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0168|回复: 0

[大盘交流] 炒股心得(30)-我看“法人股大王”刘益谦(2012/3/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心得(30)-我看“法人股大王”刘益谦(2012/3/22)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bakerzhan 浏览:20168 回复: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认识刘益谦这个名字我记忆中大概是在2010年偶然在“第一财经”电视看到播出对他采访的专题节目,我才知道这个比肩上海“杨百万”的草根投资高手的投资经历。他被冠以“法人股投资大王”的称号,其实我们散户当年和现在都没有资格更没有实力去买法人股,所以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也不关心国有股/法人股这些概念,只关心流通股,也就根本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投资机会。直到20041月开始国务院发布的股权分置改革意见,让所有的投资者都开始关心与自己利益紧密相连的股权分置改革。这时候我开始研究自己投资的股票到底有多少国家股/法人股,这些股票的数量和解禁时间对股票价格有何影响。到此时我才知道有一批先知先觉的投资大户早已进入这只股票多年,他们的持股成本非常低但是不能上市流通,他们才是股权分置改革意见的真正受益者。他们的股票被囚禁在笼子里多年了,他们非常渴望变现的那一天。当时整个社会都在讨论他们凭借极低的持股成本在解禁之时蜂拥出逃对股票价格的巨大影响,我才真正明白什么叫投资。从那时起我的投资思路才开始转变,才开始决定以长期投资的思路来从事这个高危行业。投资其实就是在股价极低的时候买入,用别人无法忍受的耐心来潜伏等待最后爆发的时刻,以极度冷酷的心态坚决抛出手中的股票来获取别人无法企及的利润。
2.   
既然我已经是后来者,既然我已经没有机会低位买入法人股,那么我就用投资法人股的思路来投资流通股,于是才有了从2005年开始的低位潜伏重组股,耐心持有到业绩终于变好大家争相买入的时候坚决卖出的长线投资思路,这就是模仿投资法人股的思路。这个思路的精髓就在于你一定要准确分析哪里是一只股票的最低位,这个位置当然不能与法人股的1元(甚至0.1元)成本相提并论,但是它至少是次低位置,这样可以保证你买入的价格不会被法人股持有者残忍冲击。因为毕竟法人股持有者多年的持股成本也在上升,他们如果用拆借资金更是抬高成本。所以从2005年至今的博客我都在谈论长线投资其实就是当年那些大户投资法人股的思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思路与他们当初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我这个后来者追上了领先者,我才有机会今天来评价刘益谦前辈。
3.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8年独自苦苦摸索的经历,我才对每一种投资模式印象深刻。这个时期没有人给我指导,没有人带***作,只有自己去搜寻所有可能的信息和技巧,反复验证最后保留成功经验,所以在电视上偶然看到媒体对刘益谦的访问就深深把我吸引,在今后的日子里刘益谦也成为了我的榜样,激励我继续孤独行走,奋勇向前。
4.
我注意到201110月媒体对刘益谦的访问,他说已经撤离股市进入书画艺术品市场。我当然知道股市并不是稀缺资源,无节制的发行必然导致股价不值钱。我也一直在观察2011年全年的投资品市场是如何疯狂的,从2010年房地产市场,2010年底的大蒜生姜到2011年初的白菜土豆的农产品市场,到邮币卡市场,到黄金白银玉石,到红木家具市场,到艺术品投资市场,都是极度疯狂的上涨。但是我认为这些传导到我眼前的好消息就是强弩之末了,我坚信这些东西都是要高位崩盘的。2011年大家都说股市缺钱,全社会缺钱,为什么这些投资市场表现出来的特征却是“不差钱”?我极度怀疑这种亢奋就是庄家拉高出货的前兆。这种征兆并不难看穿,因为股市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人类聚集的地方,所有的表征都一样,根本不需要怀疑即使你不是艺术品投资的专家。所以我对刘益谦退出股票市场加码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抱有保留态度。
5.
当然我也理解刘益谦的想法,因为他就是投资原始股起家的,他并不擅长半路投资流通股,因为他认为流通股的股价都没有长线投资价值。所以他最多只参与股票的定向增发,因为他认为这个价格比市场价有10%以上的折让,对于他的大资金安全性高。但是他还是陷入了亏损,因为他在市场热络的时候参与增发,并不能马上变现,这就间接造成了高位买入后锁定,市场变冷后后股价下跌,增发股解禁后股价已经下跌,卖出造成损失。我对任何投资失败的案例更加关注,我也会试着从我的角度去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纵观所有的投资失败原因无非就是介入的价格太高,这就如同股票投资一样,只要你不是1元买入的原始股东任何价格买入都有可能买到天价,只要这家公司业绩在下滑,宏观经济在下滑。所以我认为刘益谦也是犯了一样的错误,在经济高涨的时候继续追加买入投资标的物,希望可以继续享受经济高成长带来的利润增值。但是高位追涨最重要的纪律就是“设立止损点”,因为涨势随时可能到头,随时可能转折下跌。可惜定向增发股有1-2年的限售期,那么高位转势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所以有90%的可能到解禁期股价已经让你当初的投资亏损。所以定向增发不是法人股,他的解禁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它的价格比法人股是有很高溢价的,这样股票的安全边际就缩小了,给你的回旋余地就少了,所以不能用长线投资的眼光来看待定向增发股。可惜定向增发股票没有办法设立止损点,所以买入后导致全面被动套牢而无法动弹。我认为刘益谦选择201110月退出股市是个错误,因为股市4年的低迷恰好是长线投资的时机,而他恰恰就在此时转去已经狂热1年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是一个完全颠倒的做法,它等于低位股票割肉去买高位的艺术品。
6.   
2011/5/22
刘益谦以4.2亿元卖出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这个做法是对的(他是20052000万买入的),因为此时的艺术品市场最为疯狂,此时的市场资金面还没有显示出疲态。我们知道从6月份开始整个市场资金面急转直下,所有投资市场都开始变得高位疲软,追涨的人开始销声匿迹。但是他马上又以8160万元买入陈逸飞的油画《山地风》这就令人感到他在以股票热点轮炒的方式来投资艺术品。他认为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偏低还有升值潜力,但是此时买下他肯定不是短时间可以再出手的,我认为他没有考虑清楚目前整个社会都处在投资狂热的尾声,而资金面却越来越紧,民间高利贷利率水平越来越高,这样的局面一定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那么他买下来的作品又要从高位回落然后再从低位上涨到他可以接受的价格卖出,这又需要5年时间。其实不论任何投资标的物,都是低买高卖才能赚钱。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要想明白却需要多年的经验累积,渊博的知识和宽广的视野,很多投资大师其实并不是这方面的内行,但是他们却能够判断宏观的经济基本面,在大方向判断正确的前提下再出手,他们就可以获得成功。以巴菲特的年纪是不可能清楚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什么的,但是他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却把握得很准,在这个前提下出手投资几乎不会有失误,只是行业不同,赚多赚少而已。
7.
我无意否定前辈的成功,我只是在分析刘益谦的失败案例来提醒自己,投资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它不仅仅是要对投资标的物非常精通,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经济的宏观面的把握要非常准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开拓自己的视野,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关注所有看似不相关的事情,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刘益谦之所以比杨百万成功,就是因为他长线投资的理念,所以在这里我还是要向他致敬,因为我也是长线投资的追随者崇拜者。当然他认为艺术品只买贵的,越贵越买,这种投资理念我还有待于跟踪观察,因为毕竟我对艺术品市场不了解,但是我也知道日本人上世纪90年代买遍全世界,现在还套牢在高位,所以我持保留态度。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7-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11-2 02:38 , Processed in 0.02912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