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9215|回复: 1

[大盘交流] 转:打压房地产不能摧垮股市 货币政策不能重蹈08年覆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打压房地产不能摧垮股市 货币政策不能重蹈08年覆辙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股市红绿灯 浏览:9215 回复:1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楼市泡沫得到有力控制的情况下,如果股市亦进一步大跌,加上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中国外贸出口深受影响,再加上铁矿石、石油等资源价格相比一年前已经大涨,增大了中国制造的成本,那么如果货币继续紧缩,则股市、楼市和中国经济三者相互拖累恶性循环将不可避免,甚至可能击破中国经济能够承受的底线。

  货币紧缩的市场预期显然在进一步加强。央行5日宣布:6日发行140亿元3月期央票及1100亿元3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合计达到1240亿元。其3年期央票较上期增加200亿元,3个月期央票较上期减少60亿元。这明显加大了资金回笼力度,与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相呼应,着力回笼资金的货币政策已很明显。

  市场对此的反应是,第二天(56日)上证指数即大跌4.11%,7日再跌1.87%,一举击破2700点。

  这一幕给人似曾相识之感。20086月初,A3000点保卫战二次筑底的关键时刻,7,央行突然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令市场大为恐慌,防卫阵营分崩离析——10日上证指数大跌7.73%。在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0%、国际石油和铜等制造原材料价格已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世界工厂”本已不堪重负,股市大跌又进一步收缩了货币流动性。直到10月初,央行仍不断紧缩货币流动性,中国微观经济大面积陷入了流动性 “休克”状态。股市更惨不忍睹,一路跌到了1664,一年间最大跌去72.8%。所幸的是,后来中央果断决策,启动4万亿元的大规模救市,方才使中国经济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2005~2008年中国经济和资产价格的“超级过山车”过程中,中国货币政策是“顺周期调控”——前期的人民币升值和加息,诱惑刺激了热钱疯狂投机中国,导致了资产泡沫的大膨胀;后期在股市已经深幅下跌、中国经济基本面竞争力已受升值和大宗商品涨价严重侵蚀之后,仍一再收缩流动性,微观经济大面积发生流动性短缺的休克。其后果不可谓不严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一个良性的货币政策调控,它应当是逆周期的,即在经济亢奋、资产泡沫发展到疯狂前,就应采取紧缩措施;而在泡沫破灭、资产价格和经济加速下滑时,应当释放流动性,即货币政策应起到削峰平谷作用。这就需要货币决策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在最近一轮短促(一年多)的膨胀周期中,平心而论,货币政策的责任不大,主要是在4万亿元刺激之下,地方政府在“铁公鸡”上的大手笔投资过热;加上土地价格上涨和天量信贷流入楼市的投机炒作,使前一轮未调整到位的楼市泡沫凶猛反扑,造成了巨大的楼市泡沫和经济过热。

  然而,如果在楼市和经济开始下滑之时,货币政策紧缩过度,则会造成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伤害。

  这绝非危言耸听。自20087月以来,由于人民币与美元重新回归类固定汇率后,随着美元对欧元等货币的大幅升值,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美元指数货币)已升值了19.4 %,这对中国的出口已产生了抑制作用。今年3月份,中国近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就是一个不祥征兆。

  与此同时,200810月以来,国际石油的价格已由每桶33美元上涨到近90美元,铜价甚至逼近历史高点,进口成本增高而出口相对收缩,这已经埋下了中国实体经济的隐患。

  这时候,如果再连续性紧缩货币,则很可能再次伤害到“世界工厂”的生存能力;而股市连续性紧缩货币,在股指期货放大效应下,打压楼市效果有限,打压股市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当居民以股票为主的财产性收入大减时,就又会杀伤国内消费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在当今中国国情之下,货币政策打击面大,但针对性差,难以对症下药。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得了脂肪肝(楼市泡沫),为了治疗它,就让整个人挨饿(货币紧缩),结果脂肪肝没消掉,人已经给饿病了。

  换言之,这一轮的膨胀过热,主要是政府信贷投资和楼市炒作造成的,宏观调控应当定向精确打击——制止地方政府乱投资、滥投资;有效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对第二、三套住房采取提高首付、提高利率,乃至征收第二、三套以上的保有税。这样才可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而对于中国创新型经济、绿色经济则应加强资金扶持,通过维护股市的繁荣,通过创业板等融资渠道,充分激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这时候,货币政策就不应轻举妄动,如果连环紧缩,就把局部调整、结构调整的性质,改变为了全局性紧缩、全面性压抑;再加上国际热钱投机势力以股指期货为工具,深幅做空A,再加上其他内外部不利因素,会加速中国股市、楼市和经济的二次探底。如果三者连环下跌的带动力太大,不排除中国还会遭遇2008年三季度的困难局面。

  中国股市的紧缩,受损最大的是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在人民币美元采取类固定汇率的情况下,美国货币放水而中国货币紧缩,其客观效果是,在国内,它会使国民财富占比下降(热钱财富占比上升);在国际上,它会使人民币财富对美元财富的比值下降,即大量的人民币财富变成了央票和存款准备金被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国内消费和国民福利,并且还要支付大量的利息。

  简言之,笔者以为,如果要解决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问题,仅有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要促使中国股市和经济硬着陆,仅仅货币连续紧缩就足够了。

  是提醒货币政策不能重蹈2008年覆辙的时候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1-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7 天

发表于 2011-1-30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第一财经日报编辑部全体同仁都是满仓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5-19 02:22 , Processed in 0.028347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