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93|回复: 0

深市成交创三年新高 A股春季攻势拉开帷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1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市成交创三年新高 A股春季攻势拉开帷幕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yigerentiaowu 浏览:993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浪财经客户端:证监会新政激活A股 IPO改革八大关键词

  A股春季攻势拉开帷幕


  本报讯(记者 艾凌羽)继上周五A股发放节后“红包”,本周一两市放量大涨,其中深市成交高达1774亿元,创最近3年多纪录,尽显增量资金入市热情。分析人士认为,两会临近带来的政策预期等因素,促使场外资金正加快入市步伐,未来一段时间的A股行情值得期待。


  量能井喷提升含金量


  昨日早盘两市双双高开,随后各大指数均上演单边行情一路上扬。截至收盘,沪指大涨2.03%,报2086.07点,成交1127亿元,时隔两月之后再度回到千亿元上方;深成指涨2.57%,报7812.16点,成交1774亿元;中小板指数大涨3.53%,报5292.07点,成交830亿元;创业板指数走势相对逊色,收于1553.42点,上涨1.35%,成交460.5亿元。


  从上述板块的成交量来看,均不同程度地创出近期纪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交额双双创出历史新高,深市昨日合计成交的1774亿元,是自2010年11月15日以来的最大成交量。


  充沛的量能,也给本次大涨增添了充足的底气。巨丰投顾樊波向《大众证券报》表示,在权重股的带动下,昨日主板出现井喷状态,一举突破30日均线的压制,沪指在2000点附近的头肩底构筑已经成功。


  多因素促资金入市


  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显示,昨日沪深两市资金净流入45.3亿元,不但扭转了最近5个交易日连续净流出的格局,同时也是去年12月5日以来资金流入规模最大的一天。市场缘何“马上有钱”?


  在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朱礼旭看来,三类事件的预期发生改变,使得场外资金加快入市步伐:一是两会临近,政策预期使得部分主题性板块迎来做多时机;二是2月份没有IPO,抽血效应在减弱,部分打新资金回流二级市场;三是国内经济暂时处于数据真空期,在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的情况下,更有利于资金做多主题性板块。


  市场人士玉名则认为,年初主力资金“吃饭”行情的高峰期都是在本月开展的,即便处于熊市周期中,2月跌幅也很小,而上涨几率则超过七成。


  其说法得到资金数据的支持。Wind数据显示,昨日两市特大单买入金额高达76.1亿元,规模居近一年来次席。按其定义,特大单是指单笔成交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由此可判定基本是机构所为。


  此外,交易所发布的融资数据显示,上周五两市融资净买入金额达到46.1亿元,为去年10月9日以来的新高;而就在蛇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融资净卖出却达到48.9亿元。这也表明,抛售证券持币过节的融资客,节后返身加入做多行列。


  普涨难掩结构性分化


  从具体盘面情况来看,两市昨日上涨个股的比例超过九成,85只个股涨停。不过从领涨板块来看,依然是新能源汽车、稀土永磁、蓝宝石等新兴产业概念,而在历次大涨中扮演主力的金融、地产等传统权重板块沿袭近期领跌不领涨的态势。


  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并未改变,加上美国QE逐渐退出,银行、地产这样的周期性板块承压明显,这是它们难以再像以往那样领涨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板昨日表现突出,取代了创业板前期独领风骚的位置。樊波对此表示,中小板接下来能否接力创业板,还有待观察;不过从题材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该板块还是优于创业板的,估值也相对有优势,投资者可予以重点关注。


  就具体操作原则,樊波向投资者建议,一定要盯紧某个行业的龙头股,因为龙头股必然是最抗跌的。“网宿科技和顺网科技题材差不多,但前者强者恒强,最近更是加速上涨,而后者的股价去年10月以后被腰斩了,现在连历史头部都没有到达。这就是龙头股与跟风股的差别。”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4 02:06 , Processed in 0.03170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