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24|回复: 0

创业板难破60魔咒 估值现回调压力藏机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3-10-1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板难破60魔咒 估值现回调压力藏机会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webweb 浏览:1124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报记者 曹淑彦


  从去年12月的近600点到今年10月10日的历史新高突破1400点,创业板泡泡似乎吹得越来越大。基金业人士认为,目前整体估值过高的创业板已进入估值切换阶段。从国内外历史情况来看,60倍动态市盈率将成为创业板难以破除的魔咒。


  创业板估值高企


  公私募基金均表示,目前创业板估值较高,面临调整风险,创业板与蓝筹股的估值差也存在收窄需要。


  东方基金表示,回顾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表现,结构性行情突出,截至9月30日沪深300下跌4.52%,而同期创业板指数上涨了91.62%,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按动态市盈率来看,沪深300目前估值水平仅为9.41倍,而创业板达到了60.82倍。虽然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转型过程中,以信息科技、娱乐服务为主的新兴行业受益匪浅,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在估值达到60倍之后,投资者要想赚钱是很难的。例如2007年沪深300达到50倍估值之后第二年下跌了66%;2000年的纳斯达克[微博]达到60倍之后,三年时间下跌28%;1994年的印度孟买30指数达到57倍高点之后,下跌38%;1989年的日经综指达到90倍之后,三年下跌56%。从这些案例来看,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估值过高都会引起挤泡沫的过程。


  大摩华鑫表示,根据中小板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业绩增长中枢为8.2%,与目前中小板全年30%-40%的业绩增速仍有较大差距,成长性被证伪的个股有下跌风险。


  星石首席策略分析师杨玲认为,创业板企业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良好的成长性,相对大盘蓝筹股而言理应具有较高的估值水平,但今年年初至今的结构行情持续发展,创业板和大盘蓝筹股估值分化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两者存在估值差收窄的需要。在估值差收窄需求、宏观经济疲弱、流动性趋紧等压力下,创业板四季度估值回调的可能性较大。


  不过,博时基金[微博]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微博]认为,在宏观经济组合难以大超预期的“平稳”时期,主题性的投资热点仍可能意犹未尽。以自贸区和上海国企改革为代表的一系列主题(还包括如土地、信息化等),主导市场结构的特征或将持续。


  调整或藏投资机会


  尽管“创业板已经太高了”的声音已有很多,但并没有改变基金对创业板长期看好的态度。很多基金经理表示,一旦创业板出现大幅调整,那意味着又是一轮机会。


  “创业板目前正处在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波牛市之中,结构转型背景下,未来几年都是创业板的机会。”一位TMT基金经理表示。


  在行业板块配置策略上,基金更为精挑细选。财通基金[微博]表示,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将重点关注消费和新兴行业龙头,以增长平稳的消费类股、医药股以及其他细分行业的绩优股作为优选,以科技类股作为获得高风险高收益的进攻配置。短期亢奋情绪可能持续,但市场高度预计有限。四季度投资环境(经济面、资金面及预期的边际变化)并不如三季度,风险或高于三季度。


  魏凤春也认为新兴行业仍是重点。“目前从业绩预报来看,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大致符合市场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好于预期的可能性较低。”魏凤春同时指出,进入10月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继续火热,新增预案金额近150亿元。行业上,多领域控股和海运金额领先,其次是互联网、传媒以及电力设备等新兴行业较为显著。并购重组仍将成为市场上一支重要的主题力量,新兴行业仍是重点。与此对应的是,在实体经济现金流面临压力的情况下,现金流具备优势的行业和公司将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成长性。


  不过,大摩华鑫认为,未来将要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预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股价波动,从这个角度看,医药、大众消费品等业绩增长确定的板块仍是较好的配置标的。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6-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2 12:09 , Processed in 0.026405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