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901|回复: 18

[讨论] 头条回顾胡锦涛、温家宝均在深圳发声政治体制改革引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条回顾胡锦涛、温家宝均在深圳发声政治体制改革引关注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苏北人 浏览:12901 回复:18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胡锦涛、温家宝均在深圳发声政治体制改革引关注作者:秦新安 马晓华  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0 次

一度被外界形容为“特区不特”、“走到十字路口”的深圳,在“30岁生日”之际,再次得到了高层的力挺。
昨天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特区不仅应该继续办下去,而且应该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深圳企业界人士谈了总书记讲话带给他们的体会。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昨天的庆祝大会。

“总书记勉励我们要继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奋勇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这些话对平安是非常重要的鞭策和鼓舞。”他说。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

庆祝大会在深圳大学城体育馆举行。如此庄重严肃的庆典,被安排在一座为明年深圳大运会而修建的运动场馆举办,已然体现出一丝“勇于创新”、“永不僵化”的特区风采。

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

据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引述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五编研部研究员张贺福的研究成果:“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与深圳等经济特区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具体来说,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深圳有着很大的关系;“三个代表”思想是在广东提出的,其中也凝聚了深圳的探索和经验;而2003年4月中旬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期间发表的讲话,是科学发展观最初的思想萌芽。

2003年4月11日至12日,胡锦涛在深圳视察期间明确提出深圳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而在4月15日,胡锦涛在考察结束时发表讲话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创新优势”。

这次在深圳重提“科学发展”,除了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等要旨外,胡锦涛讲话中关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表态令人瞩目。

胡锦涛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胡锦涛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而在上个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深圳时也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庆祝大会上企业界四位代表发言

深圳而立再起飞,各界人士纷纷唱响“生日歌”。
参与人数 1奖励 +1 时间 理由
mopdog + 1 2010-9-7 16:33 坚决拥护打一巴掌揉三揉的政策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而立再起飞,各界人士纷纷唱响“生日歌”。
1009062134942752d14f233949.jpg
参与人数 1奖励 +2 时间 理由
Vimrise + 2 2010-9-7 12:55 转的头都晕了~~~~

查看全部评分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在深圳重提“科学发展”,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9-7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两年就换届了吧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8-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锦涛深圳讲话:勇于变革 永不僵化  时间:2010-09-06
中新社深圳9月6日电 (记者 郑小红 李怡青)9月6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成就。

胡锦涛说,兴办经济特区是**产党和国家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

胡锦涛肯定了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锦涛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他说,经济特区要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庆祝大会上说,深圳将肩负先行先试的使命,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把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了庆祝大会。出席当天庆祝大会的还有王岐山、刘云山、令计划、王沪宁、华建敏、戴秉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等。(完)

来源:中新社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巴马拟再砸千亿开启第二轮经济刺激  时间:2010-09-06   
据美国白宫发布消息称,9月8日,奥巴马将在克利夫兰市就美国经济形势发表讲话,届时可能宣布增加就业等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资金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美国各界热议,经济学家认为,去年高达8140亿美元的刺激资金已经导致今年预算赤字接近1.5万亿美元,现在还想继续“砸钱”也许只是奥巴马个人政治意愿。
没有万亿不行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美国8月份失业率为9.6%,一些经济学家预计,从去年的刺激经验看,如果刺激规模不上万亿美元,美国失业率不会降至8%以下,所以区区1000亿美元绝对不够。

  不过,美国政府不用担心资金不够,因为美国债券市场持续火热为奥巴马推出“第二轮刺激”创造了有利时机。经济增长的暗淡前景和温和的通胀压力促使全球投资人持续追捧美债,美债价格可能实现连续5个月上涨。据统计,美国政府最近两年将发债规模提高了70%,达到8.18万亿美元。

恐得“双输”下场

  迫于国会和共和党的压力,奥巴马目前还未透露刺激方案的具体内容,但美国媒体认为,总统只会在延长中产阶级减税计划、推出小企业优惠税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做文章。

  美国中产阶级人数约占美国成年人的53%,也是受金融危机重创最严重者,失业和房贷压力正威胁这部分人的生存,他们对政府的失望情绪会直接动摇美国社会稳定性。因此奥巴马政府要力推各种拯救经济的方案,以提高就业率。

  不过,不管“砸”多少钱,都不会立刻产生效应。白宫曾经许诺要降低失业率在8%以下,如今已连续16个月在9%以上,而且减税政策会造成更大的赤字危机。对此,英国媒体认为,奥巴马若继续延长减税政策,只会得到个“双输”下场。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升势难挡作者:王慧彬 何茂春  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0 次

  2009年,世界经济终于开始走出危机的阴影,逐渐恢复增长。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无疑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成为世界上最先企稳回升的经济体。2009年中国经济全年增长率为世界十大经济体之首,同时中国经济上了几个新台阶:货物出口超过德国名列第一,服务贸易逼近前三,汽车产销世界第一,海外投资坐二望一,海外并购成倍增长,经济总量逼近日本、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2010年,中国经济状况继续向好的方面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同比增长11.9%,比2009年第四季度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方面,2010年前5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10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0%。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3.2%,进口同比增长57.5%。5月份,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2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4%。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出口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在政府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推动下,在改善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以上经济指标均表明,中国经济开始走出危机,领跑复苏的世界经济。那么,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是继续上升还是趋于平稳,甚至再次陷入危机?如果单纯考虑上文中提到的经济指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较好的表现;如果考虑到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政府新的经济政策,我们更有理由相信,2010年下半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升势难挡。原因是内需进一步全面启动,外需稳中有升。

  世界经济止跌回升,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

  在过去10年里,中国正常情况下每年出口增幅都会超过20%,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早在人们意料之中。2007年,德国出口商协会就曾做出2009年中国将坐上“头把交椅”的预言。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正因为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世界市场的走势对中国来讲,就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呈现触底反弹、走出低谷的态势。根据WTO对全球2010年第一季度贸易情况的统计,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27%,进口增长24%,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进出口同比增长都达到了两位数,世界贸易形势正在整体好转。世界银行数据表明,全球经济增长有望扭转2009年的负增长趋势,达到3.3%。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达到了3%,远远好于2009年同期的情况。此外,4月份美国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0.5个百分点,加上美国民众对市场预期好转,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迅速升高,3月份达到了52.5,是2008年9月份以来的新高。此美国情况相似的是,日本经济从2009年开始也有所好转,2010年前四个月,日本进出口增长率同比分别达到了23.9%和47.4%。根据日本内阁府数据,2010年5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三年来首次上升到42.8,同时收入增长指数也在不断上升,这意味着日本国内需求提升有望。虽然日本当前依然面临着失业率偏高等问题,但正如日本内阁府报告中所说,出口的适度增加,公司盈利的上升以及私人消费的上升,都极大的有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

  美欧日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将对中国经济继续上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外贸出口有很大的利好影响。美欧日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2009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正是由于美欧日经济的触底反弹,才初步改善了中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使中国出口下降势头得到减缓。

  世界经济再次触底的可能性较小,中国外需不必过分担忧

  近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欧元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大幅的波动。这次希腊债务引发的欧债危机暴露了欧元区金融制度、福利制度、决策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弊端。此次欧债危机有如下特点:第一,比上次冰岛危机规模要大,影响更深,走出危机所费时日可能更长。第二,欧债危机会影响欧元的信誉,但不会使欧元解体。一连串的欧债危机反映了欧元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这恰恰为欧洲金融决策制度的改革带来机会。欧元的历史很短,挫折难免。但不可小看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地位和光明前景。第三,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复苏、欧元币值的维护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也会在心理上对全球股市、贸易带来局部和短期震荡,但欧债危机主要是区域性和有限性的影响,值得警惕和关注,不必惊慌。

  欧债危机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节奏,欧洲走出金融危机的时间会因此而延长,但造成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十分明显,即使欧洲复苏十分缓慢,也很难把全球经济拖向全面衰退。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明两年G20成员中,大概会有4个经济体的GDP出现两位数增长。

  对欧债危机的判断不可悲观和过分,否则将决策失误,丢掉机会。的确,欧债危机会让欧洲经济出现短期困难,市场萎缩,保护主义抬头等,这对中国出口固然不利,但中国产品主要是中低端日用消费品,为民生之必需,所以影响有限。同时,欧洲资金短缺,欧元贬值,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并购欧企的好机会,也为中国进口欧洲先进计术和产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中国正努力促进内外需平衡

  最近西方少数专家预测中国经济即将崩溃,这种言论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引起共鸣。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在2009年启动了4万亿的大规模投资计划。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2010年,中国政府将继续执行该计划,同时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既要利用政府投资计划有效促进经济回升,又要防止因投资过热而带来通货膨胀,以保证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增长。2010再难,难不过2009。

  中国促进消费的计划和政策为经济的持续回升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支撑。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远低于美国的70.1%和印度的54.7%。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过低,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在中国出口受阻的情况下犹为明显。2010年,中国政府为了增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力度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这有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增强中国经济抵抗世界经济不利因素冲击的能力。

来源:中国经贸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巴曙松:相对低一点的增速与相对高一点的物价作者:巴曙松  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0 次


   分析今、明年宏观经济的走势,总体看来,2010年呈现平稳回落趋势,从一季度的11.9%逐季回落,2010年四季度和2011年一季度的增长可能会回落到8%左右,也不排除个别季度回落到8%以下,但是政策不必对这个回落产生过激的反应,因为随后的几个季度,宏观经济会经历一个弱力度的上升。

   从环比的情况看,2010年三季度应当是底部,因为各种紧缩性政策举措陆续会在三季度产生效果;但是从同比来看,2011年上半年应当是一个探底的过程。

   从物价的情况看,由于7月份的CPI没有充分反映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因此,预计全年物价的高点会适当延后到9-10月份,高点可能会突破4%。

   一个总体的判断是,2010年将进入正常的趋势增长。

   当前,值得讨论的是,经历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是否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或者说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是否因为刘易斯拐点、拉美陷阱等而出现回落,还是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点的讨论,还存在不少的分歧。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回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经济已经走过了靠模仿快速成长的时期,开始进入所谓拉美陷阱阶段,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10%下降到7%左右。

   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储蓄率依然会居高不下,劳动力素质在显著提高,所以虽然劳动力转移的刘易斯拐点出现,但是人力资本在大幅增长,中国是一个巨型经济,回旋余地相对较大,所以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

   基于这样的差异,相应的政策建议也出现显著的差异。认为经济会平稳回落的学者,强调政策不应当过多介入;而强调中国经济还会保持一段时期高速增长的学者,则认为现在的经济增长处于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方,物价回落之后,政策应当还有适当放松的空间。

   而谈到影响经济触底回升的几个动力机制,在我看来,一个是制造业在较高产能利用率推动下扩张投资,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可能会在二三季度的大幅萎缩之后进入一个正常化的过程,四季度的销售很可能好于二三季度,第三是原材料价格调整促使一些中间需求占比较大的行业(例如钢铁的中间需求占到大部分)会在三季度经历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这个短暂的去库存化结束之后,经济会在四季度环比重新温和上升。

   但是,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未来中国经济需要面临一个相对低一点的增长速度以及相对高一点的物价水平,应当是可以预期的。

   此外,国际主要货币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刻意保持低利率,这对中国经济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从目前的观察,发达国家刻意保持低利率的时间可能会比预期的长,这就使得中国可能在较长时期内面临较低的国际利率环境。从总体趋势看,虽然发达国家不会重蹈大萧条的覆辙,但是,2011年较之2010年增长速度平稳回落应当是一个大的趋势,进而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一定的影响。尽管中国强调出口的多元化,但是对中国经济影响最为显著的还是G3,因为许多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也有相当部分是以欧美等为最终消费地的。

   在主要国际货币刻意保持低利率的条件假说下,新兴市场可能面临利率偏低、流动性充足带来的物价上涨的压力。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7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敬琏:推动高技术创业企业发展是历史性事业作者:吴敬琏  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0 次


   大约在中国经济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的21世纪初,全国掀起一股“建设中国硅谷”的热潮。正在这时,驰名于高技术产业界的亚裔高科技社群组织亚杰商会(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AAMA)先后开办了北京和上海分部,成为汇集大批高技术产业精英,沟通太平洋两岸企业的强大平台。

   自从我在2008年应邀在亚杰商会的年会上演讲以来,我一直同这个发源自硅谷、在北京发展起来的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家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过硅谷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硅谷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创新精神的良好栖息地,成千上万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从这里脱颖而出,飞向世界。为了帮助中国新兴创业企业的成长,AAMA设立了“未来科技商业领袖摇篮计划”,它在短短的几年中聚集了40多位成功企业家和近80位初创企业的创业人士,为中国的创业企业(startups)出谋划策,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巨大变革之中。中国过去靠资源投入和出口支撑的粗放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加快向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集约增长方式转变。否则无法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增长转型和产业升级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企业更是创新的最活跃的先锋。 信息时代的许多重要企业,像微软、苹果、谷歌等等,都是从创业小企业成长起来的。中国在增长转型中也应当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西方国家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来自小企业,我国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国家统计局和工商联前几年有一个调查,7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是来自中小企业。要推动创新,一定要帮助我们的小企业,让它们能够提高附加值,提升知识技术含量。小企业具有的强化竞争的外部正效应,还可以使得整个市场活跃起来。

   转型还要改造我国经济中比重占得最大的制造业,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让制造业从加工、组装等技术和知识含量低、利润薄的“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以研发、设计和品牌、渠道为代表的“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微笑曲线”向上的“嘴角”,就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品牌、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信息业。

   从中国经济急需转型的大环境来看,AAMA亚杰商会以及其他类似的组织所代表的新兴产业与创业企业群体担负着重任,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认为AAMA亚杰商会所做的扶植新兴企业的“摇篮计划”很有意义。不仅要有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来自民间的、产业的各种扶植和资源支持也非常有益。我祝愿AAMA亚杰商会的创业家们能够在广阔的空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听到更多来自他们的好消息。


来源:经济参考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4-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67 天

发表于 2010-9-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 #*)*#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发表于 2010-9-7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相当热爱深圳~~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体制改革是必须的。否则经济体制再如何改下去呢?中央英明。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7-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44 天

发表于 2010-9-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北人辛苦了#*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10-5-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81 天

发表于 2010-9-8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22*#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3-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4-6-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87 天

发表于 2010-9-8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说不练,等李鹏去了再说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5-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老毛当年在延安宣传民主厉害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loveliness#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8-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 天

发表于 2010-9-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苏北人 的帖子

#*18*# #*18*# #*18*# #*18*#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9-8-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P# #*P#
金币:
奖励:
热心:
注册时间:
2007-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声明:MACD仅提供交流平台,请交流人员遵守法律法规。
值班电话:18209240771   微信:35550268

举报|意见反馈|手机版|MACD俱乐部

GMT+8, 2025-9-11 13:36 , Processed in 0.037098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