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之旅 - 黄金罗盘
2012-2-3http://bbs.macd.cn/attachments.php?aid=2022293&noupdate=yes 2012-2-8
http://bbs.macd.cn/attachments.php?aid=2023572&noupdate=yes
波浪应用第一定律: 相对多空
波浪只有驱动和调整, 也只能是驱动和调整.没有无调整的驱动, 也没有无驱动的调整.
驱动, 不一定是多, 也不一定是空.
调整, 可以多, 也可以空.
多空都是相对的, 驱动和调整是交替的, 而且逐级层叠的.
波浪应用第二定律: 主波段获利
从不同的视角, 主波段的方向不同. 比如A股的大盘指数, 长期来看, 以6124为起点, 跌, 以1664为起点, 涨, 中短期来看, 以2132为起点, 涨,以3186为起点,跌.但是, 一旦确定了主波段起点和方向, 不参与次级方向的调整, 除非有确定性的证据证明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或者已经达到了停损位.
如图:
[ 本帖最后由 黑袍 于 2012-2-8 13:06 编辑 ] 如果在中间退出来, 那么起点和主波段重新调整, 不要继续使用原来的坐标系.
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看多看空都容易, 做对做错也没有了不起.
难的是节奏的调整, 风格的变化. 我认为宁用风格突出, 不要风格变来变去, 让巴西人踢德式足球? 有一个现成的榜样, 中国臭脚队, 前天学巴西, 昨天学荷兰, 现在开始学习越南老挝了.
波浪应用第三定律: 只做有把握的
波浪理论的核心, 非常简单, 寥寥数语既可说完.波浪理论的细则林林总总, 写上10部大作还不够, 仅仅艾略特和普莱切特的著作也不止10部.
普莱切特整理艾略特的书, 在<自然法则>的第11章, 十三年的三角形, 他写的注释比原作还长, 否定了艾略特的划分. 谁对? 我只能说他们对三角形的理解不一样, 如果使用普莱切特的对三角形的定义, 这个13年的三角形就是错的, 但是, 如果使用自然法则里面对三角形的定义, 未必.
13年的三角形是一个例子.
波浪理论经历了七八十年的发展, 已经在细则上出现新陈代谢, 即使是普莱切特本人, 他的不同版本的<艾略特波浪理论>在浪型和细则方面也有所扬弃.
作为分析师, 不更新, 不扬弃, 有些行情划分不出来.
作为投资者, 使用已经被抛弃的模式, 或者极其罕见的模式, 或者没有经过广泛检验的模式, 那要冒相当的风险, 相应的投资回报风险比不合理.
所以, 投资者应当选择那些有把握的, 宁要不能对99%的行情断浪, 不要随便划浪.
波浪理论可能是万能的, 一个具体的投资者绝对不是.
[ 本帖最后由 黑袍 于 2012-2-8 13:23 编辑 ] 浪不是万能的#*22*# 就算是路过,也要给你加分! #*d1*# #*d1*# #*d1*#
《四郎探母》...#*)*#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谢谢!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谢谢!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谢谢! 原帖由 多普勒 于 2012-2-8 14: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d1*# #*d1*# #*d1*#
《四郎探母》...#*)*#
六浪征北 分析的有道理,学习了,谢谢! 指数很健康
石镜泉:“丧尸”银行是环球股市大患
全球主要股指的组成,不少是以金融业股为主的。如果各地的银行都不济,环球股市能有多好?股市将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因为金融业不好,制造业不坏。有人说,欧美债务危机、经济前景不明朗是环球股市的大患。这已是很明显的事情了,再讲就是不用脑。用脑的投资者会想出新大患出来。今天就跟大家谈个新大患。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大患,是人人都知的大患,就是没怎么上过报章头条,未经历过,还没有机会被市场消化掉。新大患就是“丧尸”银行。
银行的主要功用是向百业贷出款项,以繁荣经济。百业盛,人人有工做,社会经济自然好。如果这个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自己都搞不定,变成个没有乳汁的奶妈,怎么做百业之母?如此一来,经济会有多好?股市又可以有多好?
当我们讲股市“升”,可以是牛市之升,即升到半空中;也可以是收复失地之升,即是不少人说的反弹。笔者不想称此次由去年10月4日以来的升是反弹,因为反弹是问题未解决,只是吊颈透气,透完气再吊,结局一定是会吊死。笔者看今时不是吊颈透气,而且还解了条绳,但由于脑部缺过氧,是否可以百分百医好,还无法知晓。即使死,也不是吊死的,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死。这个脑部缺氧的根源就是银行。
每个历史时期的经济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生门和死门。
农业经济时期:生门,风调雨顺;死门,旱涝虫害。
制造业经济时期:生门,天下太平,订单似云来;死门,物流不顺,订单屈指可数。
金融业经济时期:生门,人人有钱,银行钱多;死门,失业人多,银行缺钱。
由于我们现在不是农业和制造业经济时期,所以前两者就不多讲了,只讲金融业经济。人有钱,就手痒,会搞小生意、大买卖、投机倒把,金融服务业必盛。不用说别的,2007年前香港就有不少人在金融机构买Accumulator等理财产品,今时由于不少投资者已被Kill later,所以金融机构这方面的人员便不需要了,金融机构也少了这方面的收入。收入少了,便要裁人,故今时大家可能听到金融机构天天说要裁员。而内地制造业就出现了个劳工荒。
可以说,今时的金融危机不再是传统的经济周期兴旺交替,而是人类主体经济(欧美等地)由制造业转入金融业、服务业后的第一次衰退。之前有过类似的衰退,即2000年的科网潮爆破,但迄今为止,不少人不将其看成是金融危机。试想,当时如果不是银行贷钱给炒家与科网的投资/投机者,又怎会出现愈亏钱、愈烧钱、股价愈升的荒谬现象?
2008年起,环球金融业爆破了,第一个恶兆是银行缺钱,结果是银行倒闭,不单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倒闭,还有N间欧美银行倒闭。另一个结果是银行出售资产、结束一些业务、裁员等。这对股市有何影响?
在上世纪70年代,港股的重头股不是汇丰控股 ,而是南联实业、南洋纱厂等纺织制造业股,因为那时香港经济仍是以制造业为主。到上世纪90年代,金融业抬头,汇丰股价才会三级跳。如今银行业利润不再,以汇丰占恒指成分逾15%计,汇丰不升,恒指能升多少?
再看看全球主要股指的组成,不少是以金融业股为主的。如果各地的银行都不济,环球股市能有多好?
幸亏人始终是要吃饭的,不买卖外汇,仍要买入医疗服务,买可乐来饮,结果是今年制造业股可以领风骚。但可惜的是,制造业是个劳心劳力的行业,一年能增长30%已是非常非常好,不像金融业,盈利可以翻倍。
对投资者而言,就意味着我们要接受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时代股市,日日都是静静的,再无太大激情(除了有金融企业破产外),而股市将是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因为金融业不好,制造业不坏。
各位认为这是否是炒家的大患?见惯了涨跌千点的炒家,看着涨跌只有百点,必然闷死。
利好推不动
一定是利空 熊市里的利好,向来当利空做#*22*# 多头平仓, 不开空头 保持黄金多头[ 本帖最后由 黑袍 于 2012-2-25 13: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