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学习思考点滴记录
自2012年6月10日左右,由长虹推荐缠论,到今天,己精读完一遍现在此记录学习点滴
粗看是MACD的运用,最后看,不是了。
走势终完美的理解相当重要。
当前理解心得有:
任一笔,无论多长,都不算完美
任一段,无论多长,都不算完美
段,只有在被重合的三笔构成的线段完全打断,才算完美。
在没完全打断之前,是中阴阶段,类似波浪理论的两个模式(如锯齿+横向的平台)拼接后形成所谓的1234(锯齿的abc就是所谓的123,平台就是所谓的4),是否还有第五浪,不确定。
上破,线段继续,就有了12345
下破,线段完美,横向的小平台就成了大平台的子浪ab
不断上破,呵呵,按波浪猜顶的就只有看了,只有说,在延长了,其实那是中枢在上移,甚至扩展成更大级的中枢,在酝酿更大级的上涨或下跌
暂记当点滴到此,新的点滴还没产生,产生了,再写。 深刻,学习#*19*# 都有那么深的波浪基础了,还去看笔,分型,线段做什么?恐怕你看的又是些加工过的缠论了#*18*# 先划段,再定浪
首先,还是先定义下波与浪
就以1分钟为准
无法细分的3K,为波的最基本单位,多K单边连续为单波,多K上下重叠为折波,单波与折波组合成的浪形模式形态,称浪,即,浪是波的模式结构
由浪构成的更大模式,为模式的拼接,是父级的浪
在波浪模式识别中,最大的困难是无法界点,即一个所谓的模式呈现后,你认为那是封闭点,其实极有可能不是,波浪模式中没说模式完整的界断标准。现引入缠论确定线段的标准后,可以这样说:
浪必须被浪打断,才算有效,一个单波,无论它多长,它都只是浪的一部分。
好了,先以线段标准划出线段,然后,在线段内识别由波组合成的模式。
这样做的好处:
充分运用波浪理论的推演思路,就可预测了。
大家可以沿这个思路去实验,你会发现许多山寨的“波模式”形态,与标准的艾略特模式相似,其后续猜浪的胜算更大。 在线段划分中,波浪模式的平台,特别是穿头破脚平台,就被分割成了两部分,若平台的c继续发展,则新线段行进中,若平台的c后上破,则原线段行进中。
不管怎么说,级别最重要。
我认为最安全的级别是:
日笔,5天以上
最小的级别是:
小时笔,5小时以上,就是一天的行情了
以上是表里关系的“表”
下面是里:
核心级别:刻
实施级别:5分钟与1分钟
以上图表的联用,就解决了交易的超短线级别了
我定义的短线是;日段,即一个日线形态,一年可能只有2次机会 两个线段,中间插入一笔
这种形态,以波浪模式理解,就是不同级的波与浪的杂合
比如11波的锯齿浪,这种形态,是不被人接受的,在界定浪是否结束时,很痛苦
以线段的标准来看,那一笔,就是个冲动,不足以让线段完美,因而,延续是必然的了
说下我的山寨版模式,在浪版我是不敢说的,怕拍砖,在这里说下,反正与缠论与关系不大,算是找个中间地带记录下吧
单波,
折波
1、一浪三波:平台浪或锯齿浪,再无细分结构,视觉上两长一短,就是锯齿浪,三波近似相等就是平台浪
2、一浪五波:标准的推动浪、三角浪、楔形浪、或中间三个波的盘整形态加前后两个波,近似平台或锯齿
3、一浪7个波:313组合双三杂浪,115组合平台浪,子浪c延长,151组合,133组合
4、一浪9个波:333组合双三浪,或处于中阴阶段的待定浪模式,可发展成三角,也可发展成平台;9波顶底不连的推动浪,或13131的推动浪模式,11511的推动浪模式,
9个波以上的己经或以分成三个模式了,11个波与13个波的就不说了
有了段的划分标准,上面的模式一点都不奇怪了 深刻,学习
#bb# 波浪理论在2013年以后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快走向没落。这个,在大盘见底以后会解释原因。
缠论最终必将统一天下,早学早受益。 关于确定性的交易思考
刚才看了下反缠的观点:与反波浪的思维模式差不多
我们只是运用,武器还是那个武器,运用者不同,效果迥异
赵云的那杆枪,不是谁都能耍得好的。
本人极想耍好波浪与缠论,至于能否办到,是另一回事
千万别拿“你弄成0了吗”之类的无聊问题来反驳本人,那没意思
我想说说缠论的确定性交易
以15分钟刻线为例:
走势必完美:则刻线必须呈现三段以上,才说明走势具备了“完美”的条件之一。而刻线三段,是否会让你想起“锯齿与平台结构”就是三个浪?
根据同向的两个段对比确定后一段即将完成,你介入后,则必有一笔上涨。
这就是确定性!
类推。
回复 #8 ksleo 的帖子
K哥连时间都确定了?2013年后?
#*22*# #bb#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概念: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详读上面的几个概念的疑问
以1分钟线为例:1、不可分解级别就是3K的盘整或5K以上的趋势
疑问:那么由3K盘整与5K趋势构成的,是什么级别?
是“不可分解级别的走势”?还是“可以分解的级别”?
2、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的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套入“不可分解级别”表述如下:
不可分解级别的不可分解走势,都可以分解成不可分解级别的盘、下跌与上涨三种不可分解走势类型的连接。
上面的表述,妥否?
思考中 初读,有“不可分解”居然被“分解成同级别”,这样的矛盾。
其实,根据后续课程,不难理解:
定理中的“任何级别”是指的所观察的时间刻度K线图上,由不可分解的级别经过笔复合,再线段复合,再三条线段复合后的“级别” 以波浪理论的浪级,相对浪级来理解就简洁了
1、不可分解的级别,就是波的层次,最基本的次,3K这样的波也有重合部分,也有中枢存在
2、由不可分解的级别拼接成了一定的形态模式,就处于“子浪”的层次,
3、由子浪拼接成了更大的形态模式,就叫“浪”模式,三浪或五浪模式,以波为对象描述,就是335个波的平台三浪模式,535个波的锯齿三浪模式
4、由模式与模式的拼接,构成更大的模式,以浪为对象称呼,就是335个浪的平台模式,535个浪的锯齿模式
缠论的单一线段,己包含了三个层次,
三个线段己处于模式与模式的拼接层次,己有了中枢,己是波浪浪级中的第四个层次
而交易,是需要中枢以下的线段衰竭,己处于第五个层次了,安全性自然就有了。
1分钟级别的线段,在一天中约有3-5段,极端的单边走势中,可能只有一段
1分钟级别的走势,约为3-5天完美一次,当然,也可以是(3-5天)*N后才完美,
有了这样的概念,确定性的进攻与撤退,还没有保障吗?
不要有宝不识宝! 运用缠论简便标识,在日线上的直观
日线的一笔,很长,能否在日线上直观的运用缠论?
分型3K,日笔的初始状态,分型之后,不承诺必然走出一笔,且几个3K来回上下折腾更是常见
既然是折腾,就取名为“日折”
折,是界于分型与笔之间的一种状态,在刻线上有可能就是一笔或三笔
由折构成笔的顶底分型来判断笔的转折,就省去了小时间刻度的观察之累
日线上的缠论层次是否可作如下运用设置:
1、分型3K,需第4K确认
2、界于分型与笔之间的状态为日折,约3-5K,但不构成笔
日笔的 咋个没有了呢?白写了
简单说了:
日分型
日折
日笔
日段 写完先复制一下,再发表,这样可防意外吞贴
缠论的级别运用
缠师在级别上的运用己达到“有级到无级”,其中枢的不变结合,己达到随心所欲,对于学缠的来说,极难理解并运用,故而反缠以缠师的观点看来,某个时间刻度的K线按:分型、笔、线段、3段以上构成有中枢的盘整或趋势,9段以上的重合就是更大级的中枢,类推得到该时间刻度的所谓级别生长发育阶段。按缠师的观点,只有一张图表就足够了,之所以用一分钟图表进行示范,是为了充分表达其观点的可操作性。具体运用可作如下安排:或许更简洁
1、在1分钟图表上识别出线段,这线段就是一个稳定的构件了,只要你是按“线段划分标准”进行的识别,答案就只有一个。将该线段用绿色序号向上标识到5分钟图表上。在5分钟图表上,“分段”可能就是一笔或一段,在刻线上甚至可能就只是“一折(不构成刻笔的那种状态)”
2、在5分钟上,由分段构成的趋势有长有短,以“分段中枢”为界,划出5分钟线上由分段构成的走势,也许就是5分钟线上的笔或段。作上标记:黄色序号
3、将5分钟上的黄色序号向上标识到15分钟线上或30分钟线上。更简洁的形态就出现了。
4、当刻线上黄色序号的笔或折,能构成刻线上的“刻线段”,再进行白色序号标识。并上标到小时线与日线上。
在刻线上,一条刻线段的空间,己足够搏取差价了。甚至你可追求刻线上分型的那根尖点K线内的交易极小值。因为刻线上的 贴子还在审查中,继续点滴:
按上述方法递归后,你看MACD,看KD,看均线,都变得简洁了。
以中枢为中心,对比中枢前后的笔或段,自然就有了三种对策交易,上破回踩买,横震看,下破回抽卖,若熟练的,T+1与T+0都不成问题。
对于学缠的,震荡是天堂。
注意:这个震荡分级别,至少是15分钟以上的震荡,你才能在1分钟内天堂。如果你在1分钟内的线段内的笔震荡内交易,不得脑震荡算你身体好 其实,在学缠之前,本人是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实践得到的上述交易方法,使用的是波浪模式。
缠论,从理论上证明了本人的观察结果是正确的,交易思路更清晰了。
其实,许多使用其他技术手段都能做到缠论的买卖点,但没有理论上的保证,往往是靠经验与直觉。故,碰到意外就瓜皮了。
因为本人就曾经被瓜皮了不少次。尽管偶尔也会神奇的“股神”一次。但失败的挫折感那是相当的伤自尊。
缠论从理论上给出了明确的指导,那么,错了,知道错在哪里。
今后的交易,比的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