两股纷纷跌停。今日再次双双暴跌,有私募分析称,市场对于连续高成长企业的真实性存疑,其中就包括有造假嫌疑的神雾环保、神雾节能。因此为了规避风险、防止‘踩雷’,就逃离这些有嫌疑的“问题股”。

  创业板的神话故事讲不下去了?
  随着乐视网事件的持续发酵,市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安全性有所担忧。而且投资者普遍担忧乐视网复牌会给创业板指数带来更大的冲击,这也是现在对创业板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从更深层次来看,除了IPO提速对创业板公司的“直接打击”之外,一直以来蔓延于创业板公司的“外延式”成长道路越来越临近“被证伪”阶段。

  从2013 年开始的并购周期将上市地位带来的四重壳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壳价值随并购借壳等高发带来的正反馈水涨船高,也帮助中小创到2015 年上半年迎来估值最顶峰。但从2016 年开始,监管态度转变,脱虚入实背景下监管政策明显收严,并购、再融资和借壳难度均加大。此前,并购并表带来的业绩增长给上市公司带来诸多好处,资金热情参与;但是,负反馈周期内,业绩高基数、并购难度加大而又必须要继续往下走下去、收购对象业绩不及预期带来的商誉减值压力、此前热情参与其中的各方资金变成了解禁潮、收购后的资产整合需要的时间精力,因此创业板公司股价也不得不面临下行压力。

  实际上除了上证50与创业板指数的分化,或者说除了“漂亮50”与“要命3000”的分化,A股市场还发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变化——曾经备受市场宠爱的ST个股、次新股和高送转,在最近的几个月中集体“遇冷”。


  这是两市第一低价股*ST海润今年以来走势图

  这是上交所上市的次新股广西广电上市以来走势图

  这是中报高送转第一股平治信息发布高送转公告后的走势图
  因此,表面上看到的仅是“创业板指”的失宠,实际上还有ST、壳公司、高送转、概念股、次新股等一众嫔妃都没有能够敌得过蓝筹白马。而这背后所折射的,是A股投资生态的变迁——这必将是一个重争王后的新时代  .中.国.基.金.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8

散户又成炮灰!贝因美股价闪崩后曝出巨亏近4亿元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6:07:43 中财网








  到底有没有人提前获知消息卖出,交易所已经在问了。

  上市公司贝因美在停牌3天后,14日晚一则由盈转亏的巨亏公告引发市场争议。就在几天前的7月11日,该股曾在当天午后出现“闪崩”跌停,随后便公告停牌至今。

  微博网友也提出了质疑。





  在巨亏消息曝出来之前,股价出现“闪崩”式异常波动,成交额明显放大,市场质疑有资金提前跑路。晚间,深交所也发出问询函,询问由盈利转巨亏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毅昌股份、三维丝也有类似情形,在业绩预告亏损之前,股价已经提前闪崩跌停。此外,近期还有不少股票因为预告中报业绩亏损或是业绩不达预期频频跌停。业绩地雷频发。

  从预计盈利5000万到巨亏3.8亿
  先来看下贝因美的巨亏公告。这是一份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从4月28日说的预计盈利2000-5000万元,变成了如今的巨亏3.5-3.8亿元。




  对于预计盈利到预计巨亏的转变,公司给出的理由是:配方注册未在预期时间发布,现在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混乱、竞争激烈、渠道观望,当期销售少于预计,净利润出现亏。



  “主要原因为配方注册未在预期时间发布,奶粉新政配方注册过渡期行业秩序持续混乱,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渠道商审慎观望,导致当期销售少于原预计,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了亏损。目前,贝因美国内5个工厂的配方注册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

  要知道贝因美去年就出现了7.8亿元的巨亏,在一季度盈利及预告上半年盈利后,可能投资者还满满预期公司将迎来扭亏为盈的好日子,没想到这一下又回到巨亏泥潭。

  从盈利预期到巨亏可能还是经营问题,然而在巨亏曝出前,公司股价出现闪崩跌停,即有人不惜跌停砸盘跑路,这就引发了市场的一些猜疑。巨亏消息曝出前有人提起跑路?

  巨亏消息出来前股价异常波动
  今晚曝出巨亏,7月11日贝因美的股价曾出现异动,然后停牌至今。

  7月11日开盘,贝因美股价平开后走低震荡,上午还在跌2-3个点震荡,然而到午后在没有什么利空消息的情况下,放量直线砸向跌停。成交额也放大到2.49亿元,是前一个交易日7338万元的3.39倍。

  出现异常“闪崩”跌停后,贝因美随后申请停牌,停牌理由是筹划重大事项,拟向控股股东等关联方出售重大资产,拟出售资产属于乳制品上游行业。

  然后,就是今日晚间曝出了巨亏消息。拟出售资产是为了应对巨亏?

  从7月11日的龙虎榜席位来看,中投证券南通姚港路营业部卖出2409万元,华福证券厦门湖滨南路营业部、中信建投证券苏州工业园区星海街营业部、海通证券苏州南园北路营业部、中信证券海宁海昌南路营业部也分别卖出20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5家营业部席位合计卖出8441万元。






  交易所已关注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
  贝因美由盈转亏及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也引发了交易所的关注。

  今日晚间,贝因美因半年报由预盈修正为亏损近4亿元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关注函要求,请合理分析在2017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对半年度业绩进行预计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行业政策影响、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详细说明将2017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修正为大额亏损的主要原因及合理性;补充说明公司筹划资产出售以及本次业绩预告大幅修正事项的信息保密措施及具体执行情况,是否存在信息提前泄露的情形。

  多只基金一季度逆势加码或躺枪
  虽然作为防御性较强的消费品行业,但去年出现巨亏还是令基金整体对贝因美进行了减持。公开数据显示,基金持股从去年底的9208万股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末的3347万股,其中持仓过百万股的基金由去年底的25只下降到一季度末的10只。

  虽然持仓过百万股的基金数在下降,在一季度却有多只基金在逆势加仓。


  毅昌股份三维丝也在预告亏损前闪崩跌停
  除了贝因美因为曝出巨亏前跌停,另外还有毅昌股份也引发市场关注。该股票在7月12日出行闪崩跌停,7月13日就披露业绩修正预告,由预计盈利转为预计亏损。

  在7月12日异常闪崩后,毅昌股份7月13日公告业绩修正,原先4月22日预告的中报盈利0-3000万元,变成了预计亏损5000万元-2000万元。

  此外,今日披露业绩预告亏损的三维丝,也在业绩预告之前的跌停,并且是7月12日、13日连续跌停,其中7月13日(昨日)也是出现闪崩。

  实际上近期业绩预告期,除了在业绩预告前股价提前崩跌。更多股票在业绩预告后股价出现跌停,其中也不有盘中闪崩跌停情形。

  以今日的跌停股来,多只个股就是在今日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比如信息发展、东方通,长海股份、欧普康视、富瀚微等股票。

  其中信息发展由于预告出现亏损,股价早盘开盘后出现闪崩;东方通也因为业绩下滑开盘后就开始崩跌下挫。 (原标题:散户又成炮灰!贝因美股价闪崩后曝出巨亏近4亿,深交所质问是否有人泄漏了内幕?)  .中.国.基.金.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8

乐视网上半年预亏6.4亿元 下周董事会改组孙宏斌或有动作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6:45:41 中财网







  7月14日晚间,乐视网发布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由于受到乐视体系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原因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亏损约6.4亿元。不过,业界期待孙宏斌对乐视的切割与拯救。7月17日,乐视网临时股东大会有望发出这方面的积极信号。

  公司分析了上半年大幅亏损的原因。由于受到乐视体系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影响,加之公司品牌受到一定冲击,随之客户黏性出现波动,公司的广告收入、终端收入以及会员收入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为了坚持精品内容的独播策略,公司在二季度未对外进行版权分销业务,导致版权分销收入同期也大幅下滑。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规模较大约为2.3亿元,其中无形资产版权减值准备1.30亿元、存货跌价准备0.02亿元、应收账款坏账准备0.9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乐视网出现经营性亏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非上市公司体系资金问题的影响和拖累,并不意外。“只要尽快完成乐视上市体系与非上市体系的切割,有了孙宏斌的后续支持,乐视网回到正常的经营轨道,后续实现扭亏为盈并不难。”该人士表示。

  自贾跃亭从上市公司隐退后,就有分析人士认为,7月17日的乐视网临时股东大会上,乐视网第三届董事会将进行改组,不出意外的话,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将出面接掌董事会。

  7月17日,或许会成为“新乐视”(上市公司体系)与“老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彻底完成切割的分水岭。

  目前,乐视的核心资产——乐视网、乐视致新、乐视影业均已收归孙宏斌掌控的“新乐视”旗下,且在梁军出任乐视网CEO后,孙宏斌有意让乐视影业CEO张昭统管乐视上市公司内容,负责日常运营,乐视网新高管团队正在逐步确立,此举也是希望尽快让上市公司企稳。

  有消息人士透露,孙宏斌或将注资“新乐视”,乐视有望借此翻盘。“所有举措,都是为更好地稳定市场,尽快恢复信心,维护上市公司投资人、广大用户以及供应商的切身利益,融创的资源能够让乐视的上市公司体系更加安全,有更好的未来。”

  至于孙宏斌会为“新乐视”注入多少活水带来多少资源,尚未可知。 (原标题:乐视网上半年预亏6.4亿元 下周董事会改组,孙宏斌或有动作)  .上.证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8

华大基因上市 背后创投机构能否“守得云开见明月”?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8:07:35 中财网




  华大基因今日在深交所上市,经历过漫长的上市等待期,华大基因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2001家上市公司。对于其背后的投资机构而言,能否“守得云开见明月”?作为深圳的代表性明星企业,华大基因是全球顶尖的基因组学类诊断和研究服务商,通过基因测序方式对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堪称基因测序龙头企业。

  知名创投助推上市
  作为一直陪跑的投资机构,比如深创投、松禾资本、同创伟业、苏州软银、云峰资本等都赫然位列股东名单,成为其上市的幕后推手,且都分别承诺1年内或2年内不减持。而在敲钟现场也有邀请众多投资人参加,统一的红色上衣着装呈现出一片喜庆氛围,让深交所大堂好不热闹。除了投资关系,各大创投机构尤其是在深圳的机构负责人都和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私交甚好,比如松禾资本董事长厉伟和汪建相约一起爬山、运动,而部分后辈也尊敬地称其为“汪老师”。


  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黄荔今日也参与了华大基因的上市仪式。据她回忆,同创伟业与华大基因的最初接触始于2012、2013年。当时同创伟业对2B业务较为谨慎,更喜欢从事2C业务,所以当2014年初华大健康启动融资时,同创伟业毫不犹豫参与了进去,也就是后来的华大医学。当时,华大医学的估值为投后100亿元人民币,同其他机构一样,同创伟业并没有经历复杂的谈判过程,基本按照汪建老师的估值要求进行。同创伟业对华大基因的投资共计2次,一次是2014年5月的增资,一次是2014年12月接了部分老股。根据招股说明书,同创伟业旗下南海成长基金持股250.65万股,占比0.63%。

  深创投投资总监、华大基因项目投资团队牵头投资人孟宇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华大基因的上市将带动整个基因组学应用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推动了基因进入公众视野,基因不再神秘,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其次,扩大基因行业的影响力,推动更多的个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加入其中,带动整个行业未来的高速发展。同时,由于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该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上的中小型创业型公司,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资本市场和客户的关注,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孟宇还指出,基因领域目前创业公司很多,看好基因临床检测服务、肿瘤基因早期筛查、各种遗传病和单基因病的筛查等细分领域。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成熟,相关链条也已经进一步细分,在各个关键节点上已经出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司。今后投资需要首先选准具有快速发展前景的节点,其次,很多基因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作为投资人需要把握投资的周期和节奏。另外,基因的投资要防止概念的炒作,关注真正核心业务能力、技术能力的实现。根据招股说明书,深创投以及红土生物分别持股163.89万股,占比0.41%。

  根据招股说明书统计,松禾资本旗下两只基金参与投资,分别是苏州松禾,210.17万股,占比0.53%;深港产学研,35.85万股,0.09%,累计持股246.02万股,占比达0.62%。

  华大基因合理价值区间多少?
  2014年5月,华大基因开始了引入外部机构投资者工作,并按照投资前华大医学约100亿的整体估值作为增资和转让的定价基础。截至2015年6月,华大基因共有逾40名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高达82.65亿元,合计持股39.39%,深创投、松禾资本、同创伟业、国信弘盛等数十家创投机构也位列其中。

  记者整理了华大基因前十大股东的历史出资及持股情况,除去华大控股、华大投资两大股东外,华大基因的第三大股东为深圳和玉高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玉高林今年2月份以20亿元出资一举获得华大基因3584.96万股,目前持股占比为8.96%。华大基因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为19.64元,而和玉高林当时的持股成本约为55.79元。

  而位列前十的创投机构还有丰悦泰和、国华腾飞、金翼汇顺和乐华源城,除丰悦泰和持股比例为2.24%以外,其余几个机构的持股比例均在1.05%。除了这几家持股数量位列前十的创投机构外,记者从招股说明书中发现,深创投和红土生物曾多次增资华大基因,华弘资本、南海成长在华大基因的数次融资中表现也比较活跃。而从2015年6月开始,进驻的创投机构数量达到顶峰,有近20家机构共砸约14.14亿元,为数轮融资中额度最高的一次。

  按照华大基因13.64元的发行价,连续8个涨停后股价为38.27元,持股成本最低的创投股东可以顺利解套。按照7家券商给出华大基因2017年目标价中值62.4元~72.8元计算,华大基因上市后有望冲击14个涨停板,股价为67.8元。

  华大基因COO张凌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对于分析师给的估值,基于客观信息做出中立的判断,从公司角度来看,这个时间很难给一个结论,如果从医药公司的市值来看,国外医药公司常年在2000亿美元,国内很多在100亿美元以上,比如大家熟悉的,恒瑞医药或云南白药,从横向比较来看,从管理层角度来看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华大基因做到在全世界领先的基因行业龙头公司,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  .证.券.时.报.网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9

 导读:
  "基因界腾讯"华大基因今上市 基因测序望获关注
  "基因界腾讯"华大基因上市
  美国有望批准首个癌症基因疗法
  人工再造生命体?华大基因等成功合成染色体
  中国"编写生命密码"将如何改变未来
  基因测序10只概念股价值解析

  "基因界腾讯"华大基因今上市 基因测序望获关注
  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A股今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华大基因”,证券代码为“300676”。至此,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

  据深圳商报7月14日消息,华大基因是国内基因测序的行业龙头,布局了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测序仪及试剂、中下游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并在无创产检、PGS/PGD、肿瘤诊断及治疗、伴随诊断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目前华大基因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在四大业务板块中营业收入占比最高,数据显示,2014-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

  华大基因发行后总股本为40010万股,发行价为13.64元,对应发行市盈率22.99倍,其中首次上网定价公开发行的4010万股14日起上市。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路演致辞时表示,公司上市后,华大基因会继续坚守大目标:远离出生缺陷,让中国的孩子们告别聋哑盲傻;远离恶性肿瘤,让肿瘤患者人人享受精准医疗,特别是让中国女性远离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远离感染性疾病,普及感染性疾病基因诊断。

  华大基因是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基因检测中心之一。近年公司业绩表现亮眼,2014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17.11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852.98万元、2.72亿元、3.5亿元。据招股意向书披露,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保持良好经营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9%;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650.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2%。

  【上市定位目标价】
  长城证券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为1.04、1.39和1.69元,综合考虑后给予公司2017年60倍至70倍市盈率,预测公司的合理价格在62.4元至72.8元。

  海通证券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7、1.42、1.88元。考虑可比公司2017年的平均估值为77倍市盈率,给予公司2017年70倍至80倍市盈率,预计上市定位区间74.90元至85.60元。

  兴业证券医药团队预计该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6、1.45、1.87元,考虑到可比公司的PE水平,行业周期及公司的盈利增长情况,给予公司2017年75倍至80倍市盈率,预测公司的合理价格在79.5元至84.8元。

  华创证券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3元、1.31元和1.63元。给予公司2017年55-6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格大约为57元至62元。

  赖戌播表示,华大基因上市后市盈率或超100倍,市值在300亿到400亿元,预测华大基因上市后股价在80元至100元左右。

  【华大基因相关公司】
  据披露,和玉高林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为高林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和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其合伙人出资中份额最大的为深圳盈泰华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3.80%据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得知,盈泰华瑞系北京高林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高林”)全资持股,北京高林的股东是王洪涛和西藏崇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股东则为上市公司天士力的少东家闫凯境,以及其父闫希军控股的天津帝士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与华大基因有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还有荣之联、美年健康。其中,荣之联不仅是最早一批入股华大基因的外部投资者,同时也是华大基因最近两年的前五大供应商之一。美年健康则出现在华大基因近两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基因测序行业龙头标的】
  据了解,华大基因所处的基因组学应用行业属于发展最快的高科技行业之一,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逐渐成熟,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市场上已涌现出一大批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和面向终端用户的临床、医疗类的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基因测序行业,特别是国内成熟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为代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新进入者进入该领域,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为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安诺优达、 凡迪生物、达安基因、Sequenom(已被LabCorp收购)、Verinata Health(已 被 Illumina,Inc.收购)、Ariosa(已被瑞士罗氏公司收购)、LifeCodexx、Natera。 其中,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安诺优达、凡迪生物、达安基因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市场;Sequenom、Natera、Verinata Health、Ariosa 主要分布 在北美市场,而 LifeCodeXX 专注于欧洲市场;仅有 Sequenom 公司涉足大洋 洲的市场,在澳大利亚设有分部。(中国证券网)


  

“基因界腾讯”华大基因上市


  深圳

华大基因

股份有限公司A股今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

华大基因

”,证券代码为“300676”。至此,深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突破2000家。



  4010万股首日上市


  

华大基因

是国内基因测序的行业龙头,布局了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测序仪及试剂、中下游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并在无创产检、PGS/PGD、肿瘤诊断及治疗、伴随诊断等方面具备领先优势。



  

华大基因

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目前

华大基因

的主要营业收入来自生育健康类服务、基础科研类服务、复杂疾病类服务和药物研发类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其中,生育健康类服务在四大业务板块中营业收入占比最高,数据显示,2014-2016年生育健康类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3.57亿元、5.68亿元和9.29亿元。



  

华大基因

发行后总股本为40010万股,发行价为13.64元,对应发行市盈率22.99倍,其中首次上网定价公开发行的4010万股14日起上市。



  

华大基因

董事长汪建在路演致辞时表示,公司上市后,

华大基因

会继续坚守大目标:远离出生缺陷,让中国的孩子们告别聋哑盲傻;远离恶性肿瘤,让肿瘤患者人人享受精准医疗,特别是让中国女性远离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远离感染性疾病,普及感染性疾病基因诊断。



  前十大股东机构云集


  作为一家明星公司,

华大基因

的股东可谓巨头云集。招股书显示,

华大基因

有43家股东且大多数为机构股东,

中国人寿

、华夏人寿,深创投、上海云锋、

同创伟业

、苏州软银、深港产学研等国内知名机构皆在列。



  此外,部分A股上市公司和

华大基因

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A股上市公司

荣之联

持有

华大基因

936766股,占

华大基因

发行前总股本的0.26%,同时,

荣之联

还是

华大基因

近几年的供应商之一。



  资料还显示,A股上市公司

美年健康

出现在

华大基因

近两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



  公司近年业绩表现亮眼


  

华大基因

是国内少有的掌握核心测序技术的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基因检测中心之一。近年公司业绩表现亮眼,2014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13.19亿元、17.11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852.98万元、2.72亿元、3.5亿元。据招股意向书披露,公司2017年第一季度保持良好经营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9%;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7650.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52%。



  汪建身家或超65亿元


  资料显示,

华大基因

前身为华大医学,2010年7月9日正式成立,由华大控股、华大三生园(原华

大农业

)共同出资设立。大本营在深圳,创始人为汪建,同时也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目前,

华大基因

控股股东为深圳

华大基因

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7.18%;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汪建,汪建间接持有上市公司32.51%的股份,按照

华大基因

总股本40010万股计算,汪建持有

华大基因

股份13007.25万股。



  根据券商机构对

华大基因

上市定位区间预测,预估价格区间在50元至85.6元。据此测算,

华大基因

实际控制人为汪建身家将达到65亿元至111亿元。



  上市定位


  券商研究团队期许很高 分析师后市最高看至百元


  

华大基因

上市定位是多少?各大券商研究团队对

华大基因

期许很高。



  

长城证券

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为1.04、1.39和1.69元,综合考虑后给予公司2017年60倍至70倍市盈率,预测公司的合理价格在62.4元至72.8元。



  

海通证券

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7、1.42、1.88元。考虑可比公司2017年的平均估值为77倍市盈率,给予公司2017年70倍至80倍市盈率,预计上市定位区间74.90元至85.60元。



  

兴业证券

医药团队预计该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6、1.45、1.87元,考虑到可比公司的PE水平,行业周期及公司的盈利增长情况,给予公司2017年75倍至80倍市盈率,预测公司的合理价格在79.5元至84.8元。



  华创证券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03元、1.31元和1.63元。给予公司2017年55-6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格大约为57元至62元。



  赖戌播表示,

华大基因

上市后市盈率或超100倍,市值在300亿到400亿元,预测

华大基因

上市后股价在80元至100元左右。(深圳商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49

从业人员利用朋友账户违法炒股证监会“没一罚一”合计1.4亿元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8:01:02 中财网




  近日,证监会依法对8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其中包括2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1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限制期内交易股票案,3宗内幕交易案,1宗短线交易案,1宗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具体处罚情况。

  高莉介绍,1宗从业人员违法买卖股票案中,林庆义于2001年5月9日至2009年7月23日期间,在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职,为证券从业人员。林庆义与姜某系朋友关系。2004年7月9日至2009年6月8日期间,林庆义操作“姜某”账户进行证券交易,期间累计交易股票154只,共获利约7065万元。

  “林庆义的上述行为违反《证券法》第43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199条规定,我会决定没收林庆义违法所得约7065万元,并处以约7065万元罚款。”高莉表示。

  高莉还介绍,2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中,一是广东省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东莞市方达再生资源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元投资”)在2011年至2013年年度报告、2012年至2014年半年度报告中未如实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和股改业绩承诺履行情况,同时博元投资通过伪造银行承兑汇票并进行虚假交易,导致前述报告中多项财务数据大比例虚假。博元投资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63条、第6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193条规定,证监会决定责令博元投资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到15万元不等的罚款。

  二是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化股份(600281)”)的2014年年度报告中未完整披露收入确认具体方法,存在误导性陈述;太化股份及其子公司通过实施无商业实质的购销交易,虚增营业收入,2014年年度报告未能真实、准确、完整地予以披露。太化股份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63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193条规定,山西证监局决定对太化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罚款。

  1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限制期内交易股票案中,香港敏丰贸易有限公司(下称“敏丰贸易”)作为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利股份(300218)”)持股5%以上股东,于2014年7月16日至2015年6月1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累计减持“安利股份”1070万股,累计减持比例达到5.005%。2015年6月5日至2016年11月22日,敏丰贸易继续减持“安利股份”400万股,占安利股份总股本的1.843%,减持金额为7625.5万元。

  高莉指出,敏丰贸易在减持安利股份股票达到已发行股份的5%时,未及时履行报告、公告义务,且在限制转让期内未停止减持。敏丰贸易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8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193条、第204条规定,安徽证监局决定对敏丰贸易减持达5%未披露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敏丰贸易限制转让期继续减持股票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

  高莉还通报了3宗内幕交易案的情况。一是张江时任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为蓝星安迪苏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新材”)向控股股东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蓝星安迪苏营养集团有关公司股权事项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张江将内幕信息泄露给堂弟张屹、大学同学闫华。张屹控制“张某奎”“卢某芝”“唐某”账户买入“*ST新材”,获利约22.8万元。闫华、郑宏控制“付某业”账户买入“*ST新材”, 获利约177.6万元。张江的上述行为违反《证券法》第76条规定,张屹、闫华和郑宏的上述行为违反《证券法》第73条、第7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张江处以30万元罚款;没收张屹违法所得约22.8万元,并处以约68.5万元罚款;没收闫华、郑宏违法所得约177.6万元,并分别处以约266.5万元罚款。

  二是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高新(600736)”)现任董事、副总经理刘敏是苏州高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内幕信息敏感期内,刘敏与其妹刘英合谋通过“刘英”证券账户买入“苏州高新”,获利约29万元;刘敏与张永宁存在通话联络,两人合谋通过“金某芳”“杨某”证券账户买入“苏州高新”,获利约78.4万元;朱雪冬与刘敏、张永宁存在多次通话联络,并通过其本人证券账户买入“苏州高新”,没有违法所得。刘敏、刘英、张永宁、朱雪冬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第7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刘敏、刘英违法所得约29万元,并处以约87万元罚款;没收刘敏、张永宁违法所得约78.4万元,并处以约235.4万元罚款;对朱雪冬处以30万元罚款。

  三是沈阳金山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山股份(600396)”)计划发展部副主任于某是金山股份拟购买辽宁华电铁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这一内幕信息的知情人。于某的配偶邱颖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使用“于某”账户买入“金山股份”,获利约11.9万元。邱颖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73条、76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202条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邱颖违法所得约11.9万元,并处以约11.9万元罚款。

  对1宗短线交易案,高莉表示,屠文斌控制“施某庆”账户于2015年5月15日成为“奥普光电(002338)”持股5.03%的股东,2015年5月20日至2015年6月25日期间,屠文斌控制“施某庆”账户买入568055股“奥普光电”,2015年7月1日,屠文斌控制“施某庆”账户卖出204250股“奥普光电”。屠文斌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第47条规定,依据《证券法》第195条规定,吉林证监局决定对屠文斌给予警告,并处以10万元罚款。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0

联通集团混改方案获批 试点企业密集落地窗口开启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2:31:36 中财网







  停牌3个多月后,中国联通14日晚公告,其大股东联通集团的混改方案近日正式获批。回顾从混改试点企业名单确认、上市公司停牌、混改方案上报等一系列过程,联通集团一路领衔,颇具标杆意义。分析人士认为:“联通混改获批,预示着混改试点密集落地的窗口已经正式开启。”

  中国联通14日晚公告,公司已于2016年10月10日披露,联通集团正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混改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和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方案。此后,联通集团报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并于近日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

  中国联通表示,联通集团拟以公司为平台,筹划并推进开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的重大事项,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投资者名单、定价、投资金额、所占股比等,仍需按照要求上报相关部委认可后方可实施,涉及事项较多,审批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公司预计无法在7月17日之前完成相关方案的信息披露,公司董事会决定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同意公司股票自7月17日起继续停牌1个月。

  市场对于联通的混改方案有多方猜测,包括或有阿里巴巴和腾讯参与认购定增。对此,中国联通曾于6月27日澄清,截至目前,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发行对象、发行规模、发行价格、募集资金用途等正在筹划论证阶段,尚未确定。公司既不知悉该等媒体报道的信息来源,也并未与任何潜在投资者签署过具有约束力的框架协议、认购协议等法律文件。

  根据发改委要求,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争取在今年5、6月份全部上报改革方案,四季度进入实施阶段。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联通方案获批,试点企业的混改方案有望在三季度密集批复并实施。”

  在前两批19家混改试点企业中,已确定的有中船集团、联通集团、东航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等6家央企据记者了解,包括中国航空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央企也都在积极制定混改方案。

  实际上,上半年已有多个混改标志性项目亮相。央企层面,6月19日,东航集团宣布让出东航物流的绝对控股权,联想控股、德邦物流、绿地、普洛斯等四大投资方及企业核心员工持股层合计拿下55%股权,这是首批推进的“七大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民航业的首例落地。再向前溯,5月31日,宝武集团也对旗下欧冶云商启动混改,引入多家投资者及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比例降至72%。4月份,中粮集团发布金融板块专业化公司中粮资本的混改项目,拟通过“增资+售股”,引入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4月22日,中国国航公告,发改委已批复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公司进行航空货运物流板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涉及上市公司。

  “从混改路径看,一是资产证券化,二是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与民资混合,三是国企内部的员工持股。”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上半年的混改已从这三方面同时推进,比较集中的是资产证券化,且未来随着公司制改革完成,资产证券化有望提速。  .上.证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0

刚刚,马化腾拿下美国日本欧洲!阿里懵了!苹果傻眼!

2017-07-12 商企资本论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近,马化腾携微信支付又扔出了三枚重磅炸弹,每一个都直击要害,每一个都大获全胜,每一效果都是划时代!

一切都在快速占领中!

1、拿下美国,直接结算。

今年5月4日,微信支付宣布携手CITCON正式进军美国,通过微信支付,在美国的衣食住行均可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无论是酒店、乐园、码头,还是餐厅,小吃店,娱乐场所等,买单时使用微信支付,都是妥妥的了。

这也就是说,今天中国人去美国不用带钱包,已不再是遥远的梦。

2、摆平日本,全面覆盖!

7月3日,日本最火爆的药妆店之一唐吉诃德,作为全球第100家微信支付旗舰店,正式全面接入微信支付系统,所有到店用户都可以体验到"无现金、不用等"的快捷和安全,不带钱包将成为日本的新趋势。

目前在日本,微信支付已经覆盖了药妆店、拉面馆、手信店、胶囊旅馆、和服体验店、出租车、游船等多个支付场景。

3、进军欧洲,横扫商场!

7月10日,腾讯又与德国支付公司Wirecard合作,在欧洲推出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将作为欧洲零售商的一个重要支付选项。中国游客可打开微信钱包功能,向零售商展示手机条形码,店员扫码,激活支付流程。

今后,中国人去欧洲也不用带钱包了,一个手机 一个微信,就足够横扫欧洲大小商场了。

拿下美国,摆平日本,进军欧洲!这一件比一件来得波澜壮阔,一件比一件来得振奋人心!

悄悄地,微信支付已经布局全球,竖起了一个又一个坚固的支点!

腾讯战场,已是全世界!



不是冤家不聚头。

微信支付全球布局时,将直接与另外两个强劲的对手——苹果和阿里,正面交锋!

既生瑜,何生亮。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简直就是谁也不服谁的金刚葫芦娃。

然而,正如大自然阴阳相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一样,如果微信支付或支付宝一足鼎立,就容易因为缺乏竞争而自我封闭乃至垄断,最后丧失进取精神,

恰恰是因为有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相互作为鲶鱼激励对方,两者才能始终激情爆棚,不断攻城略地走出去。

马云与马化腾,这一对竞争对手,也真是天作之合。

马云属于激情型的演说家,个人魅力杠杠的,忽悠起来惊世骇俗。

而马化腾则属于沉静型领导,虽然靓丽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但却有着极强的识人容人激励人和自省之力。

君不见,今天,马化腾又给员工派送大红包了!腾讯发行了1787万新股奖励10800名员工,这笔奖励价值42.2亿元人民币,人均39万。

两马并行,大招不断。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等到时机成熟、开花结果时,世人总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两马之争,乃是兄弟之争;而对移动支付体系这个大蛋糕,还有一头饿狼,正在垂涎欲滴,幻想染指其中,大快朵颐。

这头狼,就是苹果Pay ,或者叫Apple Pay。

然而,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比,现在的Apple Pay 实在是被虐成渣渣了。马云马化腾已经拿下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把中国的移动支付、普惠理念带到了全世界!

现在,全世界大量的资金往来、各个国家老百姓汇款消费,将更多用上中国企业的服务!而中国的老百姓在世界各地的消费,将全程由自家人保驾护航!

而Apple Pay 在全球只有四个国家使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都是美国的核心同盟国,都是说英语的轴心国。

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上,微信用户量早已经突破8亿,而支付宝实名制户数量已经超过4.5亿,而在国内支持Apple pay的用户群体最多不超过1.4亿左右。

在中国,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比例占67%,三分之二!现金交易只占了11%,十分之一!而Apple Pay,占比竟然是0%!

这也就是说:只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还存在一天,苹果支付就别想赚到中国人一分钱!

了解了上面的情况,就知道了为什么前段时间,骄傲的苹果要对中国用户的赞赏功能开刀了——背后是苹果对中国本土移动支付和微信小程序的畏惧,因为这会动摇苹果的根基。

然而,今天苹果要急眼了,非但自己的Apple Pay未能攻占中国的市场,连自己原来的势力范围,也逐渐被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蚕食和攻占!

对于乔布斯之后这家价值观日益混乱和小家子气的公司,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绝好的反击!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东西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教?——货币!

所以,我们该如何构建一个新世界?从货币开始!

马不停蹄,消灭现金,逐渐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信用社会,这就是现在马云马化腾正在做的事!

千百年历史的现金钞票,说没就要没了;数十载的小企业贷款难,说破就要破了;电影里科幻的无人超市,说来也要来了。

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先锋,率先冲入了无现金的社会。令很多歪果仁震惊的是,在中国连乞丐要饭都不要零钱了,而是放了一个二维码..

数据也许更具说服力!很多人估计不知道,日本根本就没有像微信支付支付宝这样能实时直接从银行账户划账的第三方支付公司。

而号称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其移动支付市场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规模为1120亿美元,仅仅是中国的五十分之一。

中国的移动支付方式,正在攻占全世界!马云曾表示:未来四年,一半用户在国内,另一半在国外!

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国际市场的声明日益隆盛,日前,它们市值纷纷突破3000亿美元,这是世界对中国企业的看好!

全世界正在改变对中国品牌的认知: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国苹果、韩国三星,还有中国华为;除了美国谷歌、微软,还有中国腾讯、阿里!

今天,当世界将目光投向马云和支付宝的时候,他们更看重的,是腾飞中的中国经济样本和经济力量。

听,中国撸起袖子的声音已经传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1

三星股价连创新高 李健熙家族半年赚了400亿元






时间:2017年07月14日 14:43:44 中财网




  7月14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提供富豪相关信息的“财阀网”和金融投资行业14日消息称,随着三星电子股价连创新高,三星电子会长李健熙一家持有的股票资产价值今年以来的增幅已超过7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7.5亿元)。

  据报道,李健熙持有的上市股总价达18.4791万亿韩元,较年初增加4.2131万亿韩元,增幅达29.5%。


  资料图片:李健熙。(图片来源:韩联社)
  三星副会长、李健熙之子李在镕持有的上市股价达8.2469万亿韩元,较年初增加1.5873万亿韩元(23.8%)。李健熙夫人、三星美术馆Leeum前馆长洪罗喜持有的股价也较年初增加7831亿韩元,达2.738万亿韩元。李健熙长女、新罗酒店社长李富真和次女、三星物产社长李叙显今年所持的股票价值各增加3481亿韩元。

  由此,李健熙一家今年来持有的股票价值增加7.2797万亿韩元。

  报道称,三星电子每股股价去年年底为180.2万韩元,当天已涨至252.8万韩元,涨幅达40.3%。李健熙持有三星电子3.82%股份,洪罗喜和李在镕的份额分别为0.83%和0.64%。  .中.新.网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2


全球经济危机“灰犀牛”的十年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9:07:00 中财网




  2007年8月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已近十个年头。自当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开始,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并波及各经济领域。十年之后,这场危机不仅余波未消,还进一步引发了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过去十年中,对于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不少学者将其归为“黑天鹅”。“黑天鹅”理论来源于黎巴嫩学者,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所著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一书。其认为,可以把一些极其罕见、出乎意料、造成严重后果的重大事件称为“黑天鹅”。该书2007年出版时,恰好赶上了这场大危机的风头。经济学家们认为,这次危机之所以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它的产生非常突然,且发展迅速,之前数年的经济繁荣,使人们无法想象全球金融系统会产生严重的崩溃。如果有危机产生,也一定是可以预期,并及时补救的。但经济危机让人猝不及防,以至于产生的后续影响能延续至今。

  对于很多人来说,2007-2009年的金融风暴突如其来,证明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黑天鹅”事件会向常态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可能从事件发生之前就产生了误判。例如2007年的经济危机,在开始之前就有着众多的警示信号:2004年一份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提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2008年,时任法国财长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G7峰会上提醒人们,一场金融界的海啸即将来临;圣路易联邦银行总裁威廉·普尔和路易斯安纳州议员理查德·贝克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现大问题。

  诸多事件都表明,2007年的经济危机绝不是毫无预警的突发事件,用“黑天鹅”比喻它不但不正确,而且还会干扰人们对事件性质的判断。世界经济论坛青年领袖、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灰犀牛”。在其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中,她认为类似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可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是非洲草原上常见的动物,它在灌木中若隐若现。当它刚开始撒开四蹄奔跑时,看起来缓慢而笨重,你认为有充足的时间躲避它,对它毫不在乎。但当它冲到你的面前时,巨大的身躯加上惯性,已经刹不住脚,而你却在原地被吓得呆立,毫无反应。

  渥克在这本书中认为,相对于“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灰犀牛”事件是我们本来应该看到,但没看到的危险,又或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所以人们才会出现误判,认为这些危机是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避免的。“灰犀牛”的典型特点是,其发出的信号不是太模糊,而是看到它的人们会忽略这些信号。正如2007年的经济危机,它有着明显的先兆,但没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积极的防范和应对。

  最初的威胁看起来很遥远,但靠得越近,阻止它们的代价就越大。然而,它们离我们越遥远,我们就越不会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我们甚至会骄傲自负,认为自己吸取了以往足够的经验教训,完全可以跳出犀牛的前进路线来避开它。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的再次繁荣,让不少人相信危机已经走远。根据传统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周期律,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危机,即便有局部的危机出现,靠现有的体制就可以遏制。有的美国政府高官和金融领导者甚至认为,危言耸听的内容令人不愉快,而留在安静的风暴眼中,虽然风险很大,但是值得为巨大的收益冒一冒险。即便到2013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外交事务》杂志上仍然坚称:“所有的著名经济学家和政策决策者,都没看到这场即将发生的灾难。”

  “灰犀牛”无处不在,应该如何应对?以格林斯潘为代表的美国政治和经济精英们,陷于自己的定式思维,而不愿意直面已显露苗头的危机。这恰好给人们提了个醒:“灰犀牛”无处不在,影响巨大,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将灾难的损失降到最低,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危机的存在,直面已存在的危险信号。如2007年经济危机之前显露的种种经济泡沫信号,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形成之初的危险评估。接下来,需要定义危机的性质,危机进入到哪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采用怎样的应对方式。然后,在评估危机的状况之后,我们必须付诸行动,而不是因害怕面对挑战和承担责任,来选择通过粉饰现状来逃避现实。在危机发生并造成巨大影响之后,要学会吸取教训,反思应对危机的失误,改革反应滞后的体制,利用后危机的风口进行二次发展。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能在最初就发现危机,并积极和有效地应对,我们就不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在付出代价之后继续放任,并不负责任地把“锅”扔给“黑天鹅”。

  书名:《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作者:米歇尔·渥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何.戴.翰  .中.国.证.券.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2

欧盟就“分手费”向英施压:是简单结账不是敲诈






时间:2017年07月14日 14:13:32 中财网




  欧盟脱欧首席谈判代表米歇尔·巴尼耶12日说,英国必须同时满足公民权利、“分手费”等三方面条件,才可能继续与英国商谈贸易地位等议题。

  巴尼耶说,这三个方面“不可分割、互相关联”,英国需要在这三方面都有“足够的进步”,谈判才能继续。

  谈及可能高达1000亿英镑(约合8745亿元人民币)的“分手费”问题,巴尼耶说,这些费用是英国此前作为欧盟成员所承诺缴纳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无需再作讨论,对它的质疑只会损害双方未来的关系。

  11日,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议会回答议员提问时说,欧盟向英国索要的脱欧费用过高,是在“敲诈”,英国无法接受。这是英国官方在脱欧谈判开始后首次在“分手费”问题上强硬表态。此前,英国也曾质疑这笔费用的法律依据。

  “这不是退出的账单,不是惩罚,也不是报复。这只是简单的结清账目……如果你要和一个国家建立关系,你们之间怎么能没有信任呢?”巴尼耶说,信任“就意味着要把账目结清”。

  巴尼耶当天先向欧盟委员会汇报脱欧谈判进展,然后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他将谈判进展缓慢归咎于英国政府,批评对方是在浪费两年珍贵的谈判时间。

  双方谈判的首个议题是各自在对方地区生活的公民所享受权利待遇问题,进展并不顺利。据统计,超过300万名欧盟公民目前居住在英国,超过150万英国公民生活在其他欧盟成员国内。欧洲议会认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就此议题提出的方案“不够充分”。

  另一边,英国也表现得态度强硬。英国首席大臣达米安·格林12日在英国议会发言说,“谈不拢也好过谈出一个差协议”。

  特雷莎·梅曾反复强调,谈不出一个协议,也比达成一个不利于英国的“差协议”要好。英国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也说,如果就分手协议与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谈不拢,英国抬腿一走了之也是有可能的。(郭倩)  .新.华.社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3

哈佛商业评论:全球化的真相






时间:2017年07月15日 09:08:29 中财网




  近一年来,公共舆论对于全球化的看法已然发生急剧变化。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及欧洲极右党派崛起等事件,都标志着当今社会对于贸易、资本及人员、信息的全球自由流动愈加不满。即使是商界领袖,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且至今并未消退的情况下,开始对全球相互依存的益处产生怀疑。《经济学人》杂志还在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后,刊出《全球化公司的撤退》一文,直言全球化这一过去三十年最大的经营理念“遇到大麻烦了”。

  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全球战略学教授潘卡基·格玛沃特在其新书《特朗普时代的全球化》中承认这一观念变化,但他预测,全球化怀疑论的影响十分有限,因全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公众所想象的那样。

  格玛沃特表示,实际的国际流动数据显示,甚至连企业高管都严重高估了国际业务流动的强度,同时他还认为,公共政策领导人往往低估了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的潜在效益,而高估其危害性后果。一度流行的愿景是,在几乎无国界的世界里实现全球整合的企业经营,如今这种观点在各个市场都失去了主导地位,政商两界的领袖都在转而寻求一种平衡的全球化。

  一年之前,人们难以想象商界领袖们会如此争先恐后地适应世界,而一个无国界的神话显然已崩塌,传统开放市场的支柱——英美市场开始摇摆不定:2016年,英国脱欧震惊全欧洲,美国大选结果更令全球化的相关新闻报道日趋负面,美国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甚至表示,该公司的经营“支点”已从全球化转向本土化。

  但大规模撤离全球化真是当今时代的正确发展道路吗?换言之,本土化真的是当今全球经济的主流吗?格玛沃特表示“非也”。他记得大概在十年以前,各商界领袖还在憧憬世界变“平”,而不受国界约束的全球型公司将主导世界经济,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未免夸大了全球化的作用,而今,对全球化的排斥也未免反应过度,尽管人们已从全球化的兴奋情绪中归于平淡,但全球化趋势并未出现重大反转,更不至于走向终结。今天对于全球化问题的诸多争议,只是反映了跨国公司需要对公司战略、组织架构、社会参与途径等进行更多精细改造而已。

  再回到通用电气的例子上来,伊梅尔特趋向于本土化的转型确实意味着该公司正在提振其适应力,其基础整合优势也正是该公司在全球170余国巩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包括研发、品牌价值、人才培养战略、广泛的产品及服务等,都在提升通用电气的跨国整合潜能。格玛沃特认为,伊梅尔特最近发表的“本土化”转型战略,其实也不过是在全球化竞争中保留该公司核心力量的一种策略,以使公司更具适应力。(石璐)  .中.国.证.券.报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3

7月14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财政收支数据。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

2014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跌入个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9.8%的增速属高位。上半年经济有趋稳向好态势、PPI价格因素、进出口好于预期等,支撑上半年财政收入形势改善。

财政部国库司巡视员娄洪7月14日在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是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综合反映,也是工业品价格上涨、企业盈利状况改善、进口价量齐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普遍高于去年全年水平,带动了税收收入增长。另外,上半年PPI同比上涨6.6%,相较去年同期负增长的PPI,价格因素也助推了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上半年一般贸易进口总额(按人民币)同比增长30.2%,拉动进出口环节税收大幅增长31.8%,进出口环节税收去年普遍负增长。

不过,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呈逐月放缓态势。一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1%,二季度仅增长6.8%。

娄洪指出,二季度收入增幅有所回落,主要是上年基数变化影响。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各地清缴营业税,拉高了收入基数。2016年4、5月份营业税和改征增值税合计分别增长70.7%和69.5%。

东方金诚公共事业部总经理莫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二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有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受PPI高位回落、房地产市场降温、进口额增幅收窄等影响;二是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有所显现;三是去年4-5月“营改增”后营业税清缴拉高税收基数,所以由于基数下降,6月财政收入增速也有所回升。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达10.3万亿,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多出9000亿元,15.8%的支出增速也较高,积极财政政策仍在推进中。

在这约9000亿元差额中,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贡献了4545亿元的额度。今年上半年,包括置换债券在内,全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约1.86万亿元,相较去年同期3.58万亿元规模几乎减半。

娄洪表示,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相较去年明显下降。一是,经过前两年置换债券大规模发行(2015年、2016年置换债券分别发行3.2万亿元、4.9万亿元)后,2017年及以后年度剩余的地方政府未置换存量债务将大量减少,今年置换债券预计发行规模较去年明显下降。二是,与地方财政部门主动调整地方债发行进度和节奏有关。例如,6月下旬,为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应对临近季末可能出现的债券市场流动性趋紧、发行利率偏高等情况,在财政部的指导下,部分地方主动调减了地方债发行规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今年全年地方置换债券额度大致为3万亿,比去年4.9万亿的置换额有所减少。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额度从2016年的1.18万亿增加至1.63万亿,全年地方债发行规模预计5万亿左右,上半年1.86万亿的发行进度尚未过半。

随着整体资金利率的上行,上半年地方债平均发行利率为3.85%,较去年同期(3.03%)上升82个基点。娄洪表示,财政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做好地方债发行工作,指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在深交所发行地方债,推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地方债续发行业务试点,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地方债发行任务。

至于下半年财政收入走势,娄洪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加,为后期经济进一步稳中向好打下基础,并将对财政收入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收入增长的因素,下半年收入增幅可能有所放缓。

具体而言,一是,减税降费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营改增减税效应不断显现,叠加新出台的减税政策;二是,6月份以后PPI翘尾因素逐月减小,价格指数拉动财政增收的作用减弱;三是随着价格涨幅回落、以及去年下半年基数提高,企业利润、一般贸易进口等指标增幅预计将会走低;四是房地产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也将对财政收入增长带来影响。

govyvy 发表于 2017-7-15 15:54

进入2017年,万科销售冲击5000亿,创新业务和资本运作也进入爆发期。7月14日,万科联合厚朴等组成财团竞购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万科占股21.4%成为第一大股东,借此一举成为国内物流地产老大。

今年初,万科联合招行等建立收购平台,将印力商业集团收入囊中。万科也因此进入国内商管平台前三。

通过这些并购“嫁接”动作,万科向外界展示了其“最大住宅开发商”之外的野心,在城市配套服务商的各个领域,万科也有意争夺老大之位,向着万亿平台跃进。

在6月30日股东大会选出新一届董事会之后,宣布退休的王石同时宣称,万科正在进入“稳定的黄金时代”,并称未来万亿可期,“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由万科、厚朴投资、高瓴资本、中银投联合组成的财团参与了普洛斯的全面私有化交易,历时半年多后,最终在7月14日以790亿收购这家全球物流巨头,成为亚洲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股权并购。

其中,万科集团占股21.4%,出资约170亿,完成后万科将成为普洛斯第一大股东。

本次交易最终还需通过普洛斯股东大会及新加坡相关监管的批准程序,普洛斯董事会及财团将一起推动后续流程。

普洛斯是全球物流地产领域翘楚,目前在全球持有或管理的物流地产面积约5500万平方米,对应的资产价值约410亿美元。普洛斯在中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市场份额超过第2到第10名的总和。

万科参与这项收购,显然是出于其发展物流地产的考虑。在万科的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中,万科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理念,即“住宅+全周期城市配套服务”,而城市物流地产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截至2016年底,万科物流地产已获取的18个项目总建面约147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再增加150万平方米。通过此次收购,万科将在国内物流地产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对于竞购普洛斯,万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表示,此次交易有助于万科在物流地产领域完善布局,有望在全球范围内打造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未来可在地产、物流、商业消费以及资产管理等领域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从而建立起围绕客户和城市的生态系统。

在业务协同方面,万科整合印力之后的商业平台聚集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未来有机会将其导入物流仓储的客户群当中;而普洛斯的客户以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业企业、零售及电商企业等为主,也有机会与万科商业开展更多合作。

除了与物流地产之外,万科城市配套服务的转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万科北京公司今年提出了V盟战略、上海区域提出了“热带雨林”体系,深圳公司七大创新业务全面发力,其余如杭州、厦门等分公司也不甘落后。近期股权之争的解决,令压抑了近两年的万科人干劲大增。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目前万科已发展成型的新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物流地产、产业地产、长租公寓、家居装修、冰雪俱乐部、教育等。

东莞证券认为,万科董事会顺利换届,表明股权之争告一段落,管理层真正重新回归经营发展的正轨,公司未来快速发展值得期待。
页: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查看完整版本: 逗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