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抗通胀不能总是被动的,政府和投资者都要有所作为,要有所创新。对政府而言,除了充当“灭火队”之外,还要有创新思维,比如,能不能考虑让一些好企业开始招募优先股,既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也可解决大企业资金紧张,还有利于抗通胀——转换资金用途,将短期资金变为长期资金。当然,政府必须在应对高通胀斗争中考虑发放物价补贴和存款利率补贴的问题,这可能比约谈企业负责人更有效。同时必须注重股市在调节社会流动性方面的正面作用,不能一边抗通胀,一边硬挤资产市场泡沫,让老百姓的实际工薪收入和财富储备同时缩水,如果老百姓的大量储蓄没有地方去,只能引发更大范围的通胀恐慌。
以前通过货币紧缩对抗流动性泛滥的实践,为什么收效不大?因为一味地收紧货币的作用是有限度的,而中国式通胀根本不怕提高存贷款利率。此时需要另辟蹊径,比如稍微呵护一下股市,让股市充当吸纳多余流动性的第二个水库。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流进了股市,冲击商品生产和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自然就少了,宏观调控的目的也就更容易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