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154|回复: 2

[讨论] 渗透媒体永远是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渗透媒体永远是赢家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财富园子 浏览:6154 回复: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是巴菲特最成功的经典战例,永久性持有自己熟悉的媒体股,成为柏克夏公司投资组合的核心资产。费歇曾告诫过巴菲特:“你手中握有的股票一定要比现金好,否则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据此巴菲特在创业之初就选择了媒体作为突破口,因为巴菲特的祖父曾拥有一间名为《克明郡民主党报》的报纸,而巴菲特也曾是《林肯日报》的营业主任,如果不从商,巴菲特最有可能从事的就是新闻工作。
  由于对媒体行业的捻熟,所以巴菲特投资媒体特别是报业都是深思熟虑的。在美国国内约有1700多份报纸,其中近1600份没有直接竞争对手。巴菲特曾在柏克夏公司年报中给股东写道:“一份优秀报纸的经济实力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世上最强劲的经济力量之一。”巴菲特进一步解释道:“就算是三流的报纸,如果它是城镇里唯一的报纸,也能赚到足够的利润。”无可否认的是,一份高品质的报纸会有较大的市场渗透力。所以巴菲特投资媒体就是从华盛顿邮报公司入手,然后通过购并向广播电视媒体扩张。同时巴菲特还擅长于利用自己投资的媒体公司之间相互渗透。例如:华盛顿邮报公司从首都集团购买有线电视网,而使首都集团有财力收购美国广播公司电视网。巴菲特投资媒体看中的就是媒体的影响力,同时他投资媒体公司后,又通过自己在董事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推动购并来扩张公司的发行网络,以此来强化公司拥有特许权的优势地位。所以巴菲特不仅长线投资媒体公司赚了大钱,而且对于起家的华盛顿邮报公司和首都集团他更是永久持有,不管市盈率有多高他都不出售。
  境内股市受文化产业政策限制,真正意义上的媒体公司还未出现。比较典型的是三家媒体概念股,分别是东方明珠、歌华有线、电广传媒。其中东方明珠和歌华有线表现与国际接轨,如果是长线投资者,股价通过复权测算几乎无套牢投资者,而电广传媒则是问题出在大股东湖南广电身上。未来这三家媒体公司都有可能会展开类似海外媒体公司的购并战略。
  那么目前媒体最核心的可购并资产又在哪?华尔街都柏林基金总裁亲口对我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两张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连锁书店网络。因为出版业和传媒业是不开放的,谈内容产业为时过早,但是所有的媒体内容都是要通过网络销售和落地的。巴菲特的媒体购并战略就是网络为王,只有控制了发行和销售网络才能强化公司的特许权优势地位。所以境内媒体公司真正的购并题材并不是装些新媒体概念,而是收购销售网络,广电媒体的销售网络就是有线电视网络,而平面出版物的销售网络就是新华发行网络。
来源:http://www.gupiaoba8.com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11-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1-1-2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8-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7 天

发表于 2011-1-27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2 12:05 , Processed in 0.02916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