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重大财经事件解析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金鱼财经
浏览:19886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概况
【概况】
2016年行将终点。
回顾本年度众多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从日本央行宣布负利率到英国退欧公投,从美国总统大选到意大利修宪改革,从原油减产协议到美联储二次加息,动荡一年的几大事件终于在年终,在本月迎来转折或落下帷幕。
修宪公投
【意大利修宪改革与全民公投】
2016年12月4日,意大利在前总理伦齐的发起下,举行全民公投,决议是否允许政府进行宪法改革,削弱参众议院的干政权利,增强政府对国家的管控。12月5日,公投结果出炉,反对票多于赞同票,公投失败,伦齐辞职。
若没有之前的英国退欧公投和美国总统大选,意大利修宪公投或不会对当今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造成太大影响。但历史的发展轨迹就是这样的耐人寻味,一环紧扣一环。意大利修宪公投的关注点在于其公投失败,会客观增加意大利国内民粹主义上台的几率,以五星运动党为代表的民粹主义倡导意大利恢复政治和经济自治,脱离欧盟和欧元区管制。这一发展趋势将与6月底英国退欧公投形成合力,成为欧盟和欧元区分崩瓦解的裂口。
很显然,这一可能发生的结果与风险将成为欧盟组织成立40余年来的最大危机,也将成为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天的导火索。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大萧条波及欧洲。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因其糟糕的银行业坏账业务,迅速让金融危机在国际发酵。欧洲五大银行之一,世界历史古老的银行——西雅那银行面临破产。在历任总理都未能解决意大利经济衰退局面时,民主党人伦齐的上台成为一时的亮点,他找到政府始终无法掌控局面的根本原因:参众两院过于强大的干政权利。于是在与议院沟通无果后,被迫选择公投来决定能否推行其改革进程。以拯救意大利银行业为契机,拯救意大利政坛。
12月23日,意大利继任总理真蒂洛尼宣布:意大利政府将拿出200亿欧元,来援助银行业。200亿欧元,相较意大利银行业近8000亿欧元的坏账窟窿,杯水车薪。
老曹预期:意大利政坛仍将在震荡中摸索前行,政府的无力与议会的权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有效解决。只期待2017年的总理大选,意大利能够真正出现一位扭转局面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脱欧还是留欧,引领意大利、带动世界格局走向新的趋势。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欧佩克与非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
2016年12月10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11国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会议,磋商为保障油价平衡,非欧佩克国家应作出怎样的减产计划。俄罗斯与墨西哥、阿曼和阿塞拜疆等其他10个非欧佩克产油国出息会议。
最终,非欧佩克11国一致承诺减产共计55.8万桶/日。十五年来首次达成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国家的全球减产协议。而在两周前,11月30日,欧佩克国家达成八年来首个减产协议,共计减产120万桶/日。
约180万桶/日的减产量能有多少?老曹整理了一些数字供大家参考。
2016年9月,欧佩克在阿尔及利亚召开冻产/减产会议,会议达成意见,将欧佩克原油产量冻结至3250万桶/日。在最新公布的11月欧佩克原油产量数据中,达到创记录的3419万桶/日,与目标差额为169万桶/日。换句话说,欧佩克在达成减产协议后,即便能够顺利执行,减少120万桶/日,那么整体还是超过减产目标3250万桶/日约49万桶/日。而有意思的是,最近这2个月,已经无人再提及9月份达成的3250万桶/日的目标。
再来公布几组数字吧。
1.2016年1月,冻产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欧佩克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当月的原油产量为1020万桶/日。在最新公布的11月数据中,沙特产量达到1072万桶/日。
2.据俄罗斯能源部经济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俄罗斯原油产量达到1121万桶/日,创造近30年来的最高水平。
3.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经确认,通往Sharara和ElFeel油田的输油管道已经开启,这将将为利比亚在未来三个月内增加27万桶/日的原油产量。
4.伊拉克在同意欧佩克限产协议的一周后,开始显现欺诈的迹象,伊拉克不但没有减产,反而计划在1月份增加原油销售量。
5.在最新公布的美国至12月23日当周石油钻井总数数据中,最终录得523(口),较上一期增加23(口)。自2016年5月27日316(口)数据之后,美国当周石油钻井数持续增加。历史最高纪录为1600(口)以上。由此看来,美国石油钻井数量还有巨大的空间。
以上数据看完后,相信大伙儿对于这类数字游戏的内幕应该已经很明白了。从欧佩克内部来说,先增后减,整体增长,玩得很high。并且,欧佩克内部的原油库存量巨大,产量减产,但通过增加库存量的消化,实际供给不但可以保持平衡,甚至还可以再增加。从非欧佩克国家来看,俄罗斯默认在12月的产量中再次增产24万桶/桶,从而在2017年1月能够认真履行减产30万桶/日的合作目标。美国默默无闻中,化整为零得增加石油钻井平台数量,库欣库存整体持续增长,对外出口在2016年下半年再启开启后,美国成为“新兴”的原油出口国。
减产,先增再减!犹如“双十一”,先涨再降!都是高智商的玩法。
美联储加息
【美联储12月份货币政策利率决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终于宣布自停止量化宽松以来的第二次加息。美国联邦利率上限和下限分别增加25个基点。
老曹评价近两年美联储加息事件,就像公鸡下蛋:下出来难堪,不下出来难受。2015年美联储憋了一年,于当年12月17日宣布7年来的首次加息。市场一片欢呼雀跃,对2016年的展望仿佛小目标1个亿已经落到了自己的囊中。而今天回顾全年关于美联储第二次加息的前后始终,市场才发现,那不是囊中,那是囊肿。就像上面的附图,耶伦主席给出的表情一样,老曹配一组画外音活跃活跃气氛:“小样儿,被老娘玩耍了是不?开心吗?”
回到话题。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很快危机扩散到全球,接连引发欧洲债务危机、中国经济减速、亚洲金融危机和拉美货币疯贬。随后,美国通过制造地区争端和摩擦,以及原油价格暴跌,成功转移并快速化解国内危机,使自己再次康复归来。然后以强者姿态,假借援助名义插手他国政治、播撒韭菜种子。如今到了收割季节,却迟迟下不去镰刀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萎靡,韭菜涨势不好,此时盲目收割,自己吃不饱还容易划伤手指。于是加息事件一次次的推迟耽搁,直到2016年12月,实在不能再拖了,象征性得加一加,25个基点也无伤大雅。
在加息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美国仍处在宽松当中。这或许会不会给2017年的加息节奏埋下伏笔呢?
历史终会重演。2015年的一幕与2016年的过程是何其相似,尽管面临的条件、环境和外部影响不同,但是过程和结局却几乎一样。
影响美联储加息决定的基础:通货膨胀率和就业表现。前者与货币政策有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后者,货币政策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吗?而今年,偏偏却是前者平淡,后者积极。市场在关注美联储加息前提的时候,要多个心眼,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最后,美国下任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宫,在其任期初期财政政策没有落到纸面实处的时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不能单独行走的。关于2017年美联储的节奏,现在预判还为时尚早。2015年和2016上演这2场二人转,2017年不排除换个剧情,再次上演。
本文由MACD股票论坛分析师曹阳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