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r 发表于 2014-10-30 21:51

                                               欧洲的债务冲突
(Europe's Brush with Debt)
                                       
                                                                                                                                                                                                                                                                                                                                                                                                                                                                                        2014年10月29日                                       
                                                                               
[*]                                                | http://www.zaobao.com/sites/all/themes/ZB2013/img/article_print.png

[*]
                                       
                                                                                                                                                                                                                                                                                                                                                                                                                                                                                                               
[*]                                                                                http://www.zaobao.com/sites/default/files/styles/large/public/images/201410/20141029/23039_460x259.jpg
                                                       
                                                                                                                                                                                                                                          法国总理瓦尔斯和他的意大利同侪伦齐宣布——或者说,至少是暗示——她们不会遵守2012年全部欧元区成员国一致同意的财政契约;相反,他们还想借点新债。他们的立场凸显出欧洲货币联盟结构的缺陷——欧洲领导人必须在为时已晚之前认识并纠正这一漏洞。
这个财政契约,正式名称是《欧洲货币联盟稳定、合作和治理条约》(Treaty on St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Governance in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是作为德国批准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简称ESM,实质上是集体援助计划)的交换物签订的。该契约设置了严格的国家结构性预算赤字上限,并规定对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以上部分的公共债务,每年必须削减当前比率和目标比率差额的十二分之一。
但法国的债务/GDP之比将在今年年底上升到96%,2012年为91%。而意大利将达到135%,2012年为127%。瓦尔斯和伦齐对财政契约的事实违反表明,在未来几年中,这一比率还会继续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元区领导人必须扪心自问一个严肃的问题,即目前欧洲货币联盟债务管理制度的可持续性。他们应该从考虑两种可能的在货币联盟中确保稳定和债务可持续性的模式开始:共同化模式和责任模式。
到目前为止,欧洲一直采取的是共同化模式,在该模式中,个体国家的债务由共同中央银行或财政援助体系兜底,确保投资者的安全,并基本抹平国家间的利差(不论它们的负债水平)。为了防止人为降低利率、鼓励国家过度借贷,实行了政治债务刹车。
在欧元区,共同化通过慷慨的ESM援助和约一万亿欧元的TARGET2信用(危机冲击国的货币供应)实现。此外,欧洲央行承诺通过其“直接货币交易”(OMT)机制免费保护这些国家不违约,即承诺在二级市场买入它们的主权债务,这和欧元债券的效果差不多。2012年所设想的债务上限收紧就基于该模式。
替代方案——责任模式,要求各国为其自身债务负责,由其债权人承担违约成本。面临这一风险的债权人将从一开始就要求更高的利率或者拒绝提供追加信用,以此作为约束债务人的纪律手段。
责任模式的最佳范例是美国。当加利福尼亚、伊利诺伊或明尼苏达等州陷入财政困境时,没人会指望其他州或联邦政府会援助它们,更不用说美联储担保或购买它们的债券了。
事实上,与欧洲央行不同,美联储不购买任何来自个体州的债券;投资者必须承担任何一州无力偿债的成本。1975年,纽约州不得不将未来税收收入抵押给债权人以维持偿债能力。
当然,美国也不是永远如此严格。建国后不久美国曾尝试过债务共同化,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在1791年将这一机制描述为新美利坚联邦的“混凝土”。
但是,事实是曾在1813年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再次使用的共同化模式,助长了信用泡沫,该泡沫在1837年破裂,导致美国29个州和领地中的九个陷入破产。未解决的债务问题恶化了导致1861年南北战争的奴隶冲突。
从这个角度讲,正如历史学家詹姆斯(Harold James)所指出的,共同化是新美国联邦的炸药而不是混凝土。直到南北战争后,美国才决定依照责任模式操作联邦,此后,该方针巩固了稳定,也限制了个体州的债务水平。
对欧洲领导人来说,法国和意大利从财政契约中退出应该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共同化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欧元区。欧洲央行应该效仿美联储,放弃其OMT计划,根据德国宪法法院的裁决,OMT无论如何都不符合欧盟条约法。
此外,欧洲央行应该重新引入TARGET2债务必须用黄金偿付的要求,美国在1975年前结算联邦储备体系各区之间余额时即如此操作。也许财政契约本身也应该重新考虑。
这些措施将受到投资者关注,他们无法再指望危机时有印钞机拯救他们,因此将迫使他们要求更高的利率,或在一开始就不提供信用。这将给欧元区负债国带来更大的纪律约束,让欧洲免于债务雪崩,债务雪崩可能最终导致目前仍有偿债能力的国家陷入破产,并摧毁欧洲一体化工程。
作者Hans-Werner Sinn是慕尼黑大学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教授,现为Ifo经济研究所主席、德国经济部长顾问委员会成员。他最近著有《欧元陷阱:破灭的泡沫、预算和信仰》(The Euro Trap: On Bursting Bubbles, Budgets, and Beliefs)。
英文原题:Europe's Brush with Debt

andar 发表于 2014-10-30 21:53

欧盟主权未统一,事权如何统一?麻烦哪!

天边的一朵白云 发表于 2014-10-30 21:58

andar 发表于 2014-10-30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患得患失,萝莉啰嗦,诚如女人也

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昨晚声明读后感

本来就是女人当家也

andar 发表于 2014-11-3 14:25

不断抽拳,积蓄能量,后面会有很多故事的;TOUXIAO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09:15

                                2014年10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11-03 09:00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14年10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荣枯线3.8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1/W020141103314479642728_r75.gif  分行业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零售业、道路运输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企业业务总量增长;铁路运输业、装卸搬运及仓储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企业业务总量减少。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8.5%,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建筑业企业业务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有所收窄。   新订单指数升至临界点以上。新订单指数为51.0%,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分行业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零售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市场需求有所增长;铁路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新订单指数低于临界点,市场需求有所减少。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6.4%,比上月上升6.4个百分点,继8、9月份建筑业市场需求持续走弱后,本月出现恢复性回升。   中间投入价格指数重回临界点上方。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52.0%,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生产运营的中间投入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涨。分行业看,服务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51.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餐饮业等行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中间投入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涨;航空运输业、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等行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中间投入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建筑业中间投入价格指数为53.0%,高于上月4.1个百分点,表明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所上涨。   收费价格指数继续低于临界点。收费价格指数为48.8%,虽比上月回升1.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的销售或收费价格总体水平继续下降,但降幅收窄。分行业看,服务业收费价格指数为48.4%,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零售业等行业收费价格指数高于临界点;铁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房地产业、餐饮业等行业收费价格指数低于临界点。建筑业收费价格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建筑业企业的销售或收费价格总体水平小幅回升。   从业人员指数有所回落。从业人员指数为48.9%,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运输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指数高于临界点;铁路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0.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上。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继续回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9%,虽低于上月1.0个百分点,但接近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市场预期仍持乐观态度。分行业看,仅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及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住宿业和铁路运输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低于临界点,其他行业均位于扩张区间。
                          中国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商务活动            新订单            中间投入            价格            收费价格            从业人员            业务活动            预期      
                  2013年10月            56.3            51.6            56.1            51.4            51.5            60.5      
                  2013年11月            56.0            51.0            54.8            49.5            51.9            61.3      
                  2013年12月            54.6            51.0            56.9            52.0            51.1            58.7      
                  2014年1月            53.4            50.9            54.5            50.1            49.7            58.1      
                  2014年2月            55.0            51.4            52.1            49.0            50.9            59.9      
                  2014年3月            54.5            50.8            52.8            49.5            51.4            61.5      
                  2014年4月            54.8            50.8            52.4            49.4            50.2            61.5      
                  2014年5月            55.5            52.7            54.5            49.0            50.9            60.7      
                  2014年6月            55.0            50.7            56.0            50.8            50.4            60.4      
                  2014年7月            54.2            50.7            53.4            49.5            49.3            61.5      
                  2014年8月            54.4            50.0            52.2            48.3            49.6            61.2      
                  2014年9月            54.0            49.5            49.8            47.3            49.5            60.9      
                  2014年10月            53.8            51.0            52.0            48.8            48.9            59.9      
      附注:   1.指标解释   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标体系,由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存货指数、中间投入价格指数、收费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等10个分类指数构成。由于没有合成的非制造业综合PMI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非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非制造业的27个行业大类,从全国非制造业企业中抽取1200家样本企业进行调查。   3.调查方法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业务总量、新订单(业务需求)、出口、在手订单、存货、中间投入价格、收费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5.季节调整说明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目前,我国非制造业PMI时间序列已满足季节调整的技术要求,自2012年3月起发布季节调整后的非制造业PMI分类指数。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09:16

                                2014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8%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11-01 09:00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14年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虽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我国制造业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11/W020141101314217813075_r75.gif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9%,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上,是制造业PMI保持扩张状态的主要因素;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跌至临界点下方;小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收缩区间。   2014年10月,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上,从业人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生产指数为53.1%,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   新订单指数为51.6%,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抵近临界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8.4%,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不少企业仍在去库存化中。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1%,与上月持平,微高于临界点。   除此外,采购量指数为50.7%,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上方。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45.1%,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   进口指数为47.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9%,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下方。   在手订单指数为44.7%,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虽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但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企业仍超过半数。 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            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13年10月            51.4            54.4            52.5            48.6            49.2            50.8      
                  2013年11月            51.4            54.5            52.3            47.8            49.6            50.6      
                  2013年12月            51.0            53.9            52.0            47.6            48.7            50.5      
                  2014年1月            50.5            53.0            50.9            47.8            48.2            49.8      
                  2014年2月            50.2            52.6            50.5            47.4            48.0            49.9      
                  2014年3月            50.3            52.7            50.6            47.8            48.3            49.8      
                  2014年4月            50.4            52.5            51.2            48.1            48.3            50.1      
                  2014年5月            50.8            52.8            52.3            48.0            48.2            50.3      
                  2014年6月            51.0            53.0            52.8            48.0            48.6            50.5      
                  2014年7月            51.7            54.2            53.6            49.0            48.3            50.2      
                  2014年8月            51.1            53.2            52.5            48.6            48.2            50.0      
                  2014年9月            51.1            53.6            52.2            48.8            48.2            50.1      
                  2014年10月            50.8            53.1            51.6            48.4            48.4            50.1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09:17

看数据和图说话:

      不如去年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09:26

本帖最后由 andar 于 2014-11-4 09:30 编辑

看数据和图说话2:

                  制造业与(除金融、政府等外)非制造业就业状况大不如往年!

可见,所谓【就业形势好转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任务】的数据并不靠谱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11:00

屈宏斌呼吁降息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14年11月01日 11:32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171人参与)                收藏本文                                                                              
                       
                                                                                                                        
                                                        http://i0.sinaimg.cn/cj/pc/2014-10-28/32/U4659P31T32D118248F651DT20141028111703.png
http://i2.sinaimg.cn/cj/2014/1101/U10549P31DT20141101112350.jpg“2014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图为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会上讲话。(新浪财经 黄建华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于2014年11月1日在北京举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在演讲时表示,在目前经济状况下,“降息”是比较好的政策选择。他表示,“规模以上经济产出在放缓,总资产回报率回落到5%左右,收入增长降到近5%以下,9月份利润增长不到1%。当务之急是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以下是文字实录:
  屈宏斌:各位早上好!非常高兴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来年全国宏观趋势,在我们这一节里边,一共有四位发言人。我是作为第一个,我是小菜,主菜是下边三位。今天发言题目是围绕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们有什么新的挑战,我们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今天给大家准备PPT的题目是
                               应对美元强势,确保就业质量
  首先讲到要理解明年的经济形势,首先我们先看看当下经济形势是怎么样。我们这张图大家看得比较清楚,实际上从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经济一直处于不断减速的状态。这种确实在三中全会以来表现更为明显。在工业领域,或者是实体经济领域,我们看到不仅产出的增长在不断放缓,同时我们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到原来的最低,很多的工业企业所面临压力,是我们目前经济主要的问题!如果说这种趋势继续延续下去,明年我们中国整体宏观经济将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失速的风险。
  目前的形势之下,还有好的消息,在实体经济出现不断放缓,我们整体物价通胀水平也在不断回落。我们看到这张图所表示的是我们所有三个主要通胀的指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还是CPI,还是我们表述整体经济通胀最全面的指标,也就是GDP缩减指数,都降到除2009年之外十几年最低。相对温和通胀压力,当然它对我们未来政策的调整,宏观政策的调整,来应对新的挑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面对实体经济不断放缓这种压力,通胀又比较低的这种有利条件,我们认为宽松政策方面,我们仍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关键问题是我们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去充分利用这种低通胀,政策预留的这些空间,应对所面临的下行风险。
  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我们也看到,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边,一系列定向去注入这么一些政策举措,毫无疑问这些举措都会有利于去稳定经济发展这种状态。但是我们觉得下一步在货币政策宽松方面,最主要的着力点应该是在价格方面。我们觉得降息在目前经济状况下是比较好的政策选择,从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来讲,也是一个客观要求。为什么说客观要求呢?这张图可以表示到,我们刚才看到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产出在放缓,总资产回报率,回落到目前5%左右,收入增长已经降到差不多5%以下。更重要利润增长,9月份出来利润增长不到1%。这种情况下,利率仍然维持在7%以上。这种7%的利率实际上大部分的工业企业是无法去承受。所以说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在政策宽松方面,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息我们觉得是比较好的政策选择。
  财政政策方面,我们定出了宽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我们要财政政策真正的积极起来。尤其盘活存量方面,我们财政资金很多存量的资金,至今没有得到盘活。财政存款,过去快速的积累,目前也是在3万多亿人民币(6.1173, -0.0010, -0.02%)的财政存款。在目前金融体制下更好得到使用。尤其增加民政有关的,无论基建、公共设施,尤其在财政支出方面,稳定整体经济的关键。我们觉得尤其在面临房地产市场还在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无论房地产的投资,还是制造业的投入,我相信仍然都会将面临下行的风险。进一步加码基建投资是我们关键的举措。
  我们的分析表明,实际上我们的基建仍然有比较大的空间。尤其考虑到我们随着人口老龄化,我们十年以后我们国民储蓄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考虑到这种因素的话,我们未来在储蓄率下降之前,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间窗口,把我们早晚都要做民生有关的基建项目做得多一些,避免我们在未来出现这种状况。
  另外方面,我想引起大家关注是汇率。大家都知道随着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美元出现了明显的走强这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我们人民币跟美元相对稳定,从而造成了被动升值。比如第三季度,虽然我们国家出现了资本净流出,但是我们在整个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升值了1%。由于美元强势,导致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上升5%。我想这个都是无形当中,对我们实体经济下行压力是雪上加霜。
http://d1.sina.com.cn/pfpghc/389e6acb05d84eb289307b2bd17efab3.jpg
  我们充分利用汇率的灵活性、双向波动区间去应对强势美元,从而遏制工业不断减速。我们遏制工业领域不断减速的状况,不仅仅稳定总体经济至关重要,尤其保持高质量就业至关重要。出现两种现象,由于工业企业工业领域失速,所以说在新增就业领域来讲,不是流入了第二产业工业,恰恰更多是流入了第三产业。在短时期内,我们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出现大面积失业这种压力,或者减少这种风险,如果这种更多的这种新增就业,新增劳动力不断流向第三产业,这是有远虑。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中国经济结构会有风险。
  我们分析表明,即便在大城市这些服务业、第三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仅仅是其他(指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50%。一般服务业,表面上我们缓解了就业的压力,实际上长期的结果,会使我们整体劳动生产率会逐渐降低。这个也证实过去欧美国家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从来没有去跨过这个线的这么一个趋势。
  政策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有限时间窗口,从而抑制经济、尤其实体经济和工业经济下行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这6年整体经济呈现相对比较稳定的状况。更重要是我们才能保证有一个高质量稳定和增长。谢谢各位。
  本文收自新浪财经会议-《实录》栏目,《实录》栏目不提供精心加工的“稿件”,只为还原真实的现场发言。

andar 发表于 2014-11-4 11:06

有真懂中国宏观经济现状的,屈宏斌算一个吧

andar 发表于 2014-11-5 11:03

                                        中国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福清 产业步入蜜月期                                        2014-11-05 08:19                                                                                      来源:证券时报网综合                                                                                                                                                                            字号:12 14                                       
                               
                                                                                                                                                         中国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地福清
11月4日,原本走势平稳的核电概念股突然在中午收盘前直线上扬,其中中核科技(000777.SZ)几近涨停。当天收盘时,该股涨幅为7.23%。而其他如上海电气(601727.SH)、中国一重(601106.SH)和沃尔核材(002130.SZ)等核电概念股均获暴涨。
导致这些股票暴涨的原因是当天一则与8月份的另一则相似的消息引起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获得落地。
中核官网4日下午率先发布一则题为《国家能源局给予批复:“华龙一号”落地福清5、6号》的消息称: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对福建省发改委、中核集团的请示报告发出复函,同意福建福清5、6号机组工程调整为“华龙一号”技术方案。
复函中说,为推进福清5、6号机组前期工作顺利开展,尽快验证国内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意该工程采用融合后的“华龙一号”技术方案,建设国内示范工程。
不过,这仅仅是该技术能够在福清开建的一个基础而已,其他相关的审批流程还需等待。比如,“开工建设还需要国家核安全局颁发工程建设许可证。”中国核能动力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温鸿钧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没有许可证是不能开工建设的。”
福清5、6号核电机组被认为是最有望在年内启动的核电项目之一。但多位核电知情人士对本报说,今年年内中国很难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因为在10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没有批复有关核电项目启动的内容。核电项目的启动需要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通过。
上书复函强调,要坚持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万无一失。按照“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审查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加快试验验证和关键设备研制,夯实技术基础。
该复函中指出,要充分利用中国目前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支持关键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工作,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常规岛等关键设备以及核级电缆、焊材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比例不能低于85%。
中广核一位内部人士此前向本报介绍,“华龙一号”是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机型。
“中国核电现在面临没有技术可用的现象。”一位核电人士对本报说,由于其他核电技术还有其他问题需要解决,导致中国现有的核电项目没法启动。另有核电人士向本报表示,启动核电项目能够提振当下的中国经济。而“华龙一号”如能落地,将为中国核电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选项。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能源局和过国家核安全局在8月份作出决定:同意两大核电集团联手打造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融合方案,目的是为日后开建4台采用该技术的机组作准备,以便打破眼下的僵局。
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于8月21至22日牵头举办的“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审查会议上,43位院士专家在会上一致认为,该技术成熟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设计技术、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国内可以自主出口的核电机型,因此要尽快启动“华龙一号”的示范工程。
在上述会议对之提出的六点要求中,其中一点是依托该技术,加速核电“走出去”。在这方面,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甚至在今年的国事访问中多次扮演了核电“推销员”的角色。
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4月份对两家核电集团在各自的技术上尽快作出合理的融合,以便“增强中国在国际核电市场的竞争力”。“华龙一号”由这两家集团的两项技术融合优化而成。(第一财经日报)


                                我国在建核电数世界第一 核安全法或2016年出台
在11月4日环保部核电话题专家解读会上,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备受业内关注的核领域顶层法律《核安全法》或于2016年出台。
“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将列入明年的人大立法计划,在2016年出台。”郭承站透露,“目前我国的核安全法规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导则以及技术文件组成,现行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共127项,其中法律1项,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章29项,导则90项,覆盖了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的所有领域。
据本网记者了解,《核安全法》目前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基本确定,主要包括核安全的目标、基本原则、部门职责、质量保证、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郭承站还透露,截止目前,大陆地区核电在役机组20台,在建机组28台,“当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800万千瓦,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我国在用和废弃放射源总数量超过20万枚,并且仍在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加。”(经济观察网)
                       
                                核电产业步入“蜜月期”两维度解析产业链投资机遇
与高铁一样,核电板块同样受益于“走出去”战略。近期核电板块上涨势头保持良好,昨日再度大涨2.67%,板块内,兰石重装、中核科技、中国西电、特变电工、上海电气、沃尔核材、湖北能源涨幅超4%,分别为:9.98%、7.23%、6.57%、4.74%、4.69%、4.12%、4.07%。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四季度会真正进入核电行业的蜜月期,并且这个蜜月将至少有望从今年四季度持续到明年全年,核电板块是可以贯穿整个2015年的大主题。
目前核电俨然已成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继高铁之后的又一名片,国家高层领导人也是大力推广。在10月中上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欧洲三国签订多个大合同,其中核电也是出现较高的字眼之一;而李克强总理10月27日会见捷克总统泽曼时,指出中捷务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的中方企业积极参与捷克核电设施扩建改造等项目。
与此同时,我国核电巨头也积极谋取海外发展。前期,欧盟委员会当天批准了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包括两台欧洲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投资总额约260亿美元,由法国电力集团控股且负责建成后运营,持股份额为45%至50%,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约30%至40%,负责施工,法国阿海珐核电集团持股10%,提供反应堆。
值得注意的是,8月22日,中广核和中核集团在国家能源局、国家核安全局的见证下,签署了《关于自主三代百万千瓦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融合的协议》,标志着“华龙一号”在国家层面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作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为国家推动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技术方案。
在概念股选择上,申银万国表示,2014年和2015年为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且迎来第二高峰。从投资上看,核电项目重启及“走出去”战略将带来整个板块估值提升;实际受益次序上看,长周期设备早于短周期设备,但短周期设备弹性更佳。对长周期设备来说,2014年至2015年的订单能否超预期主要取决于2016年至2017年左右的新开工数量,核心关注核电装机规划的上调以及“十三五”内陆核电站是否放开;对于短周期设备,其招标基本同项目开工时间同步,因此目前核电开工数量的明显回暖将增强短周期设备公司近1年至2年订单的相对确定性增长,建议关注丹甫股份、东方电气、久立特材、中核科技、中国一重等。(证券日报)
                       



                       

andar 发表于 2014-11-7 13:38

                                        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方案获批 豪车或降价20%                                         2014-11-07 08: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字号:                                                        12                                                        14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07日讯
                                           11月6日,自贸区邮报报道,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方案已经获得商务部的批复,方案已经发给上海市政府,但目前尚未公布。
同一天,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调整汽车品牌销售有关规定,加紧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
这很可能意味着,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汽车平行进口,将在上海自贸区率先实现正规化。消费者也将有机会,以便宜的价格,购买进口汽车尤其是进口豪车。
平行进口车指的是未经品牌厂商授权,贸易商从海外市场买下,并引进中国市场进行销售的汽车。这种渠道与国内授权经销渠道“平行”。平行进口汽车的特点是,售价比4S更便宜,但售后服务不像品牌经销商那么完善。平行进口汽车和4S店的售价差别,要看车型,通常车价越高,差价越大。通常会控制在15%-20%。
不过,从商务部批复方案,到方案在上海自贸区正式实施,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此外,即将公布的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方案中,“上牌、三包、售后”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找到规范。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andar 发表于 2014-11-7 13:51

评论:中国市场上的进口轿车价格通常比美国市场同款同配置(如果有的话)贵或差价比(=【中国售价/美国售价-1】100%)以上,如本田欧歌7座SUV美国市场售价4万美元或25万人民币,在中国市场售价却高达80多万人民币,差价比高达200%!路虎的差价比更大。一般而言,越贵的车,差价比越大!结果是,中国人被当成了傻B。

何以如此?国内愚蠢透顶的进口许可证垄断制度设计使然!

andar 发表于 2014-11-9 21:53


XC60型号 及官方指导价格
数据来源:VOLVO中国官网

2015新款XC60 T6 AWD 智越版¥539,900


2015款XC60 T5 个性运动版¥526,900
2015款XC60 T6 智逸版¥566,900
2015款XC60 T6 个性运动版¥676,900

沃尔沃在美国迈阿密国际车展正式发布XC60海蓝涂装
约合¥25.7万元人民币起                                                                                                2014年11月08日 08:52:33                                                                                                                                                                                                      分享到: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文睿                                                                                                      
                           
                                                                                        http://y3.ifengimg.com/mappa/2014/06/10/5df965db8d50614063a0f2407b74ce69.jpg                           
                                                                                                                  凤凰汽车讯 据海外媒体报道,沃尔沃近日发布了全新XC60 Ocean Race海蓝涂装的官方图片。新车将于本月开幕的迈阿密国际车展中正式亮相。新车将采用海洋蓝色涂装,起售价为42100美元(约合25.7万人民币)。
http://a0.ifengimg.com/autoimg/38/52/2185238_8.jpg沃尔沃发布XC60 Ocean Race海蓝涂装 约合25.7万起外观方面,沃尔沃全新XC60 Ocean Race采用了蓝色海洋II金属漆,并配有Ocean Race金属徽章以及专属的18英寸铝合金轮毂。
http://a0.ifengimg.com/autoimg/39/52/2185239_8.jpg沃尔沃发布XC60 Ocean Race海蓝涂装 约合25.7万起内饰方面,全新XC60 Ocean Race将采用色彩更加鲜明的橙色缝合线,用户还可选装黑色或金色真皮座椅。另外,新车还附带Ocean Race定制版丝绒地毯。
动力方面,两驱版XC60 Ocean Race将采用2.0升四缸T6 Drive-E双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302马力(225 kW),峰值扭矩为399牛米。四驱版车型将采用3.0升六缸T6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300马力(223 kW),峰值扭矩为440牛米。
                                                            


3whome 发表于 2014-11-10 08:54

3whome 发表于 2014-11-10 08:54

3whome 发表于 2014-11-10 08:55

3whome 发表于 2014-11-10 08:55

andar 发表于 2014-11-10 11:26


国务院副总理领衔国企薪酬改革,方案或加速面世

2014-11-10 02:18: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作者:梁相宜 重华

  为了统筹推进国资改革,国企薪酬领导改革小组已经成立,具体方案或将加速面世。

  来自官方的消息称,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6日在北京召开。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主持会议。

  对于上述领导小组成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直言,这说明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已经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苏海南称,以往的经验证明,薪酬改革如果仅是部委这一层级,可能由于不同的利益诉求难达成共识,但上升到国务院副总理和国务委员亲自挂帅的层面,反映了中央要突破改革掣肘的决心。

  在苏海南看来,由于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说明具体政策内容可能已经在内部宣读了,估计具体方案很快就能向社会公开。

  本报记者注意到,会议透露了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四个方面,即健全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企业负责人与职工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合理调节不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薪酬差距,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

  除此之外,各地还需要“完善薪酬形成机制,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健全薪酬监督机制,统筹规范薪酬外的福利待遇”。

  不过,从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此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之后,多数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要下降的,有的企业负责人下降幅度可能还比较大。

  但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行政任命的官员,不是所有人的薪酬都会往下调整。

  此前,有舆论观点担心,虽然是推进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改革,但由于央企习惯由上至下的推进模式,可能会影响其他非行政任命的高管收入,引起央企人才流失。

  但本报记者注意到,对于改革推进的方式,前述会议强调要“分类、分级、分层、分步有序推进改革”,也表达了稳妥推进改革的周全考虑。

  李忠称,在改革方案里面,明确规定了对于中央企业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因此只要坚持分类管理的原则,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及其市场化的薪酬分配机制,就不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流失。

andar 发表于 2014-11-11 11:48

andar 发表于 2014-10-27 09: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维持10天前观点

牛市的经验是,忽略升势中的调整,满仓享受牛市盛宴!

andar市场波浪分析最新判断:

         目前市场正处于新牛市第一波上攻中的核心上涨阶段!

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查看完整版本: 边走边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