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由小及大,不但是指周期而言,而是相对于更广阔的分析领域里存在的无限小及无限大的
三维层次空间。。。扯远了,不说了。
学习了。
再顶一个!*d:1*
我认为应该由大及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原帖由 jason790615 于 2009-7-8 17:5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兄很自信,不过可以看得出来,你的自信是来自于已经跨越的瓶颈,说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则对新人容易造成误导,望能举出其中有异于你方法的实例,不要光说对的,也要说错的,避免好心做坏事。
对朋友的真切关心表示由衷感谢!
一个人想问题,避免不了偏颇。自己思路中的东西,有一些自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没有描述出来。所以才需要有交流和互动,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只能始终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没有反馈就意识不到哪里有问题。所以看到朋友的留言,很感动,真的很感谢这位朋友的反馈。
我所介绍的东西有这么几部分:
1. 多日分时图比单日分时图好。
2. 简单介绍了一下多日分时图中看支撑和压力的方法,但是只讲了一半吧。
3. 从每天的分时图,看一只股票走势是否健康。其中有10张以上的图片,有多篇详细介绍的帖子,比如如何判断当日分时图中的支撑价位,如何判断次日走势是否健康等。
4. 大盘分时图中的一个规律。这一点上应该是图文都有,还有两天的实时分析。
几个话题中,重点描述的帖子大致有10~20个。如果从头至尾耐心看的话,我自己感觉起码大体的论点、论据和例子应该是齐全的。当然,这只是自己的感觉,就像前面说的,有问题的地方恐怕还不少,这只有等待感兴趣的朋友主动提出来了,呵呵。我一个人,想做到滴水不漏,难度还是挺大的。
朋友你是否能够稍微举一个例子,然后我再认真去读那部分的帖子,看自己遗漏了哪里?
再次感谢! 原帖由 ---无言--- 于 2009-7-8 18:1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为应该由大及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赞一个! 有个方格理论
就是从最基本的量价出发
回复 #362 buptarthur 的帖子
你所举的所有的例子中只有对价但没有对量进行分析,你所画的压力和支撑在我的眼中一无所是..:你所认为的压力和支撑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有压力和支撑,只是你心理在作怪...(前面好像有人说过)
就好像曾经看过这么一本书,放只蚂蚁进十天线和五天线之间一直往上能走就能赚到钱...:*29*: 语言听着不畅快,但我只是说出心里话,还望见谅:*19*: 原帖由 jason790615 于 2009-7-8 20:2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所举的所有的例子中只有对价但没有对量进行分析,你所画的压力和支撑在我的眼中一无所是..:
你所认为的压力和支撑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有压力和支撑,只是你心理在作怪...(前面好像有人说过)
就好像曾经看过这么 ...
简单解释一下,呵呵。
1. 例子中只有价的因素,而没有量的因素。这一点J兄说的对,我所列的分时图中的确没有提到过量的因素。我自己在用其他周期分析的时候,会去看量,但是在分时分析中,的确很少看量。这也是我对于分时走势思考中的一个缺陷。很感谢朋友指出来。
2. 我所认为的压力和支撑,“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有压力和支撑,只是我心里在作怪。
因为J兄提到“有时候”,所以我的确无话可说,呵呵。我承认这一点,有时候并不是真的有压力和支撑。我还可以再加一句:即便那个地方真的有压力和支撑,在主力资金的冲击下,也很有可能根本体现不出压力和支撑的任何迹象来。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而且我也在一篇帖子中提到过类似的话。
3. “一无所是”的话,请允许我暂时忽略。有点受打击,呵呵。不过可以理解。只要不是故意讽刺或者高高在上,都没有关系。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结论,应该是正常的。不过我还是会沿着我的思路坚持下去,毕竟现在也只能算刚起步,还是有很大改进、发展的空间。期望能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
谢谢J兄的交流。交流,可以促进思考,有益于拓展我的思路。 原帖由 gxb1128 于 2009-7-8 20:0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个方格理论
1716002
这是我很不擅长的一个方面,不仅分时图画不好,在K线图上我也画不上这种趋势图。发现百战老师《简单看图》中,在K线图上画此类的趋势图,很巧妙。可惜我还没摸着门道。呵呵。
回复 #368 buptarthur 的帖子
赞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加上一个包容一切的广阔心胸,你一定会走得更远更远...向你学习再顶一个!*d:1* 原帖由 jason790615 于 2009-7-8 20:3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语言听着不畅快,但我只是说出心里话,还望见谅:*19*:
J兄,没关系。只要不是真正的讽刺就好。
小心的问一句,J兄认为,是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支撑和压力呢,还是存在但是我的方法、思路不对? 贴子没看完,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我认真看了再回你...:*19*: 谢谢提供交流。
技术分析的意义
其实对于技术分析,凤涅磐的《关于交易(感恩贴)》中的两句话,真的像说到了我心里一样。1. 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成功的途径就是找寻绝对不确定性中蕴含的相对确定性,并且将其实现在交易中。
2. 确定性永远是相对的。
这里我想借着这个话题,顺便说几句相关的想法,也是缠绕在脑海中很长时间的一点想法。
之一:
股票的走势最开始是有买卖双方的行为推动的。最简单的道理应该是:买的人多,还是卖的人多。从这一点上看,只要买的人多,就上涨,什么都阻挡不了;只要卖的人多,就下跌,什么都支撑不住。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分析出来的支撑和压力,都无法改变。比如成交密集区,划线法,波段法,量价法,等等,统统如此。
那是否这些技术手段就是根本没有用处的呢?往下看,呵呵。
之二:
股市中的买卖双方,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利,而且是快速获利。“趋利避害“的心理与普通”做生意“一般无二。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阶段的A股市场,股票分析,与其说是技术分析,不如说”心理分析“更为确切。
我的意思是,技术分析,本质上最核心的其实是”心理分析“。
举一个例子吧:
头顶上有大量套牢盘时,股价上升通常会受阻。(我加上通常两个字,呵呵)。因此技术分析中很多时候会把近期压力线画在上方相邻的套牢筹码区附近。但是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分析呢,为什么这么分析很多时候有效呢?其实它对应着某种特定的”买卖心理“。当一个人高价买入后又被较长时间套牢,心里会非常难受。当股价重新回升至当初被套牢价格附近时,相当一部分的人会松一口气。一部分开始卖出完事。另一部分期望能涨的更高一点(更加贪婪)。当股价在接近套牢位置那里一上一下,就是不解套,可能又有一部分人会卖出了,省的受折腾。
总的来讲,在这个范围内,卖方人数会增加,导致股价涨不上去,因此通常会收到压力。
这个现象,出现多次后,慢慢被人们所认知,然后反过来越来越多的人遵循这个规律做出相应的买卖行为。然后这个规律被人为地强化。慢慢被人总结出来,套牢筹码集中处会有压力。
最后,这条东西就成了技术分析的结论和方法,而很少有人再去想,当初是怎么形成的这么一条技术分析方法。偶尔有人提起、质疑,反而想不起最初形成的真正原因,也因此造成一种感觉:“技术分析”单纯从划线的角度,画那么一条线,就说是压力,虚无缥缈的很,没有一点依据。就像我在之一里面提到的一样。
但是,这些技术分析的结论,有一些还是能找到它们最初的”心理分析”的依据的。人,按照某种心理定式做出买卖,那么在反应买卖行为的图形上,也就有了一个个对应的规律。
[ 本帖最后由 buptarthur 于 2009-7-8 21:52 编辑 ] 原帖由 jason790615 于 2009-7-8 21:1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贴子没看完,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我认真看了再回你...:*19*:
J兄好!只要你认真看了,哪怕是批的一钱不值,我也会非常感谢你!毕竟,我知道有人认真看了我写的东西,呵呵。 原帖由 GG13QQ 于 2009-7-8 21:2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提供交流。
感谢GG12QQ加分支持!!
技术分析的意义(续)
之三:技术分析有很多种手法。但是就像我前面的理解,其核心是对大众心理行为规律的图形化间接表示。
1. 心理行为本身就是比较模糊的,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当然,某些心理规律和人性有关,不会变化过大)
2. 大众心理会直接反映在买卖行为上。然后买卖行为又通过某些手段转化为图形表示方法,这是第一层失真。
3. 在失真的图形基础上,产生其他的分析方法,因为某种分析方法只能从特定的角度反应出图形的部分规律,所以这就产生了第二层失真。
4. 还有一些分析方法,是基于其他技术指标做出的二次分析或者三次分析,这就是第三层失真了。
5. 某些假规律,比如图形中某些形状偶然性的重复出现几次,被某些人发现,部分人接受之后,因为其他人的盲目从众心理,反而得以进一步强化,虽然并没有真正的心理依据,但也慢慢变的像真正的规律一样而混杂在一起。
6. 层层的失真,加上真假难辨,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技术分析开始慢慢脱离其核心本质,而逐渐独立出来。(好事?坏事?)后继的技术分析,逐渐走上了”从图形“或”数据“中找规律这条路子。我感觉,说不上不对,但多少有点走偏的感觉。
基于此,我在自己学习相关技术分析方法的时候,一般比较侧重于理解其背后的大众心理本质。凡是想不通的,一般不会去用。那些费了不少时间能想通的,感觉理解起来就比较清晰,也可以部分做到举一反三。
技术分析的意义(再续)
说着说着就偏离自己最初的思路了,哎。拉回来。之四:
种种因素造成了技术分析的不确定性。很多技术分析的方法,只是从图形或者数值找出规律,因为
1. 间接的缘故
2. 之三中提到的失真的缘故
3. 从图上看到的一些规律本身就是偶然造成的,不是真正的”基本不变“的本质规律
4. 有些规律在随着时间的延续,或者大众的认知,逐渐被主力反向利用
5. ......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天面对着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成功的途径就是找寻绝对不确定性中蕴含的相对确定性。而确定性,永远只是相对的。
技术分析,还是多侧重一些对于大众心理方面的研究比较好。大众心理是技术分析的本源,技术分析是大众心理的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