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以引入市场评级为特色的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诠释市场化。截至目前,10个试点省(市)中已有8个完成发行,这8个地区政府债券无一例外都获得AAA的最高信用评级,同时发行利率也“默契”地向国债看齐。面对已发行债券普遍采取的高评级、低利率方式。有专家直言,市场化定价几乎处于失灵状态。
随着北京市完成发行,今年已累计试点发行924亿元地方债,占“自发自还”试点总规模的84.6%。目前仅剩下上海和深圳两地尚未发债。商报记者注意到,此前各地地方债的中标利率大部分贴近甚至低于当日同期限国债利率水平。其中,山东省地方债的中标利率更是低于国债收益率约20个基点。
“通常而言,地方信用会低于国家信用,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应高于国债风险。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为了让市场接受相对更高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券,应该支付更高的利率。但实际情况是,地方政府债券利率普遍较低,这就被认为是市场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分析人士称。
尽管发行价格存在些许瑕疵,但在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钟良看来,由于此轮改革具有全面性,重视透明度,因此预计改革将在未来3年内显著改变地方政府的借款方式。
招商银行(行情 消息 资金)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亦认为,只要试点地区能够顺利完成发债,就已经达到了首批试点的目的。随着试点的扩大、配套制度的完善,债券价格将逐步回归市场化。
此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也曾提醒道,长期来看利率倒挂不会存在,市场作用会逐渐凸显,不能根据试点之初的短期个别现象就匆忙对改革下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