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粗略估算过去10年累计有至少6亿中国人抱怨高房价。 要说明的是,“抱怨”相当于潜在需求,并不意味着所有抱怨的家庭或人都一定要拥有自有产权的房子,从国际上看,住房自有率在60%-70%之间就已经是较高的水平。但对于中国来说,渴望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比例恐怕要更高,一是因为“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二是因为投资渠道有限,再加上房价连年上涨,投资或投机需求较为旺盛;三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公,促使中低收入阶层更渴望拥有住房这个最大的家庭资产,以备不时之需。 但无论是什么需求,背后都是人,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而且,人口变迁也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潜力,从而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要知道,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以中国经济增长为依托的,而不是相反。 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大致的结论是,10-15年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需求将显著放缓。从“几零后”分类来看,中国50后-00后分别有2.03亿、2.4亿、2.17亿、2.22亿、2.09亿和1.63亿人,其中50后、60后和80后都经历了人口高速增长阶段。过去10年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人数最多的60后正值事业高峰期,尽管他们赶上了福利分房时代,但改善型需求和投资需求十分旺盛;没有赶上福利分房的部分70后也不得不被迫进入房地产市场首次置业;而人数相对较多的80后相继进入婚龄,他们大多要从原来的家庭中分立出来重新组建家庭,这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需求。这几重叠加之下,导致过去十年房地产潜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但到2025年以后,由于下一波进入婚龄的人口骤减(减少了约5000万),再加上人数众多的50后、60后可能开始面临死亡的威胁并导致住房闲置增多,这样供求两方面都决定了房地产市场可能风光不再。 这就需要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威胁。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该国总人口的7%,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踏入了老龄化社会,2009年这一指标达到了8.5%。到了2025年会是什么样子呢?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202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13.4%,这是1970年的德国、1990年的日本和2010年的美国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到2050年才会达到这一水平。 当然,尽管过去10年人口老龄化已经加速,但由于出生率连续20多年走低,中国的总抚养比依然在下降,相应的15-64岁劳动人口比重还在上升,也就是说人口红利似乎还在继续。但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2010年左右就将面临转折(印度要到2045年左右才会出现这一转折),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到2025年左右将下降到全球平均水平。从总人口来看,中国2030年也将达到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