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h080 发表于 2008-8-20 11:23

*

你们价值投资的讨论!使人有清晰的思路。
现在想讨论市场。许多a股票价格进入价值区域,但折价还不明显,不过b股却有较大的折价。如200771。它的基本面正常,拥有核心竞争力,管理层也可信赖,公司被大摩列入新兴市场的指数样本股票。再看看它的财务报表就可以印证,现在中报也出来了 ,也请各位来看看。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8-21 12:28

B股最大的问题是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所以不能用它的估值系统。
所以B股和A股合并已是大势所趋,从大战略上讲,B股已无操作价值。

jjh080 发表于 2008-8-21 20:22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8-21 12:2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股最大的问题是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所以不能用它的估值系统。
所以B股和A股合并已是大势所趋,从大战略上讲,B股已无操作价值。
在下有些不                                                                                                                                                                                                                                                                                                                                                                                                                                                                                                                                                                                                                                                                                                                                                                                                                                                                                                                                                                                                                                                                                                                                                                                                                                                                                                                                                                                              明白。
价值投资不是要求操作,而是价值。理论上,b,a都是股票所代表也是公司。既然我们买的是公司,有何论是a还是b?
请轮回指教!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8-25 09:31

福尔莫斯:价值的根本——随时间增值

经常见到一些投行券商的报告“强烈推荐”某某股票,理由可能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今明年EPS将大幅增长,PEG为**”等等。再看这些股票,一般而言,那时肯定如同火箭升空,连续上涨……。
    但去年巴菲特来中国时讲了句这样的话:“我不懂如何快速致富,我只想8年、10年后什么公司能增值”。

    从道理上看,那些券商的理由似乎最直接、最有说服力,似乎任何投资人都愿意接受这样的报告和理由;而巴菲特的观点则让人“不过瘾”,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接受巴菲特的这句话。

    但事实是,巴菲特及持有这样投资观的人长期看基本都能成为富豪,且生活简单快乐;而象券商投行那样观念的人基本上长期只能靠工资来维持生活,并长期生活在恐惧与贪婪的情绪波动中。

   这其实涉及到对价值的基本理解问题。在我看来,券商投行的上述观念基本上是“趋势投机者”,而巴菲特的观念则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这是个根本性的区别。真正的价值投资思路其实是最简单、因而也是最可靠的;而“趋势投机者”则是最复杂的、不确定性最大的。时间一长,两者的巨大区别就显示出来了。

   价值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标的能够随时间越来越增值。如果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始终能考虑这个问题,那么投资就不会那么复杂了,甚至不会有那么多投资上的恐惧与贪婪。什么东西能够“随时间越来越增值”?显然,只有世间稀有的东西才具备这个特征。

   什么才是“世间稀有的”?达芬奇的一幅名画如此,独一无二的某别墅也如此。所以它们的价值与日俱增;而那些世间独有经营要素的公司,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如此,哪怕它们某时期增值得较慢也没法改变这个趋势。而“某某产品在涨价”肯定不是能随时间而持续的,因而这样的事实是没有价值的。

   几年前,我听过一句同行最令人记忆深刻的话:这一行,根本不是比谁赚得快,而是比谁赚得确定和轻松。理解了这句话,我觉得基本上就懂了价值投资了。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8-27 05:57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机会从来不会清晰出现,清晰到你要一觉醒来就想要去抓住它.

  对这些人而言,机会只有回头才能够看真切.但等看清晰时也等于又错过了"上一次"机会.他们永远只抓住了又一次后悔的记忆.

  只有快到下一个半山腰时可能才恍然大悟,前一座山的山谷底竟然是地平面.

  每一次山谷底在哪儿我们都没有办法清楚知道,但我们清楚知道的事是每一个山谷底一定在类似这几天一样的极度恐惧中形成.

luhanta 发表于 2008-8-29 23:34

:*22*: :*22*: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8-30 04:30

在拉斯维加斯,罗杰斯说:
  首先,我不赌博。我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险,永远都不会。成功的投资家的做事方法通常就是什么都不做,一直等到你看到钱就在那里摆着,就在墙角那里,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走过去把钱拾起来,这就是投资之道。你要耐心等待,一直等到你看到,或者发现,或者碰到,或者通过研究,发掘了你觉得稳如探囊取物的东西。获取这个东西不需要冒太多的风险。在你下单购买之前,你一定要肯定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低廉,或者你看到积极的变化即将来临。换句话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你才下单购买,人生中看到钱就躺在那里的机会是绝对不会太多的”。
   “很多人在股票市场里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买了某种股票,看它往上涨,自以为自己聪明能干。他们觉得买卖股票容易得很。他们赚进了很多钱,立即开始寻找其他可买的东西。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应该什么都不干。自信心会导致骄傲,最终导致狂妄自大。其实此时你真的应该把钱存进银行,到海滩去玩上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因为好机会本来就不多,更不会接踵而来。但是,你并不需要很多好机会,如果你不犯太多错误的话。”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1 21:07

翟敬勇:简单是最难的

备注:前一段时间和段总聊天,他讲到他和巴菲特聊天时谈到:简单是最难的。而且巴菲特到中国时也连续两次说到:简单时最难的。刚好今天一个朋友把他的感想发给我,我就把这篇文章当作引子放上来,要时时刻刻让自己清醒。 翟敬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万事万物都是由“简单”的元素组成,并最终形成“简单”的原理。一个伟大的公式通常是很简单的(如:E=MC2),如果公式过于复杂就只能说明两种可能,一是这个公式可能是错的;二是这个公式可能还不成熟。

在我的哲学体系里,“简单”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喜欢简单做人,简单思考。人们总是有把问题复杂化的倾向,却从来不努力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

吃的时候要“简单”,天然的蔬菜水果最好,食品加工的次数越多越复杂,营养流失越多。不要花了钱,买一些垃圾食品吃下肚。

穿的时候要“简单”,看看北京奥运会颁奖小姐的礼服大方得体、简约很耐看,而且节约布料还环保。

找老婆的招数要“简单”,觉得她很合适自己就主动说::“别考虑了,除了我你还有其他选择吗?这辈子就交给我吧!”结果,她一感动,我们马上就成了,直到现在我老婆还埋怨我当时结婚太早没有享受到谈恋爱的甜蜜。我对她说,看到电视上那些酸甜苦辣、拖沓冗长的爱情长跑我就烦,人活得那么累干嘛?

就连投资也要“简单”,世界上最成功的是谁?价值投资的巴菲特。好了,向他老人家学习就行了。他老人家说:“找个好公司,便宜的价钱,长期持有。”好的公司是谁?万科、招行、茅台、平安。各位但斌、翟敬勇等老前辈都这么说(就算他们不说,我们还看不出来吗?)。那现在便宜与否?万科的存货都九百多个亿了,市值还不到八百亿,还有一百多亿的现金,你说便宜不?好了,那结果就出来了,现在买入然后长期持有不就行了。

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明明很“简单”不过的事情,很多“有名”的老先生偏偏杀出来想说上几句,什么地产银行此时要回避,宏观调控还在继续,CPI、PPI都在涨,石油价格高居不下,粮食价格在上涨,全球通胀无法控制,次贷危机远未结束,全球衰退即将来临,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等等。就连来我们家的保姆也能依葫芦画瓢说上几句上面的话。呜呼哀哉,一年前那些言必称价值投资的“专家级”老先生都哪里去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只有一个词“墙头草”。

刘建位老前辈在《资本人物》中都说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很“简单”。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呢?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我去过日本之后感受颇深),大量进城人口和大学毕业人口要房子住,每年要结婚生娃的人不能没有房子,五六十年代的人要换更好的房子。除了深圳看看内地,说得不夸张,我看内地城市四分之三的房子都可以拆了重建,就算是深圳,那些八十年代盖的成片的小高层再过十几年,就算你不拆它,它也会变成危房不能住。你说房地产行业未来二十年能没有希望吗?谁都知道这个行业里最好的公司就是万科,那问题不就这么“简单”吗?可就在这时候,甚至还有人跟我说,“美国、英国的房地产都在跌,这行业没前途。”“前几天万科哪个工地出事儿了,股价可能要跌呀。”我晕。

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过去那些“老先生”在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博文,后来验证是正确的百不足一。为什么?因为宏观经济有许许多多不可测的因素所左右,任何因素都可能直接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既然决定宏观经济的众多因素本身就不可测,你又怎么能预测出正确的结果呢(例如:A****E*F*G=?每个数字都可能是正或者负,那么最后相乘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呢?)

大多数预测宏观经济的文章我只是“简单”过过,让我敬佩的博文极少,我还是愿意将注意力放在公司的基本面上,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有那杞人忧天的工夫儿还不如和老婆孩子去散散心。

我还是那句话,人只要活下去,就要有饭吃,有酒喝,有房住,“简单”做人,“简单”生活,“简单”思考,“简单”投资。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7 09:49

难道说,那些价值投资者们都一哄而散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海汇丰 发表于 2008-9-7 20:30

:*29*:
至少还有我:*19*: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7 21:32

是啊,价值投资对许多人来讲就是一个道具。戏演完了道具就该丢掉了,真正把它当生活哲学的有几人。

richwood 发表于 2008-9-7 23:18

:*22*: 人有很多,在总量中占比极小而已.

梦之子 发表于 2008-9-8 13:29

原帖由 股市轮回 于 2008-8-21 12:28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B股最大的问题是已经丧失了融资功能,所以不能用它的估值系统。
所以B股和A股合并已是大势所趋,从大战略上讲,B股已无操作价值。
在下也对这句话不理解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16 09:25

[转]闲叙大小非

有一些日子没写文章了,可能是不到写新文章的时候。投资绝大多数时间是安静的,安静到你能感觉到岁月。商业的逻辑是一些常识,常有新道理确实等于没道理,看似高深的金融理念,它们终归是朴素的和简单易懂的,复杂的是人,人们会低估一些朴素常识的重要性。虽说常识是朴素简单的,却也不容易。

在上一篇文章,简略描述了一下股市连续剧,真实与谎言、朴素商业逻辑、打折区域、大小非……这些文字代表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深度。对于股市,一层层剥下去,朴素的商业逻辑,就成为贯穿全部的基本思路。

至今股市直落下来,依然不能说预测了股市的演变,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游戏。年初判断的可能性,金融资本溢价游戏的打折区域2330—1800点,我们还需要算计一下产业资本的游戏。

在生态相对均衡的市场,又另外冒出可能大量上市的商品,价格会有向下跌的份儿。身边菜市场也是我们的老师,夏季集中上市的果蔬,每年都会有论堆卖的情况,尽管阳光充沛的夏季果蔬内在营养价值更高一些。

目前,股价显然已开始进入有吸引力的区域,市场接下来给到多少折扣,准备的资金怎么分级配置,在长期投资人眼里,如果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还有什么因素能带来更大的折扣,我们当然将充分留意所有的事情。

包括规模工业下滑,企业日趋紧张的现金流,世界经济发生的一些事情,对宏观经济几个大的方面保持关注,但态度是适度的。

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股价,几毛钱都不值,却还在以几元钱交易,依然充满谎言,没有跌透,它们还会拖累股市,股市即使跌到比如1545点、1235点、1080点,市场均价到3.78元/股,我们也不用惊诧。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悲观情绪,倒可能是相反。一切都会过去,再大的熊市也会有结束的一天,前面那次是5年,这一次多久,我也不知道。如果是长期投资者,熊市意味着大的机会。

写作是个非常严谨的事情,文字不但可能影响别人,也能深刻的影响自己。本着写作突出主题的原则,谈谈目前的重要的事情。



闲叙大小非

年初我们在观察,大小非能不能带来熊市,现在显然不用了。所有存在的事情,必有其合理性,否则绝不会诞生。股市本有自己的运行逻辑,大跌不能将全部帐算他们头上,他们之前也只是极被动的成为了“长期投资者”,所获远远超过商业逻辑的想象,根儿不在他们,也无需非议,道理很简单,因为设计游戏规则的不是他们。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们得举一些例子。

万科刘元生先生广为流传的是个长期投资的经典故事,九十年代初始投入本钱300万,目前13379.12万股,万科股价按6元算,价值8亿。据说当年刘元生为了卖掉万科和深圳市政府闹过别扭,意思是当年非常想卖,现在的价格比闹的时候要高,也就是以前比这低的时候曾闹过要卖。当然了,在接受了这么多年政策的“教育”后和对自己的企业再次用时间了解后,刘先生可能不会抛。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沪深一千六百多家,几千口子新老非哥们都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卖个20、30%总是可以的,尤其是大非,守住控股权,还是可以继续为组织工作。

我感兴趣的不是刘先生们要不要卖,这显然是他们的事情。感兴趣的是里面的商业逻辑,从这个视角我们或许会找到答案。比如几个数据,300万和8亿的比较,不算多年分红到荷包收回本钱的银子,在8个亿面前,300万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去年高峰期万科股价40元时这部分股权价值33亿。1.22%的股权,抛去一部分,比如减至0.8%,可以获得2、3亿,1.22%和0.8%对其股东权利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那么阻止部分套现的理由似乎也不存在。至于大跌这份上具体卖不卖,还是等涨再卖,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如果沪深整体1.64万亿股的新旧大小非卖掉30%,对市场意味着什么,思考到这一步似乎够到一些东西了。

目前大跌到2100点附近,倘若他们真如一些看法所说,减持大小非的是只顾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更看不到好好经营企业和股东们将来的更大的利益,而且多年被动式长期持有,已经体验到长期投资的好处,跌到这个份儿上,再抛确实目光短浅,金子从200元跌到50元,意思是卖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这200元和50元的估值标准是什么,以股价大跌的标准显然不是标准。

但我认为,比如从目光短浅的角度来解释他们对股价的破坏,可能是不对的,这里面一定有更深次的东西,大小非抛售一部分,体现的正是本钱收益比的精明,还有人性一些的成分。

旧非们早先想变现的时候基本都在7、8年前,也就是说2000点以下,7年前牛市最高点2245是国家站出来想要凑个天大的便宜热闹,要改变国家股、法人股不流通的游戏规则,而且压根没想给对价补偿,结果带来5年的贫困岁月,没有人能占尽天下所有的便宜这一条规矩什么年代都是适用的。

我们赞同股市必须要全流通的,这是股市本来的游戏原规则。新老划断前给了对价,所谓契约,不能回头。06年新老划断后,不给对价,没人提这个,因为全流通了,可发行依然保持优良的老传统,用极少的股份发高价,也就是先用极少的萝卜先卖出全部萝卜价。人寿市盈率97.81倍首发,流通2.88%;平安76.18倍,流通10.9%;中石油22.22倍,流通2.18%;远洋98.67倍、神华44.76倍、中信银行59.62,其余大部分29倍多左右,列这些数据,还是想强调一下,这些设计的游戏规则,不是非哥们设计的。

现在7年一轮回,从6124点又回到2245下方,旧非们又熬了7年,除被动另外所得7年分红不算,当然05年给了30%对价,当年期望减持的最理想价格2245点附近,目前减个20%、30%可以看做是正常的,最新公布的8月底的24.3%减持数据也证明了这点。



我们再看看06年后的天量新非。

例举新老划断后一家07年新上市企业(为避讳,隐去其名),争取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述清楚。6年前,大非投入1.45亿,成立搞起了一家不错的摊子,说它确实不错,因为上市前的6年中经营有方,分红+企业成长的股东权益=12.98亿,6年增值8.9倍,产业资本正常经营的收益,有眼光有胆识、当然也是有关系的半道小非,投入5.7亿搭上了车,三年后,这部分分红+股东权益18.91亿,3.3倍,经营得到的收益是很不错的。

算这些帐并非啰嗦,这是一个红火企业产业资本收益的路线图,想说明的这是正常的商业逻辑,大小股东各方是欢喜的,本钱PE3-5倍(3-5年内已收回),且都有倍数收益,当初大家承担了经营风险,如此,就这么正常经营下去,以后赚的钱没有最多,也有更多。

接下来第7年,经营正常的在运行,伟大的上市开始了,07年上市前,大小非先是自己给自己一顿猛送,10送50股,大小非股份数摇身是原始的6倍。大非按上市首日价价值274亿,也就是说前6年靠经营8.9倍收益,第7年一上市188倍,小非3年靠经营3.3倍,第四年上市价值399亿,70倍。我们是根据招股说明书上的数据算出的,一层层剥到这里,事情似乎明了起来。

2007年底另一家很有行业前景的新上市公司,也是家经营相当相当不错的企业,01年成立,从招股说明书找到数据,原始大股东和小非,本钱1元/股,至05年两次分红利即收回全部本钱,这是家好企业,而且有超常的收益,07年上市前10送35股,每股成本降低为0.25元左右,上市价格是成本的544倍。

这种一经上市,巨额收益远远超过商业收益逻辑的规则,对它们的的关注不是眼红、有色眼镜或者他们该不该得,创业有风险,做企业很辛苦,尤其是把企业搞好,那是相当辛苦,每日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我有兴趣的是这种收益符不符合商业逻辑,或者即使从暴利生意的商业逻辑看符不符合,这可能是我们看大小非的一个切入点,追究这些现象深处的东西。

假如不上市,股东们依然享受经营的乐趣,比如第一家,开张第6年大非8.9倍,半道小非3.3倍,第7年经营不变,收益继续单位数往上递增,一切都落在正常逻辑内,但一上市价值增加了179.1倍和67.7倍,只是过了1年时间,仅凭常识,我们知道,这种收益率商业逻辑根本解释不了,我们可以有答案了。

为方便说明问题,我们取上市首日价(也可按目前股价算),第一家大非1.45亿本钱,6年经营收益12.98亿,上市值274亿,假如抛掉24%,是65.7亿,相当于少干5次前面的6年的活儿。半道小非5.7亿本钱,3年经营收益18.91亿,上市值399亿,假如抛30%,120亿,20倍本钱。无论从几十、成百亿的绝对数还是倍数收益,或者仅抛出3成部分来看,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再看看第二家,请注意,例举的都是些好企业,不是类似上市一、二年就ST的谎言企业张铜们。假如我经营正常,5年分红就收回了成本,第4年股东权益增值11.15倍,第5年股东权益增值18.57倍,这是家非常棒的企业,如果做这家的股东(指原始股东),价值投资非常棒,这也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如果第7年(不上市的情况下)股东权益增值到30倍,也在商业逻辑的范围之内。如果仅仅因为上市,原始股东增加577倍呢?这时候就很有理由怀疑,究竟这家企业是不是上市以前被极度的低估了(通过阅读上市前一系列的眼花缭乱的低价格股权转让,包括一级半的转让价格,我们显然清楚的得出结论),还是游戏规则本来就是扭曲的,那么上市的股价是为二级市场股东回报的,还是打家劫舍的?如果是打家劫舍的,那么,谁制定的这些规则?当脑子里出现打家劫舍时,我没有感到意外,这些文字前面拐了个弯,也就是我绕了半天,不肯直说的一句大实话。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一般能做到大小非的都是中年人了,有现成的堆成山一样的亿元钞票,可以随时用成本低廉、甚至负成本的电子符号换得,没有风险,不是腐败,受到保护,除点交易费用,不用上一分钱所得税,安安稳稳的可以花,可以做更大的事,可以享受,为什么非要等到60岁,干也干不动、吃也吃不香的60岁以后再动手花,任职国企的中年干部大约也不会全部长期持有,等到60岁退下去之前不去使用这些超常规的钱,虽然不是拿来办私事。

绝大多数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巨额轻松钞票,假如换做是我们,即使我们全都目光远大,看得清楚企业很好的未来,我们应该怎样从事呢?至少我们还不能得出结论,他们全都是目光远大到几十年的主儿,何况假设只拿一部分而已,而且90%的企业根本不值得长期持有下去,他们心里明白的很。



社会金融总资产

接下来,我们自然要算算假如大小非出来30%的社会可承接的资金总账,因为不可能全卖掉,为套现一股不留把企业卖个精光。依然取最简单的算账,取2008年9月4日样本,大盘2277.41点,沪深总市值147,979.61万亿,总流通50,741.70万亿,未流通97,237.91万亿,这未流通的9.72万亿的30%价值2.9万亿。

截止8月底,居民存款20万亿。市场货币流通量(M0)馀额为3.1万亿元,(M1)馀额为15.7万亿元,(M2)馀额为44.9万,把这些数字搞清楚,蛮麻烦,我们明白以下几点就可以可,即老百姓存款有20万亿,社会上流通的钞票有3.1万亿,44.9万亿是企业加老百姓的定期和储蓄。

关于社会金融资产总量和股市正相关的关系,我没有答案,商业常识,即使手里的钱再多,赔钱的买卖没人做,暴利买卖刀口舔血也有人。不过,我感兴趣的是这组数据,据统计,截至08年7月底,沪深两市1587家A股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在内,累计募资总额达23397亿元,也就是说股市18年的总融资2.3397万亿,2.9万亿绝不是个数字符号。

关于M2,彼得.林奇问是某种步枪的型号吗?当然他是故意的,他也没办法找出其中的联系。社会资金和股市的关系,巴菲特有描述,大体上市值占GDP的70%、80%是合理的区域,到200%是在玩火。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中立的研究,流通市值与GDP比例,从1999年到2004年,6年流通市值占GDP比重的平均值是12%左右,从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迄今,沪深股市18年历史,按年均1%的速度,股票流通市值占GDP总值的比例应维持在25%左右才比较合理。而2007年底,沪深流通市值占GDP总值的比例曾高达50%,总市值占GDP的比例则超过120%!

沪深两市1587家累计募资总额达23397亿元;同期已实行现金分红和可转债付息总额约8266.5亿元,分红回报占融资总额的35%。剔除上市不足1年的新股、次新股,有62家公司上市以来现金分红为零。上市公司拿走1元,A股市场诞生18年间对投资者加总回报只有0.35元,远不如让资金躺在银行中享受负利率。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看分红率,因为好企业用少分红的钱能给股东带来更大的ROE回报,比放在股东自己手里吃利息强,但是,投资A股90%以上的企业,真的不如让资金躺在银行中享受负利率,这也是强调90%的企业不值得关注的原因,如果您想投资而不是投机的话。

以上数据资料仅供个人独立思考的参考资料。

sunjinyu 发表于 2008-9-16 15:09

股市轮回兄转的都是好帖子,学习ing:*22*: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18 21:22

体验崩溃


还是回顾2006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有一篇文章,叫做“散户不倾家荡产天理难容”。而今很多散户亏损在7成以上,真的荡产了,尽管那些做空的机构流出了鳄鱼的眼泪,然而,散户是一个特别的投资群,他们的韧性是任何狂风也摧不折的,我倒是听到那些机构正在崩溃的声音,看看我们这些基金吧,成万亿的亏损,仍然拼命的杀跌。因为这些资金不是他们的钱。

全世界都在体验崩溃,今天权证市场的溃决,就是崩溃的写照,还有银行的崩溃。其实,就是招商银行把那一个来亿全部提取亏损准备,对企业的影响也很小。只是大家不知道除了雷曼兄弟的债券之外,还有多少债券,这些债券还有多少是安全的,这才是市场恐慌的原因 。

今年的事情非常怪异,不论是自然的灾害还是人祸灾害,一个接一个的发生。我们一致期盼的2008年,却是这个样子。人说,2008是中国世纪的元年,这个元年来的也太辛苦,太灾难了。

美国的金融危机危害的不仅仅是我们这样持有外债巨大的国家,日本也是外债巨大的。美国的5大投行如果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了,如果英国也跟着倒了,也许我们的世界元年真的以这种方式开始。

帝国主义倒了,我们的出口受到限制,现在才突然发现,帝国主义是不能被打倒的,最好是让他们一点一点的消灭,如果是那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世界也不会变得更好。我们没有做好重新规划世界的心理准备,我们的企业还靠着毒奶粉充饥,我们的政治家要的和平崛起。

我们感谢帝国主义没有让我们加入8国集团,现在看金融的开放还是不能快,还是要慢慢走。如果是我们过于激进,今天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一百年一遇的金融崩溃,难道真得让我们赶上了,是有幸还是不幸。据说,帝国主义的经济危机就意味着战争,他们要把国内的危机转嫁到世界别的地方,目前能转哪里去呢?欧洲是自己的家,肯定不会,中国和俄国,那是没有把握的战争,非洲太落后,不值得使用那么昂贵的导弹。只有伊朗和拉美了。美国总统也许会说,我不想打你,谁让你碰到我的枪口上呢----------这是一个玩笑话。

如果世界经济崩溃了,美元就一定是废纸一张。那么石油和煤炭,黄金白银和稀有金属,一定是和美元相反的暴涨。甚至包括基本金属和粮食,都会大涨特涨。而银行和保险会崩溃。因为最不值钱的就是这些“钱”了,当然,这是崩溃发生的时候, 今天断定这点还早。

如果真地崩溃了,饿死的和地震砸死的,一样是死。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20 21:25

福尔莫斯:对"919"行情的一点感想式玩笑

“除了天天的跌,就不知道涨是什么滋味了。…… 在此期间,流行的是“什么时候卖都是对的,什么时候买都是错的;卖什么都是聪明的,买什么都是傻瓜蛋”。”

呵呵,当习惯这样的“思维定式”后,股市一定要显示其另一面:给习惯者以教训!
今天的指数涨停上涨正常吗?历史的一幕幕再现!这与其说是某某具体因素,不如说是历史辩证法的朴素道理的必然,也是做人常识性基本道理的必然。
正常!简直是老天鬼斧神工式的巧安排!


   股票投资时机历来是最难也最缺乏系统研究的。流行的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学院派,即以所谓“宏观经济形势”来判断股市走向;二是以图形的“形而上学”的技术分析派。
   前者似乎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显得那么专业和正确,比如国内以中金为代表的券商研究派。我觉得近年来他们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普及了CPI、PPI……等等一大堆英文缩写经济学词汇;而后者则在大部分时间里显得那么“算命先生”而遭耻笑,但有时却能在最关键的转折点上神奇(注意是“神奇”)得准,准得比“八挂”还八挂,比如,当年“519”行情前有位技术分析人曾预言(公开出版物上提前一星期):“请注意5月17日、18日,特别是5月19日下午,市场将有狂飙,2年的熊将结束”——结果连时间对说对了,1999年的“519”正是5月17日见底,5月19日下午一点开始狂飙的!——算命先生?
      而本次“919”行情,至少我的一位朋友事先就“神准”地算出了(不详细说了)。当然这个事实并非意味着靠经济学英文词汇来预测股市的学院派们水平就低了,更不意味着一大堆江湖骗子式的“算命先生”类的股评人水平就高了。
   股市是令人敬畏的,包括其分析方法。见识多了,神奇也不神奇,高深也不就不高深了。不过,运用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等朴素辩证法则是股市投资最可靠、最容易的方法。比如本次下跌,空头也太过分了,套了人家70%了还得理不饶人,越跌越发现真理似的还在空仓等待这等待那,那就不要怪出现技术分析的怪才给你上个神奇的“八挂”式逼空课了.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23 12:03

李驰:可笑之至的/善变的估值体系

     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2008年09月23日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昨日金融类个股再次全线涨停,其中三大行”均收出“一”字涨停板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周一A股市场继续放量大涨。盘面分析,有三个突出的特征值得关注:一是游资有撤退迹象,散户的追高意愿不强;二是金融板块全线涨停,其中,工、中、建等大银行股封涨停十分坚决;其三,盘中资金大规模进入指标股,应是推动大盘上行的增量资金。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连续涨停凸显出救市的标杆意义,并有望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其一,银行股是经济和股市的命脉。天相投顾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认为,汇金拟在二级市场上购入三大国有银行股票,其性质跟近期国有股大股东增持有实质意义上的不同,他认为:“汇金代表政府,这说明政府担心股市下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影响,甚至危及实体经济。”

  从国际市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策略看,稳定银行股是重中之重。如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上周四表示,暂时禁止建立或增加金融上市公司的净空头头寸。该禁令一出台,便推高英国银行类股票涨幅一度高达40%。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19日清晨发布了一份紧急命令,暂时禁止对799家金融机构的股票做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当日涨幅均超过了20%。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家银行股绝不是象征意义,而会对市场走势有实质性影响。

  其二,银行股带动大盘重心上移。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全球金融风暴对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业绩的实际影响并不大。资料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剥离当时从技术上讲已资不抵债的银行累积了数十年的坏账,并通过运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其注入新资金。此举增强了银行的财务实力,使得中国的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相比,财务状况要更好。银行股成为这次反弹的急先锋,A股强势有望延续。

  其三,银行股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从估值上看,天相投顾认为,由于银行板块业绩增速仍远快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时银行板块2008年的PE约为12.9倍、PB约为2.5倍,仍具有相对优势。而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一般都跌到了10倍,有一些甚至是10倍以下,明显被低估。

  瑞银报告还指出,预期2008年中资银行股的纯利较去年增长48%,原因是强劲的收益增长和资产质量的提高,虽然面临不良贷款增加及净息差下跌的因素,但仍预期中资银行股2007至20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6%。该行又称,即使在经济硬着陆的最坏假设下,中资银行股7至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亦可达到22%。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银行股稳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并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阶段内,对于银行股来说,无论是交易性还是波段性的机会,都非常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是持之以恒的理性独立思考;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缺,最不缺的是言之凿凿的"迟来的爱";

大涨后就看好,大跌后就看空的事后股评式研究报告实在多不胜数,以上算是一例.

看好中资银行股的研究报告为什么不在这几天大涨前就堆到我们案头呢?我们前一个月收到的可基本上全是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那些吓破胆卖出银行股的"长线"持有人到哪里去申冤诉苦?数据显示部分公募基金上星期可是在狂抛银行股啊.

银行还是那个银行,估值转眼又不是那个估值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23 12:58

李驰:可笑之至的/善变的估值体系

     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2008年09月23日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昨日金融类个股再次全线涨停,其中三大行”均收出“一”字涨停板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周一A股市场继续放量大涨。盘面分析,有三个突出的特征值得关注:一是游资有撤退迹象,散户的追高意愿不强;二是金融板块全线涨停,其中,工、中、建等大银行股封涨停十分坚决;其三,盘中资金大规模进入指标股,应是推动大盘上行的增量资金。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连续涨停凸显出救市的标杆意义,并有望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其一,银行股是经济和股市的命脉。天相投顾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认为,汇金拟在二级市场上购入三大国有银行股票,其性质跟近期国有股大股东增持有实质意义上的不同,他认为:“汇金代表政府,这说明政府担心股市下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影响,甚至危及实体经济。”

  从国际市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策略看,稳定银行股是重中之重。如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上周四表示,暂时禁止建立或增加金融上市公司的净空头头寸。该禁令一出台,便推高英国银行类股票涨幅一度高达40%。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19日清晨发布了一份紧急命令,暂时禁止对799家金融机构的股票做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当日涨幅均超过了20%。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家银行股绝不是象征意义,而会对市场走势有实质性影响。

  其二,银行股带动大盘重心上移。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全球金融风暴对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业绩的实际影响并不大。资料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剥离当时从技术上讲已资不抵债的银行累积了数十年的坏账,并通过运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其注入新资金。此举增强了银行的财务实力,使得中国的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相比,财务状况要更好。银行股成为这次反弹的急先锋,A股强势有望延续。

  其三,银行股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从估值上看,天相投顾认为,由于银行板块业绩增速仍远快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时银行板块2008年的PE约为12.9倍、PB约为2.5倍,仍具有相对优势。而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一般都跌到了10倍,有一些甚至是10倍以下,明显被低估。

  瑞银报告还指出,预期2008年中资银行股的纯利较去年增长48%,原因是强劲的收益增长和资产质量的提高,虽然面临不良贷款增加及净息差下跌的因素,但仍预期中资银行股2007至20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6%。该行又称,即使在经济硬着陆的最坏假设下,中资银行股7至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亦可达到22%。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银行股稳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并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阶段内,对于银行股来说,无论是交易性还是波段性的机会,都非常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是持之以恒的理性独立思考;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缺,最不缺的是言之凿凿的"迟来的爱";

大涨后就看好,大跌后就看空的事后股评式研究报告实在多不胜数,以上算是一例.

看好中资银行股的研究报告为什么不在这几天大涨前就堆到我们案头呢?我们前一个月收到的可基本上全是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那些吓破胆卖出银行股的"长线"持有人到哪里去申冤诉苦?数据显示部分公募基金上星期可是在狂抛银行股啊.

银行还是那个银行,估值转眼又不是那个估值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股市轮回 发表于 2008-9-23 12:58

李驰:可笑之至的善变的估值体系

     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2008年09月23日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昨日金融类个股再次全线涨停,其中三大行”均收出“一”字涨停板银行股强势有望重建A股估值体系

                                 证券时报记者 汤亚平

  周一A股市场继续放量大涨。盘面分析,有三个突出的特征值得关注:一是游资有撤退迹象,散户的追高意愿不强;二是金融板块全线涨停,其中,工、中、建等大银行股封涨停十分坚决;其三,盘中资金大规模进入指标股,应是推动大盘上行的增量资金。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股连续涨停凸显出救市的标杆意义,并有望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其一,银行股是经济和股市的命脉。天相投顾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石磊认为,汇金拟在二级市场上购入三大国有银行股票,其性质跟近期国有股大股东增持有实质意义上的不同,他认为:“汇金代表政府,这说明政府担心股市下跌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影响,甚至危及实体经济。”

  从国际市场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策略看,稳定银行股是重中之重。如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上周四表示,暂时禁止建立或增加金融上市公司的净空头头寸。该禁令一出台,便推高英国银行类股票涨幅一度高达40%。美国证券监管委员会19日清晨发布了一份紧急命令,暂时禁止对799家金融机构的股票做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当日涨幅均超过了20%。因此可以认为,我国汇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家银行股绝不是象征意义,而会对市场走势有实质性影响。

  其二,银行股带动大盘重心上移。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全球金融风暴对A股市场上的银行股业绩的实际影响并不大。资料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剥离当时从技术上讲已资不抵债的银行累积了数十年的坏账,并通过运用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其注入新资金。此举增强了银行的财务实力,使得中国的银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同行相比,财务状况要更好。银行股成为这次反弹的急先锋,A股强势有望延续。

  其三,银行股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从估值上看,天相投顾认为,由于银行板块业绩增速仍远快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同时银行板块2008年的PE约为12.9倍、PB约为2.5倍,仍具有相对优势。而目前银行股的市盈率一般都跌到了10倍,有一些甚至是10倍以下,明显被低估。

  瑞银报告还指出,预期2008年中资银行股的纯利较去年增长48%,原因是强劲的收益增长和资产质量的提高,虽然面临不良贷款增加及净息差下跌的因素,但仍预期中资银行股2007至20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将达26%。该行又称,即使在经济硬着陆的最坏假设下,中资银行股7至10年的收益复合年增长率,亦可达到22%。因此,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看,银行股稳定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比价,并引领A股重建估值体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个阶段内,对于银行股来说,无论是交易性还是波段性的机会,都非常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不缺,最缺的是持之以恒的理性独立思考;

证券市场上什么都缺,最不缺的是言之凿凿的"迟来的爱";

大涨后就看好,大跌后就看空的事后股评式研究报告实在多不胜数,以上算是一例.

看好中资银行股的研究报告为什么不在这几天大涨前就堆到我们案头呢?我们前一个月收到的可基本上全是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那些吓破胆卖出银行股的"长线"持有人到哪里去申冤诉苦?数据显示部分公募基金上星期可是在狂抛银行股啊.

银行还是那个银行,估值转眼又不是那个估值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有关价值投资的经典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