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观察员

***认股权证的基本知识 ***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小博大的认股权证

--------------------------------------------------------------------------------

??????您对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问题,您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担心,
??????您对大盘走势有任何疑惑,您还关心哪些股票的趋势,随时可以免费致电--
??????金融界服务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继电话)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证券时报
       可能是华人好赌的原因,香港的衍生认股权证(也称备兑证)市场可谓称冠全球。2003年下半年到2004年上半年,香港市场推出了大批的H股认股权证。考虑到认股权证的杠杆作用,投资人每天在认股权证所下的赌注已接近股票的成交额。(现在究竟应该趁势低吸?还是应该继续等待?)

    衍生认股权证是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专门投资银行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目前,香港市场主要有两类认股权证:若看好市场,可以买备兑认购证;若看淡市场,则可买备兑认沽证。

    专业上讲,备兑认购证是一种认购期权。投资人购买备兑认购证,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可以以一个预先设定的价格,在未来的某一日,买进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7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769的中国移动(0941)备兑认购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18日以每股23.88港币的价格购买0.1(认购比率)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实际上是现金结算,并不真正发生购买行为)。如果10月18日收盘后,中国移动在10月18日及之前的4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算术平均值(专业术语叫“收市价”)低于每股23.88港币,则行使这一认购权毫无意义,投资人可放弃购买的权利,这样就完全输掉了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反之,如果收市价为每股26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1.2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7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4.2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投资回报可达203%。(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同样道理,备兑认沽证是一种认沽期权。投资人购买备兑认沽证,实际上是买进一种权利———拥有这种权利的投资人,可以在未来的某一行使日,以某一行使价,卖出某一股票(或某一组股票)。

    假设投资人以每股9分钱的价格买进1股代号为9908的中国移动备兑认沽证,投资人就可在2004年10月26日以每股21港币的价格沽出0.1股中国移动的股票。在10月26日收盘时,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高于每股21港币,投资人可放弃沽出的权利,完全输掉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反之,如果中国移动的收市价为每股19港币,投资人就会行使这一权利,以赚取20分的行使利润。扣除当时购买这一权利的9分钱本金,投资人可净赚11分的净利润(不考虑行使费用),投资回报可达122%。

    从表面上看,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好像是在和发行商对赌股价走势。实际上,发行商一般都会采取一种叫“对冲”的办法,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市场。假设某投资人从发行商手上买入一批中国移动备兑认购证9769。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9769的价格就会往上升,投资人就会赚钱,发行商就要亏钱。发行商为了回避这种风险,就会在卖出9769的同时,在市场上买入一定比例的中国移动股票进行对冲。这样,如果中国移动股价上升,发行商在9769上确实会亏钱,但会在股票上赚回钱。发行商只要进行科学的对冲,就能做到盈亏相抵略有盈余。

    购买认股权证,犹如四两拨千斤,具有很大的杠杆作用。一般来说,认股权证绝对价格的变化会小于对应股票(正股)的价格变化,但相对于其自身低廉的价格来说,其升跌百分比可以是正股的几倍到十几倍。因此,发行商在进行对冲操作时,需要在市场上买入(或卖出)相当于认股权证金额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股票。

    明白了这个道理,投资人买卖认股权证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把认股权证看做一个独立的证券,单纯为买卖认股权证而买卖认股权证。买卖认股权证时,投资人应该把分析的重点放在对应的股票上。只有投资人认为正股便宜时,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购证;认为正股偏贵时,才应该考虑买入备兑认沽证。如果投资人只分析单只认股权证的价格走势,不论正股价格的平贵而进行买卖,那就变成本末倒置的纯投机行为。

    理论上讲,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和正股的价格之间有着紧密关联,投资人只要把正股价格、正股价格百分比波动的标准差、当前的利率水平、权证的行使价格和行使期限,输入到一个叫Black-Scholes的模型中,就能算出某只认股权证的合理价格。不过,香港市场上大部分认股权证的价格,都远高于理论价格。因此,投资人就要衡量,自己愿不愿意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杠杆作用,而额外支付一定的差价(可能是认股权证价格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

    需要特别提醒读者的是,发行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往往会发行一些非标准的认股权证,或在发行条款中加入一些不利于投资人的条款。从法律上讲,发行商在招股书中都已经对这些认股权证的条款进行了足够的披露,因此不需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

    因此,要保护自身利益,投资人必须充分理解,才能考虑是否介入认股权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偶是新东西,看来要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入认股权证 重建估值体系  
2005年06月13日 09:04:02 中财网

  建议引入权证产品,将A股含权中的“权”,用权证这种衍生工具剥离出来,通过认购流通权证的行使价格,来体现对流通股东的补偿,以动态确定权证行使时换购除权股票的比例,来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可能是解决股本权分置的有效工具。
  通过权证产品引入,解决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对价未来利益的平衡问题,最大优点能使流通股东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在权证行使价格确定的情况下,股价越低,流通股股东通过权证行使所换购的股票也就越多,反之亦然。
  改革股权分置改变了原有以流通股东为基础的估值体系,原有的价值投资体系呈现被颠覆的迹象,旧的估值体系被打破,将引发市场估值标准和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带来资产价值重估再发现的机会来临。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15年,当初是根据国情建立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股市给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资金,有力地支持了企业股份制改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可是股权分置制度的缺陷,却成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绊脚石,使其资源配置功能、价值发现功能、投资和融资功能、国民经济晴雨表功能,都不能有效发挥甚至被扭曲,直接影响了资本市场发展,因此要破解股权分置问题。现在解决股权分置试点序幕终于拉开,而且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市场疑惑“劣币驱逐良币”
  股权分置解决积极作用,在于确认了流通股含权的预期,理论上提升了流通A股的投资价值。但是上市公司部分股票流通与全流通定价是不一样的,全流通实质是改变市场供求关系,从而改变了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和价格结构体系。当打破原有的框架模式,股票走向全流通预期,直接加速大量股价仍然高估品钟的定价回归过程,股权分置改革导致估值体系中的定价水平下降。优质公司具有估值优势,股票可能会出现“优质优价,劣质劣价”,意味着优质公司非流通股东支付流通权溢价,必然小于劣值公司非流通股东支付的流通权溢价,优质公司让利补偿相对较少,绩差公司让利补偿相对较多,从四家试点公司透露出这样的迹象。
  那些股价虚高的滑坡绩差垃圾股,即使有10送20,也不会对公司内在估值发生实质性影响,也难得到市场投资者的接受和认同,反而会出现补偿越多,套现欲望越强,股价调整方式将更为惨烈,预期成为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减持变现的主要对象。象清华同方利用公积金向流通股东拟10送10,非流通股东放弃,这也是流通股份100%的扩容,虽然流通股东股份增加了,不可否认摊薄了每股权益,复牌将自然产生除权效应,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就会越来越廉价,除权后一旦股价走出跌权行情,流通股东权益还会进一步被吞噬。这样非流通股东获得流通权,对市场影响预期导致流通股东得不到任何实惠,反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利局面。
  另外,上市公司在上市过程中,发生内幕交易和寻租行为的假法人,其非流通股份套现权益阴谋得逞,导致国有资产和流通股东权益流失,流通股东当初从非流通股东获得的补偿权益再次被稀释和侵犯。尤其股价在每股净资产值附近,以及股价跌破净值的“破净”股票,意味着非流通股份的流通权价值全部跌失,支付对价的基础将丧失或部分丧失,非流通股东就几乎没有能力给流通股东予以补偿,这部分上市场公司恐怕拿不出合适的解决股权分置方案。
  《通知》中还有选择适当时机实行“新老划断”,其方向明确与具体划断时间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市场发展预期。一旦未来新股全流通发行,多数老股票股权分置依然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在市场作用下其股价必然向全流通股价接轨,多数公司股价将呈现整体重心下移格局,尤其是股价虚高的滑坡绩差垃圾股,将以惨烈的方式继续调整,流通股东亏损面进一步加剧,所以当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爬行流通”的方式,让市场投资者有些不解。
  据统计,截止2005年4月底,非流通股数为4572.21亿股,流通A股2017.61亿股,按《通知》规定,非流通股东承诺出售公司总股数比例在12个月内不超过5%,在24个月内不超过10%,若从理论上按平均10股送2.5股计算,规定第二年和第三年,将有价值1288.31亿元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第四年将有价值13328.51亿元的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由此可见如此大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是随着时间后推上市流通市值量是呈现明显放大,在非流通股份可流通三年内的第二和第三年,数量相对来说还不够大,第四年非流通股份可流通市值是巨大的,给股权分置解决所面临中长期资金需求压力是不能小看的。目前上市流通还处在试点准备阶段,将来股票市场带来的股票供给压力,就可见一斑了。市场为此有疑惑。
  市场观望存在贬值可能
  解决股本权分置问题,不会改变上市场公司投资价值,但相关股票局部的相对价值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尤其目前深层次问题是A股上市公司,70%左右已经没有配股、增发、可转债发行再融资的资格和条件了,再融资能力的减弱或者丧失,对这些上市公司将是致命的打击,它们平均负债率将超过60%以上,有的高达90%,加之企业本身缺乏“造血”功能,如果没有证券市场给其不断“输血”,一些上市公司连生存都面临着威胁,还谈什么企业改制和发展,预示着非流通股份的帐面价值纸上富贵,日后逐步被贬值的可能性越来越明显。这方面上市场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积重难返地造成非流通股份的国有资产将受到缩水或流失,有损失面扩大和损失额度增大的可能,还将增加银行贷款回收难度和回收率,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双双升高的危险,直接威胁着金融系统的健康稳定和发展。
  为了避免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大面积的缩水或流失,减少银行贷款损失率,创造条件尽量使银行收回不良贷款,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系数。所以趁现在市场呼吁要求解决股权分置制度性缺陷时,顺势通过非流通股份为取得流通权,向流通股东支付相应代价(对价)的方式,将帐面价值纸上富贵的非流通股份资产获得流通权,而体现出真正的价值。非流通股份在流通中变现,有了活资金利于盘活不动产,所取资金可能一部分给企业自己“输血”用于生产自救,或者归还银行贷款,以及不排除变现抽逃资金的可能,因为非流通大股东,比流通股东要清楚本公司是“那块料”,那时候流通股东的二级股票市场的虚拟价值,和持有股票的企业实际价值有同时被贬值的可能,流通股东所得的对价再度贬值。因此引起了市场的观望。
  引入权证促使试点成功
  现在有1500家上市公司,符合试点条件的有560家左右,首批4家试点公司因代表性不强,而产生市场议论认为:滑坡的级差公司股权分值改革积极性高,篮筹股积极性则较低,民营企业热情较高,国有企业相对较低。这种市场预期在于试点企业的对价,是企业目前的静态指标,而忽视了未来两年后,非流通股份按规定比例上市流通时,企业的动态指标,一旦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将引发股价下跌,那么当初非流通股东给流通股东的对价就会缩水贬值,流通股东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则会受到打击,如此市场预期产生,就可能形成解决股权分置不利的市场氛围。
  因此建议引入权证产品,将A股含权中的“权”,用权证这种衍生工具剥离出来,通过认购流通权证的行使价格,来体现对流通股东的补偿,以动态确定权证行使时换购除权股票的比例,来保护流通股东的权益。可能是解决股本权分置的有效工具。权证本身是一种期权,是非流通股东无偿分配给流通股东的认股权证,一年后分别以非流通股份按规定比例上市流通时,依据企业的动态指标和二级市场的股价,流通股东以当初非流通股东对价无偿分配给流通股东的认股权证,去认购非流通股份而使非流通股份获得流通权,这样可激励非流通大股东在此期间要经营好上市公司,流通股东持有权证兑现非流通股份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否则公司业绩滑坡导致股价下跌,到期正股价格低于行权价,就很难获得流通权甚至行权失败,非流通股份仍然不能实现流通。与此同时,权证本身是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上市交易流通,增加新的投资品种,能起到吸引资金活跃市场的作用,全流通过程中的股价和权价,完全由市场上投资者博弈决定,也就是按市场规律和公司基本面状况去裁定。通过权证产品引入,解决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对价未来利益的平衡问题,最大优点能使流通股东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护,在权证行使价格确定的情况下,股价越低,流通股股东通过权证行使所换购的股票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另外,可以提高优质公司参加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积极性,通过把解决股权分置与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提升市场各方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良好预期,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走向成功。
  重建估值体系
  改革股权分置改变了原有以流通股东为基础的估值体系,在全流通预期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调整,市场价值中枢不断下移和股价结构展开调整,同时也降低了估值水平,原有的价值投资体系呈现被颠覆的迹象,旧的估值体系被打破,将引发市场估值标准和价值体系的重新构建,带来资产价值重估再发现的机会来临。从中长期看,企业的基本价值才市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绩优稳定成长的上市公司,将成为“稀少”资源而被价值投资者追捧,因此解决股权分置不会对绩优成长股造成中长期影响,股价结构调整的步伐不会因股权分置改革起动而停止,相反还会加速个股价值回归的进程,股价两级分化是今后的主流趋势,使一些无法救活淘汰的“坏孩子”(上市公司),会逐步萎缩直到死掉,留出市场空间让“好孩子”(上市公司)活的更好。因此,股权分置制度改革和市场机制转变是有代价的,这个痛苦过程除了有资本风险外,还需要时间来化解。多年发展资本市场战略模式需要调整,重建一个有效的、强大的资本市场做基础制度化建设,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让价格机制和价值规律决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为今后有能力支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下去做好充分准备。
  在世界金融史上,每次遇到危机时都是制度创新最活跃的时期,通过创新求得生存和发展。此次解决股权分置是敢于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以制度创新积极寻求突破,是革命性的制度复位,其功能不亚于当年创立中国证券市场的作用。所以讲我们要以国家的战略的思维,国家全局的考虑,积极寻求重新构建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的估值体系。(刘勘)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不过太复杂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发表于 2005-6-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05-6-14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如果推行此法后,股票波动就会大幅度降低.绩优股是不是会始终小阳攀升?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 天

 楼主| 发表于 2005-6-1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jasonpoon at 2005-6-14 11:15
请问,如果推行此法后,股票波动就会大幅度降低.绩优股是不是会始终小阳攀升?



机构为了抄权证
经常把股票搞的上上下下的
这样才能挣钱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安权证 早已封存记忆中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些复杂

学习得很辛苦啊。

毕竟是一个新事物,不会太快仓促推出,还有时间认真研究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3-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发表于 2005-6-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多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6 02:49 , Processed in 0.03739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