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谈两个方面,另一个视角及改良,都是很简单的东西,我自己的分析,拿出来请大家品鉴。
1,另一个视角:
很多经典著作把macd归类为趋势类,原因大概它的构成来自均线,而均线是趋势类指标无疑。
然而仔细拆解,它其实是一个乖离指标,整体上是属于震荡类的。
原来的公式:
DIF:EMA(CLOSE,12)-EMA(CLOSE,26);
DEA:EMA(DIF,9);
MACD: (DIF-DEA)*2,COLORSTICK;
12期ema和26ema期差值为dif,dif的9期ema为信号线,macd柱则是它们之间的差值。
公式本身就可以解释为两条均线的乖离。
改变一个视角,换成这样:
BIAS:=C-EMA(C,26);
XDIF:EMA(BIAS,12);
XDEA:EMA(XDIF,9);
MACD: (XDIF-XDEA)*2,COLORSTICK;
第一行的意思就是乖离,价格到26期ema的距离,
然后把这个乖离平均,取12期的ema。
然后如同kd指标,把平均值再平均,取9期的ema。
macd柱是一样的。
出来的结果,差异微乎其微,完全可以替代。
而且,如果第一行的bias不隐藏,可以直接看到这个乖离数值和背离的情况,这点是原来的macd所不能做到的。
这个视角得出的结论是:
如同威廉指标,平均化后就是kd指标一样,把乖离指标平均化后就是macd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