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5 05:20

李驰:深刻反省/投机者亡

自己去年说的话已经过去太长时间了,需要重温,否则自己都忘记啦.

[垃圾股的大小非是笼中虎2007.03.02 ]

对大小非一概而论也是有片面性的,去年我就说过上面的话.到今天为止,大家看来看明白多了也想明白多了,有巨额数量解禁大小非的招行,兴业,平安等绩优股已经好多天不疯狂下跌了,甚至已经逆市上涨多日.它们的大小非不是笼中虎,它们是树丛中的大猫,像虎;
垃圾股的大小非迟早要出笼,也已经出笼了,这只虎才是未驯化的猛兽,我们要离它越远越好.

于是乎,真正的国际化进程开始来了,君不见,几分钱,几毛钱,几元钱的股票香港满街都是,未来这也将成为中国的股市风景线.要说垃圾股的大小非如何影响股市,这才是最大的影响.它们是加快中国股市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器.是让估值过高的垃圾股向下快速复位的冲床.

垃圾股就是一只没有到期日的绩优股的认沽证,迟早大跌小涨慢慢归零(除了仅剩壳资源的价值),苦等垃圾股反弹何其容易?

价格迟早反映价值,这个迟早来得太早太快了.大小非其实是下跌外因,真正的内因还是垃圾股估值太高.昨天的二八行情已经证明了:大小非不是祸根,垃圾股估值太高才是祸根.[去年底的蓝筹也估值太高,所以它们已经提前向下复位并初步跌到位了]

投机潮提前消退了,对奥运行情的幻想破灭了."投机者亡"适用于任何有投机心态的投机者,本人的投机性预测"中小板屡创新高"已证明是100%错误.反而是90%的股票将跌去90%的跌幅已经显露出并非危言耸听的痕迹.
[痛苦的确定性 ]
历史是重复,历史不是简单重演,估值排队互动的游戏继续着.永远没有变.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6 05:44

巴菲特为什么买入中石油 [原创 2008-10-05 15:54:05]   

近期巴菲特的举动又引人注目起来。
他溢价300%举牌收购了汇源果汁,但这并不象巴菲特的手法,实际上,真正举牌的人是可口可乐,而巴菲特并不能控股可口可乐。
而巴菲特收购比亚迪,出价与现价差不多,这是巴菲特的风格了:他绝对不会溢价去买股票的。有些媒体顺便就开始吹比亚迪汽车如何热销,其实比亚迪原先是生产电池的,现在巴菲特买入的也是电池部分业务,与汽车无关。
巴菲特参股高盛是他的一次典型的风格:可优先转换债权,他在对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总是先以债券的方式入股,而3年后再考虑是否转换成股票。这样,即使高盛后来股票跌得只有现在的1/10,他也不会亏损,反而能拿到大笔的利息。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研究为何巴菲特当年会买入中石油。
定性的分析有很多,什么油价见底啦,中国市场的垄断啦,不过,巴菲特为什么没买中海油而买了中石油呢?
巴菲特买入中石油时间是在2003年的4月,正好是中石油出了2002年的年报不久,按巴菲特的说法,当时中石油的市值是350亿美元左右。我重复了巴菲特走过的道路,2001年和2002年中石油的年报,到2002年中石油收益是470亿人民币,而收益率约在15%,从收益率的角度看还略有下降。
不过即使以这个标准来判断,折换成美元后,中石油至少值660亿美元,如果他能保持这个收益率10年,则他的内在价值为1000亿美元以上,这与巴菲特的判断是一致的。
所以巴菲特以350亿的价格,买入至少值660亿的东西,安全边际88%.
只从财务角度看,这都是一笔太完美的投资了,但应该还有其他几样东西给巴菲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我在看完中石油年报后是如此)
第一,是中石油的裁员计划。一个中国的企业在他并不是遇到经营困难的时候就大规模裁员,这是管理层决心保持低成本的决心。
第二,01、02年是油价保持低位的两年,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还能保持15%左右的收益率,而如何油价上涨,那么收益将更可观。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巴菲特的买入时机,并不是在产业开始下滑时,而是在产业开始要走出谷底的时候。
第三,是中石油的负债水平,当时负债资产率只有35%左右,也就是每3元的资产有2元是自己的,只有1元是借来的。这保证了即使石油市场没有马上转暧,中石油也有足够的能力运作下去。

有人在分析巴菲特宣布买入的A股股票会是哪一只,第一个标准就是有英文年报的企业,这就可能是在美股、港股或者B股上市的企业,其实这点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因为A股市场的高估程度比上述市场严重得多,如果同样一只股票,在A股卖14元,在H股卖8元,巴菲特绝对不会买A股的。如果巴菲特想买入A股,原因只有一个:他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这家企业。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9 06:16

IMF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快速增长
2008年10月08日 21:57:01  来源:新华网

IMF报告说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
    新华网华盛顿10月8日电(记者刘洪 胡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日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但增幅仍有望分别达到9.7%和9.3%,在主要经济体中首屈一指。

    报告说,受出口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活力。

    报告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以及地区金融市场动荡,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今明两年该地区整体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8.4%和7.7%,均低于去年10%的增幅。其中,印度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7.9%和6.9%,也低于去年9.3%的增幅。

    报告指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决策者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应对全球金融动荡和经济增长减速,同时也不能对通胀风险掉以轻心。报告还强调,相对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下行风险,通胀风险因油价和粮价的回调已有所降低,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应做出相应调整。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9 12:26

降低投资风险的一些原则

绝对没有人会想到中国乳业会出现现在这种状况,蒙牛的投资人做梦也想不到股价可以在一夜之间暴跌60%。不可测的毁灭性风险在投资过程中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并非遥不可及,也许不经意间就会发生在你我之间。举个例子:即使稳健如茅台这样的顶级公司,假设不是位于贵州而是在四川汶川一带会有何后果?或者存酒仓库发生火灾会如何?
       历史上即便是格林厄姆这样的大师也曾经濒临破产,费雪曾经遭受重创。风险往往以投资者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而造成灾难性后果,不要说中国投资者最多十数年的短暂历史,即使是一生历经无数风浪的投资大家,最终倒在未曾想过风险中的也不乏其人。投资不可能绝对消灭风险,但坚持一些原则,可以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1、面对市场要永远心存敬畏,永远怀有如履薄冰之心,只要没有离开市场,都不要把自己当成胜利者。

2、不要自以为已经掌握了投资的全部,在市场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是小学生。我们知道的永远都是一个圈,圈外是我们未知的。

3、做概率最高、确定性最高的事情。

4、清楚自己的能量圈,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5、做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事情,不要因为暴利的诱惑而尝试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6、投资的真理就那么点,大师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验证,不要试图超越他们。也许存在这种可能性,但99.999%的可能是失败。

7、安全边际。

8、集中投资的原则上适当分散,个人投资者持股2-5个比较合适。永远不要把大部分的资金投资到同一股票上。

9、让保存本金的思维方式成为本能,投资前想想最坏状况的风险和损失,如果出现自己能否承担得起。

10、坚持原则,违反原则的机会宁愿错过不要做错。记住:“违反原则赚到的钱迟早会还给市场,坚持原则损失的钱最终会赚回来。”

11、不能抱着玩票的心情,要做就做最好,否则干脆别做。

12、持续地学习,知道得越多就越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richwood 发表于 2008-10-9 12:30

最有的一条有些问题,知道的越多不一定能判断的好,理解的越多则大有帮助。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9 13:39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10-9 12:3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有的一条有些问题,知道的越多不一定能判断的好,理解的越多则大有帮助。
是的,老巴有些观点我也不是很赞成。任何观点我都是批判性的理解和接受。

李力扬 发表于 2008-10-9 15:27

我们发现,越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越是成长和进步最快的时期。    ---比尔盖茨:loveliness: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11 11:35

"首先失去了熊市低价介入的安全边际、再次没有了套利的可能、最后没有永远疯狂的牛市,伟大的公司值得拥有伟大的价格、但伟大的价格将使伟大的公司失去价值吸引力。"
                                                               ——为在06、07年行情中耀眼明星们致哀。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12 08:25

转载:资金期限是价值投资者的命根

在今年这样的大熊市中,价值投资者的业绩未必好过趋势投资者和技术派,更有可能比他们差。如果价值投资者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要把股票换成现金的话,更有可能亏损累累。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资金的期限几乎是致命的。虽然价值投资者分享的是公司增长的收益,但是价值投资者买入的价格还是市场价格。对于公司股票的估值永远是模糊的正确,为了寻求本金的安全,尽量获得较高的安全边际,是每一个价值投资者孜孜以求的事情。但再高的安全边际,也不能保证市场价格不会低于你的买价,不会造成短期的浮亏。
原因在于估值总是会有很大的误差,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公司每年盈利增长变动、消费者需求变化甚至宏观经济的短期影响,加上每个人对资金回报率的要求不一样,这诸多因素导致估值永远是模糊的正确,而达不到精准的程度。至于安全边际的设定也不能太高,因为太高的安全边际可能会失去很棒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你不可能等到最高的安全边际,安全边际总是相对的。从基本面角度来看,价值投资者不可能避免估值的偏差。
而股票市场是一个恐惧与贪婪交战的市场,心理的状态、资金的数量对股价的作用可能大过公司盈利本身。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整个市场处于理性的阶段很少,不是过于乐观就是过于悲观,股价在大涨和大跌之间做过山车运动。这样的市场状态,很难保证价值投资者的估值和较大安全边际买入的股票一定会盈利,更可能是比较长期的亏损。对于这样惨痛的现实,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沮丧。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和投资大师巴菲特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举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案例,但在巴菲特刚投资的前几年,恐怕没有几个人敢说巴菲特做了一桩伟大的投资。巴菲特在1973年买入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只有8000万美元,而当时任何一个买家如果要买进华盛顿邮报至少愿意付4亿美元,巴菲特以华盛邮报内在价值的四分之一买入,这样的安全边际已经够高了吧,但是市场的情绪从来就难以预测,在巴菲特收购之后的两年,公司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其投资总额从1973年的1000万美元下降到1974年的800万美元,一直到1976年股票价格依然低于巴菲特的买入价格。如果当时巴菲特的资金期限出了问题,比如说,一定要抽走资金,那么还有这样一个投资盈利上百倍的伟大案例吗?可见,资金期限是价值投资者的命根;另一方面,巴菲特常常在股票价格低于自己买价的时候,继续买入更多份额,获得更多廉价筹码,为未来储藏了获得暴利的机会,但我们普通人往往没有这样充足的资金,看到这样的机会却无资金买入,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资金的无限期和持续投入可以帮助价值投资者创造奇迹。
在股票市场这样一个波动非常大的市场,资金的期限越短,资金可能亏损可能盈利,很难有高确定性。但如果资金的期限足够长,盈利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原因在于:一、长期投资可以避免市场短期的波动,二、因为股价在长期内一定会跟随公司的内在价值。价值投资者寻求的是优秀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会随着时间不停增长。股价虽然短期有一些波动,但是好公司的股价长期一定是上升的。
巴菲特研究专家Timothy Vick对股票持有时间对盈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投资者选择股票的能力如何,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越长,他盈利的机会就越大!比方说,1989—1994年间的任何期间内,如果投资者决定持有股票5年以上,购买标准普尔500家企业并盈利的机会超过80%,在某些年份中超过90%。如果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间只有1年,总体上说,他投资收益仍然十分卓越,但其收益额将出现更大的随机性。投资者何时进行投资影响到了他投资成功的概率和失败的风险。在持有5年的策略中,无论投资者何时做出决策,他交易的成功率都接近90%。相比之下,持有1年的策略的交易成功率只有70%。如果只持有股票1年,在某些时期,投资者的交易成功率只有不到50%。
价值投资者要想成功,一定要获得尽可能长的资金期限,那些短期的钱是无能如何都不要入市的。资金期限决定了价值投资是否成功,也是一个投资者投资与投机的分野。

梦之子 发表于 2008-10-12 09:15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10-9 13:3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老巴有些观点我也不是很赞成。任何观点我都是批判性的理解和接受。
那些观点可能是老巴最重要的观点。

梦之子 发表于 2008-10-12 09:19

原帖由 richwood 于 2008-10-9 12:30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有的一条有些问题,知道的越多不一定能判断的好,理解的越多则大有帮助。
知道的越多等于信息采集,但前提是有一个能正确分析信息的大脑。如果缺乏这个大脑,知道的多与不多,都没有区别。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12 10:03

原帖由 梦之子 于 2008-10-12 09:1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些观点可能是老巴最重要的观点。
我不会全盘接受任何人的观点。只做最适合自己的,那怕别人说你这个土包子。:*22*:

波光鳞鳞 发表于 2008-10-12 12:54

楼主是高手,那么未来几年十几年,哪些行业和板块具有高成长性呢?那些矿产类的具有垄断性的股票具有投资价值吗?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14 17:25

端宏斌:信念与固执

投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调整的市场中,如果被套住了,那就很可能更加焦躁,甚至为此走上短见也有可能.昨天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同学因为股市被套,几百万资金可能烟消云灭,全家突然消失了,也就是躲到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地方去了.尽管中国之大,但是在我们的国家体制之下,要想长期地躲藏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许躲藏的痛苦要比不躲藏更加大.我只希望那些在股市被套的朋友,不要灰心,不要走到错误的道路上去.股市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盈亏的变化经常轮换.坚信我们的股市会象太阳一样,今天落下了,明天还会升起.这个不需要讲什么道理,这是一种信念.

信念和固执非常类似,很多人对于我的坚持也送给我”固执”的评价,但是我谢谢他们的”好意”,我的确有点固执,但是从来不会把固执用在投资上,对于经过我理性分析的结论,不论和别人的看法如何不同,我都会坚信自己的判断,如果是做别的事情,可以看别人怎么走,听听别人怎么看,但是在投资上,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独立的判断和坚强的信念,除非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没有理由的,因此,对于我的固执,我没有必要改变,投资的事情,其实只有少数人才是正确的,越是少数,越是被别人看成异类.如果你喜欢跟着群羊走,尽管不是每次都是错的,但是你也得不到什么东西.

坚持和灵活是对立的统一,在股市暴跌了7成之后,我认为应该是坚持看多的信念,当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不同的热点,不同的操作方法,例如长短结合,高低结合,蓝筹和题材结合,这属于具体的操作,因人而异,因为资金不同,看法不同,时间不同,没有必要统一,只是在看大方向上,要战胜恐惧,大跌就买,买了就要敢于持有,

美国的风暴也好,欧洲的风暴也好,短期看有心理影响,但长期看对于我们国家是机会,我不相信全世界的人都停止了呼吸,等待着死去.因此,我们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当别人不敢买的时候,你要选择好东西买点,一定没有错.

bypcgl 发表于 2008-10-14 19:20

大炼钢铁,http://blog.macd.cn/206644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14 19:55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10-14 17:25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投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调整的市场中,如果被套住了,那就很可能更加焦躁,甚至为此走上短见也有可能.昨天一个好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同学因为股市被套,几百万资金可能烟消云灭,全家突然消失了,也就是躲到一 ...
关于这篇文章,我再补充一下我的观点。虽然风险在降低,但不排除继续向下运行这个事实。到1500或更低也不是不可能。只能说安全边际在慢慢显露,但不能保证你买进去就不套。

淡泊赚了就跑 发表于 2008-10-14 20:19

回复 #374 股市轮回 的帖子

:) :) :)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20 10:33

贵州茅台高毛利率“奇迹”

贵州茅台高毛利率“奇迹”
                                 作者: 孙旭东


   
  上半年,贵州茅台(600519)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业绩报告,实现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163.56%!分析师们多认为贵州茅台净利润猛增的原因首先是大量预收账款被确认为收入,其次是产品价格上涨。

  贵州茅台高毛利率“奇迹”
  还有其它原因吗?其实,价格上涨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贵州茅台毛利率同比增长5.23个百分点达到90.43%,或许要加上单位成本降低这一因素。不过,贵州茅台财报从未提及成本是如何降低的。这为其高毛利率奇迹增添了神秘色彩。


  毛利率增长似易实难



  上半年,贵州茅台的预收账款由期初11.25亿元降至2.94亿元,减少了8.31亿元,这令人费解。有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因为公司一季度预收账款略有上升,因此对二季度预收账款的确认完全超出预期。”贵州茅台预收账款下降从2007年下半年即已开始。2007年初,贵州茅台预收账款高达21.41亿元,到年末下降了47%。有分析师曾认为“赶在2007年四季度集中释放前几年遗留的业绩,不排除是税务部门要求公司在所得税税率下调前释放业绩并上缴税款”。但这样的理由无法解释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
  令人惊奇的事情不止预收账款减少,上半年,贵州茅台毛利率达到90.43%,同比增加了5.23个百分点。具体情况是:高度茅台酒毛利率为92.36%,同比增加5.85个百分点;低度茅台酒毛利率为90.84%,同比增加5.42个百分点;其它系列酒毛利率为62.51%,同比减少6.99个百分点。
  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当一家公司毛利率已经越高后,再提高5个百分点就越难。如果一家公司毛利率已达到95%,无论产品如何提价,只要生产产品仍需成本,就永远达不到100%的毛利率,也就是说毛利率已经不可能再增加5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2007年前,贵州茅台的毛利率一直没有大的变动。但2007年上半年,高度茅台酒毛利率为86.51%,2008年上半年却为92.36%,在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将产品价格提高76.5%;低度茅台酒的难度稍小,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也需产品价格提高59.2%。
  问题是茅台酒的价格涨幅没有那么大。根据公告,2007年以来贵州茅台产品涨价三次:第一次是自2007年1月1日起上调茅台年份酒出厂价格,具体幅度未披露,但“由于工艺原因,茅台年份酒在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总销售量中的比例较小,因此公司预计此次价格调整对2007年的收入影响约在3%以内”。
  第二次是自2007年3月1日起上调除陈年茅台酒外的普通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12%,公司预计“此次价格调整对2007年收入的影响约为10%”。第三次是自2008年1月11日起上调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
  根据上述情况推算,2008年上半年茅台酒的平均销价不可能比2007年上半年增长50%以上,有分析师估计整体提价幅度在27%左右。


  单位成本下降20%?


  既然2008年上半年贵州茅台毛利率的提升不能完全用价格上涨来解释,如果报表是真实的,则可以断定茅台酒单位成本同比下降了。
  我们用两种方法来估计高度茅台酒单位成本下降的幅度(低度茅台酒的情况类似)。第一种方法是参考前面所述分析师的估计,假设高度茅台酒的价格上涨30%,推算的结果是单位成本下降26.38%。
  第二种方法首先根据贵州茅台母公司的财务报表来推算高度茅台酒的销量,继而推算单位成本。由于贵州茅台年报中只披露了每种产品的收入和成本,没有披露其销量,因此投资者乃至大多数分析师只能估计茅台酒的销量。
  具体做法是假设母公司报表披露的高度茅台酒收入增长幅度就是其销量增长幅度,即假设母公司销售高度茅台酒的价格不变。之所以这样假设,是因为公司为了避税,不大可能提高母公司的销售价格。
  我们知道,政府对白酒企业征收消费税。根据贵州茅台年报披露,按酒类产品销售收入的20%和销售数量(每500ml0.5元)缴纳消费税,但是2008年上半年,贵州茅台合并报表收入46.20亿元(全部为酒类产品销售收入),20%为9.24亿元,而其实际负担的消费税仅2.60亿元。
  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白酒企业为了避税,都有效地利用了税法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规定的漏洞,将大部分销售收入体现在(不生产酒的)销售子公司。2008年上半年贵州茅台销售收入只有13.18亿元,仅为合并报表收入的28.53%。2008年上半年,贵州茅台高度茅台酒销量增长14.87%,而总成本下降了10.65%,这样算下来其单位成本下降了22.22%。
  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显示,贵州茅台高度酒单位成本同比下降在20%以上,这个幅度不能算小了。即使考虑到茅台酒的生产周期长达5年以上,在物价节节上涨的今天,这也是足以令人惊讶的奇迹。
  招商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朱卫华3月份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08年贵州茅台茅台酒的毛利率从2007年81.6%降至79.3%,2010年也不过升至82.5%。朱卫华采用的毛利率口径和我们不同,但应无碍对趋势变动情况的表达。当然,最关键的是,他预测茅台酒的单位成本是从2007年的6.77万元/吨上升到2008年的8.80万元/吨。


  并非无人能料



如果贵州茅台曾经在年报表示过将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那么2008年上半年茅台酒单位成本的下降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当然,人们会对其采用何种有效方法降低成本感兴趣。
  不过,也并非就无人能预料贵州茅台成本下降。在贵州茅台半年报公布后,即有A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称,“上半年公司盈利占到我们全年预测值的45.1%,与我们预期一致,并大大高于市场预期。”A分析师超人之处在于准确地预测到了茅台酒成本将大幅下降。表2是A对高度茅台酒销量和成本的假设,表中单位成本为我们根据其相关假设计算而得,下降幅度和我们前面的估计相差不多。
  A分析师预测高度茅台酒2008年的毛利率为92.2%,看似比半年报实际数据略低,其实不然。贵州茅台在年报中将产品分为三类:高度茅台酒、低度茅台酒和其它系列酒,而A在盈利预测中将茅台酒分为五类:高度茅台酒、低度茅台酒、极品茅台酒、中档茅台酒和低档茅台酒。显然,在A的分类标准中,高度茅台酒与公司定义并不同。
  事实上,A预测贵州茅台2008年整体毛利率为93.2%,高于半年报实际水平,而之所以会预测出这么高的毛利率,是因为有极品茅台酒——A预测极品茅台酒2008年毛利率为98.8%,2010年还将提升到99.2%!
  毛利率98.8%是什么概念?A预测极品茅台酒2008年平均单价为4,255,194元/吨,合2128元/斤,考虑到这只是出厂价,消费者买到手中价格会更高,姑且假设为3000元,那么,消费者3000元买到的酒,成本是多少?根据A的预测数据是25.53元。经常有人说茅台是赚钱机器,但如此暴利恐怕也会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吧。如此高的毛利率也有赖于成本的大幅度下降,根据A的预测计算,平均成本下降85.08%。
  当然,这只是A的预测而已,究竟实情如何还有待贵州茅台更多信息披露,而这家公司披露的信息说不上丰富。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20 18:03

老巴:不要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

茅台终于破百,再次验证了“不要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幸灾乐祸者欢呼起来,媒体也跟着起哄,网易还煞有介事地做了一个祭祀百元股的专题。

许多投资真理十分简单,只是人们常常漠视它、曲解它。回顾历次泡沫的破裂,茅台的破百再也正常不过,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茅台还是那个茅台,不会因此而变成二流企业,仍然是中国股票市场最优秀的投资标的之一。坚定持有茅台的投资者也并没有错误,相反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不卖出是对优质股票高估时两种不同操作策略的选择,没有错对之分。茅台的下跌只是“价值决定价格”这一简单规律的再度演绎,可悲的是那些股价高高在上时仍然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幻想高估值能持续,并不断给出荒唐的目标价格误导大众投资者的分析师们,他们显然漠视了最简单的投资真理。

很多规律是恒古不变的。最简朴的投资真理最终总会发生作用,只是投资者常常被市场的喧嚣和诱惑所蒙蔽而忽视它的存在,或者不能真正正确地理解它、相信它、执行它。

投资者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正确的原则、理论中做出不同选择以及个性化的融会贯通,而并非随意的标新立异。投资领域没有那么多的新大陆,也没有那么多的技术创新,不要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不要自负地认为你能超越大师,不要去创造自己独辟蹊跷的“理论”,也不要寻找诸如“中国特色”这样的借口作为违反原则的开脱。老老实实按照已经被验证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10-28 09:13

穷人与富人的不同思维--转帖
每年收益一次的是高管,每月都有收益的是员工,
每天都有收益的是卖菜的,干活就有收益的是零工。

收益的大小与机会的多少成反比,与结算周期成正比。每天都有的机会收益一定很小,遍地都是的机会是留给收破烂。越大的资金,越高的收益,它们的机会其实不多。找到了或等到了那样的机会,它们其实只出动一次,眼花缭乱,到处都是机会,市场上充斥着喧哗与骚动,在其中大呼小叫汗流浃背的身影,都是散户。争先恐后抢着埋头拾钱的,迟早被拾了。 越到高处,小资金的机会越多,大资金已经在结算;越到低处,小资金找不到机会(因为没有今天买进明天入帐的),才是大资金的机会,它的收益日在很远的地方。

穷人和富人最根本的区别是,穷人每天都在找机会,一天没有收益他就会惶然不安,他最幸福的日子就是每天都能进点,所谓的细水常流。而富人知道,机会其实并不多。从时间上不多,所以经常要等;从空间上也不多,所以要耐心寻找.要想有富人的心态,先改变内心的结算周期,不要为每天都有的小收益沾沾自喜,不要为找不到小收益惴惴不安。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小钱来的很快。因为总是能够很快地来点小钱,所以总是没有大钱。穷人眼尖手快,所以经常表现出聪明,尽管很小;富人动作迟缓,经常显得笨拙,事后才知道那是若愚。穷人不吃小亏,经常占些小便宜;富人经常吃些小亏,占的都是大便宜。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价值投资的经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