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讨论] 比亚迪储能战略布局与盈利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4 天

发表于 2025-11-23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亚迪储能战略布局与盈利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术道研究员 浏览:25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比亚迪储能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1储能业务营收规模与增长趋势
比亚迪储能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根据最新财务数据,2024年比亚迪储能业务收入达126亿元,占总营收1.62%,同比增速超100%,显著高于汽车业务29%的增速。

进入2025年,储能业务增长进一步加速。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储能业务收入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145%,成为公司继汽车业务之后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尽管不同数据源对上半年营收存在差异(部分机构估算为556.92亿元,占总营收15%),但所有数据均显示储能业务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

从出货量角度看,比亚迪储能业务同样表现亮眼。2025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储能电池出货48.4GWh,同比增长67%。截至2025年10月,比亚迪储能电池装机总量超230GWh(含动力电池),同比增长55%。2025年全年储能预计出货11GWh,同比翻番。

展望未来,多家机构对比亚迪储能业务的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底储能营收占比能到20%,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2027年是储能业务的爆发期,预计2027年营收占比能到30%以上,甚至可能超越汽车业务,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之一。

1.2储能业务盈利能力分析
比亚迪储能业务展现出优异的盈利能力,毛利率显著高于动力电池业务。2025年中报显示,储能业务毛利率达26.7%,高于动力电池的21.3%,主要受益于海外电网级项目溢价及CTS技术降本。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储能业务的盈利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海外项目毛利率高达25%,而国内项目毛利率仅为15%左右。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海外市场的高价值项目占比更高,以及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品牌溢价能力更强。

从成本控制角度看,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战略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优势。刀片电池pack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在2024年动力电池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仍保持了稳定的毛利率。通过CTS技术,比亚迪实现了零部件数量减少36%,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20%。

比亚迪储能业务的盈利稳定性也值得关注。储能订单周期稳定,回款快,能够帮助平滑汽车业务的波动,让公司整体盈利更加稳定。这种业务组合的互补性为比亚迪提供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1.3储能业务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比亚迪已确立了重要地位。根据InfoLink2025年上半年数据,比亚迪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阳光电源和特斯拉,市场份额约10.7%;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五。

比亚迪是全球唯二能在系统集成和电芯领域都进前五的公司,另一家是宁德时代,充分体现了其全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储能电芯市场,宁德时代排第一(36.8%份额),亿纬锂能第二(18%),比亚迪第三(10.7%)。

在细分市场方面,比亚迪表现尤为突出。在北美户用储能市场,比亚迪市占率达51%,家庭储能系统全球市占率位居前三。在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比亚迪2024年市占率约12%,位列第二,仅次于奇点能源(18%)。

比亚迪储能业务的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储能产品已覆盖110个国家,累计交付超75GWh。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储能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多项战略合作,截至9月公开订单总量达17.6GWh。

1.4储能业务产品结构与应用领域
比亚迪储能业务产品结构完整,覆盖了储能应用的全场景。产品全面覆盖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叉车电池、船舶电池等应用领域。

在大型电网储能领域,比亚迪推出了"浩瀚"储能系统,这是其技术集大成者。该系统最小单元容量达14.5MWh,为全球最大单机容量;体积能量密度达233.8kWh/m³,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1.4%;搭载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容量是常规电池的300%以上;Vcts(电芯与系统体积比)达52.1%,为全球最高,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39.7%。

在工商业储能领域,比亚迪推出了新一代ChessPlus产品,采用储能专用厚刀电芯,从电芯到系统构建全方位安全防线。该产品采用ALLinOne极简高集成设计,支持233kWh~1864kWh容量灵活扩展,用户可按需灵活增加模块实现便捷扩容,降低初期投资成本。

在户用储能领域,比亚迪推出了Battery-Box系列产品,包括Battery-BoxHVE(高压)和LV5.0+(低压)等产品。这些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便捷、超长质保,能够为别墅、农场、普通住宅、离网供电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

比亚迪还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储能产品。公司已推出"MCCube-SIBESS"钠离子电池储能产品,容量2.3MWh,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上市。在钠离子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已实现200Ah电芯容量,10000+次的循环性能,并打通了钠电的生产工艺,达成了MWh级储能系统的落地。

二、比亚迪在储能产业链中的战略定位
2.1储能产业链垂直整合布局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构建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从上游原材料(锂矿),到中游电芯、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再到下游系统集成,从电源侧、电网侧到用户侧的全产品/全产业链矩阵,比亚迪几乎做到了全覆盖。

在原材料环节,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本土深耕"策略,从青海锂盐湖到四川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构建了从原材料到电池包的全链条自主供应体系,零部件自给率超80%。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成本可控性,使比亚迪能够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结构。

在核心部件制造环节,比亚迪实现了电芯、BMS、PCS、EMS等关键部件的全栈自研自产。比亚迪是全球唯一实现电芯+BMS+PCS+EMS全栈自研的储能厂商,技术自主率超90%。这种全栈自研能力不仅确保了产品的技术领先性,也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更大空间。

在系统集成环节,比亚迪以"系统集成商"的面目示人,从电芯到PCS、BMS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生产。除了向电网等个别客户提供电池外,比亚迪并不对外销售其电芯和模组,只提供集成化的储能系统。这种策略确保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2.2与第一梯队企业的竞争关系分析
在全球储能第一梯队企业中,比亚迪面临着来自宁德时代、特斯拉、阳光电源等巨头的激烈竞争。各家企业在技术路线、市场策略、竞争优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双领域的领导者,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达55GWh,全球市占率36%,连续四年位居第一。宁德时代凭借全产业链技术壁垒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其优势在于强大的电芯制造能力和全球品牌影响力。

阳光电源在2025年上半年以18%的全球市占率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龙头。阳光电源在储能变流器(PCS)和系统集成领域具有统治级地位,连续七年蝉联中国储能系统出货量第一,2024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首位。其核心优势在于对电网的深度理解和"光伏+储能"的协同效应。

特斯拉在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约15%,位居第二。特斯拉的优势在于品牌影响力、软件能力以及在北美和欧洲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

比亚迪以电池+储能系统一体化能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相比,比亚迪的独特优势在于:一是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势,相同性能下系统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0-15%。二是刀片电池技术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三是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能够共享技术、供应链和海外网络资源。

在技术路线方面,各家企业也存在分歧。阳光电源主张"系统倒推电芯"的684Ah方案,循环寿命达1.5万次;宁德时代则坚持587Ah为"最优解",零部件从3万减至1.8万个;比亚迪采用全栈自研(300Ah+)的技术路线。

2.3核心技术优势与成本控制能力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刀片电池技术和CTS(电芯直接到系统)超级集成技术两个方面。

刀片电池技术是比亚迪的核心竞争力。在储能应用中,刀片电池展现出多项优势:首先是安全性,通过针刺实验等严苛测试,实现热失控防护能力的革命性突破;其次是能量密度,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可达180Wh/kg,比有模电池组提升约9%;第三是低温性能,刀片电池改善了磷酸铁锂耐低温性差的缺点,在零下20度的严寒环境下,放电能力至少是常温时的90%。

CTS超级集成技术是比亚迪的另一项重要创新。该技术将电芯体积占比提升至33%(传统方案约25%),零部件数量减少36%,系统能效达97%,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20%。通过CTS技术,比亚迪实现了从Cell→Module→Pack→System四级结构向电芯直接集成到系统框架的转变,大幅提升了系统集成度和效率。

在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电池采用纳米级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纳米级颗粒和更高的压实密度不仅大幅提高了锂离子的传输效率,还显著提升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缩短了充电时间。在等效20尺集装箱内可实现10MWh的超大容量,远超行业主流的6-7MWh水平,体积能量密度系数(Vcts)达到全球最高的52.1%,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了39.7%。

比亚迪还在液冷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其智能液冷温控系统液冷温差≤2.5℃(行业平均≥5℃),电池寿命提升30%。该系统支持沙漠(55℃)、极寒(-40℃)等全气候场景,适配沙特、智利等严苛环境项目。

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亚迪通过多重措施实现了显著优势。首先是垂直整合带来的成本优势,刀片电池pack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其次是规模效应,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产线共享率达70%,成本较纯储能企业低12%;第三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通过CTS技术和结构优化,度电成本降至0.3元,已接近抽水蓄能的成本。

2.4产能布局与扩张计划
比亚迪在储能产能布局方面展现出积极的扩张态势。根据规划,2025年电池产能预计达到655GWh,未来1-2年有望提升至810GWh,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业务需求。

比亚迪在浙江嵊州的投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公司计划在浙江嵊州投资110亿元建设"世界储能中心",新增30GWh年产能。其中二期投资约60亿元,年产15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三期投资50亿元,年产15GWh电池和相关产品生产线。

在产能利用率方面,比亚迪保持了较高水平。截至2025年11月,比亚迪已在国内布局12大生产基地,规划产能超655GWh,其中已投产410GWh,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5%的高位。

比亚迪还在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产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研发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徐州基地30GWh产能即将投产,进一步巩固其在长时储能市场的竞争力。

在海外产能布局方面,比亚迪也在加速推进。公司在德国萨尔州建设了100MW光伏电站为当地工厂供电;在挪威,与水电公司合作开发500MWh电池储能项目。这些海外产能布局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也为开拓当地市场提供了支撑。

三、比亚迪储能技术优势与产品策略
3.1核心技术路线与创新突破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坚持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王传福明确表示:"储能领域必选磷酸铁锂,三元路线是错误的"。这一战略选择基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安全性、成本、寿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特别适合储能应用对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高要求。

在刀片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持续创新突破。2025年9月发布的"浩瀚"储能系统搭载的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该电池不仅在容量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是常规电池的3倍),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也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比亚迪在钠离子电池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5年11月4日,比亚迪获得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司已推出世界上第一个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BESS),采用长刀片电池和CTS超级集成设计,具有超高的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标准和灵活的模块设计。

在液冷中压级联储能技术方面,比亚迪实现了重要突破。2024年,比亚迪发布液冷中压级联储能系统,并出货至南方电网,成为国内首批液冷式级联储能示范项目。该系统实现10kV系统绝缘设计和管路、液冷系统的高绝缘水平设计,全面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一致性和能量转换效率。

比亚迪还在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方面持续创新。其智能液冷温控系统能够实现液冷温差≤2.5℃,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有效提升了电池寿命和系统效率。该系统还支持全气候场景运行,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

3.2产品策略与细分市场布局
比亚迪储能产品策略呈现"全场景覆盖、技术领先、成本优化"的特点。在产品布局上,比亚迪实现了从GW级的大型电网储能到kW级的家庭储能的全场景覆盖。

在大型电网储能市场,比亚迪重点推出"浩瀚"储能系统和MCCube系列产品。"浩瀚"系统凭借14.5MWh的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和领先的能量密度,在大型电网储能项目中具有显著优势。MCCube-T作为主流产品,采用500kWh模块化单元,可扩展至6.4MWh,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在工商业储能市场,比亚迪推出了ChessPlus系列产品,主打"安全+高效"的产品理念。该产品采用储能专用厚刀电芯,从电芯到系统构建全方位安全防线。ALLinOne极简高集成设计支持233kWh~1864kWh容量灵活扩展,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工商业用户的需求。

在户用储能市场,比亚迪推出了Battery-Box系列产品,包括高压HVE和低压LV5.0+两个版本。这些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便捷、超长质保,能够为别墅、农场、普通住宅、离网供电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比亚迪户用储能出货量国内第一(2024年超10万台),"光伏+储能"套餐在长三角渗透率超30%,2024年户用业务收入超30亿元。

在市场策略上,比亚迪采取"海外为主,国内为辅"的双轮驱动策略。海外市场占比超60%,主要聚焦欧美高端市场和中东高价值项目。在北美市场,比亚迪市占率曾达60%,2025年加州130MW的项目已经并网;在欧洲市场,英国市占率高达80%,波兰1.6GWh、葡萄牙400MW的项目都在建设中;在中东市场,除了沙特的大订单,还有阿联酋10GWh的单子;在拉美市场,智利3GWh的光储项目(全球最大在建)、墨西哥300MWh的项目都在推进。

3.3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
比亚迪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专利布局日趋完善。公司在储能领域的专利涵盖了电池技术、系统集成、热管理、能量管理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

在电池技术专利方面,比亚迪不仅在锂离子电池技术上持续创新,还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等下一代技术。2025年11月获得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专利,标志着公司在新型储能技术方面的持续投入。

在系统集成技术专利方面,比亚迪的CTS技术已成为其核心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结构集成创新与材料优化,实现了零部件数量减少36%和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20%的突破。

在热管理技术专利方面,比亚迪开发了浸没冷液方案,利用电芯自身的结构特点,提高电池包对于冷却液的利用效率。当电芯在电池包的壳体内相互接触排布时,电芯与电芯之间能够形成间隙,该间隙可以作为天然流道,以供冷却液流动。

比亚迪还在储能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方面布局专利。通过BMS、EMS等系统的协同控制,实现储能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智能管理。

3.4产品竞争力与差异化优势
比亚迪储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领先性、成本优势和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三个方面。

在技术领先性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针刺、碾压等严苛测试,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在能量密度方面,刀片电池能量密度可达180Wh/kg,比有模电池组提升约9%。
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更是实现了容量的重大突破,为大型储能系统提供了更强的技术支撑。

在成本优势方面,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领先。刀片电池pack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20%,通过CTS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下降20%。相同性能下,比亚迪的系统成本比竞争对手低10-15%。

在产品差异化方面,比亚迪的"浩瀚"储能系统以14.5MWh的全球最大单机容量和52.1%的全球最高Vcts值,在大型储能市场具有独特优势。1GWh的电站只需要69套系统,比传统方案少一半还多,成本直接降30%。

比亚迪还通过全场景产品布局实现差异化竞争。从大型电网储能到工商业储能,再到户用储能,比亚迪能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最适合的产品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极端环境适应性方面,比亚迪的产品能够在-40℃至55℃的全气候范围内稳定运行,这为其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市场拓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分析
4.1技术协同: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储能领域延伸
比亚迪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在技术层面具有高度的协同性,这种协同主要体现在"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的跨领域复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技术与储能技术同源,刀片电池、智能调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可跨领域复用,既降低研发成本,又加速技术迭代。

在电池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最初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随后成功延伸至储能领域。刀片电池在储能应用中展现出的高安全性、长寿命、优异的低温性能等优势,直接受益于其在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在热管理技术方面,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电池热管理经验,为储能系统的液冷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电控技术方面,储能系统的架构与电动汽车高度相似,其逆变器、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等核心部件本质相通。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电控技术积累,特别是在功率转换、能量管理、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能够直接应用于储能系统的开发和优化。

在智能化技术方面,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智能控制系统等,都能够在储能系统中得到应用和进一步优化。这种技术复用不仅降低了研发成本,也加速了技术的成熟和迭代。

比亚迪还通过技术协同实现了产品创新。例如,其最新发布的"天神电池"具备双向充放电能力,单辆车即可储存100度电,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3天的用电量。50万辆车的储能容量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日发电量的12%,可在用电高峰时段替代火电厂调峰。

4.2供应链协同:规模效应与成本优势
比亚迪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在供应链方面实现了深度协同,这种协同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等环节。

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比亚迪通过整合汽车和储能业务的需求,实现了更大规模的采购量,从而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比亚迪坚持"垂直整合+本土深耕"策略,从青海锂盐湖到四川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构建了从原材料到电池包的全链条自主供应体系。这种体系不仅服务于汽车业务,也为储能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

在生产制造方面,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产线共享率达70%,成本较纯储能企业低12%。比亚迪的弗迪电池生产线可快速切换生产汽车/储能电池包,产能利用率最大化。这种柔性生产能力使比亚迪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在质量控制方面,比亚迪将汽车业务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延伸至储能业务。通过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储能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汽车级标准,这为储能产品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电网应用中赢得了信任。

比亚迪还通过供应链协同实现了成本优化。其深圳龙岗储能产业园与电动汽车电池产线共享正极材料、隔膜等核心供应链资源,弗迪电池的产线可实现汽车与储能电池的柔性切换,使浩瀚系统的交付周期较行业平均水平显著缩短。

4.3市场协同:海外市场拓展与品牌影响力
比亚迪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在市场拓展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海外市场网络共享、品牌影响力互促、渠道资源整合等方面。

在海外市场网络共享方面,比亚迪充分利用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储能业务的海外拓展提供支撑。比亚迪在全球110个国家建立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不仅服务于汽车业务,也为储能产品的销售、安装、维护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为储能业务带来了强大的品牌背书。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的企业,比亚迪的品牌在全球市场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这种品牌影响力有助于储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销售。

在渠道资源整合方面,比亚迪通过"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实现了业务协同。比亚迪的储能业务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模式:光伏板发电,刀片电池储能,电动车作为分布式储能单元。2024年,比亚迪推出"光储充"社区解决方案,将居民屋顶光伏、储能系统、电动车充电桩整合,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比亚迪还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工厂为储能业务提供支撑。例如,在德国萨尔州建设的100MW光伏电站不仅为当地汽车工厂供电,也为储能产品的本地应用提供了示范。在挪威与水电公司合作开发的500MWh电池储能项目,也与当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了协同效应。

4.4车储联动模式的创新应用
比亚迪在车储联动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也为公司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

在兆瓦闪充技术方面,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关键支撑来自于储能系统,储能在储充场景成为刚需。比亚迪超充站配备储能系统,采用"1主机+1储能柜"的创新架构,储能柜容量为225kWh,最大输出功率可达800kW。当与电网协同工作后,总功率更是能够飙升至1360kW,支持双车同时充电。

在V2G(VehicletoGrid)技术方面,比亚迪正在推进车辆与电网的双向互动。第四代CTC技术集成储能模块,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800V高压平台实现5分钟补能200km,V2G双向充放电技术使车辆可作为移动储能单元。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车辆向电网供电,还能够在电网负荷低谷时充电,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

比亚迪还在探索储能包的多元化应用。可拆卸电池包既能给车辆充电,也可为无人机、医疗设备供电,在缅甸翡翠矿区已替代柴油发电机。这种多元化应用模式拓展了电池的使用场景,提升了电池的价值。

在能源生态构建方面,比亚迪的能源战略早已超越单纯的产品销售,而是构建"发电(光伏)-储能-用电(电动车+电网互动)"全链条闭环。通过光伏制造、储能电站、电动车V2G三端协同,掌控能源全链条。

比亚迪还在布局氢储能技术。公司已布局50MW级PEM电解槽,为未来的氢储能应用奠定基础。这种前瞻性布局体现了比亚迪在能源技术路线上的多元化战略。

五、比亚迪储能业务发展前景与战略价值评估
5.1储能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环境
中国储能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25年2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通知,明确自2025年5月31日起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推动储能建设更加市场化。

在政策目标方面,2025年9月出台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明确目标:三年内全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超1亿千瓦,2027年底累计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这一政策目标为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

从市场规模预测来看,储能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6000亿元以上,其中用户侧储能、独立储能电站及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将成为增长主力。另有机构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6500亿元以上,五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30%左右。

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储能技术正从"单点突破"向"系统级优化"转变。锂离子电池仍将主导,但创新方向从追求单一高能量密度,转向超大规模(1000Ah+)、超长寿命(15000次循环以上)、本质安全(固态/半固态电解质)和极致成本(0.3元/Wh以下)的多元目标并行。

从市场结构演变来看,2024-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迎来历史性转型,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越抽水蓄能,市场驱动力从"政策强制配储"转向"市场化价值创造"。这种转型为具备技术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的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5.2比亚迪储能业务增长潜力分析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比亚迪自身优势,比亚迪储能业务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从市场份额角度看,2025年全球储能需求预计增长60%,达到521GWh,比亚迪有望抢占15-20%的市场份额,增长空间巨大。考虑到比亚迪在全球储能市场已确立的第三地位,以及其在技术、成本、渠道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一市场份额目标具有较高的可实现性。

从营收增长预期来看,多家机构对比亚迪储能业务持乐观态度。基于当前订单势头和行业增速,2030年比亚迪储能业务营收突破1800亿元人民币是大概率事件,将成为公司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另有分析认为,比亚迪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头羊。

从业务占比提升来看,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底储能营收占比能到20%,2025-2027年是储能业务的爆发期,预计2027年营收占比能到30%以上,甚至可能超越汽车业务,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之一。

从订单储备情况看,比亚迪储能业务订单充足。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达25GWh,占中国企业海外订单20%。截至2025年9月,比亚迪储能公开订单总量达17.6GWh,覆盖电网侧、工商业及大型光储项目。

从产能扩张计划看,比亚迪正在积极布局产能扩张。计划在浙江嵊州投资110亿元建设"世界储能中心",新增30GWh年产能。2025年电池产能预计达到655GWh,未来1-2年有望提升至810GWh。这些产能扩张计划为储能业务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5.3储能业务对整体盈利能力的贡献预期
比亚迪储能业务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直接利润贡献、成本协同效应和风险分散效应。

在直接利润贡献方面,储能业务已成为比亚迪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2025年中报显示,储能业务毛利率达26.7%,高于动力电池的21.3%。考虑到储能业务的高速增长和高毛利率特点,其对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将持续提升。

从盈利稳定性角度看,储能订单周期稳定,回款快,能够帮助平滑汽车业务的波动,让公司整体盈利更加稳定。这种业务组合的互补性为比亚迪提供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储能业务的稳定盈利特性具有重要价值。

在成本协同效应方面,储能业务与汽车业务的协同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成本优势。通过产能共享、技术复用、供应链整合等方式,比亚迪实现了整体成本的优化。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产线共享率达70%,成本较纯储能企业低12%。

从长期发展前景看,随着储能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贡献将呈现加速提升态势。预计到2027年,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将达到30%以上,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之一。

5.4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尽管比亚迪储能业务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风险因素需要关注和应对。

在市场竞争风险方面,储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储能电池第一,2024年出货量达93GWh,技术多元,产能扩张迅速;阳光电源在系统集成领域具有统治级地位;亿纬锂能的储能电芯出货量排第二,增速惊人。面对激烈竞争,比亚迪需要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政策变化风险方面,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影响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虽然当前政策环境总体有利,但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仍需关注。比亚迪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同时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在技术迭代风险方面,储能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比亚迪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创新的前瞻性和领先性。特别是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方面,需要提前布局,确保在技术变革中保持竞争优势。

在供应链风险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安全等因素可能影响业务发展。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战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风险。但仍需要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可控性。

在海外市场风险方面,地缘政治、贸易政策、汇率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海外业务发展。比亚迪需要加强海外市场风险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市场布局,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同时加强本地化运营,提升在不同市场的适应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比亚迪储能战略布局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以下核心结论:

比亚迪储能业务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储能业务营收126亿元,同比增长超100%;2025年上半年营收187亿元,同比增长145%,毛利率达26.7%,显著高于动力电池业务。在全球储能市场中,比亚迪已确立第三的地位,在北美户储市场占有率达51%,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垂直整合战略构筑了深厚的竞争壁垒。比亚迪构建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是全球唯一实现电芯+BMS+PCS+EMS全栈自研的储能厂商。通过刀片电池技术和CTS超级集成技术,实现了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双重突破。

储能与汽车业务协同效应显著。通过技术复用、产能共享、渠道整合等方式,比亚迪实现了两大业务的深度融合。"光储充"一体化模式、V2G技术、兆瓦闪充等创新应用,为公司创造了新的商业价值。

发展前景广阔,战略价值突出。在储能行业政策利好、市场需求爆发的背景下,比亚迪储能业务有望在2030年实现营收突破1800亿元,成为公司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之一。

比亚迪储能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建议重点关注。特别是在当前汽车业务利润承压的背景下,储能业务的高增长和高毛利特性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建议关注比亚迪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进展、订单获取情况、产能扩张计划等关键指标。

总体而言,比亚迪储能业务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凭借技术领先、成本控制、全产业链整合等核心优势,以及与汽车业务的协同效应,有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公司长期价值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你认为比亚迪整理到多少适合逐步布局?看看和术道有方预判的区间差多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2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1-28 07:04 , Processed in 0.02412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