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778|回复: 4

[大盘交流] 瑞银:国资减持A股料不超两千亿 7个月减持25家上市公司股权 套现33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0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银:国资减持A股料不超两千亿 7个月减持25家上市公司股权 套现33亿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宇宙游客 浏览:12778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来,有关地方国资可能减持A股来偿付地方债务的猜测甚嚣尘上。

  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10 年年末,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10.7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日益引起市场人士的担忧,尤其是若地方政府选择减持股票来应对债务危机,无疑将给A股市场蒙上阴影。

  瑞银证券之前曾发布报告称,地方政府可能通过减持所持股票获取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大量融资平台贷款、城投债需要偿还;财政收入依赖土地出让金,而下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可能难以满足需要;基建旺盛、大量保障房需要建设,地方财政支出巨大。

  市场的担心不无道理,当年国有股减持引发的大熊市不少投资者至今仍心有余悸。而且当前,地方国资的确存在减持动力。

  但包括申银万国等证券研究机构通过分析测算认为,地方政府减持A股并不如市场想象的那么“恐怖”,对市场冲击有限。

  瑞银证券按照负债情况、土地出让金占比、投资增速综合分析,认为如果地方政府减持股票,可能发生在以下省份:江苏、浙江、安徽、重庆、山东、天津、湖南、河南、江西、陕西、云南、四川、辽宁。

  这与申银万国研究所的结论近乎一致。该所分析师刘莹做了一个测算,统计了各个省份债务余额和各个省份的财政收入的比值,发现天津、重庆、云南、江苏、北京、海南、吉林、广西、湖北、浙江这些地方的是债务大于收入,表现出资金紧张的情况,从而有可能进行减持。

  但地方政府可能减持的规模到底有多大?申万研究所统计测算发现,目前,地方国资委持有的A股资产管理规模约为4675亿元。“我们觉得大幅减持的空间比较有限。大胆假设减持一半,就是2000多亿,这对A股冲击比较有限。”刘莹说。

  瑞银证券也认为,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如东部沿海省份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而不一定通过减持股票的方式。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最佳可行方案应是发行市政债券偿还贷款。

  相关链接

  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渐密

  面对当前融资难的问题,不少国资背景上市公司股东将减持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末,国资背景股东共计有49笔减持,涉及上市公司41家。

  值得注意的是,从披露减持行为的密度而言,总体呈现逐月递增趋势。

  另外,**证券一份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等进行的测算表明,5月发布了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股东共减持5亿股,环比大幅上升108%。从被减持上市公司的股东性质来看,国有股东减持占比约为55.4%。这一比例创出近三年来的新高。

  针对国资背景股东愈发密集的减持行为,有市场人士表示,国资背景股东特别是地方国资,近来减持动力较强。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的融资环境趋紧,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面临清理压力。“若清理来临,不排除地方国资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应付。”该市场人士说。


点评:偿还地方债首选减持A股

  近日市场传言各地地方国资委可能减持A股来偿还逐渐到期的地方债务本息。

  虽然有分析认为,按照目前的A股市值,各地地方国资委持有的A股资产管理规模约为4675亿元。即使是未来能够在目前的市值下全部顺利减持,也无法弥补庞大的地方债务问题,但如果在地方债务面临还本付息的困难时,首先动用地方国资委持有的资产来偿还地方债务,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减持地方国资委持有的A股资产,应当是其中的首选。

  可能大家都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各地银行出现了大量的地方不良贷款的资产,最后通过剥离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债权给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事情。而对于银行,则采取使用外汇储备注资和银行上市的办法来解决其亏空及其资本金不足的问题。然后在较高的通胀环境里,将过去看起来巨量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解决。

  而之所以上次出现这种埋单方式,是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中,国企遇到很大困难,本来应使用财政手段来解决国企问题,但该问题却被交给银行错位承担了。

  而这次地方债务膨胀,问题已与上世纪90年代初的问题性质大不一样。虽然这次地方债务的发生主要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刺激政策有直接关系,但仍属于地方出于自利的动机,是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而大量进行基础设施等建设而发生的。这些项目建成以后,其功用也主要是服务于当地,收费范围也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可以确定,各地的债务当由各地自己负责,而不能由全体国民负担。

  解决了各地必须自我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方向以后,那么接着就必须解决地方政府用什么来偿还地方债务的问题。

  笔者以为,发生地方债的项目是什么,那么这些项目形成的相应的债务就应当由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来偿还,收益偿还不了的,应当出卖资产来偿还。在项目收益和资产出卖都无法偿还债务本息的情况下,则首先应由地方的经营性资产来偿还。作为地方最为可靠的经营性资产,就是地方国资委持有的在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因此,变卖地方资产尤其是减持A股,是解决地方债问题最符合要求的办法。

  至于发行新的地方市政债券来偿还到期地方债务,或通过债务展期的办法搞债务重组,笔者认为都不是解决地方债务的最好办法。前者只不过是借新债还旧债,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而后者实际上是软性违约,不应当成为政策的首选。

  根据报道,明年地方债将进入还款高峰,所以各地的债务问题将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目前全球和A股市场处于下行通道,如果未来全球经济陷入二次衰退,抑或美国推出QE3,或是中国再放松信贷,对于全球股票市场和A股市场的作用力可能会递减得很快。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趁市场出现相对高点时,不失为减持的时机。

  如果在减持了A股等资产仍不能偿还地方债务的话,则其缺口当由地方财政来解决。那么,各地大力削减“三公”等财政开支则应属必然。无论如何,地方债务最后的负担,不应当由各地的普通人群来承担,当然更不应由全体国民来承担。



地方政府7个月减持25家上市公司股权 套现33亿
  一批上市公司正成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获取应急资金的来源。

  为了遏制地方债可能带来的危局,地方政府及地方国资委正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以应对未来地方债偿债高峰。因此,掌控着654家上市公司股权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可能将此作为一个应急出口。

  这并非臆测,来自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和大宗交易的记录为此提供了佐证。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的统计,在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控股的654家上市公司中,今年以来被减持金额达到33亿元,同比增长四成。

  与此同时,大宗交易平台的成交金额也出现同比212%的大幅增长,其中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控股上市公司的成交额同比增加8成。

  地方政府减持套现33亿

  根据上市公司减持公告,我们发现,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掌控的654家上市公司中,有58家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合计减持金额达到112.5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或国资委作为控股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共有21家,减持记录有32笔。如果再加上地方国资委以非控股股东身份减持的股份,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及国资委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份达到1.76亿股,套现金额为33.1亿元。

  上述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减持涉及的上市公司有25家,有10家公司被减持金额超过1亿元。减持金额列在前3名的上市公司是华新水泥(27.15,-0.35,-1.27%)、湘电股份(10.33,-0.16,-1.53%)和马应龙(19.40,0.58,3.08%),均超过3亿元。

  其中,又以华新水泥遭遇的减持额最多。该公司今年发布减持公告显示,公司大股东华新集团在上半年进行了三次减持,其减持的股份是其所代持的国有股。而这些国有股的真正主人是黄石国资委(注:黄石正是华新水泥的所在地)。通过上述减持,黄石国资委从华新水泥处套现7亿元资金。

  不过,由于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106%,业绩有望持续向好,黄石国资委的大规模减持并未对公司股价构成影响,今年6月以来,华新水泥反而逆市上扬11%。

  另外两家遭遇大幅减持的公司——湘电股份和马应龙则分别遭到湖南国资委和武汉国资委的减持,其减持额分别达到5.86亿元和3.09亿元。

  套现额同比增四成

  从最近三年的减持数据来看,2010年和2011年两年地方政府的减持金额同比均出现大幅上升。

  为了将现状和过去情况进行对比,我们按照前述统计路径,对2009年和2010年地方政府及国资委的减持进行了统计,时间区间均为当年的1月1日至8月2日。

  结果显示,2010年1~8月,涉及到地方国资委减持的交易记录有63笔,合计减持2.3亿股,套现23.52亿元。2009年,统计结果分别为50笔、2亿股和14.96亿元。

  从结果上来看,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的减持在2010年就已出现高增长的苗头。2010年前7个月,其减持额同比增长57%。今年则又比去年继续增长40.7%。

  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对上市公司的减持已经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或许说明,在近期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地方债违约风险,早在2010年就遭遇到较为沉重的债务压力。

  在几何式增长的债务下,地方政府在2010年通过大额套现来抵债,其减持惯性在2011年的偿债高峰中得到了延续。不过,上述25家遭遇减持的公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上市公司大小非的减持公告,一般只在减持主体减持股份达到总股本的5%时才会公布。因此,很多减持数据隐藏在公告之后。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地方政府和地方国资委的减持行为,我们借助另一个通道——大宗交易平台对其进行剖析。

  根据大宗交易平台的数据,今年以来,这一平台的成交额在迅速上升。截至8月2日,今年大宗交易记录的成交额已经达到82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2%。

  在这些交易所涉及的上市公司中,其实际控制人为地方政府或地方国资委的公司有131家,这些公司合计发生的大宗交易金额为109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大连控股(8.16,0.05,0.62%)、昊华能源(25.94,-0.15,-0.57%)、中泰化学(11.32,0.05,0.44%)等3家地方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涉及的大宗交易成交额最多,均在8亿~10亿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大宗交易中,有九成以上是折价(即当天的实际成交价低于其收盘价)成交的,七成以上的大宗交易折价率超过5%。个别公司的折价率甚至接近20%,这从侧面反映卖出方套现的急迫心情。

  土地出让金下滑倒逼政府减持

  地方政府大举从上市公司中变现还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来自土地出让金的下滑。

  根据审计署6月27日的报告,在国内地方债存在的三大风险中,其中之一就是地方债务对土地出让收入依赖较大。

  审计署统计,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5万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由此可见地方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程度。

  但是,今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各地限购政策的实施,开发商不敢轻易拿地,土地流标严重,地方政府的这一财源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最新统计,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土地流标353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42%。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去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土地出让市场开始遭遇寒冬,因为地产调控政策使开发商资金链趋于紧张,他们不敢轻易拿地,这直接导致有大量的土地流标。

  根据**证券测算,三四季度土地供应量将会明显增加,销供比下降会带动土地溢价率和平均地价的进一步下滑,其预计全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将会整体下降10%左右。

  除上述原因外,地方债发行受阻、银行贷款趋紧等因素也封住了部分地方政府“摘东墙补西墙”的偿债之路。

  在多条融资之路被断后,地方政府减持上市公司套现似乎成为必然之举。

  在上半年发布减持公告的公司中,以湖南省国资委减持的金额最多,其通过对控股公司湘电股份和辰州矿业(36.70,-1.26,-3.32%)的减持,总计套现约6.9亿元。

  上市公司将继续承压

  尽管前七个月上市公司遭遇大股东疾风暴雨般的减持,但地方债危机警报尚未解除,随着地方债的继续发酵,地方政府的减持套现之路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的梦魇。

  根据多家券商测算,2011年将是地方债偿本付息压力最大的一年。其中,**证券分析认为,从审计署公布的债务分布上来看,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在 2011 年和 2012 年到期较多,这直接导致地方政府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预计这两年还本付息压力分别在 2.6 万亿和 2.3 万亿。

  在巨额债务的重压下,控股654家上市公司的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可能继续通过减持套现来缓解到期资金压力。

  根据8月2日收盘价以及最新持股数量(根据最新季报发布的数据统计:已公布中报的按中报数据计算,未公布中报的则按一季报数据统计),地方政府和国资委持股市值有2.95万亿元,其中持有的流通市值1.93万亿元。

  为了监测上市公司遭遇减持的压力,《投资者报》数据部对上述654家公司进行了排序,排序标准为地方政府或国资委当前持有的流通A股的市值。我们认为,那些被地方政府持股市值过高的企业,遭遇套现的风险也会相对较大。

  排行显示,贵州茅台(201.10,1.44,0.72%)、上海汽车(16.40,0.24,1.49%)、五粮液(37.40,-0.08,-0.21%)、华域汽车、江西铜业(33.00,0.20,0.61%)等被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的流通市值居于前五位,可能存在较高的被减持的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地方政府或国资委持有流通市值的多少,并不是判断地方政府减持的唯一依据,还要结合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水平及偿债能力来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27*# #*27*# #*27*#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趁拉升,及时高位套现大盘股、老股票,关注次新小盘绩优成长股!#*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资金入场,只是托托指数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目的也是为了后期国有股、法人股更好的套现还债!#*2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2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国有股、法人股的上市流通已经开始,套限量也将越来越大,这些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要掉以轻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方国资与银行联手减持A股套现还债可能已再次展开,从部分股票的走势已有所体现,注意观察!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7-3 15:30 , Processed in 0.03793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