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曝五大“吐血数据”:渠道宰基金 基金宰基民
来自:MACD论坛(bbs.shudaoyoufang.com)
作者:fixdown
浏览:10498
回复:15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NO.1:亏损额高 1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亏损1548亿元
18家基金公司率先披露了2010年半年报。天相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18家基金公司旗下234只基金上半年利润总计亏损约为1548.3亿元。其中,股票方向基金成为亏损“重灾区”,固定收益产品则实现了正收益。
随着刺激政策的不断退出以及流动性逐步收紧,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单边下跌行情。4月中旬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严厉程度远超市场预期,导致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迅速扩散,市场跌幅随之扩大。短短6个月,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28.31%。
显然,政策的退出时间和收缩力度大大超出了基金的预期,仓位高企的基金难以做到果断减仓,亏损不断拉大。股票型基金无疑成为“重灾区”,纳入统计的股票方向基金中,上半年无一实现盈利。根据天相统计,93只股票型基金上半年亏损达到993.9亿元,53只混合型基金上半年亏损达到441.27亿元,19只封闭式基金亏损119.45亿元,1只保本型基金亏损4810万元。此外,还有3只QDII基金上半年亏损9207.9万元。
在股票方向基金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固定收益类产品则再度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天相统计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42只债券型基金上半年利润总计为4.42亿元,纳入统计的23只货币型基金上半年利润总计3.3亿元。
从单只基金来看,百亿级规模的大基金上半年利润亏损幅度无疑是较大的。事实上,市场在整体下跌的同时,结构性差异显著。其中,采掘、地产等周期性行业跌幅最大,银行、机械等蓝筹跌幅也比较大。医药、食品、商业等防御性板块相对跌幅小,一些新兴产业还录得正收益。但对于规模庞大的百亿级基金而言,由于基金规模偏大,在结构调整和减仓方面无疑会出现一定困难导致进度较慢。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广发聚丰、博时沪深300、华宝精选、博时主题、长城品牌、博时新兴、光大优势等7只基金上半年亏损均超过35亿元。
而上半年利润实现正收益的基金中,封闭式债券基金--富国天丰净赚1.83亿元,此外,排名第二的是货币型基金博时现金,上半年净赚5677万元。
按“基金公司”统计,无一家基金公司本期利润出现净赚,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首当其冲。纳入统计的18家公司中,上半年亏损最大的基金公司利润总计损失约248亿元,利润损失最小的为6.9亿元。
NO.2:费用高
基金销售饱受渠道“盘剥” 客户维护费上半年涨13%
基金销售的艰难处境在2010年基金半年报中显示得非常明显。根据天相对已公布半年报的18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统计,上述基金在2010年上半年共计支出客户管理费高达7.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8%。总体而言,此项费用已占到同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13.76%。
进一步的统计还显示,18家基金公司中,支出“客户维护费”占其管理费收入的比例,最高者达到23.61%。而单只基金的最高支出比例更达到了惊人的59.78%。一些基金公司老总私底下抱怨的“发一只基金,被扒一次皮”的说法,由此得到数据上的印证。
客户维护费是根据2010年3月15日起施行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相关条款予以提取的。通俗地说,客户维护费就是基金公司为了基金规模能够稳定增长,而从自己腰包中拿钱向渠道支付的“激励费”。但从实际效果看,在基金整体支出的客户维护费不断水涨船高的同时,基金规模的激励效果却千差万别。
根据天相统计,18家已公布半年报的基金管理公司,上半年平均向渠道支出了13.76%的管理费用于“客户维护”。而其中最高的三家公司,长信基金、东方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各自支出了自身管理费的23.61%,22.25%,20.98%。支出比例令人咋舌。
而从单个基金出发,这个数据则更为惊人。根据天相统计,2010年上半年支出客户维护费比例最高的前五只基金分别为,华安180ETF
联接,博时超大盘ETF联接,华宝兴业180价值ETF联接,东方金账簿,光大保德信中小盘。其中部分ETF联接基金虽然因其管理费不重复提取导致的管理费低估,但整体来说,业内最高三至五成的费用支出比例仍然让人咋舌。
从同期来看,基金规模的稳定增长与客户维护费的支出并无绝对关联,上半年基金日均规模增长最快的长盛基金,当年度客户维护费的支出比例却是业内的倒数第二名。支出比例最低的华宝兴业基金也实现了5%的规模增长,而业内支出比例最高的长信基金的上半年日均管理资产规模的增长幅度为2%。
这也就难怪,一些基金公司老总私底下表示,目前的客户维护费已经成为银行等销售机构对于基金公司“吃拿卡要、予取予求”的一个公开渠道。“只要银行提出要求,我们绝对不敢不满足”。
由此来看,面对强势的银行渠道,基金客户维护费的上涨或许只是个开始。
NO.3:换手率不低
基金上半年整体换手率下降 高换手率带来相对高收益
较高的换手率对于小规模产品的基金经理可能更为重要。天相数据显示,今年基金经理投资换手率较往年进一步下降,基金整体换手率为0.91倍。但数据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这样的观点--较高的换手率和绝对收益策略能够给基金带来更好的收益。
根据天相资讯对18家基金公司旗下193只基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的基金整体换手率为0.91倍,较2009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的同类数据大幅下降,上述统计范围内基金换手率在2009年上半年达到1.35倍。
统计数据还显示,在上述193只基金产品中,封闭式基金、偏股开放式基金的换手率情况大致相当,上述基金投资的换手并不明显,而开放式混合型基金的换手率相对较高,今年上半年此类基金换手率达到1.05倍,超过基金换手率的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18家基金公司中,平均投资换手率不足1倍的公司有多达11家,其中光大保德信目前换手率最低,今年上半年的换手率仅为0.39倍;而平均换手率超过1倍仅有7家,其中海富通、东吴基金换手率最高,也是目前仅有的换受率超过两倍的公司,其换手率分别为2.19倍、2.45倍。东吴基金换手率情况显示出公司较为激进的投资风格,其换手率已经连续几个周期保持较高的状态,2009年上半年、2009年下半年的东吴基金换手率分别高达6.94倍、3.66倍。
不过反映在具体基金经理身上,一些基金的换手率与公司整体情况则相距甚大。如长城基金是在18家基金公司中换手率最低的公司之一,其今年上半年的换手率仅为0.45,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但长城基金旗下部分产品的换手率情况却凸显个性,公司旗下的长城双动力基金、长城品牌基金分别包揽最高换手率基金、最低换手率基金的座次。长城双动力基金是18家公司193只基金产品中换手率最高的,这只基金的换手率在今年上半年高达12.32倍,甚至比第二高的宝盈核心优势基金换手率高出40%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长城双动力基金的上述情况并不意味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趋向短线操作的激进化,事实上,长城双动力基金的换手率在2009年下半年也仅为1.36倍,换手率较高的情况也可能是基金经理的仓位选择造成,长城双动力基金今年上半年买入前20只股票的金额合计达到17.25亿元,卖出前20只股票的金额合计为15.42亿元。
高换手率通常被理解为短线操作频繁,灵活的攻守策略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包括招商基金在内的一些基金也强调,股市风格正发生变化,未来中长期内的投资应更注重绝对收益的投资策略。尽管天相数据显示包括博时、大成在内的大型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低换手的情况,但很多市场人士相信,大型基金公司保持低换手的一大原因是旗下产品的资产管理规模过大,已经不能发挥小基金灵活多变的策略,此类百亿产品往往只能选择较为安全稳健的组合管理模式,这是大型基金公司保持不得不保持较低换手率的主因。
统计数据显示,计入统计范围内的18家公司193只基金中,换手率最高的30只产品2010年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68%,换手率最低的30只产品的同期净值增长率为-19.72%。东吴投资总监王炯管理的东吴行业轮动基金在所有193只基金净值表现最好,其今年上半年的净值增长率为-2.44%,而东吴行业轮动基金也进入业绩前列,尤为关键的是,上述两只绩优基金均进入换手率前十。事实上,虽然换手率最高并不能指向更好的基金业绩,但是保持较灵活的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一情况在较为极端的情况下更为明显,换手率最高的前10只基金同期净值增长率为-14.13%,而换手率最低的10只产品的同期表现最差,其今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20.27%。
NO.4:持有人结构
观望气氛渐浓 机构持基比例下降
截至今日,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共243只基金公布了半年报。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持续震荡的行情使得对于后市“吃不准”的机构变得有所收敛,由此基金持有人比例中机构的比重整体有所下降。
今年上半年,市场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出现震荡格局,上证指数从3200点一路下探至2500点附近,跌幅达20%左右,不少基金纷纷表示今年没有明确的系统性投资机遇。就在这样的行情下,机构“观望气氛”渐浓,持基比例整体有所下降。
天相数据统计显示,在目前公布半年报的基金中,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中的QDII基金、保本基金、混合基金和货币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机构退、散户进”的情况。
在众多“机构退却”的基金中,保本型基金魅力褪色最明显,数据显示,其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从去年末的14.57%下降至今年中的7.28%;此外,封闭式基金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由去年末的55.53%下降至今年年中的53.25%,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持基比例也由去年末的55.97%下降为今年年中的54.77%;QDII基金在机构面前也逐渐“失宠”,其机构持基比例由去年末的19.02%下降至16.95%;混合型基金的机构持基比例从去年末的8.27%下降为今年中的7.67%,货币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由去年末的77.11%下降为今年中的71.55%。
另一方面,基金也未全被机构“打入冷宫”,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成为机构资金进军的主要方向。数据显示,股票型基金机构持基比例由去年末的10.77%上升至今年中的12.61%;债券型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亦由去年末的52.11%上升至今年中的57.26%。
具体来看,18家基金公司中有6家基金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上升,其余12家机构持基比例有所下降,其中东吴基金“增持”幅度较大,其机构持基比例由去年末的10.04%上升至今年中的20.94%。
此外,在已公布半年报的18家基金公司中,有3家基金公司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30%,机构持基比例最高的为长盛基金,今年年中其机构持基比例达到了38.13%,而国联安和海富通的机构持有比例也不小,分别为33.59%和32.81%,另外还有包括国投瑞银在内的6家基金公司的机构持基比例在20%至30%之间。
NO.5:投策
基金抱团看好“新消费” 静待抄底机会
基金半年报公布进入第二天,广发、华安、国泰等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公布。综合已发布半年报的1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观点,A股基金对于后市的观点进一步趋于乐观,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组成的“新消费”组合成为众口一词的关注方向。而在低位一定程度上踏空的基金,纷纷调整策略,等待“低吸”机会。
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A股基金的主流态度已经从“谨慎担忧”转变至“不足为虑”。国泰区位优势基金认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不会紧缩。富国天瑞则表示,坚信消费升级和城镇化进程依然构成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华安宏利虽然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难题,但依然坚信,中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建设、收入结构调整和收入倍增计划等政策的落实,将充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为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总体上,A股基金对于未来经济的稳定成长格局逐渐形成共识。
但多数基金经理意识到,未来中国A股市场仍然面临“宏观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使得相关行业运行受到影响”,“外围动荡使得出口部门前景不确定”等多种因素干扰。因此,新能源、电动汽车、稀土等上游原材料组成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食品饮料、医药、农业、家电、零售等大消费成为所有基金经理都看好的行业主题。
针对不断分化的结构性行情以及业绩压力,不少基金经理提出了进一步加大灵活操作的调整策略。华安宏利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利用市场震荡的机会,逢低买入优质个股”。广发聚丰则表示,未来将在进攻和防守结合上追求平衡,进一步增强投资灵活性。 |