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25|回复: 1

今日消息(0617)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4 天

股指家园结构深研究艾略特波浪看盘波浪原理--深入讨论

发表于 2011-6-17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消息(0617)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takehappy 浏览:1625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央票发行利率上行 加息“箭在弦上”
  加息正如悬在市场上方的达摩克利斯剑,迟迟未落。6月16日,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上行8个基点至2.9985%,结束了连续9周的持平的局面,且发行量维持地量10亿元。此外,由于市场利率过高,国开行也于16日宣布取消发行200亿元1年期含权浮息债。
  
  “就目前情况来看,央票作为货币调控的数量型工具对回收流动性的意义已经不大,而短期3月期央票利率上升更重要的是传导价格调控信号,预计两周内很可能加息。”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石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下一阶段的货币调控在价格型工具上仍有空间。目前,3月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日益明显,公开市场操作压力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央票利率虽然上行但基准利率并未提高,但当前通胀环比趋势上升,与2010年二季度明显不同,因此,本次上调央票利率对即将加息的暗示作用很强。”石磊认为,从去年10月加息前的央票利率水平来看,本次3月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上行幅度较低,正常水平应在10-30个基点,预计下周央行还将上调3月期央票利率8个基点左右。对于加息时间窗口的打开,石磊预计会在这两周内。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创新高,同比涨幅达5.5%,创下34个月以来的新高。受CPI翘尾因素影响,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学部委员张卓元判断称,6月CPI可能达到6%的高点,通胀压力加大的同时,经济增速放缓迹象会逐渐显现。
  
  “中央控制通胀的决心很明显,另一方面要为下半年控制通胀和稳定货币市场奠定基础,那么在6月份的CPI数据出来之前应该加息一次。”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认为,“加息后有利于6月份的通胀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不至于出现CPI指数进一步攀升甚至达到6%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加息已经箭在弦上。”
  
  自今年4月6日央行加息后,目前,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为5.25%,五年以上贷款利率为6.80%。“从最近几次加息来看,实际上都是非对称性加息,存款加的多,贷款加的少,而且都是在三年期、五年期存、贷款上作调整,这次央行依然会采用非对称性加息。”宗良进一步分析称,现在银行5年期的存贷利差仅为1.5,这是一个很低的水平,未来对于中短期存贷利率做差异化调整会有利于整个银行资金局面。
  
  随着市场上对于超调的担忧,经济增长也开始出现放缓的苗头。“目前来讲,通胀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会轻易转向,依然会保持收紧,但收紧空间显然已经不大,至于经济增长放缓,则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并不是经济下滑的表现。”宗良分析称。
  
  14日央行宣布再提高商业银行存准率5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程度,同时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直线飙升。“存准率提升直接导致货币市场资金面收紧,但量上的调控效果目前来看已经开始削弱,央行对冲流动性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认为。
  
  事实上,加息对遏制通胀有直接效果。“此前存准率对管理资金总量有直接效果,而加息则在资金分配上,特别是对资金使用结构上的调整会有明显效果。”郭田勇表示。今年中小企业贷款难趋势明显,“中小企业对高利率水平的承受能力还是比较高的,但资金量的控制使得贷款难的局面恶化,因此,加息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会有一定帮助。”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4 天

股指家园结构深研究艾略特波浪看盘波浪原理--深入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11-6-17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行重启汇率改革将满周年 人民币升值已超5%
  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二次汇改”,人民币汇率重归2005年汇改确定的路径。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再度表现出加大的波动性,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续其升值进程,总计升值幅度达5.4%。
  
  但升值并非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唯一的“成绩”。业内人士发现,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愈加显示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特性,而非单一盯住美元汇率,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逐步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迈进。
  
  人民币二次汇改延续升值进程
  
  2005年7月21日,我国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启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波动性逐渐增强,并走上了小幅、逐步升值之路。
  
  从2005年汇改之初到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18%。
  
  不过,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将人民币汇改进程打乱。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8年9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锁定在6.8235上下微幅波动,人民币汇率重新回到了汇改前与美元汇率挂钩的状态。
  
  当时,这一度被看作是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倒退”,但如今来看,这只不过是人民币漫漫汇改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随着危机阴霾逐渐散去,2010年6月19日,央行再度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启动了“二次汇改”。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央行在重启汇改时表示,“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央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来看,重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基本上延续了2005年汇改之路: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同时双边波动性逐步增强。
  
  从去年6月到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央行统计显示,这一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0.43%,接近0.5%的波动上限,最大贬值幅度达到0.36%。而进入201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单边升值趋势则更加明显。
  
  去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了3%,而截至6月16日,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到了2.1%。
  
  “人民币还是持续升值,波动性比危机期间当然是大幅增强了,但跟危机前相比差不多。”一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总结“二次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时说。“升值的大方向应该没有变化,升值预期仍较为强烈。”一国有银行国际业务部人士说,从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经济增长形势等各个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进程仍将继续,进一步趋向均衡汇率。此外,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来看,人民币也需要维持强势和相对稳定。
  
  当然升值并非汇改重启以来唯一的“成果”。
  
  上述交易员指出,这一年来,明显感觉到外汇市场交易的规范性、成熟度均较以前有所提高,各类衍生产品的交易也非常活跃。
  
  一国有银行人士则表示,重启汇改以来,企业避险的需求有显著增强,商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增长明显,这显示出企业避险意识进一步提高,正越来越适应浮动的汇率环境。
  
  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向“一篮子货币”
  
  不过,如果仅将二次汇改看作是2005年汇改的简单延续将可能无法正确把握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事实上,有专家发现,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最大的进步在于:越来越体现出对一篮子货币的参考,而非仅盯住单一美元汇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二次汇改以来,兴业银行自行编制的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的线性趋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正从过去主要关注对美元汇率变化,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是人民币对15种货币汇率的变化指标,用来监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币值变动。这15种货币为澳元、阿根廷比索、加元、新台币、欧元、港元、印尼卢比、日元、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新加坡元、泰铢、英镑和美元。
  
  “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比过去更为稳定,是二次汇改以来呈现出的一个主要特征。”鲁政委说,这意味着从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上来判断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比仅关注美元汇率变化更有意义。
  
  事实上,央行在去年6月重启汇改时就强调指出,人民币汇率如果仅盯住单一货币变化,将不适应贸易投资货币多元化的需要,也不能反映汇率的实际水平。因此,在当前贸易和资本往来多元化的格局下,企业和居民不宜单纯依据美元来衡量人民币汇率,而应从双边汇率转向多边汇率,以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的变化来看待人民币汇率水平。
  
  “这也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向真正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进一步迈进。”鲁政委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7 10:04 , Processed in 0.0257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