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8 19:16

二、打破股市实战心理定势
(一)在高位打破股市实战心理定势
主力行为利用在高位打破投资大众心理定势是重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出货。打破投资大众的过高心理预期。每一个相对高位,利用市场人士看2000点、2500点的乐观心理进行出货,然后进行沽压,这是中国股市过去的基本情况。二是在牛市中向上突破市场预期的每一个市场高点。如777点是高点。而主力在沪深股市操作中,将其突破,使在沪市700点至1500点,深市2000点至6000点的盘势运行,就是打破了市场原先产生的心理定势。有市场人士在反复地提醒投资大众注意出货,注意投资风险。而大盘却顽强上行。
主力在高位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打破市场各方过高的心理预期而出货。在高位往往是人气鼎沸,看多心理占压倒的优势。在熊市中的反弹行情或者是在中级行情中,主力会利用人气高涨之时出货。而这一实战特征被市场人士总结出来之后,就会影响一些市场人士及投资大众的投资心理活动。
主力在高位打破心理定势的另一特点就是打破市场各方过低的心理预期,使跟风盘对盘势或股价的估计能力总是不足,从而使其主体部分造成错觉或误判,就是将股指阶段波动的区间打破。:*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8 19:30

(二)在中位打破股市实战心理定势
在股市运行过程中,在上升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中位平台整理区。如沪市大盘围绕着700点至900点的两个区段来进行波动。后来从图表看,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就是一个上升平台。上升平台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大盘突破之后,往往会向上突破。这种向上的突破就是对市场投资大众心理预期定势的打破。另外,在沪市801行情中,沪市大盘在680点至770点形成了一个上升平台区。后来大盘上攻至1052点。另外,在股指的下跌过程中,很明显沪市大盘在1558点下跌至777至1042点形成了两个不规则平台,构成了下降式平台。当大盘一经向下突破,股指就下跌至325点。
主力在中位大盘股市心理定势的基本特征是打破原有的盘整状态、打破原有的箱体来实现突破;一是向上突破,这需要成交量、时间周期及利多等因素的配合。二是向下突破,这需要成交量、时间周期及利空等因素的配合。以此来达到实战之目的。一般情况下市场会利用消息面和指数股、热门股群的作用。
:*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8 19:51

(三)在低位打破股市实战心理定势
主力在低位打破股市实战的心理定势,是突破市场原有的心理定势。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主力在低位打破投资者心理定势的目的是引发一轮有力度的下跌行情。例如,打破在当时774点和777点形成了两个重要支撑位,市场人士就开始乐观地估计777点是铁底。市场主力利用当时股指的大规模扩容,打破了跟风盘的心理预期,实现了股指从1558点向325点的调整。这种情况就是主力在低位打破市场跟风盘的心理定势之后,利用市场当时大规模的扩容来发动下跌行情的。二是主力利用在低位打破投资公众的心理大,引发一轮诱空行情。例如,市场形成了一种操作观念,就是认定600点是政策底,800点是政策顶。投资者在600点买进,在800点抛出就可以获利。而后来市场主力通过放量沽压,从而击穿600点,调整至512点。这一情况就是诱空行情。三是主力利用“熊市”中高位来进行战略建仓。例如,长春华联3元属于低位,4元属于高位,主力利用这一种情况明显是为了建仓。也就是主力充分利用市场形成的难以改变的熊市思维定势,来为自己股市实战的利益竞争服务以达到建仓之目的。低位市场各种利空对指数或目标股价位的影响力度会比较小。容易在市场中出现微服波动的实际情况。:*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8 19:53

●跟风盘对第一印象的获利效应,会产生较好的心理作用,反之则否。:*22*: :*22*: :*22*:

chenyoung 发表于 2008-6-29 12:24

打破股市实战心理定势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19:45

一、跟风盘的股市实战第一印象
跟风盘进入股市之后,第一次参与买卖,第一次运作目标股(指主力行为),第一次参与市场热点,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投资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股市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如有的跟风盘在陆家嘴上获了大利,也会长期持有陆家嘴;1996年买入四川长虹,也会在股市实战中长期持有四川长虹。这些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一些在股市发展的不成熟阶段第一次买卖垃圾股获利。产生第一印象,就会使投资者在牛市中不分股票的特质,持有低价垃圾股,在牛市中一无所获。
前已述及,跟风盘在行情中是处于被动和跟风的实际地位。以股市操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跟风盘在股市实战的首次效应应从类型来分,主要可以分为获利效应和亏损效应两种。第一印象的获利效应,一般来说,对投资者的股市操作,都会产生较好的心理作用。相反,第一印象的负面效应,对投资者的股市操作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跟风盘股市实战的首次效应是把目标股作为第一次操作对象,总会给予更多的心理注意,所以对盘势及目标股的印象也经常是以先入为主。:*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19:54

(一)跟风盘的股市实战第一印象的特点
1.股市实战第一印象的经验性
一个跟风盘在第一次买卖沪股的时候,就会产生对沪股的印象。例如,一个投资者第一次买入浦东股或低价大盘股的时候,得到的第一印象,也是对浦东股或低价大盘股形成第一印象,这是对浦东股的经验印象。四川长虹、新大洲等股票成了市场明星,成了涨十倍的股票,从而从这些股票会被市场预期为I“经验业绩提升是股价上涨的动力”。原因在于四川长虹经过10送7配2.5、10送6.、10送6配3的连续大规模股本扩张而带来巨大的投资收益。因此对“绩优股、高成长股”印象特别深刻。:*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20:05

2.选择功能
第一印象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使跟风盘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股市信息。而这一选择是与市场的某些重要背景有关。如投资者把目光对准浦东股如陆家嘴、外高桥、金桥、东方明珠等,从而获取了较多的投资收益。这种选择是与当时浦东的开放与开发有关系。又如投资者则会把目光对准那些盘小、绩优、含权的股票,如东大阿派、四川长虹、达尔曼等高价股群成为市场热点,所以会选择高价股进行操作,一个投资者的心理素质,第一印象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怯懦的投资者会在第一次操作中形成亏损第一印象,经常会产生“彻夜难眠”等心理状态,其后入市时,会产生较多的心理障碍。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投资者,则容易克服第一印象的负作用。:*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20:14

3.思维定势
跟风盘对第一次买卖股票会留下时刻的印象,这些印象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势。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有如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实战印象的产生与投资者当时的情绪、兴趣、注意力有关,例如,一个获利的投资者会在实战中产生乐观的投资情绪。一个具有实战兴趣的投资者,容易在操作中对股市形象形成较深的印象。第二,印象的产生与当时的情境有关系,例如,在牛市中入市的投资者,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较为深刻印象。第三,操盘印象的产生与操作对象的市场表现有关系,例如,当延中实业、飞乐音响、申能股份、华北制药、成都工益、鞍山一工等放量上攻时,投资者会产生一种印象,就是热点向中价股群转移。:*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22:10

(二)跟风盘如何利用股市实战第一印象
经验和历史一再证明,处于被动地位的跟风盘,在一波行情开始时,一定要踏准节奏,第一次交易非常之大,对于在本轮行情中把握波段推升、热点转移及选择较佳买卖点也会产生重要作用。第一次交易所产生的赢亏对以后行情机会的把握,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1.必须获利。投资者在第一次交易时,必须照顾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资金面等方面有利于做多的态势,在确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否则就应该耐心等待良好的入市时机。股市的机会总会有的,不可盲动操作,以免造成新的亏损或套牢。要知道第一步走错了,将会影响投资者的后续操作。
2.第一次交易是把握行情的重要前提。在第一次操作时,要注重目标股与指标股、目标股与批量热点股、批量主流股之间的同向与异向关系。因此在买入时,要考虑风险与收益之间的比例,要考虑到赢利之后,如何出货,什么时候出货;在套牢之后,应该怎么办。
3.照顾热点转移和题材转换,这些都是投资者在行情中开始交易时都必须考虑的。对于市场主力来说,更需要依据多空双方的全局,加以考虑,如目标股群的准备、获利空间的策划、资金的使用、空间及交易方式的使用等都必须考虑的,而这些因素也是需要跟风盘进行把握。:*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29 22:11

二、股市实战的放大效应
             所谓股市实战的放大效应是指在股市实战中的入市各方经过实战操作,对某些股市特征或总体特征,在投资心理预期上产生放大或虚化的现象,股市实战中的放大效应实际上是一种股市预期的心理定势。这种实战效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跟风盘在投资心理上预期的放大作用;二是跟风盘在一定的投资大众心理上的预期认同。
股市实战中的放大效应是与入市各方的利益竞争关系相关的,如涨势利多被放大,跌势利空被夸张等等,都是如此。利多之所以会被放大,就是因为给投资者产生更多的心理影响,以致推动股价或股指的大幅扬升。正因为股市实战中的这种效应的存在,就会出现“所谓买涨十倍的股票”,并在高位逐步得到大众投资者的心理认同。例如,四川长虹曾经在15元以上,没有投资者会愿意持有。而到了后来在40元以下能吃到货的投资者也感到买到了地板价。:*22*: :*22*: :*22*:

ewww 发表于 2008-6-30 10:58

前来学习手抄本!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6-30 20:44

今天喝酒了,暂停一天!:*22*: :*22*: :*22*:

tree_yi 发表于 2008-7-1 10:42

少喝酒~~~多吃菜~~~呵呵~~~~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7-1 21:28

(一)股市实战放大效应的特点
那麽股市实战中的放大效应是什么呢?是大众跟风盘在操盘心理上对这种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它是通过制造假象和制造虚幻,使投资大众对股市实战的心理预期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反映,从而影响股指的波动。
1.
如何面对对手制造假象
股市实战中的假象实际上是入市各方为了在实战的利益竞争中为增加其有利的获利条件来采用的一系列战术手法。
(1)虚量,是主力采用的一种操作手法,如大手笔对敲等,制造买盘汹涌的操盘假象,来给市场跟风盘制造心理错觉,吸引市场跟风盘在高位追涨,以达到隐蔽出货之目的。一般来说,主力在行情中制造虚量的基本手法,就是采用虚量与实量相结合,时而实之,通过放量来上推行情,使入市者买入感觉是对的,使错过机会者深感懊恼,进而在下一次操作中采用类似方法会犯错误。如葛洲坝上市以后,在行情中,首日放量12000万股,成交17亿元,次日放量7000万股,两个交易日放量近30亿元,连拉7阳线,从14元上推至22元。对这样的成交量就是实量。另一种成交量就是虚量,例如东方电机上市之后,当日该股也放巨量。实际的情况是该股在市场主力渲染三峡概念股神话的情况,市场对东方电机乐观心理被放大,大量的散户资金杀入接盘。当时大盘是730点,沪市大盘1500点时,该股当时的套牢盘仍未解套。面对市场出现的心理现象,一个跟风盘最重要的任务是对这种现象有一个基本态度。一般而言,投资者对虚量现象的态度有两种:一是“不睬它”;二是需要及时定下处置办法。不同办法的采用,取决于投资者的基本情况不同。如老手容易辨别虚量现象的真实意图,而新手则不易做到这一点。:*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7-1 21:41

(2)骗线,主力利用其在盘中的优势和主动,不断通过利用技术操作与反技术操作的交替运作,来达到隐蔽其操作意图,使其将有利的盘势看得更加有利,或使其将不利的盘势看得更加不利,来增加其获利的条件。例如,主力在行情中常会利用大盘向上突破均线系统而出货。同时也是利用跌破均线系统而达到震仓洗筹的目的。

跟风盘面对骗线的把握的关键在于两条:一是心理控制,对主力在关键点位的动作,要通过约束来达到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条件框定下的追涨战术”,“条件框定下的低吸战术”,“条件框定下的必杀战术”,来争取自己不利的实战环境。二是正确预期,这一点只有努力学会认识股市的各种就会,才能达到自己的实战目的。:*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7-1 21:50

2.制造虚幻

是主力利用跟风盘在盘中的被动地位,通常会把确定性留给自己,把不确定性留给对手。通过在图表、指标、量能等方面的刻意塑造,来创造一种虚实难测的心理环境,来影响跟风盘的思维,调节其入市需要和兴趣,使跟风盘的感知不断地处于虚幻的错误之中,使其在入货时过于幻想而希望拿到更低价,引致错过良好的入货点;同时在卖点来临时过于幻想卖出更高价而错过出脱的机会。:*22*: :*22*: :*22*: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7-1 21:55

(二)股市实战放大效应为市场大众心理认同
       股市实战的放大效应是股市操作中最重要的心理现象,也是股市中最具重要意义的现象。在跌势中通过主力行为的心理诱导,股市实战中的放大效应会被反复强化,引致大众投资者(主要指跟风盘)的心理认同,从而形成悲观的看空心理,因此会推动行情跌势的延续。:*22*: :*22*: :*22*:

tree_yi 发表于 2008-7-2 11:47

强化心理定势~~~

呵呵~~~那只有舍弃鱼头鱼尾了~~~只吃中间那块~~~

fbl125-2008 发表于 2008-7-2 11:50

原帖由 tree_yi 于 2008-7-2 11:47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强化心理定势~~~

呵呵~~~那只有舍弃鱼头鱼尾了~~~只吃中间那块~~~
如何知道是中间那块?:****: :*22*:
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学习《股市实战心理》-张世国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