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跌就一定是好股吗——抗跌与强势的实证研究?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夏樱之雨
浏览:24426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我很笨
抗跌就一定是好股吗?
— 抗跌与强势的实证研究
近期大盘暴跌,咨询机构最喜欢推荐的就是两类股票:抗跌个股和超跌个股。
相对而言,抗跌更受欢迎一些。抗跌股之所以抗跌,理由不外乎:有庄或有题材
(显性与隐性),或二者兼有。对这个已被市场人士广泛接纳的择股标准,本文
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来验证。
首先,本文考察的范围为:自1996年底上证1258点至今所有大盘调整幅度
超过15%的调整期里表现“抗跌”的股票。之所以选取1996年底之后,是因为
这个时期,也是股市进入个股活跃的时期。
为简便起见,本文引进“相对跌幅”的概念以描述抗跌性:
个股相对跌幅= 个股在调整期调整幅度/大盘在调整期调整幅度
比如,1996年12月9日至1996年12月24日期间大盘调整幅度=30.62%,方
正科技调整幅度=(13.95-7.76)/13.95=44.37%,方正科技(行情 消息 资金)相对跌幅 =0.4437/0.3062=1.449, 东软股份调整幅度=(20.10-23.10)/20.10=-14.93%,东软股份相对跌幅=-0.1493/0.3062=-0.487。相对跌幅越小,个股抗跌性的抗跌性越强,东软股份相对跌幅为负,实际上表明大盘暴跌期间,这只股票不跌反升。上述的大盘调整期选取大盘调整选取下调幅度超过15%的调整。同样,“强势”描述个股从底部至大盘的下一个顶部(同样以15%升幅为下限)的上涨力度,这里用“强度指数”来定义强势。
强度指数指的是自底部至大盘的下一个顶部时该股相对于大盘的涨幅。“期末
强度指数”指对应大盘顶和底计算的个股涨幅和大盘涨幅的比值,“期间强度指数”
则指大盘上涨期间以个股最高收盘价计算的涨幅和大盘涨幅的比值。算术表达式为:
个股期末涨幅 = (大盘顶部当日该股收盘价-大盘底部当日该股收盘价)/(大盘底部当日该股收盘价)
大盘涨幅 =(大盘顶部指数-大盘底部指数)/大盘底部指数
个股期末强度指数 = 个股期末涨幅 / 大盘涨幅
个股期间涨幅= (该股大盘上涨期间最高收盘价-大盘底部当日该股收盘价)/(大盘底部当日该股收盘价)
大盘涨幅 =(大盘顶部指数-大盘底部指数)/大盘底部指数
个股期间强度指数 = 个股期间涨幅 / 大盘涨幅
简单地说,期末强度指数度量个股对应大盘上涨底——顶两端点的相对涨幅,期间强度指数度量个股在大盘上涨期间实际达到的相对涨幅。
根据上述定义,笔者通过计算制成了下述抗跌性—强势关系表:
抗跌性 相应个股相对跌幅 符合条件次数 期末强度指数 期间强度指数
较强 [0, 0.5 ] 429 1.04 1.12
强 [-0.5, 0 ] 155 1.02 1.12
极强 (-∞,-0.5 ] 113 1.00 1.18
所有 (-∞, +∞) 3738 1.05 1.12
说明:
1. 已对除权的股票作近似的复权处理。
2. 深圳市场采用深综指2c01。
3. 剔除对应大盘顶-底-顶这三天中的任何一日有停牌的个股。
4. 只考虑两市A股。
结论显然,抗跌性强的个股,大盘回暖时并未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而且抗
跌性“极强”的个股涨幅还略逊于平均水平,如“极强”一栏的个股,与大盘相
比的相对涨幅为1.00, 而不考虑抗跌性强弱的“所有”一栏,相对涨幅为1.05。
在更进一步的分时段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一个值得注意的结论是,在不分抗跌性强弱的“所有”一栏中,所有股票的
期末强度指数为1.05,由于“所有”栏中的期末强度指数是3738个符合条件的
强度指数的简单算术平均值,而相对应的加权平均值应为1(以总股本为加权,
即指数本身的强度指数),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总股本或流通股本大的个股,在
大盘回升期要明显地滞后于流通盘小的股票。
根据这个结论,如果您随机选择5只抗跌性强个股,您会发现这个组合表现
并不会强过大盘。现在抗跌性强并不意味着将来强势依旧,所以买入抗跌性强的
股票,并不意味您骑上一匹黑马。
笔者还做了超跌股的分析,结论同样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