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1165|回复: 7

[讨论] 新华社发布《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8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社发布《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11165 回复:7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新华社发布《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2010年10月28日 19:34:5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资料图片:7月10日,在闪联北京体验中心,工作人员展示监视器显示的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的家庭各部分的实时状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 李文 摄

--------------------

    新华网南京10月28日电(记者孙彬、张展鹏、郭奔胜)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暨中国物联网大会28日在无锡开幕,受大会委托,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在大会上发布了《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

    《年报》认为,通过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实现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之后,蓬勃兴起的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是二十世纪人类社会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的延展与归结。

    物联网为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将通过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年报》以专业化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等物联网技术的内涵与特点;阐释了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运营及服务商和用户等七个物联网产业链环节的内在关联与发展规律;预测了物联网未来可能出现的5种商业模式和13个率先应用领域。

    《年报》认为,2009年以来,以中国在无锡设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标志,物联网发展逐步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国的物联网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速,示范工程显著增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中国物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的发展新阶段。

    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行业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举报本贴 变色卡 提升卡 加粗卡  编辑  引用  评分 回复   
  

苏北人 微博  
关注 苏北人 的发言




   十五级MACD会员
   


UID 308713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9-4-13

积分 21420 帖子 10549 精华 0 奖励 11547 热心 548 金币 35 被警告 2 次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博客 在线 UID3087139
精华0
积分21420
帖子10549
奖励11547
热心548
金币35
阅读权限150
注册2009-4-13
查看详细资料
11楼 发表于 2010-10-28 19:55  只看该作者  
《年报》分析认为,快速发展的中国物联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与问题。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应用设备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数量较多,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与应用相对薄弱,产业链发展并不均衡,仍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资讯、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协调、整合配置仍显不足,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未能有效共享,导致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均处于初期阶段,各国有协作也有分歧,导致国内的物联网标准建设仍未取得整体性突破,系统“端到端”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现阶段,中国物联网的技术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期,尤其要高度警惕和有效避免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

    ——虽然物联网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目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商业模式。

    ——与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问题将更为突出,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年报》建议,为推进中国物联网健康发展,在发展策略层面,国家应统筹规划,加快构建产业链。通过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加快融合,重点加强芯片设计制造、设备制造、运营、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环节的产业链构建、整合和优化,尽快形成完整、贯通的产业链。相关省、市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差异化优势,有所侧重地发展物联网产业,并与本地原有的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产业的协同放大效应。

    在技术创新层面,国家应加大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重点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围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培育和形成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在应用层面,相关省、市应重点结合公共服务领域的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拓展物联网产业的示范、应用领域,加大政府采购力度,为物联网产业培育前期市场,从而为民间市场未来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研发并首次正式发布中国物联网年度报告,旨在为业界提供物联网领域最全、最新、最深、最精的动态资讯,帮助业界有效把握并敏锐捕捉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沿动向和潜在商机,为业界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战略定位,培育和确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撑。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9 天

发表于 2010-10-28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北人 微博  
关注 苏北人 的发言
   十五级MACD会员
UID 3087139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9-4-13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9 天

发表于 2010-10-28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无所不包的庞大产业链。仍处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目前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商业模式。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IPv4地址剩余不足5% 申请IPv6须讲“策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28日17:1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中新网10月28日电 日前,记者从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了解到,全球IPv4地址仅剩2亿个(12个A),不足总量的5%,根据IANA的分配计划,最后5个A的IPv4地址将于2011年初分配完毕,IPv4地址的耗尽时间可能再次提前。IPv4地址的全球性耗尽必将迎来IPv6的申请高峰,专家强调IP地址申请形势虽然紧迫,但申请仍需讲究“策略”。

  IPv4地址不足2亿 将提前耗尽

  作为最后的申请年,2010年IPv4地址的申请呈现白热化阶段。根据全球数字资源组织(NRO)的追踪数据,2010年1月时全球IPv4地址还剩10%,2010年6月仅剩6%,2010年9月IPv4地址仅剩不到5%,根据这一申请速度,IPv4地址将于明年年中耗尽,距离此前专家预测的2011年8月再次提前。

  尽管申请火热,但IPv4的生长空间已明显乏力。NRO的数据显示,相比2009年,2010年全球五大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亚太、拉美、非洲、美洲、欧洲)能获得的IPv4分配量仅增长了8%如我国IPv4地址虽排名全球第二,从年初的2.32亿增长到2.67亿,增量3500万个,但相比于半年内就增长3600万的中国网民增幅,IPv4仍然“供不应求”。IPv4地址池本身的匮乏注定了这种疲软的增长态势,向IPv6地址的过渡已经箭在弦上。

  过渡时期IP地址申请要讲求“策略”

  IPv6地址迎来新一轮申请高峰。根据NRO的数据,2010年全球预计分配IPv6地址超过2000块,相比2009年增加70%多,大大高于IPv4 8%的增幅。然而,我国却在这波IPv6申请高潮中掉队,截止到今年10月,中国大陆的IPv6仅为400块,虽较去年年底增长300多块,但与巴西的65728块、美国的15395块,日本的10571块相比,远远落后。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基础,IPv6的不足将对我国向下一代互联网的过渡造成极大障碍。

  针对我国IPV6申请的落后局面,我国IP地址分配管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分管IP地址业务的国际业务部副主任赵巍告诉记者,“一方面在于我国缺乏IPv6地址应用的统一规划进程表;另一方面各个ISP分散申请,申请单位提不出大规模的需求计划,分配不到大块IPv6地址,同时分散申请还会因为缴纳会员费和申请手续费双重费用造成成本居高,对申请大块IPv6地址造成了障碍。”

  NRO主席Axel Pawlik指出:如果没有充足的保护措施和行动,会出现混乱的IPv6争夺战,从而增加互联网成本,威胁全球网络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各国必须要有正确的申请策略。要解决我国IPv4供不应求、IPv6落后的局面,专家强调,需要在大力加强IPv6地址申请的同时,必须继续申请IPv4地址,抓住最后的机会,以确保过渡的平稳进行;在申请过程中,广大ISP尽量归口申请,实现整体规划的规模优势和集中申请的成本优势,确保申请效率。

  据了解,2010年CNNIC推出 “IPv6地址快速申请通道计划”,帮助CNNIC的IP地址联盟会员单位免费快速申请一块可携带的IPv6地址,部署IPv6网络,开展各种基于IPv6的应用或测试,同时CNNIC以国家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在政策和服务上优势,可更有效地帮助会员申请足够的IPv4地址。目前CNNIC已经通过快速通道分配IPv6地址104块,并累积分配IPv4地址6100万个,成为集中归口申请的一个重要渠道。

  背景资料:

  1.关于IP地址

  I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缩写,IP地址即互联网地址(Internet地址),是用来唯一标识互联网中计算机的逻辑地址。IP地址具有唯一性性,在互联网中的计算机和设备都依靠IP地址来互相区分与联系,它由统一的组织负责分配,任何个人都不能随便使用。

  IPv4地址是我们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IP协议, IPv4采用32位地址长度,也就是说IPv4的总量为2的32次方个,全球可用的IPv4地址只有大约43亿个,目前已不足5%;全球互联网必须过渡到下一代版本的IP地址协议即IPv6地址, 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其地址容量达2的128次方个。

  IP地址有专用的计算单位,对IPv4地址的描述中,1个A类地址=2的24次个地址约等于1600万个,1个B类地址=2的16次方个地址约等于65000个,1个C类地址=2的8次方个地址约等于256个。

  2.IP地址的分配政策

  IP地址资源分配是逐级进行的。

  首先,由ICANN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全球互联网数字和名字分配机构)将部分IP地址和AS号码分配给地区级的互联网注册机构(Regional Internet Registry,简称RIR),全球共有APNIC(主要负责亚太地区业务)、ARIN(主要负责北美地区业务)、RIPENCC(主要负责欧洲地区业务)、LACNIC(主要负责拉丁美洲业务)、AfriNIC(主要负责非洲地区业务)五个地区级RIR,

  其次,由各地区RIR将地址进一步分配给地区内大的国家级互联网注册机构(National Internet Registry,简称NIR)和地方互联网注册机构(Local Internet Registry,简称LIR),然后由他们做更进一步的分配。CNNIC是我国的国家级互联网注册机构。
(责任编辑:王亚红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93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0-10-28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bb# #bb# #bb#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8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计算、物联网什么的,都是扯淡!~~

鸟哥我也算是半个IT人士!~~  

#*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5-9-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569 天

发表于 2010-10-2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3 00:08 , Processed in 0.03393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