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讨论] 打气树立信心,莫怕,“蜗牛”已经启动 | 工信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潜力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4 天

发表于 2025-8-2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气树立信心,莫怕,“蜗牛”已经启动 | 工信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潜力受...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术道研究员 浏览:26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文章两个主题,一是给大家打气,二是谈一下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受益公司,三是谈一下资本逻辑。
一、打气树立信心,莫怕,“蜗牛”已经启动。

行情涨多了就会跌,大盘涨了这么多,调整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大盘整理,没有怎么涨的个股也跟着跌,就让很多人很难受。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国家队主导的资金与政策环境,以及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驱动,使少数公司在上涨,大部分人并没有赚钱,甚至亏损。
这一次的行情可能让很多人意外,是因为直接突破了924带来的高点,打破了2021年带来的3700压力,直接逼近4000点的整数关口。也是大分层的压力区间。
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现在的点位是继2007年、2015年以来的第三个高点。也就是说,这一轮慢牛,大概率会超过2015年的点位,超过2007年,只是时间关系。
国家意志的体现,资金的推动,人工智能浪潮带来的机会,造成这一轮行情的引子。
行情也在验证术道有方基于逻辑带来的观点:慢牛正在进行中。
二、工信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潜力受益者是这家公司
这家公司是因为这条信息梳理出来的,仅供参考,注意风险。

一、公司概况与主营业务布局

华力创通作为国内卫星应用技术领域的领航者,专注于导航、通信、仿真测试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公司业务布局呈现"一核多元"特征,以卫星应用为核心,辐射机电仿真测试、雷达信号处理等多个高壁垒领域。

2024年财报显示,卫星应用业务占总营收比重达45.12%,为第一大业务板块;机电仿真测试与雷达信号处理业务分别占比21.66%和10.95%,构成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在卫星应用领域,公司已构建起"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产品覆盖北斗导航、天通卫星通信等核心领域。仿真测试领域则聚焦武器装备和高端制造领域,提供通用化仿真测试平台及解决方案,在ARINC818等总线产品应用方面具备技术优势。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使公司能够深度受益于国家航天战略推进和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的双重红利。

二、行业背景与增长驱动因素

2.1 卫星导航与通信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卫星通信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3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2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8%;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则将从600亿美元增至1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国内市场方面,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突破6500亿元,高精度位置服务市场占比升至38.5%,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全面建成,下游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宽。

2.2 导航雷达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中国导航雷达市场呈现军用与民用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2025-2030年间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2.5%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到2030年整体规模有望突破1200亿元。其中军用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420亿元,民用市场规模预计达780亿元,特别是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领域的需求爆发将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3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北斗产业化及卫星互联网建设,要求至2025年实现重点营运车辆北斗终端安装全覆盖,仅此一项就将催生超过800万台设备更新需求。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为争夺国际频谱资源,中国计划2025下半年发射900余颗卫星,这一战略紧迫性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三、主业增长空间与增长逻辑分析

3.1 卫星应用业务:技术突破打开增量空间

公司卫星应用业务虽2024年同比下降24.92%,但已显现强劲复苏迹象。核心增长逻辑体现在三个维度:

芯片级突破:自主研制的北斗三号短报文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HBD2023和多模卫星移动通信终端SOC芯片HTD3010已完成研发,其中HTD3010芯片通过中国电信认证并适配华为Mate60系列卫星通话功能,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达18%;

订单快速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北斗三号终端订单同比增长120%,同时作为中国星网GW星座项目参与方,预计2025年将获得通信载荷模块订单超10亿元;

应用场景拓展:通导遥一体化芯片在深海信标灯、车载应急终端等场景的应用打破国外垄断,开辟新增长曲线。

3.2 仿真测试与雷达业务:军民融合双轮驱动

仿真测试业务作为公司第二大板块,依托ARINC818等总线产品在机载设备实时高清无损图像传输领域的技术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款民用、军用机型。雷达信号处理业务虽2024年同比下降36.85%,但军用转民用的技术迁移成效显著,开发的无人机监控系统已中标平凉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将军用雷达仿真技术拓展至低空经济新领域。

3.3 检测服务:高壁垒市场构筑护城河

公司在北斗终端检测市场占据65%的份额,单设备检测费区间为5000-20000元,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北斗终端在各行各业的强制安装推进,检测服务需求将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检测服务收入将突破8亿元,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财务表现与稳健性评估

4.1 业绩短期承压,中长期改善可期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7亿元,同比下降22.9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911.55%,主要受营收下滑及减值损失增加影响。但2025年上半年业绩已呈现积极变化,归母净利润296.59万元,同比增长4.93%,实现扭亏为盈,显示经营拐点已现。

4.2 现金流健康,回款能力提升

财务稳健性方面表现亮眼,2024年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达0.41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因回款增加而显著改善。应收账款同比下降32.79%至3.8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表明公司资金周转效率改善,经营质量提高。

4.3 负债结构合理,订单储备充足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4.29%,处于合理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合同负债同比大幅增长137.23%至1.55亿元,其中某军工集团弹载终端9200万预付款显示强劲的订单储备,为未来收入确认提供坚实基础。

4.4 研发投入强度领先,技术转化能力突出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42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44.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公司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持续投入。高研发投入已转化为显著的技术成果,形成了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技术体系,为业绩增长提供技术支撑。

五、核心技术与竞争优势

5.1 芯片级自主可控,构筑技术壁垒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天通卫星通信基带芯片算法的民营企业之一,与中国电科五十四所及华为海思共同占据核心技术高地。在北斗导航领域,基于自主研制的北斗基带芯片,形成四大产品线;卫星通信方向则成功研制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芯片等系列产品,有效降低卫星通信芯片成本。

5.2 全产业链布局,系统集成能力突出

公司在卫星应用领域构建了"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体系布局,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使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仿真测试领域,依托核心技术构建了平台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硬件模块开发三大能力,形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5.3 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公司将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成功迁移,形成独特的技术转化能力。例如,将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将卫星通信技术拓展至消费电子领域。这种军民融合的技术路线不仅提高了技术商业化效率,也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六、刚需市场验证与应用前景

6.1 军用市场需求刚性强劲

在国防信息化建设加速的背景下,公司多款面向车载、机载、弹载等应用的北斗三号终端产品已进入定型批量生产阶段,为特种行业领域打造了示范案例。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及解决方案在雷达系统性能评估、抗干扰性能评估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稳定,构成公司业务的基本盘。

6.2 民用市场空间加速释放

民用领域呈现多点开花态势: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车载高精度模组获得比亚迪、蔚来等10家车企定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扩大;在交通运输领域,《十四五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强制安装要求形成确定性需求;在应急管理领域,防灾减灾装备配置标准推动具备卫星定位功能的监测终端部署,形成每年20亿元规模的定向采购市场。

6.3 新兴领域布局前瞻,增长潜力巨大

公司前瞻布局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相关产品研制顺利推进,有望深度受益于中国星链组网建设。在低空经济领域,无人机监控系统等产品已开始获取订单,随着低空开放政策落地,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通导遥一体化技术在海洋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应用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50亿元和280亿元,为公司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仅供参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22-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8-28 14:47 , Processed in 0.02798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