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gtou 发表于 2007-1-12 23:06

原帖由 迷思 于 2007-1-12 23:04 发表


应该不是Perl解释程序本身的问题,我给的连接我在自己的两台机器上安装过,不需要连网安装(看文件大小就知道了,要连网的安装文件都非常小,我给的连接正确下载后应该是15M左右)。

你的问题出在windows...
嗯,也可以装zip版本的,解压缩后就能用,在pconline上搜索可得。小弟装的就是这个版本

funlover 发表于 2007-1-12 23:14

原帖由 ahjx05 于 2007-1-12 21:53 发表
迷思好,我要用你编的程序,需装一个perl解释程序。怎么我下载了几个都装不起呢?下载的软件包必须访问远程的服务器才能安装,说我要用更新的版本。有没有下载的这个软件直接在机器上安装,而不需要访问远程服务来 ...


是提取BS数据的程序吗?我自己用C也编了一个,用了一段时间,实用性还不错,只是界面差些,一直没空改它,呵呵。如果需要,我传上来,拿去用吧。
包括三个程序,一个自己编的可执行程序:combin , 另外两个.dll 文件,拷贝到同一个文件夹运行就OK 了

funlover 发表于 2007-1-12 23:17

另两个.dll 怎么传不上啊?一个1036k,一个340k
上传附件对文件大小有限制,看谁能帮帮忙?

yyy888289 发表于 2007-1-12 23:41

http://bbs.macd.cn/viewthread.php?tid=1015691
把楼主以前的文章发过来,楼主的基本面分析工夫真的了得

bodie77 发表于 2007-1-12 23:53

原帖由 pigtou 于 2007-1-12 22:59 发表
请问老师每次发的操作是组合二的吗?小弟正在跟庄中,呵呵
看本帖第一页就知道了。

lymanqun 发表于 2007-1-13 09:40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作者不详)
  
  一、永远有多远?长期要多长?
  市场是否有效,是随机漫步的吗?
  事实上是80%的美国共同基金不能战胜S&P500。
  指数基金的消极投资者已经逐渐占据了主流。
  主动型的投资策略,有没有令人信服的战胜市场的证据?
  举出巴菲特这种个别例子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是小概率事件。
  有统计学家指出,要检验一个投资策略,至少需要25年的时间。25年,有点长吧?好象人们的金婚才30年啊。五年,好象叫啥“木头婚”吧?哈哈。不过,有人对美国股市做了长达45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从1951年到1996年。这位老兄是奥肖内西(James P .O^Shaughnessy).借助于S&P公司强大的COMPUSTAT强大的数据库(这是有关美国股票市场情况的最大,最全面的数据库)。它检验了各种投资策略的长期意义上的统计显著性。其结论对我们是有不少启发意义的。
  
  二、为什么共同基金不能战胜市场?
  巴菲特的意义
  奥的结论是:我们研究错了对象。基金不能战胜市场并不能说明投资策略不能战胜市场。很少有基金能够“长期、一贯、严格”地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想一想我们不难发现,有哪家基金能够坚持几十年一贯地坚守自己的策略和原则?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假如你是价值投资的话,那么,即使有10的成长股好于市场,而你仍然要坚持你的策略。不能受到任何诱惑。就象中国古代的贞女烈妇一样,那可是会有人竖贞节牌坊的啊!这是一种信念的力量,更是一种残酷。
  这种情况是有的。比如巴非特。但更多的情况是很多基金经理可能在还没有等到足够长的时间时,就已经被抛弃而失去了证明自己和理念策略的机会了。几十年啊!一个人有几个几十年吗?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推测,老芭的成功,可能并不是什么例外,而是某种信念和坚持的结果,同时也是对自己“残忍”的结果。因为从肖的研究结果来看,巴的投资策略跟某种成功的策略是一致的。
  
  三、研究的方法
  1、编制一个所有市场组合,它由流通盘1.5亿美元以上的股票组成。并根据通货膨胀率对以前的标准进行修正,比如,1952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2600万元。设定这样一个标准是为了避免将超小型股票包括在内,因为后者的流通性障碍是可怕的、惊人的。后面俺还会提到。
  2、将其中市值在前16%的股票组合定义为大盘股票。
  3、基本上用复合收益率和夏普系数来评估业绩。再就是用滚动的十年期和五年期收益率,以考察的策略组合跟市场组合及大盘组合表现差异。比如一个策略组合在80以上的十年期组合中,都超过市场组合,那么它是优秀的。再有就是对某一指标进行分组分析。实际上这是业绩跟指标间的相关分析。即,一个指标跟业绩间是有关还是无关的统计定性分析。
  4、根据策略的指标选取50只股票,构造组合。并对数据进行了生存偏差和前视偏差的调整。前者是指某些公司退市消亡,后者是指某些指标必须有一定的时滞,如年报,在年底的时候其实还得不到。这里没有假定分析师的预测能力,因为有研究指出。这种业绩预测能力也是不易证明的。
  
  四、主要结论
  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1、所谓小盘股优势,是一个谬误。
  2、从单因素看。价值型股票的表现要比成长型股票的表现要好得多。
  但是对价值型的指标选取,跟市场通行的说法不太一样。
  3、成长型策略必须跟市场走势结合起来,才能有好的表现。比如单一选择上一年度每股盈利的增长情况,是没有意义的。
  4、最好的投资策略,是将价值型、成长型与市场走势结合起来的复合策略。
  5、选择“龙头股”(近似于蓝筹股)的组合是一个不错的组合,它将使你在几十年累积中,获得超过SP500四倍的收益。
  6、最差的投资组合之一是高市盈率组合,它还不如国债。
  
  怎么样?这些结论有意思吧?
  下面再详细说说。
  
  一、关于市值规模的投资策略
  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小盘股效应,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真实的结论是:只存在虚幻的微型股效应。即,将所有股票进行按总数量(7276只)等分,每组726 只,那么最小的一组,即规模小于2500万美元的股票,才具有28.54的复合年收益率(或者35.9%的平均收益率)。其它分组,跟市场组合及 SP500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而小于2500万美元市值的股票,它们的流通性极差,有时一个季度的成交金额为0,经常有买卖价差相关百分之几百的情况。
  其实在香港股市中的毛股,仙股,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对应于中国股市,这个情况可能不太严重,因为中国股市的市值规模差距没有这么大。
  没有流通性的投资组合,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的交易成本无法控制。而基金业的事实是:晨星公司(专门研究基金的美国公司)的数据库中,1997年全部投资小盘股的514家共同基金,其股票市值的中位数高达8.6亿美元。仅有7只基金的中位数低于1亿美元。而这7只基金中,只有两家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了1 亿美元。
  小般股效应,是一个谬误。它只是虚幻的微型股效应,象镜中花,水中月。很美,却不能拥有。
  
  二、长期的魅力
  目前投资组合理论的主流是长线投资,一方面分享经济增长及资本市场长期成长,另一方面是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超越大盘的回报,以及在经风险调整后的回报高于被动投资组合,这样,选股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做指数基金就行了。
  这里用夏普比率,它是组合的收益率减去无风险收益率,再除以组合的标准差来表示。无风险收益率用美国90天短期国债收益率来代替。它的复合收益率是 5.63,标准差是2.71%。即它的夏普比率为0。而目前中国国债市场上的收益率,是明显偏低了的,在3%以下,而美国几十年的复合收益率是6.7%。
  长期投资的魅力在哪呢?
  看一些基本数字,这些数字也是我们随后讨论详细的投资策略要用到的。
  1、全部股票的复合收益率为12.91%,标准差为19.46%,夏普系数为44。这意味着,初始投资1万美元,到45年的,将变成164万元。无风险的90 天国债组合累积收益是9.9万元。大盘股的组合是11.54%,标差:15.72%,夏普系数41。累积收益为98.2万元。这位老兄根据某种策略做出的组合是“组合基本策略”,其相应指标为:17.1%,19.5%,66的夏普比率,而累积收益达到惊人的758.3万元。
  2、我们看一下,“最好”的策略其实也就比所有市场组合多4.2个百分点,但累积收益差了5倍多,比无风险收益高了11.4%,但最后累积投资收益差了 77倍左右。在目前,如果能够有人做的组合能在同等的风险水平下超越SP5002-3个百分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因为其复利增长的魅力,是很大的。
  3、这样看来,一个人要想做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不是很难的事情啊。
  不过,这需要45年的长线投资,长线投资的的魅力,来自于神奇的复利。
  至于我们怎么怎么看待这些财富,则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毕竟每个人有自己对生命周期和财富周期的理解。但是,对于目前美国股市里真正的主力,保险资金来说,这些复利增长,则是实实在在的事,也是他们的退休金计划、寿险计划的真正出发点。
  4、获得长期增值,复利魅力的前提是坚持,即使人坚持被动的指数型投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或者,用的就是一种放在银行吃利息的心态。至于用主动型策略,那么更需要坚持了,“长期坚持,会出现奇迹”。
  5、假设有人很在意这些长线投资的魅力,想几十年后为自己,或者为后代做富翁,用投资组合原理进行长线投资,哪怕就是做指数投资,也是个很不错的主意。那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下问题:
  中国股市会是长期增长的吗?
  我们几乎看到每一家基金的投资理念都基于此,那么,这个基础牢固吗?
  我不知道,这不关我的事,哈哈。
  
  三、价值型单一指标策略
  比较一下通常用得最多的几个关于价值型股票的指标。看看它们的长期收益率及收益率变异情况(标准差或者风险)。也很有意思
  1、市盈率
  市盈率是大家最熟悉的指标了。主要结论是这样:
  A、从整个市场组合来看(1996年市值大于1.5亿美元的所有股票),在45年的表现(每年根据市盈率标准买入并持有一年,次年新指标出来再调整)。低市盈率并无明显优势。最低市盈率率的一组,超过大盘指数,但低于全市场指数。夏普指数为40,也低于全市场指数的49。
  B、整个市场组合中的高市盈率组合,明显跑不赢大盘。不但不能跑赢全部市场组合指数,也不如大盘股指数。年度复合收益率仅为9。35,夏普指数只有27。是全部股票的一半。在十年期滚动收益率中,只有11%的时间超过指数。
  C、总体上分组的情况看,全部市场组合中,市盈率第二低的一组,表现最好,低的前五组明显好于后五组。即市盈率对投资回报的效应是存在的。
  D、对于大盘股来说。低市盈率选股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它的长期累积收益,是大盘指数的3倍多。夏普系数,也好于大盘指数。(平均收益率16。87,复合收益率14。86。标准差21。9)各项指标除标准差以外,均好于全市场指数。
  E、大盘股中的高市盈率组合,也是最差的。
  F、大盘股按市盈率分组后,其收益率表现为明显的阶梯分布。即市盈率与收益情况存在较大的负相关。
  
  启发:总体上看,对于全市场而言,市盈率并不是一个很理想的指标。市盈率是用股价跟每股收益的比。对于小盘股来说,太低的市盈率可能缺乏成长性。但太高的市盈率,随后一年内面临价格调整的机会则很大。对于大盘股来说,这些公司一般进入稳定期或者成熟期,企业的业绩和收益体现了直接的投资价值。因此,市盈率跟投资它们的收益率也就高度负相关。即对于这些比较稳定或者成熟的公司股票来说,低买策略是好的。
  
  2、市净率
  市净率是一个比市盈率要好的指标,它的含义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净资产,是我们常用的净资产倍率的倒数。
  结果如下:
  A、全市场组合中,最低市净率的一组,年度复合收益率为15。5。但风险较大,标准差为25。45,因此,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夏普指数跟市场指数一样。都是49。
  B、全市场高市净率组合,表现依然是差的。复合收益率明显低于指数,且标准差高达28。4%。
  C、大盘股票的结论相似。但低市净率组合的收益波动性和稳定性都好于全市场组合的同一策略。累积投资收益达到指数的三倍以上。风险水平略高。因此夏普系数高达56。不过稳定性仍然稍差。策略组合高于市场组合的年份只有60%。十年滚动收益率高的为69%。总体上稳定性是偏低的。比如会有连续四年低于大盘指数的情况。很多人就因此放弃了策略。
  D、大盘股票中的高市净率组合,年度复合收益率仅为10。5%,是很低的水平。夏普指数只有33。不过有意思的是,从五年滚动收益率的情况看,却有54%的时候超过大盘指数,此外,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都超过了大盘指数。怎么样,有诱惑吧?
  
  启示:
  现代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的的开山祖师格雷厄姆,他的价值理论,就是以市净率为核心的。即认为买股票,就是买资产。因此,市净率低就是最佳的选择。但从实际情况看,它是一种高风险的组合,而且,它的高风险并不能在补偿后还有额外的收益。此外,极低的市净率,很可能意味着公司的持续经营出了问题,因此面临破产清盘的可能性较大。这些因素可能能够解释格雷厄姆投资实践的失败。因为即使它能够做到坚持,也并不能产生超越市场的明显效果,再加上他的运气刚好很差(50 -60年代),结果可能就成了俗人眼中的“眼高手低”的代表。
  但是,大家仍然公认他是价值理论和证券分析理论的创始人,而且他的学生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成就了投资伟业。也就是芭菲特了。不过芭是发展了他老师的价值理论的,他并不以净资产为核心构造价值理论。
  掩卷沉思:理论和实践、短期与长期、运气与成就、价值与成长、继承与批判............
  
  3、价现比
  即股票价格与每股现金流的比。
  一般人们认为,收益比较容易造假,而现金流不容易造假
  A、低价现比的全市场组合,可以超越相应指数,但标准差高达25,最后夏普比率低于市场组合。即具有某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角度看,是风险不能得到补偿,因而是不能超越指数的。
  B、全市场组合的高价现比组合的业绩极差,年度复合收益率只有8%,45年的累积收益率几乎只是市场组合的十分之一。夏普系数也只有23。不到市场指数的一半。
  C、大盘低价现比组合。无论从绝对收益和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都优于全部市场组合。年度复合收益率15。18,累积收益高出大盘指数2倍多。标准差不在大,只为20左右,因此夏普比率为56。更有价值的是,它的稳定性较好,所有十年期滚动收益水平,该组合有92%的机会,都高于大盘指数。
  D、高价现比大盘股组合,也是差的。累积收益不到大盘指数的一半,夏普比率仅为31。
  E、从收益率分组情况看,无论是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股组合,收益率跟价现比的相关关系都较明显。
  
  启示:
  现金流是一个改进了的收益率的指标,策略验证结果跟指标间的关系与市盈率、市净率有些相似,但大盘股组合跟小盘股的组合方面有一些差别。
  
  4、价销比
  这才是表现最好的价值指数。还想到吧?
  1、全部股票,以价销比最高的50只股票构成的组合,年度复合收益率16.09%。是目前所有价值指标中最高的。更有价值的是:在年度收益率的稳定性方面,也很好。只有89-91低于全市场组合,其它年份则全部超出。这也是目前稳定性表现最好的指标。夏普指数为53。
  2、大盘股。大盘股比全市场策略差一些,但也是好的策略,复合收益率14.15%。夏普指数52。跟全市场组合相似,大盘低价销比组合也有较高的稳定性。在90%的时间里,两个组合的五年期和十年期滚动收益率,有90%超过了相对比的指数
  3、高价销比的全市场组合是最差的组合。累计复合收益5.6%,不如国库券,夏普指数只有可怜的12。而且全市场指数在67%的时间里收益率超过高价销比组合。80-84年更有意思,市场组合为上升50%,而高价售比组合为-70%。五年滚动收益率指数88%超过高价销比组合。十年为83。
  4、大盘股票的高价售比组合稍好:复合收益率9.67%.夏普指数30。67%的时间低于大盘指数的收益率。
  5、从平均分组收益看。全市场组合这一指标显出出明显的分异,而且变动的斜率较大。高一组与低一组差别在2倍以上。相对而言,大盘股的趋势性没有这么明显。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们再想,为什么500强会把把销售收入作为标准?当初网络公司也是把收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的。那么,全市场组合跟大盘股组合的反差为什么又会那么大呢?俺再猜猜。
  
  5、价值策略的极端或者特例:股息率(分红除以股价)
  美国股市的股票投资总收益,股息经常超过一半。宝盈鸿利是中国第一家收益型基金。股息,是玩真的啦。结果如下:(由于公共事业类股在高派息股票中占了多数,作者剔除了公共事业股)
  1、全市场组合中高价息率组合未来超过指数。累计收益率低于指数70%。而且风险较高,夏普指数为41(指数49)。稳定性方面,十年滚动收益率中,超过全市场指数的只有17%。因此,这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2、大盘股票:结果完全不同。高股息率组合是大盘指数累计收益的2倍。而风险没有明显差异。复合收益率为13.43%(大盘指数11.92%).因此夏普系数高达54。而且最大损失率,也远低于大盘指数。稳定性:十年滚动期中有89%的机会超过大盘指数。
  3、分组分析:全市场组合分组后没有明显的差异。大盘股的分组也不存在明显的高度相关关系。
  
  结论:如果真要通过股票分红获得收益的话,那么要选择那些市场中的大家伙。规模小的公司,如果股息率高。可能预示着存在潜在的问题。总体上看,全市场组合的这一策略是不好指数的。即是一个差的策略。大盘股还可以。
  
  6、价值型投资策略的小结:
  1、考察过的价值型指标是5个,即市盈率、市净率、价现比、价销比和股息率。对这5个指标进行单一选股
  2、从价值策略看,大盘股的表现跟全市场所有股票间是明显不同的。相对于前面说过的虚幻的小盘股效应来说,大盘股的价值效应要明显得多。即,按照某些策略针对大盘股进行固定策略的投资,几个指标的表现都不算差。一般都能明显地超越大盘指数甚至全市场指数,累积收益率都达到大盘指数的2倍以上。而且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夏普指数也要高)。即:价值策略对于大盘股来说是相当有效的。
  3、对于全市场来说,5个价值型指标中,大部分指标(其中的4个),或者是复合收益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或者是收益率优势经过风险补偿后,没有剩余。4个指标中,没有一个夏普指数超过全市场指数的(49)。此外,收益稳定性也成问题。(包括单一年度、滚动5年和10年收益率)跟全市场组合相比。基本上是无效策略。
  4、只有价销率是有效的指标,无论对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指数。无论是从绝对收益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率、还是稳定性等,都有显著的超越。而且分组差异的明显相关性,也非其它指标所可比。
  5、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俺粗粗想了一下:销售额,代表的是一种“市场能力”,也代表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当市场对它出现了低估时,随后公司的业绩,或者每股收益,或者现金流,或者分红等,会在次年显现出现。即,它跟其它价值指标相比,具有某种“隐蔽性”和二次解释属性(它能够解释其它业绩指标)。
  6、仅仅靠一般性的单一价值指标来选股,对全市场组合来说,是意义不大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市场是“半强式有效”的吗?还是对于小公司来说,其它因素更重要?那么对大盘股的价值型选股,策略的有效性又是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市场“暂时性”地失效吗?
  也许吧。
  此外,中国股市对这些策略适应性,更值得怀疑。不过几十年的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四、成长型策略
  成长型策略的研究表明,单一的成长型策略是无效策略,无论对于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股。结论都是一样的。奇怪吧?
  作者还引用了一个关于业绩预测的研究报告,说是对67375名分析师在1973-1990年的业绩预测记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平均误差高达 40%。也就是说业绩预测的作用是不大的。其实,对股市的预测,本来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无论是预测指数的走势,还是基本面的信息。怎么看,他也是极少数人才具有的能力。
  1、每股盈利增长率指标
  对全市场组合来说,高增长率的一组,这个指标是差的。即累积收益仅为指数的一半,而标准差却高了7个点(27:20),因此夏普指数仅为34。有意思的是:它在一半的时间里收益率高于指数,另外一半低于。
  大盘股的这一指标选股,结果更差。复合收益率仅为9.61%,比大盘指数低了2个多点收益低一半多。夏普指数仅为28。好于大盘的年度低于一半。十年滚动中,只有11%
  看看反过来行不行,即选那些“成长性”差的?
  最差的一组(不选由正变负的),对于全市场组合来说,累积收益要“高于”增长率最高的一组。标准差略低。
  大盘股中,低增长的股票,收益率略为超过大盘,标准差及夏普指数跟大盘指数相当。
  无论从全市场组合还是大盘股,分组分析都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大盘股高增长的部分收益率显著偏低一些。
  
  启发:市场也许对盈余增长是比较敏感的,或者是预期较高的,从而会将高增长的股票价格炒高。因此,这种策略更象一个“马后炮”的策略。
  
  ----------------------------------------------
  
  2、五年期每股盈余增长率
  一年期不行,长一点行不行,五年试试。结果还是不行。
  从1954年开始。
  全市场组合高指标组:比市场组合的复合收益率低3个点。累积收益仅为指数的1/3。业绩够差的了。而且风险更高,标准差为27%。最后夏普系数只是27(此时指数为44)。此外,十年滚动中,只有3%超过指数。
  大盘股用这一策略,结果相似。累积收益只为大盘指数的一半。风险高于指数。从分级情况看,无论大盘股还是市场组合,都是组内差异不明显,而最高的一组,收益率最低的情况。
  启发:五年跟一年也一样。
  
  3、净利润率
  净利润率可以衡量一家公司跟其他公司相比较的竞争能力。其计算是利润除以销售额。结果如下:
  全市场组合,高净利润率的一组,复合收益率比指数低2个多点。标准差略高。十年期超过标准只11%。
  大般股高净利润率组略好。累积收益率低于大盘指数,但标准差小1个点。最后是夏普指数一致。(43)。
  分组显示为不规则。
  4、资本收益率
  即用每股净利润除以每股净资产。
  全市场组合:收益率相当,但标准差大7个点,夏普指数为41对49。在1年、5年、10年滚动收益中,超过和低于指数的大致都在一半左右。跟扔硬币相当。
  大般股组合中,要差一些。夏普指数39对48。两项指标都差。
  分组显示,也是无明显相关性。
  
  至此,单一的成长型策略,全部失败。但是成长型策略会在某些时期,甚至较长的时期,比如51-59年,显著超过大盘。
  
  五、技术分析指标--相对强度指数
  这个结果更让人吃惊。
  作者将相对强度作为“成长性”的指标。俺是不同意的,它本来就是一个技术分析指标。它在国外股市的使用率是很高的,在中国股市好象用得较少,也没有好的媒体发布。闽发网站数据频道做了这个指标,但有点粗糙。选看看选股的效率如何吧:
  1、最高的50名组合。全市场来说,其复合年收益率达到14.31%,这是成长类指标第一次出现较大的优势。但风险相当高,标准差达到近30%,最大夏普系数变成了43,低于49。从稳定性上看,十年滚动期中有75%超过指数。
  2、大盘股票前50名相对强度组合表现更好。累计投资收益比大般指数高一倍以上。标准差也高,但没有全市场组合。因此夏普指数为51。十年滚动期收益率中,89%的时间里超过了大盘。
  3、买弱的股票
  全市场组合中,复合年收益率仅为3.3%,够可怜的吧?标准差却高达26.4%,夏普指数创纪录地达到了5的低值。更有意思的是:五年滚动期收益率,42个中只有一次超过指数。十年滚动,竟无一次。
  大盘股票也一样。但没有全市场组合那么惨。不过复合年收益率仍然低于大盘股指数2个多点。而波动性大最后夏普指数只有30。算是很差的了。
  4、平均分组分析结果。无论从全市场还是从大盘股来说,具有显著的分组相关性(本质上是一种spellman相关)。这是俺见到的唯一能跟市销率媲美的“好”指标了。
  
  启示:这事的意义非同小可。1、因为相对强度指标的本质上是技术分析指标,即市场的行为数据。如果说,市场是弱式有效的话,这个指标应该是没有用的。现在结果摆在这里。俺们怎么说呢?技术分析者,应该从这里找到某种信心。
  2、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看来这句话是有某种根据的。
  3、其实我们再想深一点:整个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基于投资组合的,即个股与大盘的关系是其中的基石,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相对强度指数这样的描述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的东西来描述个股在组合中的特征呢。
  4、老K,你看到了吗?个股与大盘的关系,相对强度。不过相对老K的来说,算是最简单的了,嘿嘿。
  
  六、多指标选股
  1、适度市盈率+相对强度
  这里适度用的是20倍以下非负
  结果是很好的。这一策略从1万美元开始,45年后将变成2200万。而标准差是25左右,从而导致夏普指数高达65。稳定性也大幅提高了,67%单一年度超过大盘。十年滚动成功率达92。
  2、市帐比低于1+相对强度最高
  复合收益率18.21%,标准差下降。十年滚动成功率97%,年度是33/45
  
  3、价售比+相对强度(这是最好的指标之间的组合)
  复合收益率高达18.81%,超越指数  ,累积收益是指数的10倍。夏普指数64。稳定性极好,单一年度中76%超越指数。所有的五年和十年滚动收益,都超越了指数。这是一个满贯策略啊。
  4、对大盘股用相同策略。
  20倍以下的大盘股+相对强度,增长不很明显,但仍然是好的。夏普指数60。复合收益率15.17%。
  5、大盘股低价售比+相对强度
  59夏普指数。复合收益率14.9%。稳定性持久性,不好全市场组合。
  6、成长性策略+相对强度
  (1)利润增长率超过25%且相对强度最高的组合
  16.77,29.18(标准差太高),51(没有显著优势)
  (2)资本主收益率15%以上且相对强度最高
  17.53%,26.99%,56。大盘股略好一些。
  其它组合:比如三个价值型指标,没有更好的表现。提升业绩的极限出现了。
  
  很多情况下,相似的价值型指标,其作用是会重复的,这在统计上叫做多重共线性。即因素之间是相关的。这种情况下改善不了模型的性能。
  
  七、蓝筹股策略
  融通有个“新蓝筹”,好象前段时间股市里有人鼓噪过啥中国的蓝筹,俺们看一下美国股市的蓝筹股吧。书中说龙头股。但俺看更象是蓝筹股。
  1、来自大盘股票
  2、流通股票数量超过平均水平
  3、现金流超过均值
  4、销售额是均值的1.5倍
  这些股票中剔除了公用事业股,在大约一万只股票中1997年有570只符合要求。策略验证如下:
  (一)高市盈率
  这一组合复合收益率仅为10.62%,低于大盘股指数,也低于蓝筹指数。夏普指数只有40,基本比率不到一半。
  (二)低市盈率
  复合收益率14.94%,标准差较高。最后夏普指数56。大约有2/3的基本比率
  (三)高股息率
  这里出现了目前最高的夏普比率,67。复合收益率15.44%,标准差只是16.95,跟大盘股指数相当。它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最大亏损不到15%,而指数为26.7%。熊市的11年中,有8年强于大盘指数。5年滚动,从未出现过负值,十年滚动中,只有一次于大盘,而且只弱了 0.78%。
  一般人的印象可能认为这种蓝筹股,在牛市的表现会差。事实上是这样:在14个指数上涨超过25%的年头里,它有9年超过指数。而且在最猛烈的几个年度,收益超过大盘40%以上。
  
  启示:选蓝筹码股中的高股息率股票,这算是一种很“笨”的办法了吧?
  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国股市中的基石,蓝筹股。从某种意义上看,在金本位制崩溃之后,这些股票事实上具有类似货币的作用。它们的总体特征是:在牛市中充当领涨作用,在熊市中有抗跌作用。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分红收益。
  中国股市有哪个股票,具有这种特征啊?哪一天才会出现一批这样的股票呢。
  
  八、基本成长策略--复合指标选股
  前面基本上是单一指标选股。后面开始考虑了多指标问题。这是很容易想到的。因为单因素模型是很自然地可以推广到多因素模型的。
  1、成长模型1
  条件:来自全部股票、五年期每股收益增长率超过均值水平、利润率超过均值、收益率高于上一年、在满足这些条件的基础上,选一年相对强度最高的50只。最后结果如下:
  复合收益率16.46%,(同期全部股票为12.91%),标准差稍高22.23%(指数为19.46%),夏普指数为57(指数44)。但这一模型不好高相对强度和低价售比的组合。
  2、成长模型2:
  条件:全部股票、收益率高于上一年度、最后从中先一年相对强度最大的股票。结果:
  复合收益率17.30%。代标准差更高。(28.34)最后夏指数为54。
  3、两个模型合成:
  条件:来自全部股票、收益率高于上一年、价售比低于1.5。然后选相对强度最高的50只股票。结果
  年度复合收益率达到18.82%,标准差25.59%,夏普指数63。也是很好的策略了。而且基本比率极高,1、5、10年分别为73,89,100。
  4、大盘股票中,成长策略的有效性降低
  
  启示:多指标可以找到很好的组合。注意到这里的多指标期间复合选股的意思,而不是平衡或者混合的意思。
  
  九、平衡型策略
  为什么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呢?这是组合投资的基本思路。那么,同样的道理。将价值策略与成长型策略按资产分散分布,应该会产生某种质的变化吧?是的。
  按照这种思路构造了一种5-5开的平衡型组合,结果如下:
  复合收益率17.44%(这不是最高的),但标准差大幅降了下来,只比指数组合高0.29个点。最后夏普指数达到了目前的最大值:68。平稳性看:80%的年度收益率高于指数,五年和十年分别是85和100%。
  
  启示:组合投资的本质是分散风险,就平衡型来说,它有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功能。如果市场处在投资状态,那么其中的成长型股票为表现强于大盘,而如果市场整体下跌,那么其中的价值型股票又有机会抗跌。
  平衡型策略的胜出,充分诠释了组合投资的魅力。

lymanqun 发表于 2007-1-13 10:20

林园50万实盘累计收益率超110%

逆市丰收 林园实盘周赚9万

2007-01-13 李凯

    本周市场震荡大大加剧,周五沪指更是大跌百点,个股东倒西歪!而林园的50万实盘市值却持续上扬!
    截至本周五,林园50万实盘累计收益率超过110%,其持有的上海机场、五粮液本周分别逆市大涨17.75%和15.19%!
    对于林园,虽然至今仍有质疑声,但相信他的投资者,在去年都稳稳当当地赚了钱。其实,林园实盘的收益率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的价值投资理念,给了广大投资者一个稳当的赚钱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林园50万实盘累计收益率超110%


    “原始积累很重要,只有不断让本金扩大,你才能够赚得更多!”
    本周,林园50万元实盘完成了一次大丰收,总市值突破100万元,且一周赚的钱也创出新高-----9.2万元!截至本周五,林园50万元实盘总值达1052290.58元,累计收益率超过110%!
    前半周还超级强势的市场,下半周却风云突变,周五更是大跌102点,很多股票跌得惨不忍睹。但林园的股票本周却全部飘红,其中上海机场、五粮液本周更是分别大涨17.75%和15.19%。
    尽管目前对林园的质疑声仍不少,但赞同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过,对于林园手中已经纷纷大涨的股票,很多投资者想问的就是:“这些股票还能够上涨吗?”
    其实,林园早就明白无误地告诉过大家,牛市中好股票的表现就是越涨越能涨,直到涨得你不相信。而林园仍坚定持有这8只股票,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

9个月翻番 林园赢得粉丝

    “2006年市场好,只要选到一只好股票捏着,我也能赚翻番,林园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除了质疑林园的资金量,这是众多投资者不屑林园的另一大方面。
    但是,记者要问,在这一年,能像林园一样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股,丝毫不为短线涨跌所动,最终获利丰厚的,又有几人?!
    本周,记者对去年4月参加本报举办的“林园投资报告会”的部分投资者进行了回访。有笑容满面的,有后悔不已的。跟着他长期持股的,都打心眼里佩服他;半信半疑没有跟进的,如今后悔不已。
    不管你现在是否信服林园,但我们不妨先听听他们的切身体会。
新闻回放
    2006年4月15日,成都商报在麓山国际社区举行了一场林园投资报告会,虽然门票价格高达1500元,且当时市场对林园的质疑声四起,但仍有近百人报名参加。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上,林园对股市未来走势以及看好行业发表了个人观点,并与投资者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参会者中,不乏怀疑林园的人,但如今绝大部分参会者都觉得,花这1500元是物有所值。报告会不仅让他们对市场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进一步完善了个人投资理念。

A营业部老总:
    大户都学他捂股了

    本周三,记者来到长江证券成都十二桥路营业部,散户大厅人头攒动。当记者走进三楼大户室时,房间却空了不少位置,甚至有的房间内一个人也没有!营业部总经理龚小林说:“都是林园惹的祸!”


大户纷纷长线持股
    龚小林告诉记者,2006年林园在媒体亮相前,已在营业部呆了一段时间,平时他喜欢在大户室串门,告诉大家自己买了什么票,自己的投资理念等,当初买了林园认可的优质股票的人,也赚了不少钱。之后,营业部里很多人都非常相信他,长线持有绩优股的人数不在少数。“营业部的佣金收入自然就大打折扣了!”龚小林笑着说。


茅台上100元我们没信
    说起林园,龚小林总会提到贵州茅台这个例子。“2004年,林园告诉我们茅台能涨到100元,我们当时根本不信,赚了一点钱就跑了,现在贵州茅台除权后又要上100元了!”为此,龚小林叹息不已。
    林园2006年3月底在长江证券营业部的一个账户,当时总市值有1800万元,而今年从营业部转出时,已接近6000万元了,其中90%的仓位都是贵州茅台,期间根本没有交易过。
    记者感悟:短线进出,有点赚就跑-----不少投资者在去年都沿袭这一操作,一年下来,才发觉自己只赚了一点点,远比不上长线持股的盈利。而林园的观点是:对于看好的公司坚定持有,即使股市下跌,这些公司依然能够赚钱!

B赵女士:
    赚钱原来很容易

    赵女士去年参加林园投资报告会时,曾和记者同坐一辆车,如今重逢,赵女士满脸微笑,“感谢商报和林园,我真的赚钱了!”


跟林园让我开始赚钱
    记者:看来您2006年收获颇丰吧?
    赵女士:确实如此!我从来没有在股市上赚过这么多钱,听了林园报告会后,让我真正坚定了价值投资理念,开始赚钱了!
    记者:你原来没有赚过钱?
    赵女士:我1998年就进入股市了,去年听了林园报告会后,我觉得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就投入了25万元,复制了林园的组合,赚钱之后,我又增加了一部分资金,现在累计赚了80%。


好股票就是要坚决持有
    记者:林园50万元实盘10月底之前收益率一直在30%以下,你动摇过吗?
    赵女士:肯定有!林园实盘37元买的云南白药,我看到这个股价确实有些担心,后来一咬牙买了;另外,林园非常看好五粮液,但我在13元时卖出不少,少赚了一截,这还是自己不够坚决!
    记者:收获丰厚,现在有何感想呢?
    赵女士:我现在三五天不看股市都不担心。林园的很多理念确实很超前,也很实在,但市场总是能够印证。
    记者感悟:股市能够赚钱的人总是少数,很多你现在无法接受的东西,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事实。林园的理念当初很多人嗤之以鼻,但相信的人却笑到最后,因为取胜的不仅是林园,更有他的价值投资理念。

C林先生:
    幸好自己醒悟得快

    林先生去年参加林园投资报告会时,还进行了全程录音。2006年头几个月,虽然他摔了不小的跟头,但凭着报告会录音,又重新爬起来了。


捂股半途而废 亏钱
    “知道要价值投资,但总是拿不住股票!”这是林先生对自己的评价。去年参加报告会时,当时他持有铜都铜业、武钢、招行等股票,与林园的思路吻合。
    不过,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持股之后,看着手中的股票没啥表现,他开始频繁换股,中兴通讯甚至在25.5元止损,而现在已达40元。到去年10月底,他反而亏了几万元。


及时换入银行股 大赚
    此时,林先生想起了林园。他把当初的录音拿出来仔细听了两遍并开始反思。
    随后,林先生将手中的所有股票清仓,全部买入了招行、工行和中行并一直持有。短短两个月,林先生不仅将全部损失捞了回来,还赚了50%。
    本周三见到林先生时,中行、工行都下跌了不少,而林先生告诉记者,即使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再下跌10%,他仍然会坚定持有。他现在最想说的是:价值投资需要持之以恒,面对市场的种种诱惑,投资者必须坚持原则,像林园一样持有最好的公司,终究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  
    记者感悟:心态决定一切!没有好的心态,往往会被市场的种种诱惑左右,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优质股长线持有,偶尔看看,一年半载后,它的表现将会让你喜出望外。

D徐先生:
    早知当初该听他的

    “我就是一个短线投资者,当初听报告会纯粹是好奇!”徐先生虽然很另类,但他炒股从来不含糊,他给记者展示了他的股市笔记,密密麻麻一大本。不过,方法不对路却使徐先生的2006年并不顺利。


银行股小有斩获
    “当初会上大家提问,哪个行业最看好,林园回答是银行股,其次就是地产股!”这句话林先生印象深刻,听完报告会回来,他就重点出击了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股票,虽然仍是快进快出,但也小有斩获。
    2006年上半年,林园实盘账户的增长并不明显,因此,徐先生对自己的操作方式还是相当满意,对于价值投资、长线持股的思路并不太认同。


选择冷门损失惨重
    徐先生对市场的风险还是看得很重,小心谨慎让他躲过了6月份的调整。不过,此时他根本没有注意到万科、五粮液等白马股,反而在朋友的推荐下全仓买入了宏盛科技,这让许先生陷入了一场噩梦。
    一边是指数和优质股票不断创新高,而宏盛科技却从十几元跌到几元钱。到年底,徐先生不仅没有赚到钱,年初的29万元只剩下23万元。
    为啥指数和优质股票都在大涨创新高,自己的票反而下跌,为什么自己的收益率还不如林园?这引起了徐先生的深刻反思。
    在此,徐先生将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就是希望以“血”的教训来告诫自己,同时也希望从2007年开始坚持价值投资!
    记者感悟:放着万科、五粮液等绩优股不买,却偏偏选择一些冷门股,这是很多投资者的习惯。他们的思路也很明确,白马股涨幅应该有限,而冷门股往往爆发力强。不过,2006年市场逐步成熟,已经彻底告诉了投资者应该怎样投资,只有持有绩优股才能稳稳获得不菲的利润,而这正好与林园2006年3月发出的声音吻合!
本组稿件采写 记者 李凯

wohin 发表于 2007-1-13 10:55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1-13 09:40 发表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作者不详)
  
  一、永远有多远?长期要多长?
  市场是否有效,是随机漫步的吗?
  事实上是80%的美国共同基金不能战胜S&P500。
  ...

请问依然,此文引自何处?:*9*:

淡雪 发表于 2007-1-13 11:03

原帖由 lymanqun 于 2007-1-13 09:40 发表
关于美国股市投资策略长期实证研究的一些结论和启发

  (作者不详)
  
  一、永远有多远?长期要多长?
  市场是否有效,是随机漫步的吗?
  事实上是80%的美国共同基金不能战胜S&P500。
  ...

:*9*::*9*:

何染尘 发表于 2007-1-13 11:31

谢谢

yyy888289 发表于 2007-1-13 12:06

沪深A股2002年-2006年中期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请问依然老师,增长率是怎么计算的,怎么用软件计算及排序,多年的利润文件怎么找到,谢谢

ahjx05 发表于 2007-1-13 13:18

谢谢迷思、pigtou、funlover朋友!
我按照pigtou的下载了zip的ActivePerl-5.8.8.819-MSWin32-x86-267479.zip程序文件,解压到目录下却不知道怎么用,用迷思编的程序怎么执行这目录下的程序文件呢?因为执行迷思的小程序,跳出windows对话框,要我定位程序

[ 本帖最后由 ahjx05 于 2007-1-13 13:29 编辑 ]

ligao2518 发表于 2007-1-13 13:31

试试 INSTALLER.BAT

ahjx05 发表于 2007-1-13 13:47

谢谢ligao2518 !我指向Installer.bat执行,出现如下DOS界面的英文提示,怎么操作呢?好象迷思的小程序很简单吧,都是自动生成的

[ 本帖最后由 ahjx05 于 2007-1-13 13:51 编辑 ]

迷思 发表于 2007-1-13 14:54

原帖由 ahjx05 于 2007-1-13 13:47 发表
谢谢ligao2518 !我指向Installer.bat执行,出现如下DOS界面的英文提示,怎么操作呢?好象迷思的小程序很简单吧,都是自动生成的

不要那么执行,现在你的机器还没有安装好Perl解释程序,直接双击install.bat,按照提示操作,然后应该就可以直接运行我发的小程序了

yyy888289 发表于 2007-1-13 15:23

我对实证文章的理解,对大盘蓝筹股,用好的市盈率,高股息率,对成长性的股票仍然要用利润增长率,但要利用相对强弱指数,请问楼主,相对强弱指数是我们常用的RSI吗,还有,请教楼主,利润增长率的计算,

funlover 发表于 2007-1-13 15:26

原帖由 ahjx05 于 2007-1-13 13:18 发表
谢谢迷思、pigtou、funlover朋友!
我按照pigtou的下载了zip的ActivePerl-5.8.8.819-MSWin32-x86-267479.zip程序文件,解压到目录下却不知道怎么用,用迷思编的程序怎么执行这目录下的程序文件呢?因为执行迷思的 ...

不好意思,刚上来
程序给你发上来了,一共5个文件,解压后3个文件
combin、MFC71、msvcr71
放到同一个文件夹执行combin就OK了
界面将就,不明白问我,呵呵。

ligao2518 发表于 2007-1-13 16:50

老大的那篇文章太有价值了,很多人可能会终其一生走错了方向都还不知。
做了一下价销比的公式:
计算:(分析家普通财务数据)
Var1:=FINANCE(1)*C;{总市值}
Var2:=FINANCE(20);{取得基本财务数据: 主营收入}
价销比:var1/var2;

(对于分析家专业财务数据)

Var1:=proffin(1001,0)*C;{总市值1001 总股本 }
Var2:=proffin(3019,0);{取得基本财务数据: 主营收入}

价销比:var1/var2;

请注意,上面都是季度数据。
引用一句话
费雪说:绝对不要买进PSR大于3的股票,在那种情况下,你需要为1美圆销售额支付3美圆的价格。如此高的PSR的股票也许可以升值,但只能是建立在天花乱坠的宣传上,没有任何物质基础。

[ 本帖最后由 ligao2518 于 2007-1-13 17:14 编辑 ]

ligao2518 发表于 2007-1-13 17:12

原帖由 funlover 于 2007-1-13 15:26 发表


不好意思,刚上来
程序给你发上来了,一共5个文件,解压后3个文件
combin、MFC71、msvcr71
放到同一个文件夹执行combin就OK了
界面将就,不明白问我,呵呵。

程序对文件名的判断有点问题,合并之后的Bs只有几行
代码        2007-01-12        成交笔(笔)
500001        2007-01-12        2514
代码        2007-01-12        成交笔(笔)
000001        2007-01-12        45431

请问用C编这个麻不麻烦,可否提供源码?

看了迷思兄的那个程序,PERL处理这这种文本真是得心应手。

lymanqun 发表于 2007-1-13 20:15

沪深B股基本情况及折价率排序
页: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查看完整版本: 欧奈尔选股法80只牛股纵览(年盈利超130%)累计收益901.38%今日评分公布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