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feifrang
发表于 2014-5-31 12:10
国产妞后期的维修保养费太贵。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5-31 14:50
hwjlxy 发表于 2014-5-30 2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你们一个个都是愣头青,教你们几招:千万别找洋妞做老婆,就算是女朋友也只能是季抛型的,为啥?洋妞保 ...
乌克兰的不错?
403120078
发表于 2014-5-31 16:35
hwjlxy
发表于 2014-5-31 21:21
:#DAXIAO大家看清楚了,楼上这些都是流氓,本人除外。:victory:
puncking
发表于 2014-5-31 23:56
hwjlxy 发表于 2014-5-31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家看清楚了,楼上这些都是流氓,本人除外。
:#DAXIAO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2:19
2014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
2014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已连续3个月回升,预示我国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0.9%,比上月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51.4%,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PMI为48.8%,与上月持平,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2014年5月,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3升2降。
生产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上。
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0%,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从业人员指数为48.2%,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高于临界点。
反映制造业外贸情况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3%和49.0%,比上月回升0.2和0.4个百分点,均位于临界点下方。
在手订单指数为46.0%,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采购量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大升幅,且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0.0%,比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6.2%,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虽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
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
配送时间
2013年5月
50.8
53.3
51.8
47.6
48.8
50.8
2013年6月
50.1
52.0
50.4
47.4
48.7
50.3
2013年7月
50.3
52.4
50.6
47.6
49.1
50.1
2013年8月
51.0
52.6
52.4
48.0
49.3
50.4
2013年9月
51.1
52.9
52.8
48.5
49.1
50.8
2013年10月
51.4
54.4
52.5
48.6
49.2
50.8
2013年11月
51.4
54.5
52.3
47.8
49.6
50.6
2013年12月
51.0
53.9
52.0
47.6
48.7
50.5
2014年1月
50.5
53.0
50.9
47.8
48.2
49.8
2014年2月
50.2
52.6
50.5
47.4
48.0
49.9
2014年3月
50.3
52.7
50.6
47.8
48.3
49.8
2014年4月
50.4
52.5
51.2
48.1
48.3
50.1
2014年5月
50.8
52.8
52.3
48.0
48.2
50.3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wwhzbh7912
发表于 2014-6-1 12:30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2: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4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
2014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 ...
SI辛苦!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2:34
highest read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while employment sub-index fell to a 3-month lows and the Steel industry's output and new orders has cratered
自然周期已经停止 不要再使用其他cycle计算方式了 自找没趣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14:24
我觉得 现在股市的估值并不是很低估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14:24
本帖最后由 温莎伊顿 于 2014-6-1 14:31 编辑
图中红色的前面那个尖峰是2013年年中那个短期底部 再加上现在一些银行坏账和房地产的情况 我认为并不是底部 问题是政策会不会再让资金疯狂一下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14:26
本帖最后由 温莎伊顿 于 2014-6-1 14:32 编辑
特别是深圳市场的估值让人感觉很不放心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8:53
本帖最后由 silicium 于 2014-6-1 18:54 编辑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14: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特别是深圳市场的估值让人感觉很不放心
整体指数股指还是虚高的但是不代表不可以虚高的更多
上证的合理估值可能在1000-1300 附近
只要若干年在一个范围内整理就可以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8:58
本帖最后由 silicium 于 2014-6-1 19:19 编辑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14: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特别是深圳市场的估值让人感觉很不放心
这里的问题是 这个PMI明显是假的而且假的离谱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21:00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里的问题是 这个PMI明显是假的而且假的离谱
但是汇丰的初值到了49.7,4月汇丰的pmi值是48.3,政策上应该是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刺激。而且国债收益率是降下去了。看到洪灏的观点是国债收益率再次升高的时候就会有大风险了。不太明白这个逻辑?是刺激一旦结束就会有更大的萧条?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21:01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里的问题是 这个PMI明显是假的而且假的离谱
国债期货最近飙升了不少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21:02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里的问题是 这个PMI明显是假的而且假的离谱
汇丰的数据作假也是可能的。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1 22:19
温莎伊顿 发表于 2014-6-1 2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汇丰的数据作假也是可能的。
数据都是假的学会理解数据里传递的信息才是重要的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2 08:08
本帖最后由 silicium 于 2014-6-2 08:14 编辑
许小年内部讲话:我对当前政策的三点分析
今天和大家交流三个题目:当前经济的形势、个人对经济政策的分析、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如何做到转型。
一、经济的情况,中国经济在明显放缓。
今年一季度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明显放缓。官方数据GDP是7.4%,但是这个数字准确性很难考证,GDP我已经很长时间不看,和在基层看到的现象有很大出入。不看GDP看什么呢,克强总理在回答国外记者提问的时候,讲他也不怎么看GDP,他看三个指标判断中国形势:发电量、铁路货运总量、中长期贷款。这些数字和我们在微观层面观察更加一致。中国经济的放缓速度不是7.7%到7.4%,应该以百分点来记,和去年相比,至少低1-2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的明显放缓?
有多种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产能过剩,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速度放慢,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也就放慢。
而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放慢的原因:
1、产能过剩、投资乏力。是投资超过消费的情况下,投资形成的产能在市场上无法消化,各行各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过剩产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非常谨慎,在传统制造业最为明显,现在在基础设施方面也过剩了,房地产等等,过剩是全面的现象。
2、消费。我们都知道,在投资疲软的时候可以靠消费来拉动,但是,消费要有一定的支持,消费的驱动力是靠收入,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居民的收入是落后于GDP的增长,因此消费很难弥补投资的损失。
3、全球经济危机,外国需求减退。世界几大经济体,美国、中国、欧洲、日本,在这四个最大的经济体中,只有美国经济恢复的势头较好,复苏正处于上升通道,如果大家做世界投资的话,建议增持美国资产。而中国经济刚刚开始下行。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三个方面都不是很乐观,我想强调的观点是,在需求方不是很乐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放缓没法在短期之内得到扭转。也就是,我们将长期面对一个低增长的宏观环境,因为刚才所做的需求分析,背后的决定因素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转。
不能在短期得到扭转的原因:
1、先看下投资,疲软是因为产能过剩,在过剩产能没有消除之前,投资很难恢复。过剩产能如何消除?一般的市场化办法是结构调整、兼并、倒闭关门,那设想下,有多少企业要倒闭、多少工人要下岗,因此结构调整是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在短期内不可能完成,我们的产能不是过剩5%、10%,而是过剩20%、30%,最严重的行业要过剩50%,这些产能不消除没有人敢投资,除非找到新的增长点,在新的行业产能还不过剩。因此下一轮投资的高峰要等过剩产能基本消除才能到来。
2、再看消费,消费也不会很快起来,因为消费依赖收入的支持,而在过去十几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消费不会短期带给我们惊喜,来自清华大学两个教授的研究,百姓的收入不是没有增加,而是落后于政府收入的增加、GDP增
长、企业的生产能力增长,于是出现消费内需不足,是相对不足,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有钞票支持)的内需不足,如果这个趋势再持续,消费会更加疲软。改变这一
现象,可采取全面减税,减少政府收入、增加百姓收入。收入分配是明感的经济和政策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调整,结论是中国经济的低增长要持续较长时间。企
业家要对这个冬天的做好充分的估计。
二、个人对当前政策的分析
网上有句话很传神,政策的基调是微刺激。过去温总强刺激,现在强总温刺激。
强总为什么微刺激,有几个原因:
1、政府已经意识到四万亿强刺激的负面后果(个人猜测),大量产能过剩、浪费、贪污腐败、更严重是打乱了企业的预期,阻碍了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2、政府也没有四万亿的资源了。没钱体现在地方政府大量的负债,中央政府还有钱修修高铁,高铁没有收益,投资不能回收,政府没钱。
3、本届政府把经济增长寄托在新的改革红利上。确实推出一些改革措施,开放国有部门,宏科经济,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等等。
不管什么原因,我认为在近期政府不会再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性政策。对于这一点,克强总理、央行行长、财政部都表明了态度。因此,我们不要把企业的未来寄托在政府的政策上,要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好。
下面我们分析下到目前为止的一些改革措施,及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改革的方向和思路都是很正确的,比如,混合着所有制、借助市场和民企来改造国企,开放行政垄断行业、中石化开放下游的加油站、铁道部开放投资,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现在注册公司手续大大缩短,工商税务的障碍减少很多,但是方法上还是值得商榷。
值得商榷在于,1、对于混合着所有制和开放行政垄断行业来说,要解决民间资本的产权保护问题。据我所知目前的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简单的开放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有效的民间资本的产权保护。
我建议,1、过去明显的冤假错案要平反,比如一些侵犯产权的事件。一些民营企业家把资金转移到海外,就是认为国内的环境不安全。推荐司法改革,建立独立的、透明的司法体系。经济的改革,如果没有司法和政治的配合,不会达到所设想的结果。
2、第二个在改革方法上可以商榷的是,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是不是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
到目前为止的改革,比如,上海自贸区没有实质的变化,只是周边的地皮被吵起来,医疗体制的改革也在推进中,但没有显著进展。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既得利益的阻力。因此,对于改革红利,要有一个很现实的预期,阻力不能低估。
在这个情况下,企业怎么办?——为漫长的冬天做好准备
在长期低增长环境下,企业怎么应对?
1、短期:收缩战线,回收现金,宁可踩空,不要断粮。
把握不住政策、维稳大不了少赚,而扩张的风险是现金流断掉,我认为断粮的影响远远大于踩空。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金融机构是保守的,要控制风险,融资会比以前更困难,企业更应该保守经营。在现有市场和现有产品这一端保守经营。
2、中长期:要思考转型,意识到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今
天依靠低成本扩张、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低成本获取技术的时代也结束了,不会再有市场等着大家去占有,要告别旧时代,面对新时代。过去的后发优势是可
以照抄,用低成本获取市场上现成的技术,买个麦克风就可以照抄照做,而如今的产品的抄不来的,买一百台苹果手机,你还是不会做,现在的技术不可能用低成本
获得,劳动力成本已不再是关键因素,由麦克风转向智能手机时代是巨大的挑战。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不是成本。因此,做企业一定要思考转
型。
转型最困难是观念的转变,企业家要在哪些方面转变观念?
转变1、中国的企业家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个人价值不是由自己来确定尺度,是由客观衡量标准决定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成功的标准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钱。不光是企业家,很多中国人都是这样。企业家除了赚钱没有其他乐趣,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大、赚钱
多,而不是生活幸福和内心的宁静。反应在做企业上就是追求规模,而不是追求百年老店,原因是内心的贫乏,内心是由别人把货币尺度塞进去填充的,没有内心追
求。这是企业转型的一大障碍,做大就没有办法做精和转型。因此,要把企业做好,中国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建设自己的内心世界。
转变2、赚钱和创造价值。
赚钱不一定能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必然会赚钱。价值创造一是你为市场提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乔布斯为人类创造了几大的价值,他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知的产品,腾讯是价值创造的公司,微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第二个价值创造是用更低的成本向社会提供了已知的产品和服务。例如,阿里金融创造了价值,它带给了我们新的金融产品,方便了中小企业融资,这就是阿里创造的价值。
互联网思维是很荒唐的提法,本人是不太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众多的创新之一,人类第一大创新是蒸汽机,但我没听过有蒸汽机思维,随后是铁路、电子,也没有提到思维,国外根本没有互联网思维,我们经常忽悠别人也把自己忽悠进去,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2 08:15
跟我们前面谈的对整体的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的方向判断都是一致的:#HAIXIU
silicium
发表于 2014-6-2 08:28
李昌镐与巴菲特的不贪胜
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
喜欢围棋的人一定都知道李昌镐,好比如今用高德导航的人一定晓得林志玲。
事实上,我在之前读过他的自传《不得贪胜》,发现棋道与投资之道在本源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妙。
我甚至请朋友专门把这四个字写下来,挂到了书房的墙上,日夜观之。
而前两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叫做《李昌镐:人生的51%》,忍不住击节叫好。
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木讷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
“为什么呢?妙手是最高效率的棋啊!”
“……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这里小小科普一下,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毫巅的智慧。)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这个说法也从侧面得到了验证——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之一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
于是,思考题来了——每手棋只追求51%的效率,为何能做到世界第一?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是更强吗?
表面上看似乎如此,不过换一个角度想,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年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少年姜太公、鳄鱼、石佛……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是陷阱。谁能让自己的思维一直保持在100%的高效上呢?因追求妙手,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
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完全呈给了对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
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此理通,百理通。
如果放到投资领域来,真正的妙手,就是看破暴利诱惑之后,所做的回归常识,稳扎稳打的决策。
这让我想起巴菲特所反复强调的安全边际。在巴老看来,找到足够的安全边际,比找到某一只牛股要重要的得多。成功地抓住一只牛股无法成就你的整个投资生涯,而坚守安全边际则可以。
这让我想起孙子所说的“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战争的第一要诀。
重阳投资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他心里的投资“第一要义”——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大亏。高尔夫比赛中的最后赢家不一定是频现小鸟、老鹰,但切记打爆。投资人也是如此,切记打爆,大亏
裘国根强调说——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收益率。这还让我想起从容投资的董事长吕俊曾说,投资是反人性的游戏。这也正是李昌镐所说“不得贪胜”的真意
胜利是好东西,但对胜利的贪欲却会让你远离最终的胜利。
记住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