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3 14:18

转贴:

华工科技:核心业务面临大发展机遇
      
        2007年,公司控股的华工团结激光正式成立,将武汉地区主要的激光器优质资产注入到该公司,未来将是公司大功率激光制造业务的主要平台。此外公司还增资华工创投,将持股提高到26.17%,该公司拥有一定数量的拟上市公司,如果能够顺利上市,预计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创投收益。
      
        
        公司的大功率激光切割设备是公司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也是国内其他激光制造设备供应商普遍缺乏的重要产品,07年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0%左右,目前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今年已经与江南造船厂签订设备销售合同,预计销售产品20余台,合同金额超过9000万元。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数量能够达到200台左右(去年销售数量为99台),由于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大功率激光制造设备(功率达到1000瓦以上,市场主流产品的功率往往超过4000瓦)的公司数量有限,公司该项核心业务有可能面临爆发增长的机遇。
      
        
        公司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主要是NTC传感器,其他产品还包括冰箱启动器和发热材料,今年将推出汽车传感器。NTC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家电行业,由于具有技术优势,今年提价20%,目前毛利率为47%,此外该产品有近30%用于出口。公司希望电子元器件业务3年内能够实现增长一倍。
      
        
        公司防伪业务由烫印全息防伪产品和RFID综合防伪产品,其中前者为公司拳头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技术优势,在国内烟草行业市场占有率为80%。RFID综合防伪产品目前收入规模并不大,目前还不具有盈利能力。
      
        
        公司在短期内将新推出网络存储设备和移动多媒体产品,其中网络存储设备依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存储设备学科,由于涉及信息安全,具有进口产品替代功能。而移动多媒体产品,由于继承了电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功能,在军队、农村党支部、中小学等终端客户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公司目前已经进行客户开拓,在学校和军队都有销售收入。公司预计该两项业务短期内存在较强的盈利能力,能够为公司业绩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09:46

002254今日冲击35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13:00

转帖:

攀钢系83亿元套利暗藏三大谜局
        
        
         □本报记者 董文胜
      
        
        
         “攀钢系”理论上的83亿元的套利空间与攀钢系全线三度跌停到底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而在行使完现金选择权后,攀钢钢钒面临退市的难题又将如何求解呢?攀钢钢钒在其权证行权后,面对7.42亿股流通股的扩容,股价会不会跌至行业平均水平,这对于攀钢潜在的大股东鞍钢来说,意味着可能有近百亿的账面损失,这笔账算在谁的头上呢?本报记者近日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以破解攀钢系重组背后的三大谜局。
      
        
         股价暴跌与83亿套利空间
      
        
         8月1日,“攀钢系”一度全线跌停;8月11日,“攀钢系”再度全线跌停。8月13日,类似的暴跌再度上演,“攀钢系”全线第三次冲击跌停。收盘时,股价略有反弹,但全线跌幅超过7个百分点。按照现金选择权第三方鞍钢所作的承诺,“攀钢系”目前有83亿元的理论套利空间。巨大的套利空间为什么难以阻止“攀钢系”的股价暴跌呢?
      
        
         分析人士的解释是,投资者始终担心攀钢重组可能生变。相对于目前明显高估的攀钢系,巨大的套利空间背后是攀钢股价40%甚至更大幅度的下调可能,一场不对称的风险游戏似乎在悄悄地左右“攀钢系”股价的起起伏伏。而乐观人士则认为,这里不排除有人故意放出“坏消息”,乘机扩大套利空间。
      
        
         截至8月13日,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的收盘价分别为6.7元、10.05元、4.55元,如果对照攀钢承诺的换股价9.59元、14.14元、6.5元的话,非“攀钢系”所持17.16亿攀钢钢钒套利金额约为49.6亿元,所持1.4亿攀渝钛业套利金额约为5.7亿元,所持3.4亿长城股份套利金额约为6.6亿元。另外,钢钒GFC1行权对应的7.42亿攀钢钢钒套利金额约为21.4亿元。这样的话,“攀钢系”理论套利空间最高将达到83.3亿元。如果不考虑权证行权部分的话,其套利空间约为61.9亿元。
      
        
         显然,这样巨大的套利空间并没有让投资者放心持股。因为这意味着鞍钢要吃“大亏”,鞍钢愿意吗?而其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问题,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
      
        
         一位机构投资者告诉记者,“前几天,我们减持了大约一半的攀钢钢钒。如果重组方案有变的话,我们的损失将达到50%以上,相对于套利所得,风险不对称。”
      
        
         事实上,攀钢“三加一”的重组方案2008年4月14日原则上获得国资委批复。2008年6月23日股东大会通过方案。目前,相关材料已经报送至证监会。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证监会可能要求攀钢补充环评材料,而相关资料仍须公示。记者无法核实该消息的准确性。而攀钢有关人士表示,攀钢重组没有变化,一切仍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近日,攀钢钢钒还与认购人共同签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第三次补充协议。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四家注资单位同意,如其各自拟用于认购攀钢钢钒的标的资产于相关期间发生亏损由各注资单位分别承担,如盈利则由攀钢钢钒享有。
      
        
         攀钢会不会触发退市条件
      
        
         假设投资者全部行使现金权的话,鞍钢持有攀钢钢钒的股权将达到22.44亿股,占股比例约为45%,由此触发退市条件,而如果攀钢果真退市的话,鞍钢的收购战略将大打折扣。显然,各方会想方设法阻止退市的发生。而记者注意到,攀钢钢钒GFC1尚未行权的6.14亿份权证或许将充当一个“解围”的角色。
      
        
         一位熟悉攀钢的钢铁研究员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主要的恐慌就是鞍钢集团可能改变现金选择权。现金选择权是公司股价得以维持的唯一理由,但现金选择权也会让双方走入一种困境。理想情况下,除了攀钢集团和关联方,还有承诺不实行现金选择权的机构,其它的流通股东都会实行现金选择权。
      
        
         如果在攀钢钢钒权证行权日期(2008年11月28日-12月11日)以前证监会审核通过并实施攀钢整合方案,那么鞍钢集团将拿出210亿元收得45%左右的股权。由于此次权证没有行权,因此,将触及2006年8月30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的退市条件之一: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社会公众持股的比例低于10%。
      
        
         而深交所相关规定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分布发生变化,连续20个交易日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由交易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自本所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2个月内仍不能达到上市条件的,本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为达到上市条件,公司可以在上述期间提出改正计划并报本所同意后恢复上市交易,但本所对其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因此,即使攀钢钢钒面临退市危险,仍有缓冲时间,只要在规定的20个交易日内让权证行权,之后仍可以保留13%左右的流通股股东,从而保住攀钢钢钒上市地位。
      
        
         不过,该研究员表示,如果权证行权以后,也就是2008年12月11日以后证监会审核通过并实时方案,那就面临更为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次尚未行权的6.14亿份权证将会按照1.209的行权比例行权,公司股份增加7.42亿股,总股本达到57.27亿股,这个时候理论上鞍钢需要拿出280亿元兑现现金选择权,最后绝对控股“三加一”之后的攀钢钢钒52%的股权,同样会触及上市公司退市条件。因此理论上最后的结果将是触及深交所退市条件,这与股市融资功能反向运作,并且有国资流失的嫌疑。这种方案,显然是鞍钢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攀钢钢钒还将走一步棋:注入资产,扩大流通股比例。以保证攀钢钢钒不会触及退市条件。
      
        
         鞍钢可能面临百亿账面损失
      
        
         “攀钢重组可能生变的最主要原因是,鞍钢要拿210亿元按承诺价购买攀钢股票,投资者的83亿元的套利空间就是它的损失。而权证行权后,鞍钢的账面损失将达到百亿元。”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将是“攀钢系”83亿元套利空间背后最大的困局。如此重大的损失,谁来背这个黑锅?面对国资流失的指责,又有谁来承担责任?其中压力,远非鞍钢所能承受。
      
        
         该人士分析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攀钢系股价已经高估,按照鞍钢的现金选择权,攀钢总市值已经达到了525亿元,攀钢集团上半年产钢375万吨,全年750万吨,而8月12日,千万吨的安阳钢铁和济南钢铁的总市值分别为99亿元和120亿元(没有考虑负债)。显然,从金融市场来看,鞍钢做的是一笔极不划算的买卖。而从产业布局来看,就另当别论了,这或许是一次成功的钢铁行业重组并购。
      
        
         不过,对鞍钢而言,真正的危机是在攀钢权证行权之后,攀钢股份将增加7.42亿股。这部分投资者能不能认可攀钢钢钒的股价呢?如果按照目前的市盈率水平,攀钢钢钒的股价可能在3-4元左右(不考虑重组题材因素),这意味着,以9.59元/股买进攀钢钢钒22.44亿股的鞍钢账面损失将超过百亿元。不论是鞍钢还是其实际控制人国资委,百亿账面损失都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可能是市场不停传播攀钢重组“生变”的原因所在。
      
        
         攀钢钢钒
      
        
         签署重组第三次补充协议
      
        
         本报讯 攀钢钢钒(000629)今日与认购人共同签署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第三次补充协议。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等四家注资单位同意,如其各自拟用于认购攀钢钢钒的标的资产于相关期间发生亏损由各注资单位分别承担,如盈利则由攀钢钢钒享有。(董文胜)
      
        
         随着股市持续走低,“攀钢系”重组变数大增。

lzblq 发表于 2008-8-14 13:02

:*19*: :*19*: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13:29

原帖由 goodsohu 于 2008-8-14 09:4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02254今日冲击35
开始猛攻:*18*: :*22*:

tiant8 发表于 2008-8-14 13:43

但鞍钢的现金择权,是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那么以前就没有设想这样的情况么??:*10*:
我觉得攀钢案就是 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奕!:*29*: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13:50

600132横盘半天,尾盘应该会突然拉停:*22*: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13:51

原帖由 tiant8 于 2008-8-14 13:43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鞍钢的现金择权,是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那么以前就没有设想这样的情况么??:*10*:
我觉得攀钢案就是 两大利益集团的博奕!:*29*:
对熊市估计不足:*22*: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4 14:58

原帖由 goodsohu 于 2008-8-14 09:46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02254今日冲击35
停了,呵呵,比预想的强一点:*29*:

午后的阳光 发表于 2008-8-14 20:42

楼主20万顶多剩8万左右了,还不如空仓,呵呵...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5 08:13

   市场对攀钢整合前景的预期很可能将从鞍钢集团斥资17亿全线举牌“攀钢系”开始逆转。
      
        
         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今日同时披露,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鞍钢集团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买入攀钢钢钒16713万股,交易价格区为6.41元/股—9.59元/股;买入攀渝钛业952万股,交易价格区为9.44元/股—16.81元/股;买入长城股份3839万股,交易价格区为4.35元/股—7.63 元/股。巧合的是,鞍钢集团买入的上述股票,所占三家公司总股本的比例均为5.09%。
      
        
         从盘面表现看,鞍钢集团的增持之举很可能就发生在最近几天。以8月份以来三家公司股票的加权平均价计算,鞍钢集团此番增持耗资约为17亿元。
      
        
         鞍钢集团披露举牌目的是作为攀钢系重大资产重组现金选择权的第三方,买入三家公司股票的目的是为降低上市公司社会公众股东行使现金选择权所需成本。鞍钢集团同时表示,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在合适的市场时机下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继续增持上市公司的股票。
      
        
         此前,鞍钢集团给出的方案是,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将按照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及长城股份的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每股人民币9.59元、14.14元及6.50元换取现金,同时将相对应的股份过户给鞍钢集团。
      
        
         鞍钢集团增持行动早在攀钢系8月1日的跌停时就已体现,本报8月5日曾以《攀钢整合方案不变 鞍钢斥资2.2亿护盘》进行了报道,当时买入席位很可能是中信证券大连人民路证券营业部。
      
        
         昨日,鞍钢集团的增持使攀钢系三公司股价中止连日的暴跌并触底反弹,攀钢钢钒、攀渝钛业、长城股份收盘价分别为6.89元、9.98元和4.60元,离现金选择权价格尚有不小距离。
      
        
         “攀钢系”整合已经先后取得国资委和股东大会的批准,目前只需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就可修成正果。市场人士分析,存在着这么明显的套利空间,市场却以抛售来对待,很大程度上是对整合前景悲观,但鞍钢集团不惜动用巨额资金举牌将会使市场预期发生大逆转。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5 08:21

烟台氨纶:成交量前五名营业部
2008-08-14

--------------------------------------------------------------------------------


查看烟台氨纶(002254)走势

相对基准指数涨幅达7%

相对基准指数涨跌幅 9.26% 成交量 267.00万股 成交金额 9,067.00万元
营业部   买入(万元) 卖出(万元)
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
中信万通证券烟台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384.56 279.97
河北财达证券经纪石家庄广安大街证券营业部   187.54 3.31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烟台证券营业部   179.21 197.34
国泰君安证券临沂沂蒙路证券营业部   178.99 3.71
广发证券烟台大海阳路证券营业部   163.92 17.22
卖出金额最大的前5名
光大证券宁波孝闻街证券营业部   4.69 433.39
华泰证券南京中山北路证券营业部   4.94 326.03
中信万通证券烟台南大街证券营业部   384.56 279.97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烟台证券营业部   179.21 197.34
中国建银投资证券顺德大良证券营业部   - 187.06



买入的基本是山东或烟台的机构,本地主力信息灵通:*22*: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5 08:32

:*22*: 今日031002有绝好的短线T+0机会,但事态还没最终稳定,建议不要追高(只适合有时间看盘动作迅速的人操作)

yxhokay 发表于 2008-8-15 09:28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5 09:32

原帖由 goodsohu 于 2008-8-15 08:32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2*: 今日031002有绝好的短线T+0机会,但事态还没最终稳定,建议不要追高(只适合有时间看盘动作迅速的人操作)
我的乖乖,这么厉害:*31*: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5 11:16

前期放量目前未大力反弹的有002084,可以关注:*22*:

黄仁虾 发表于 2008-8-18 22:09

还有人要黄鑫的么?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9 08:17

原帖由 黄仁虾 于 2008-8-18 22:09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人要黄鑫的么?
想要却没有米米咯:*22*: 现在大部分股价回到牛市起点了,我认为目前区域已经是到了难得的吸货区域,如一直这样,每个月发工资后剩余的就买它几百股:*29*: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9 08:21

原帖由 goodsohu 于 2008-8-8 08:44 发表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市场再次出现无风险套利机会!!!!!

000629、000569、000515、031002!攀钢重组已经获国资委批复,并且鞍钢承诺不会改变协议,因此,可以选择现金选择权进行套利。000629目前8.16,低于现金行权价9.59,0629再 ...
攀钢系果然演绎了熊市中的一群猛牛:*29*: :*29*:

goodsohu 发表于 2008-8-19 08:42

上海国资改革下一步:开放性重组、证券化
【】原文链接:http://www.21cbh.com/HTML/2008/8/19/HTML_OECT1GAQ8...



      
        近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海国资企业改革重组关键“指南”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在上海市国资委内部讨论通过,并已提交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不日将出台。
      
        
        毫无疑问,这是近三年来,上海国资领域出台的份量最重的文件。《指导意见》将统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上海国资改革。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在7月初的内部讲话中曾指出,国资委机关各处室要逐条对照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今后三年、五年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常年参与上海国资改革,并参与《指导意见》起草的上海市社科院教授杨建文则表示,这份《指导意见》着眼点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的原动力问题。
      
        
        记者从多位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人士处获悉,《指导意见》的核心有五块内容:强调开放性重组、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调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调加强国资监管透明度以及强调中小企业改革重组。
      
        
        “但现在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思路,意见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人士表示。
      
        
        三年之后再上路
      
        
        上海的国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9600亿元,这个数字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的近1/10,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可实现GDP约3000亿元,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作为国资第一“重镇”的上海,其改革思路牵动了全国的目光。
      
        
        事实上,在2002年至2005年间,上海的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
      
        
        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聚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
      
        
        当时,上海国资改革的独特路径被业内称为“上海模式”,其精髓在于,重组,然后上市。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是一卖了之,而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大的国企抓住抓牢,推动国有资本在大的国资间流动重组,然后再利用其靠近资本市场的优势,上市,从而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曾主管上海市国资委改革的权威官员表示。
      
        
        在这种思路下,百联合并,农工商上市、上海电气重组上市都是典型代表。
      
        
        然而,在2006年8月之后,这种思路也曾遭到“质疑”。有声音认为——上海国资是大而不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百联集团,合并后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百联,电气的情况类似,合并后并未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体现出大的优势,好比一团散沙,捏在一起,手一松,还是一团散沙。”某大型国有集团高级主管表示。
      
        
        在此之后,上海国资进入了连续沉寂期,2006、2007年上海国资几无大动作。
      
        
        “现在看来,当时受到一些环境和人事上的影响,沉寂的两年有点可惜。”国资委内部官员表示。
      
        
        事实上这两年,正是股权分置改革火热,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阶段。诸多地方国资借此机会完成了股权激励等改革。
      
        
        “遗憾在于上海股权激励未完成,国企领导人下一步动力不足,而且配送股较少,股价不活跃。”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认为。
      
        
        但是,这也为下一轮改革,留下了空间。
      
        
        开放性重组和利用资本市场
      
        
        同样是重组和资本市场,但这一次的重点,显然和上一次的大有不同。
      
        
        “上一次是国企和国企间重组,而后上市,但这一次,更强调的是重组的开放性,也就是说,重组将进一步对民资、外资敞开大门。”
      
        
        在资本市场,则将更强调一进一出。所谓的进,指的是优质核心资产注入,所谓出,指的是壳资源的盘活利用。
      
        
        杨国雄在年初发表在《上海国资》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对改革的操作方式具体提出要求: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如高科技企业、能源企业、资源性企业、金融总部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事实上,上海国资今年4月以来,在资本市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4月9日,上海市国资委同意上海电气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柴股份股权转让给上汽集团。4月28日,城投控股通过原水股份实现整体上市的计划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5月12日,广电电子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和现金收购的方式,受让控股股东上广电集团和广电信息持有的从事第五代TFT-LCD业务的光电子公司的股权。5月19日,上海远洋渔业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华立科技实现了上海水产集团下属的远洋渔业捕捞业务的上市。
      
        
        6月4日,外高桥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外高桥集团和上海东兴投资发行股份用于认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股权。6月23日,久事公司控股的巴士股份被上海市国资委无偿划拨至上汽集团并拟注入上汽集团下属拥有的与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相关的资产。
      
        
        7月3日,上海华谊集团下属的三爱富启动重组,上海焦化的全部股权被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置入上市公司。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正在实施和拟实施资产重组的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共有13家,所采用的形式包括借壳上市、资产置换、A股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涉及资金280余亿元。
      
        
        五点的先后
      
        
        毫无疑问,开放性重组和利用资本市场是五点核心的重中之重,但五点核心是一个整体,涵盖国资改革的方方面面,接近国资委人士向记者强调。
      
        
        今年6月以来,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多次开会讨论国资国企改革思路。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将之概括为三个层次:在国资改革上,要解决一个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的问题;在国企改革发展上,要解决一个怎样增强主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班子建设上,要进一步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但是,上述五点实施起来会有先后之别,不会同时推进。
      
        
        据记者了解,从“优化布局”到“增强主业”,再到“上市发展”、再到完善“法人治理”,是上海国资发展的思路。
      
        
        到目前为止,上海国资还处在优化布局,明确主业的阶段。
      
        
        今年3月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公布第一批、第二批24家企业的43项核心业务和31项培育业务。其中,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业务有40多项,占60%以上,主要是商贸流通、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航空等;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业务的有8家企业,共13项核心业务和6项培育业务,占总数的30%和20%,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器、清洁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
      
        
        据记者了解,国资委下属企业中,第三批投资类企业集团、第四批科研院所的主业尚未明确。近阶段,国资委领导正频频展开调研。
      
        
        据统计,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了共计48家企业集团,涉及79个行业,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
      
        
        上海市国资委所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主业范围,主要是在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符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范围内,进行企业重整、产业整合、整体上市等改革措施,都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进行。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上海将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和房地产六大产业。
      
        
        在五点的最后,还有一个中小企业的改革重组的问题,据参与制定意见的人士表示,意见对这一点着墨不多,没有提出具体的办法,在上海以往的改革中,中小企业改革重组可资借鉴的典型唯有上海轻工集团。
      
        
        2004年,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将下属的22家子公司,下放到7个区县属地管理。此外,还有7家优势企业,包括家化集团、白猫集团、梅林正广和集团、冠生园集团、海立股份公司、轻工外经公司、轻工实业公司以及5家困难企业和4家直属单位、4家代管单位留在集团内部,这些遗留的人、财、物问题,至今还在解决过程中。
页: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查看完整版本: 上班族散户,探索一条百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