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建筑业从人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57%增长到2005年的2.06又增长到2010年的3.1%。如果以劳动力人口计算,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2000年为2.8%,2005年为3.47%,2010年为5.31%, 我个人认为,上述数据有可能是低估了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数,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的隐性就业情况,就我亲眼所见的情况譬如,我所居住地区附近的河流有诸多挖砂场,这些挖砂场是为建筑业服务的,但是作为私人企业,自行开采,可能并不会计入建筑业,又据我所见的情况,农村几乎全部的壮劳动力都在从事与建筑业有关的工作,认为建筑业的从业人数仅占劳动力的5.31%,是否存在统计上的误差,尚存疑问,因此我个人认为还是用建筑面积衡量更加合适。但是即使认为上述数据缩水了,依然能发现建筑业获得了多么迅猛的发展。 如果用住宅建筑面积来说明我国的建筑业兴旺发达的情况,则可以得到如下图表 可见,我国的住宅施工面积在以指数级增长,由下图可见 可见,开工面积增长率越来越快,若是对此图进行最小二乘法线性模拟,则可以得其公式为增长率=-1914.66561+时间×0.96035,也即,房地产开发增速以每年0.96035的速度增加。也即,应该从1996年的2.19%增加到2010年的15.64% 从开工面积的增长也可见,我国从2000年以来十二年的房价高速增长,并非是由于供应没有相应快速增长造成的,事实上,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的住宅建筑开工面积从18亿平方米增长为49亿平方米,后者为前者的2.73倍,年均增长率为10.56%,显然,这十二年来房价的增长并非是由于房屋的供给没有增长,而是由于房屋供给的增长仍然没有跟上房屋需求的增长。 下面我们从一个技术角度来探讨一下房屋供给的短周期,即短期供给快速增加的情况。 我们知道,房屋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成的一种产品,建设周期大于一年,如果我们把每年年初在建及开工的住宅建筑面积作为开工面积,而把该年竣工的面积作为竣工面积,后者除以前者就得到竣工率,如果该年新开工面积非常大,则该年的竣工率就会很低,因为该年新开工的房屋建筑多数不能当年完工,否则如果当年没有新开工面积,则该年的竣工率就会很高,因为前几年开工未完工的房屋建筑会进入收尾的工作。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竣工率的下图。
可见,我国住宅建筑的竣工率逐年下降,已经从1995年的76%下降为2010年的37%下降幅度达到一半之多。由此可见,我国的住宅建筑在这几年新开工面积非常之大,大量建筑尚未投放市场。 下面对我国的开工面积及竣工面积的绝对数进行一下分析。 按照2010年的竣工面积计算,假设我国有13.5亿人口,则人均划2.78×0.8=1.36平方米,若假设房地产的使用年限为30年,则若该竣工水平维持,意味着我国人均最终将有1.36×30=40.8平方米的住房,若假设我国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均衡水平为40平方米,则显示我国房地产竣工面积刚刚达到供需均衡。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我国的房地产业此后竟然继续维持火爆的局面。 但是我国目前的竣工率处于反常的低阶段,因为现在竣工的房屋是以前开工的房屋,而现在开工的房屋为以后竣工的房屋。若按照历史平均竣工率计算,则我国的历史平均竣工率(算数平均)为62.46476%,按照2010年的开工面积计算,则年均人均竣工住宅面积为492763.6×0.6246476/135000=2.28平方米,若假设房地产的使用年限为30年,则按该水平,意味着我国人均最终将有2.28×30=68.4平方米的住房,若假设我国居民人均均衡住房水平为40平方米,则意味着现有的房地产建设强度应缩减42%,显然,目前的房地产建设水平已经超过均衡水平,只是由于我国尚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所以暂时尚未达到饱和。 因此,就以上数据而言,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危机必定会到来的,只是到来的时间则更加具体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