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民生银行董事长的公开信(转载)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zbdgjcw
浏览:7279
回复:4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致民生银行董事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董事长阁下!
我是个长期热爱民生银行的小股东,对本公司推出的股权融资方案,感觉心里非常不舒服,有很多话想对您说。今天就冒昧给您写一封公开信,希望您能看见。
首先,我感谢您!感谢您15年来,历经千辛万苦,带着没爹没娘的民生银行,走过了同行20多年的历程,使之成为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跨入万亿级世界级的私营大银行,创造了中国奇迹、世界奇迹。您,功不可没。在此,我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真诚的谢谢你!祝福您!
然后,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1,时机问题。
我知道,你是道(资本市场)中高手,应该比我更清楚目前的市场如此低迷,民生的股价也相当低迷,实在不是股权融资的好时机,低价摊薄股权是股东大忌。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此并不适合的时机股权融资呢?
2,紧迫性问题。
据我手头资料,按照公司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按照有关方面严控信贷规模的今天,我看不出目前需要融资的紧迫性。莫非本公司有什么我所不知道的难言之隐?希望您能给我个紧迫性的理由。
3,信贷增长的问题。
据传说,管理层曾提出在定向增发以后,本公司在未来三年规模增长可以达到年均25%。我们知道,由于本公司的运作成本比较高,仅仅是规模增长不能信贷增长只能是中看不中用,把办公室弄的富丽一点而已。在这里,有四个子问题:
A,您能保证定向增发以后信贷增长与规模增长的同步?
B,在严控信贷规模的今天,难道监管层允许本公司未来三年25%的年均信贷增长?
C,假如未来三年能够完成25%的年均信贷增长,那么今年传说中的不能完成年度计划(23%)为什么?
D,假如风险资产不能高速增长,那么急匆匆出售股权融资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有何用?
4,引入股东问题。
为什么就不能尽可能引入稳定的外部股东,而把这些股权大量给予喜欢买进卖出的市场投机者?
我想,这是不利于本公司股价稳定的。当然,我也明白,引入外部股东的工作会麻烦一点,运作的时间会长一点,但为了老股东的利益不明显被损害,我想,麻烦一点也是值得的。
5,价格问题。
A,我知道,您喜欢市场化运作,但这一次为何关门定价而不进行市场化定价呢?
B,表面上看,这个定价是超过净资产的,也是合法合规的。我知道,其实您心里也是明白的,民生银行的内在价值绝对是超过净资产一大截。如此,以这个价格出售股权,很明显会损害老股东相关权益。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C,大股东是股东,小股东也是股东,我希望您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最起码您得阻止大股东明显侵犯小股东利益吧。
最后,我有个小小的建议给您参考:
在监管层严控信贷增长的情况下,我相信,本公司的利润留成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正常的信贷增长(17%)。请您认真的判断一下这个股权融资的紧迫性问题,假如推迟个一年半载的没问题,那么还是取消这个融资方案,等待市场出现合适的时机再考虑,没必要过分迁就大股东的。你看看他们“得了便宜还买乖”的模样,真让人气不过的。
假如本公司确实有融资的紧迫性,那么您能否再辛苦一点,实行市场化运作的竞价发行。如此,既相对保护了各方股东的利益,也相对公平,又会少很多口水,我也会举双手支持您。辛苦您了
啰啰嗦嗦的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两点:一是融资的紧迫性、必要性问题。二是关门定价的合理性、公平性问题。好了,就不多说了。
祝顺利
民生银行小股东敬上
另:当我在准备发出以前,惊闻《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您的三句话,我大惑不解:
董文标是在12日“民生银行成立15周年”新闻发布会后对《第一财经日报》作出如上表述的。
针对融资方案,董文标认为,公众投资者应予以支持而不是质疑。“增发方案是对大股东融资,并非社会(公众)发行,增发价格为法律规定所制定。”
(我想问一下:增发方案是对大股东融资,且价格符合法律规定。难道就可以不顾公平原则损害小股东了吗?民生银行的实际价值难道就等于是法律意义上的净资产?)
对于增发原因,董文标称,是由于监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不融资明年银行开不了门了”。
(啊!本公司发生了什么大事?会导致不融资就倒闭?难道美国式的金融危机到了本公司头上?是媒体的笔误还是您在乱说呢?)
他同时认为,大股东的参与本身说明了对民生银行的发展很有信心,“毕竟对于银行他们才是知情人。”
(结合上句话,按您的意思,没有大股东的参与融资,民生银行明天会倒闭;有了大股东的参与融资,民生银行的明天就很好。如此,我们是否该对救民生于水火之中的大股东歌功颂德呢?作为知情人的大股东是否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做损害小股东的事了?呵呵,假如真的如此,那么就不存在大股东做损害小股东的事了,而是现代版雷锋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