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bog 发表于 2016-3-28 09:38

背驰推倒论证过程


       这篇文章是缠论背驰论证方面的文章, 很久之前就写过了,以前一直不发,有点敝帚自珍的意思,不过,现在已经不在这个阶段了, 发不发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技术通了,也不一定赚钱的,技术在稳定盈利中占比很小。
               背驰包括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 但不管是哪一个, 背驰都是两个同向趋势间力度比较, 根据测度论,度量趋势的力度,只要符合 F(0)= 0, F(1) + F(2) = F(3) (可加性) 的测度,就可以度量趋势的力度。为了找到这个测度,我们还需要用数学研究的思维(这段比较难理解), 这里得普及下两个数学术语, 非线性关系和线性关系。
       线性linear,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在数学上可以理解为一阶导数为常数的函数;
       非线性non-linear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一阶导数不为常数。
      从测度的定义可以看出, 测度是线性关系的。那么只要找到 价格变化中的一种线性关系,就可以做为价格变化,也就是走势的测度。
       股票的价格变化是非线性的关系,这个毫无疑问,寻找股价变化中的线性关系,这点可以借助数学和物理学方法,(有兴趣的可以看下 《回归分析》,里面有详细介绍 非线性转换为线性的各种方法) ,这里直接说结论,因为这都是前人研究过的东西,只不过你们不知道罢了,引入 价格变化速度 这一概念,根据速度公式:V=S/t=(x2 - x1)/ (t1 - t2) 。如果时间差(t1 - t2)是个常量的话,那么 v 和 (x2 - x1)就变成了线性关系,这你能想到了什么,对, 两条移动平均线的差值。如5日均价和10日均价的差值,如此一来,股价的变化速度和两个固定均价差就是线性关系了。 那么,这个特定的股价变化速度就可以做为股价变化的一种测度。这个V 是度量某一个时间点上价格的测度值, 那某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测度值 就是这段时间的v值的和喽。现在知道缠论中均线交叉内的面积做为走势测度的由来了吧,原理就是,每一天的面积 = 长X宽 =均值差 * 1 = 均值差。 因为k线是非连续的,一天一天的,那么均线交叉内的面积 就约等于 交叉时间内的均值差的和, 这跟 V值在交叉时间内的和比较,就差时间差(t1 - t2)这个常量倍数(会数学的自己推倒)。
   我们再看 macd公式
   先计算出快速移动平均线即12日的EMA1,和慢速移动平均线,即26日的EMA2,,以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得出DIFF(白线),然后再求出DIFF的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DEA.(黄线),最后得出MACD=2×(DIFF-DEA).。

   (1) 计算12日和26日移动平均线EMA1和EMA2
当日EMA(12)=前一日EMA(12)×11/13+当日收盘价×2/13
当日EMA(26)=前一日EMA(26)×25/27+当日收盘价×2/27
    (2) 计算差值(DIFF)
DIFF=当日EMA(12)-当日EMA(26)
    (3) 计算9日离差平均值DEA
当日DEA=前一日DEA×8/10+当日DIFF×2/10
<4>计算MACD
MACD=2×(DIFF-DEA)
       从公式中,你能看出什么,macd 的diff白线值就可以做为走势的测度值,也就是 股价变化速度值; 对了,还有,那macd柱子的值呢,macd = 2 X (diff -dea),把2去掉, 因为2是个常数,有没有无所谓,就是柱子的长度倍数而已, 我们将macd= (diff -dea) 。   diff 是什么 ,股价变化速度, diff也可以看做为股价变化速度的1日平均值,那么,macd =(股价变化速度的1日平均值-   股价变化速度的9日平均值),举一反三, 根据上面的叙述,这是什么,这是股价变化速度的测度,对就是加速度,股价变化速度的加速度 (a = (V2 -v1 /(t2 -t1)))。    所以,你看macd   , dif 和柱子最重要, 柱子缩短,说明加速度变小,股价变化(上涨或下跌)速度变慢了,dif值的变化那是股价速度的变化。
   缠论中,背驰是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上下两个次级别走势(连接)的力度比较,这里要给走势力度一个定义, 缠论中已经有了。
   走势力度:单位时间内走势的测度值,L =S(v1 + v2+ ... + vn)/ tn ;
   值得注意的是, 背驰是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上下两个次级别走势(连接)的力度比较,这个比较有一个限制,就是这两个次级别走势,最后一个次级别走势的级别要大于等于前面一个次级别走势。
    从macd中,有的可以直观的看出来,也就是白线峰值的比较。 但是,当前后连个次级别走势对应的白线值十分接近的时候,就要用上面的定义进行比较了。



学习来的73 发表于 2016-3-28 10:46

理解不了,但觉得有道理。学习了。
双手合十礼!

swin99 发表于 2016-3-28 14:09

不能完全理解,但觉得说得有道理,谢谢!

alxbj 发表于 2016-3-28 14:59

很少能看到营养贴,谢谢楼主...{:7_328:},不过看来楼主也没得到想要的答案...

这部分我也没通...
测度方面...目前看,MACD还是最妥协(简单易用)的判断方法...

我也曾经用突变函数求导价格变换的线性关系...结果发现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储备(欧式几何)在黎曼几何扭曲的时空里完全找不到北...后来只好另辟蹊径,曲线救国了...

gfn1987 发表于 2016-3-28 17:26

楼主说的很好,良心分享,但这个好像只能看出是要改变走势,但却不能知道是变成反趋势还是盘整。另外,在盘整的情况下,一直中枢震荡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比如这几天的行情

糊涂一世MA 发表于 2016-3-28 18:29

说的好,透彻。

godbog 发表于 2016-3-28 22:27

gfn1987 发表于 2016-3-28 17:26
楼主说的很好,良心分享,但这个好像只能看出是要改变走势,但却不能知道是变成反趋势还是盘整。另外,在盘 ...

是啊,趋势背驰,只能确保从背驰点的一个反向本级别中枢,之后怎么走实际上跟奔驰就没多大关系了。

godbog 发表于 2016-3-28 23:05

alxbj 发表于 2016-3-28 14:59
很少能看到营养贴,谢谢楼主...,不过看来楼主也没得到想要的答案...

这部分我也没通...


缠论中,背驰只有模糊的描述,没有准确的数学的定义,也没有确定的概念定义,如果按照模糊的描述,中枢的上下连接段的测度比对,小了就背驰,那趋势背驰为什么一定就转折呢?而盘整背驰就有可能三买卖呢?我想尽一切办法证明,后来我发现,证明正确太难了,那我就反着来,我证明他错误,看行不行,后来,我将这个命题等价了未来可以预测,也就是一旦确认了趋势背驰,那未来一定转折,然后就转到未来可以预知这个证明上去了,这个命题大家都熟悉了,相信命的,都以为未来可以预知,相信混沌理论的,都认为未来不可预知。我是后者,我认为未来不可预知,现在一个微小的改变就能造成将来结果的不同,于是,我将背驰放到缠论的循环定义中去,发现背驰也是递归的,动态的,时时刻刻在变化,没有确定性可言

ldf0 发表于 2016-3-28 23:37

请问:根据你的等价证明结果,缠论的背驰转折定理还能成立吗?!

浅猫 发表于 2016-3-28 23:40

加了点营养 继续关注

ldf0 发表于 2016-3-29 00:09

我认为未来不可预知
那卫星发射还有希望可言吗?!

ldf0 发表于 2016-3-29 07:20

背驰都被你推倒了,缠论还有存在的空间吗?!

艳艳看盘 发表于 2016-3-29 07:59

楼主的技术贴,赞一个
换一个角度思考,楼主的帖子对学习缠论之外的另一种技术分析方法--MACD战法也很有帮助的。比如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快线、慢线、红绿柱等不同的组合与走势之间的正相关性的认识。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21

ldf0 发表于 2016-3-29 00:09
那卫星发射还有希望可言吗?!

请看 蝴蝶效应,薛定谔的猫,   混沌理论。

如果未来能100%确定的,那么现代物理学大厦要整个倾覆。   (值得注意的是, 现代物理学大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相对论上的,他们的来源是倾覆了牛顿经典力学)

白须子 发表于 2016-3-29 09:24

楼主是做量化的吧,帖子还没细看。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27

ldf0 发表于 2016-3-29 07:20
背驰都被你推倒了,缠论还有存在的空间吗?!

缠论最大优点是, 思维方式(如完全分类,递归),整体架构(中枢,走势),而不是 确定性。

ldf0 发表于 2016-3-29 09:27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21
请看 蝴蝶效应,薛定谔的猫,   混沌理论。

如果未来能100%确定的,那么现代物理学大厦要整个倾覆 ...

好象忽略了对规律的研究!那学校和研究院所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29

《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美] 克莱因 著;李宏魁 译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30

白须子 发表于 2016-3-29 09:24
楼主是做量化的吧,帖子还没细看。

是 ,一切都是概率

godbog 发表于 2016-3-29 09:36

       缠论中的背驰很难让人理解,根源在于,理论层次的背驰没有明确定义,而大部分人都是在应用层次去理解背驰的,这样就造成了理解的片面性,也造就了当前背驰的模糊性,背驰也没有了统一的说法。实际不是这样的。
       我理解理论层次上的背驰定义。自相似现象都应该是循环定义的,缠论更是把这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次级别走势构成中枢,而中枢构成本级别走势,本级别走势又构成中枢,中枢又构成更大级别走势。。。。。。,如此循环,如此递归下去。
       这样的循环定义,其中就有个问题了,中枢是至少3段次级别走势构成的,那么,走势必然要有所转折,是什么造成了走势转折呢? 按照科学研究的方法,我们假设:一个未知造成了走势的转折, 姑且将这个未知叫做 “背驰”。 于是,根据走势的定义,就有这样的逻辑。 背驰——造成——走势转折——如果是趋势,转折后必然回到去趋势最后一个中枢内(如果不会回到中枢内,那么趋势就是延续,就没有发生转折,与前提不符),如果是盘整走势,转折后必然形成同级别的走势(盘整或趋势)——走势和走势转折后的走势会成为高级别中枢的构件——最后会形成高级别中枢——中枢形成高一级别走势——然后,背驰——造成——走势转折。。。。。,如此循环下去。
哦,这么说来,背驰也是这递归循环中的一项,要定义他,就不能脱离递归,也就说,背驰的本质就是递归的,怎么能静态的去定义呢?又怎么能静态的去使用呢?
所以,在实践中,你会发现,有小转大, 本级别背驰的测度值从从小级别递归上来的,有小转大很正常。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背驰推倒论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