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696|回复: 4

今日消息(0328)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4 天

发表于 2011-3-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消息(0328)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送人听闻 浏览:1696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合理确定城市的开发边界,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提高建成区的人口密度。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杨伟民26日在上海举行的"十二五"城镇化发展高层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他透露,国家发改委将会研究制定一个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专项规划。
  杨伟民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并带来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过快的问题。从具体情况来看,本世纪以来国内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张了50%,而城镇人口只增加了26%,即中国土地城镇化的速度比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基本快了一倍。
  而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都在搞开发。杨伟民表示,目前中国国家级和省级的开发区超过1500个,每个开发区的平均面积是6平方公里,大的是15平方公里以上,"这种分散化的开发格局,不但耕地承受不了,能源也承受不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上述论坛上也指出,之所以中国的城镇化近年来处于高速推进期,与"三低"因素有关,"三低"是土地等资源成本过低、劳动力成本过低、污染环境付出的成本过低,"而这些因素将来不见得、也不允许继续存在。"
  根据"十二五"规划,未来五年全国城镇化率要提高到51.5%,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两个"并行不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行不悖,坚持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并行不悖。
(新闻晨报刊 林劲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即将公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近日举行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说,一个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要有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同时也需要有一大批极具活力的"小巨人"企业。苏波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上报国务院,不日将批复公布。
  苏波表示,我国要打造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等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在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苏波还透露,今后5年工信部将围绕编制专项规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完善产业链条、完善技术标准和行业准入、推动市场化应用、引导地方规划等六大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苏波说,"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将重点编制好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太阳能光伏、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以及推动相关规划落实的具体方案。
(证券时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信部首提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特高压

  力促能源装备产业绿色发展,工信部日前明确三大着力点,其中首次点名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特高压。
  3月26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的"2011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及能源装备制造的相关支撑技术和装备,加快促进能源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他特别指出,实现能源装备绿色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效洁净燃煤发电装备;二是发展先进输电技术装备,大力发展特高压;三是发展智能电网。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工信部高官首次在公开场合就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做出表态。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方面,苏波表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发展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经济合理的新能源装备,如: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及热利用装备,以及兆瓦级太阳能电站逆变、控制系统;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
  提及核电发展时,苏波指出,应以先进核电项目带动核电装备和服务业发展,加快实现大型锻件、压力容器、DCS控制系统、核电泵阀等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
  而在加快促进能源装备的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苏波认为,一是要大力发展高效洁净燃煤发电装备。二是发展先进输电技术装备。"大力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电技术装备,降低大规模、跨区域送电的线路损耗。"三是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有效地兼容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新能源,能够加强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衔接,提高输配电效率。
  苏波强调,要加强智能电网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大功率储能、柔性输电等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其他新型能源装备,如,先进的天然气长输管道站场关键技术设备、新型油气勘探开采装备、煤炭及其他非煤能源综合利用装备。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的相关支撑技术和装备。苏波表示,以太阳能光伏为例,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丝网印刷机、高温烧结炉等关键设备仍主要依靠进口,大大增加了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投资和生产成本。这就迫切需要加快能源装备制造的基础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切实提高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叶勇 上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通胀已全面传导至下游竞争性行业

  据国内媒体的报道,日化企业正在掀起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涨价潮,部分日化品牌自3月初已经对洗涤类产品进行过一轮调价,涨幅在10%-15%。准备涨价的岂止日化行业!在服装业,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秋冬季订货会高峰。据调查,绝大部分企业都将在订货会上调产品价格,涨幅在10%-30%不等。
  《南方都市报》报道,运动品牌服装鞋帽也将迎来涨价潮。耐克美国总部发言人玛丽·雷姆兹曾表示,将于2012年春季针对鞋类和服装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提价。李宁公司在年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受到工资和原材料成本增加的影响,预计今年成本平均上涨20%,产品价格将有两位数增幅。
  一些行业更是先行一步,白色家电已经涨价了,先是海尔和西门子的冰箱、洗衣机及空调,2月底扩展到很多品牌,包括厨卫产品如阿里斯顿。
  纵观上述行业中各家企业的涨价理由,不外乎是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致使企业利润下滑,最终只能转嫁给消费者。这些行业基本上都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并无特别的市场垄断能力。这一轮大范围涨价,只能视为通胀向下传导的必然结果。毕竟,大宗商品与劳动力价格上涨有目共睹。随着诸多与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开始涨价,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可能更为强烈。
(南方都市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4 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3-2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份起资金面趋紧 央行论文透露存准率上限为23%

  5月起市场资金面趋紧
  春节后的两个月,市场虽然没有出现很多人预期的那种大涨,但是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并屡次出现冲击3000点重要关口的举动。原因之一,即是今年前四个月的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巨大,人们因此感到资金并没有那么紧,市场也获得了难得的做多动能。
  这种"不紧"的局面会持续下去吗?
  答案有些悲观。从春节前开始,央行连续16周在公开市场进行了累计1.16万亿元的货币净投放,加上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本来就很大,市场出现了流动性比较充裕的局面,但净投放在3月4日后戛然而止。之后三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均实施了净回笼,并在两会结束后立刻上调了存准率至历史新高20%。上周,更是提前于周三实现了当周的净回笼,至周四净回笼已净回笼1030亿元。
  即便如此,市场主流观点仍然认为4月份的流动性会继续充裕,因为4月份的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更加庞大,超过8000亿元。
  没错,在不考虑央行会完全对冲到期资金的情况下,4月流动性应该不差。但5月、6月呢?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测算,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的趋势来看,预计4月流动性仍相对充裕,但5月起情况将变得不太乐观,流动性的"紧箍咒"将越来越紧。
  九调存准率已冻结3万亿资金
  银行体系的"口袋",从去年年初起便开始收紧。2010年以来,央行已9次上调存准率,冻结的资金近3万亿元。仅今年以来的3次上调,便冻结超过1万亿元。为控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存准率已上调至20%这一历史高点。
  存准率的持续上调,每次看来,冻结的资金量并不很大,但累积起来,数据惊人,相当于从银行体系里直接抽血,将直接影响银行的货币再创造,其严厉程度不言而喻。
  央行所做的,并不仅仅是这些。3月22日,央行发行了500亿元1年期央票,并进行了85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共计回笼1350亿元。24日,央行发行470亿元3个月期央票,并发行300亿元正回购协议,共回笼770亿元。而当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仅1090亿元,至24日已净回笼1030亿元。在此前两周,央行已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590亿元。显而易见,央行紧缩货币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尽管如此,但7天回购利率频频走低,在3月上旬一度创出2011年以来最低点。上周,Shibor三项短期利率在21日大涨之后,于22日小幅回落。其中,隔夜利率由21日的1.9242%降至1.9158%,7天利率由2.9600%降至2.8283%,14天利率由3.2593%降至3.2533%。
  这显示市场流动性在当前总体上仍比较充裕。当然,这与此前16周央行持续在公开市场货币净投放不无关系。2010年11月19日当周至今年3月4日当周,公开市场货币净投放共计1.16万亿元。仅今年一季度便净投放7550亿元。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情况正好相反。就在上周,当短期利率回落之际,SHIBOR中长期利率继续实现上涨。其中,1个月利率由21日的3.9090%升至3.9100%,3个月利率继续维持21日的4.2684%,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利率分别由4.4560%、4.5865%和4.6647%升至4.4618%、4.5902%和4.06663%。
  这种明显的"短降长升"特点,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中期资金面的不容乐观。
  5月起资金面转紧
  短期来看,4月份的资金还会相对宽松,但5月起,这种宽松局面终结的概率极大。
  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来看,今年一季度超过了1.5万亿元,这大量的到期资金造成了宽松的格局。4月份,央行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再度攀升,至8110亿元,为近一年来最高。面对这一天量到期资金,公开市场操作肯定难以完全对冲,即使再一次上调存准率,流动性也不会十分紧张。
  但是,这一局面很可能会从5月份起发生改变。来自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5月到期资金量只有2390亿元,远低于此前4个月份。6月份将回升至4580亿元,但7、8月份,到期资金量将再次减小至1000亿元左右。
  而去年下半年以来,月均货币回笼量超过3100亿元,同时央行也显示了要收缩流动性的决心,因此,5月份起要对冲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便变得十分容易。此时,如果存准率还将继续上调,假设每两个月上调一次,按此前每次约冻结3000亿元计算,市场流动性会变得非常紧张。
  七大券商认为存准率上限在23%左右
  今年仅仅过了不到3个月,央行就有1次加息和3次上调存准率。在2011年剩下的时间里,央行是否还会进行更大力度的调控?
  《投资者报》对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和银河证券在内等20家券商近3个月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券商普遍认为,年内存准率还会上调,加息也将继续进行。4月将是一个实施紧缩政策的敏感月份,但部分券商认为之后的调控力度和空间会有所缩小。
  存准率上调仍未结束
  为了回收流动性,控制通胀,大型商业银行的存准率已达到20%这一历史高位。但券商普遍认为,存准率的上调之路仍未结束。
  其中,7家券商给出了存准率的上限,它们认为上限在23%左右。这七家券商是: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东方证券、中信建投以及东北证券,它们在市场上颇具影响力。
  申银万国的预计值最高。其2月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资金回笼的角度看,2011年存准率的上限是23.5%。不过该报告强调,这仅代表诸多假设条件下的上限值,并不表明央行会将存准率提高至此水平。
  东方证券认为,尽管存准率再次刷新了历史高点,但可能远未到天花板,未来仍有上调空间,上限或许会在23%以上;东北证券最新的银行研究报告指出,从目前存贷比规定和银行经营的特点来看,存准率的上限可能会在23%左右;广发证券则指出,在保增长的目标下,央行很难将准备金率提至23%以上;华泰证券也认为,就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而言,23%的存准率是一个临界值。
  相对而言,国泰君安给出的值最低。其在最近一次上调存准率后预计,2011 年法定存准率有可能上调至21%左右。这与目前的水平相比仅差1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多数券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测值,从这一角度来看,券商这一市场主体对"货币政策调控会到何种程度"也并非十分清晰。
  如中金公司2月份预计未来几个月准备金率还会上调,有常态化趋势,在最近一次上调准备金率后指出仍有上调的空间。
  在1~3月份各上调一次存准率的情况下,短期内是否还会继续上调?不少券商认为,二季度尤其在4月份仍有上调的可能。如申银万国明确指出,4月的资金投放难以通过票据发行和正回购进行完全对冲,因此4月仍会上调准备金率。
  加息集中在上半年
  除存款准备金外,是否加息更是备受市场的关注。
  在20家券商中,近七成券商预计年内还会继续加息,且普遍认为加息的压力和可能时间主要出现在上半年。中金公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等券商均认为二季度再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部分券商的预测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加息时点。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以及东吴证券均预计加息会发生在4月份。具体来看,中信证券预计4月份可能加息25个基点;东吴证券认为加息时点可能在二季度的前半期,由于3月CPI可能在5%以上,而这一数据会在4月公布,因此4月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同样,中银国际预计3月CPI同比增幅将达年内高点,且二季度CPI也难现实质性回落,因此预计央行在1、2季度之交可能会加息25个百分点。**证券的判断也基本相同,认为3月份CPI同比创新高的可能性较大,加息将出现在3月末或4月上旬。
  调控已至中后期
  综合券商的观点来看,二季度尤其是4月份将是一个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敏感期。那么,之后的政策会是一个怎样的趋势?还会加大调控力度吗?
  一些券商给出了政策走势的预测,他们认为,调控的力度和空间不会更大。中信证券认为,货币政策将是一个前紧后稳的态势,由于下半年通胀水平将回落,预计货币政策将趋稳。
  平安证券认为,采取更为紧缩的调控手段的必要性在降低,在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维持现有调控力度和节奏,以静制动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决策倾向。
  海通证券预计4月份仍有上调准备金率的可能,但从5月开始市场到期资金量逐步下降,下半年对冲压力降低,存准率的调整将进入尾声。
  华泰联合的观点也有几分相似。其研究报告指出,上半年通胀压力较高,二季度准备金率和利率均有上调的空间。但预计调控已至中后期,紧缩空间有限。
  而**证券、华融证券等券商也指出,4月过后,存准率上调的频率会放慢。
  加息迟缓究竟在为谁让步
  面对通胀,央行再次选择提高存准率,而非加息。
  熟悉西方货币理论的人都知道:通胀应该主要依靠利率来进行市场化调节,而非存准率这样的数量工具。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极少调整准备金率,提高存准率往往意味着对金融机构的放贷警示,有极其严厉的象征意义。
  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反其道而行之,9调存准率,3调利率。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通胀情形并不及当下严重,但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4.14%,而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老百姓手中的钱已经在2010年2月开始"变毛",而且通胀率与存款利率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通胀加剧,加息缓步,这与中国金融体系的负债结构有着莫大关系。金融危机过后,历经大规模信贷扩张和经济刺激计划,铁道部等国有部门、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企成为负债主体,而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负债比率明显下降。低利率实际上是在向这些准国有部门输送利益。
  关键问题就是利益分配
  中国目前仍处于汇率管制时代,尽管人民币小幅升值,但是其货币定价基本与外界隔绝。中国本轮通胀亦属于内生性通胀,长期产能过剩,物价全面上涨,只能定义为货币超发,央行没有管住资金闸口。
  如果把中国的间接融资体系比作一个存款者、一个资金中介和一个借款者的游戏,其中隐藏的利益关系更易理解。由于儒家文化影响,国人自古喜欢存钱,老百姓成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是资金中介机构;金融危机后国有部门成为主要借款者。
  在这其中,借款者和中介机构都是国有背景,他们都拥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和政策主导能力。反观资金供给者虽人数众多,但集合起来的声音却最弱。借款者希望低成本融资,中介机构不愿放弃既得利益,他们只能将成本转嫁给存款者,即便通胀上行,也会尽量要求压低名义利率。
  价格变化意味着财富传导,资金价格变化也意味着利益在上述分配者之间传导。本轮通胀正将财富从个人和家庭转移至企业和国有部门,这是一个逆向再分配过程,从整体上中国再次倒向"国富民穷"。讳言加息,关键还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是让民众承担成本,还是由政府承担,显然我们的政府当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这种选择无疑非常短视,让老百姓财富缩水的同时,高房价和恶性通胀将使未来形势变得极为复杂。但这又是政府的无奈选择,因为很多准国有部门的经营现金流已经无法支持其负债,只能依靠通胀来支持,铁道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从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到,从现金流看,2009年全部经营性现金流为1292亿,而2011年铁道部还本付息债券高达1400亿元,超过经营性现金流。有预计,2010年底铁道部负债2万亿元,按年利率6%,年利息支出就为1200亿元。2010年投资8000亿,2011年投资8000亿,未来如果进一步借贷,加上利率提高,利息支出还将进一步增加。
(黄凤清 投资者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8 17:00 , Processed in 0.02725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